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3-01-01 来源:爱问旅游网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孙瑛洁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18期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受社会、影视作品、网络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受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的娇宠,学生当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学校教育新的难题,这就要求教育者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当前的新课改密切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循序渐进,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85-01

在当前形势下,受社会、影视作品、网络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受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的娇宠,学生当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现象日趋严重,社会责任感逐渐减弱。因此,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我们知道,虽然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也最能被教育者操控的,主要还是学校教育,所以,教育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统管当前的学校教育,大多数教育的侧重点仍然在应试教育上,校长和教师重视的是学校的声誉,而这声誉从哪里来,还是升学率上,所以,他们关注的还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关心的还只是学生的分数,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德育活动匮乏,德育工作空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基本上被学校淡化了。针对这个情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育教学当中,校长和教师必须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明确树立“先教做人,后教知识”的育人观,学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素质的发展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只会死读书的人最终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只能成为书呆子,绝对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学生,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没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关键是看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面对,生气、发脾气等粗暴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严重地说,还可能起到反作用,使学生出现逆反情绪,以至于使有的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面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多一点儿理解,少一点儿指责;多一点儿宽容,少一点儿埋怨,即要做到理智分析,正确对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变工作。 (3)循序渐进,不能妄想一蹴而就。

我们都知道,“欲速则不达”,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劝导式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经历从盲目到明确,从管束到自发,进而转化到自觉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各个学龄段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做好相应的计划,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渗透,一点一滴地养成,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

(4)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环境。

一所学校要有良好的校风,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风,只有良好的校风和班风,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学校大环境和班级小环境的影响,首先以科学实用的校规校纪和班级的规范管理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由“他制”到“自制”,由“自制”到“自觉”的转化。当然,直接的明显的理论灌输也是切实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做到实实在在,切忌空洞,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亦即,我们要用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来震慑学生,用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用真心换来学生思想上的净化和升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5)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同新课改结合起来。

当前,学校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新教材中的教育活动,提出建议的增多,理论说教内容减少;让师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增多,被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成分减少。这样,教师就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需要出发,突破教材的束缚,有针对性的、适当地拓展,比如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辅之以各类课本外的教育形式,如讲座、班会、征文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各类行为习惯的内涵和外延,地位和作用,从而教育学生要“当习惯的主人去支配习惯,不做习惯的仆人而受其支配”,来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觉悟;也可以在学生在校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和才干,使学生在实践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或者,在假期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体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实践的、感性的、可操作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6)注重正面事例的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出现同学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学生发展得好一点儿,有的学生发展得差一点儿,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典型的人和事,我们就要抓住典型的榜样作用,通过他们的事例,对其他的学生进行促进和激励,我们可以采取典型交流、演讲比赛、集体讨论等主题活动,大张旗鼓地宣扬先进,鞭策后进,让学生了解典型的先进事迹,明白典型就生活、学习在我们身边,他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是可敬的,可学的,典型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已经是社会问题,在某些程度上,比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重要,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