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了解汪曾祺散文“小叙事”创作特点
2. 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散文风格。
3. 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培养热爱祖国的民俗民风的情感。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及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小叙事”创作。
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谈谈当地端午节的习俗,引出端午的鸭蛋。
2、了解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苦瓜吗》。他的散文风格平淡质朴,媚媚道来,如话家常。
3、课前预习生字词,课堂自测: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yān ( ) yiàn( )菜 门méi( ) jí( )贯 城huáng( )庙 囊( )萤映雪
4.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散文风格。 问: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提示:题目是“端午的鸭蛋”,那么文章是不是一开始就写端午的鸭蛋?如果不是,那么作者是从哪里开始写“端午的鸭蛋”。在写端午的鸭蛋之前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家乡的端午 第二部分(2—3)家乡的鸭蛋 第三部分(4—6)端午的鸭蛋
5.研读第一部分——说端午
问:家乡的端午有哪些习俗?哪些是家乡特有的习俗?写这些有必要吗? 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剪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吃十二红 ○
2其中放黄烟和吃十二红是家乡特有的习俗。 ○
3从文章思路看,○写端午的风俗,有各地均有的写到了家乡独特的风俗,再由“十二红”写到了“咸鸭蛋”,
于是水到渠成的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渲染了“端午”的气氛,为下文写鸭蛋做铺垫。
6.研读第二部分——话鸭蛋
问: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对于家乡的鸭蛋,他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高邮的鸭蛋?
1名声;特色 ○
2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
7.研读第三部分——品端午的鸭蛋
1
问:写端午的鸭蛋,重点写 鸭蛋络子 ,而且写的很有趣,那么“趣”在哪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挑,挑淡青壳的,挑长的秀气的;
二挂,挂在大襟的纽扣上作饰物;
三吃,一高兴随时可以白嘴吃掉,淡淡的咸味。 四玩,用空鸭蛋壳放萤火虫晚上玩,好看极了。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8.问题探究,把握主旨。
问: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念念不忘?或者问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小小的鸭蛋,有意义吗?
对家乡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作者借物抒情,借小小的鸭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9.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小叙事,进行说话训练。
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以“一提起我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或“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为开头,进行说话训练。
10.堂上小测:以“一提起我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或“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为开头,进行写作训练。
板书设计:
(1)家乡的端午:渲染了“端午”的气氛,为下文写鸭蛋做铺垫。 名声
(2、3) 家乡的鸭蛋: 佳——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特色
一挑 二挂
(4、5、6)端午的鸭蛋: 三吃 趣——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四玩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