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中的课前预习
作者:牛跃琴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有效地突破重点,消化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习;主动学习
数学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课前做好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做好复习→课外学习,五个环节。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有效地突破重点,消化难点,而且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跃。
预习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自我学习活动。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生只有主动积极的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自发现而获得的知识,才会是真正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课前预习就是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自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关键。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类学科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本中的一部分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而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就鼓励他们寻求合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共同研究处理。这恰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保持着某种内在联系。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运用类比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关联,不仅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复习巩固,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上课时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5.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感,学生会觉得自己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学会了这么多新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使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当然也会使他有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这预示着今后会更加努力,从而使数学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
二、课前预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阅读课本
在预习新知识时对课本的阅读要做到先粗读,以领会教材大意,再细读,最后精读。课本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课本包括标题、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等内容,要做到逐条阅读。
(1)关于“标题”的阅读。课本中的标题是本章节段落内容的主要概括。通过标题的阅读,可大致了解本章节的中心内容、重点、难点等。因此,我们应重视对标题的阅读。 (2)关于“概念”的阅读。正确地理解概念,是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阅读概念既要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要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由于概念多是用文字表达的,因此必须对概念做逐字逐句的推敲,找出新概念与旧知识的联系,有时还要举一些实例,对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
(3)关于“定理”的阅读。对于课本中的定理,要分清它的条件和结论及关键语句,孰知定理的条件在定理证明中所起的作用;要懂得定理的证明思路方法及应用;对有联系的定理,要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分类,串成一条知识链,便于掌握和记忆。
(4)关于“公式”的阅读。对于课本中的公式要弄清它的适用范围,成立条件、特征、来龙去脉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还要注意各个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如三角公式庞杂繁多,但规律性很强,联系紧密,由一个或几个可推出一系列公式。
(5)关于“例题”的阅读。对于例题我们要紧扣章节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理解例题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提炼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分析例题解法的合理性,揭示其规律,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作标记
预习时遇到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问题,分别作上标记。对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心理,听课更有针对性。另外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和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 3.尝试练习
有了前面阅读课本的基础,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理解的知识和方法尝试着进行运用,有针对性地做例题后面的练习题。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三、教师如何设计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的编排主要是以一系列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结合新课内容,精心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预习。预习学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难易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为了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之前必须考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情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预习设计。 四、做好课前预习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
预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重要就对预习提出过细过深的任务要求。预习过细,花时间太多,多数问题如果在预习时解决了,课堂学习就会觉得没啥可学了,预习过深,使学生望而生畏,总是解决不了,就会影响情绪。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
预习是高效听课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以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提倡课前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好数学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周润香.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新世界高中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