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2024-06-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 6年第28期 (总第379期) 中闽高新技术/止\业 ,f JI HI 6 H Tt C ,J T ‘s ; NO-28.201 6 (CumulativetyNO.379)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赵彦博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100013) 摘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区域,已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京津 冀一体化的发展能够加强区域内合作,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针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对其发展前景提 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区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8.002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继长三角、 珠三角之后,京津冀区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 引擎。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京津冀发展 日益受到重视。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落实、 加快推进的关键之年。事实上,京津冀的合作模式始于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自“京津冀一体化”的概 念提出距今已有20多年。虽然京津冀的合作发展历程较 长,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行政体制障碍,市 场体系不成熟,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生态、交通环境问 题严重等,所以京津冀一体化始终未能实现。如何推进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实质性的层面,是一个值得 关注、探讨的问题。 1立足本地区的优势特色 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 “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主席在京津冀协 同发展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 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 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 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条块分割现象; 旦发生利益争端,可以采用多元治理模式来化解矛 盾,顾全大局,利益兼顾。 京津冀地区应从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全局出发,结合 各地优势特色,合理布局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建 设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例如,北京要克服 “舍不得”思想,从京津冀城市圈建设发展的大局出 发,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和疏解与首都功 能定位不相符合的基础产业,优先疏解高耗能产业,外 迁各类批发市场,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赢得三地协同发 展和互利共赢;天津可以利用自身滨海、拥港和毗邻首 都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也应效仿北京的某些 做法,果断地剥离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升 级,承接北京产业错位发展,广泛开展跨区域合作,吸 引央企总部落户天津、落户东疆;河北要抓住国家实施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机遇,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同 时抓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综合承 载能力,加强与京津地区的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园区 共建、资源共享,主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要素辐 一 在推动和发展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要立足于 射,增强对驻京外迁企事业单位的吸引力。本地区的资源和特色。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具有得天独 3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厚的港口优势,依港而建,因港而兴,港口腹地面积近 二元经济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和以农村为 500万平方千米。为了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特色,实现天 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为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津港的快速发展,要利用好港口优势,为主动融入区域 要不断弱化直至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可以采取“一帮 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争成为我国北方功能最完备 的综合性港口。 一”的帮扶措施,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 要素的合理流动,多渠道加强城乡经济的渗透融合,突 2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互利共赢, 整体推进 破行政体制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遵循市场 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利益分配的协商机制,使 国家的宏观调控,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 各利益主体协调在追求共同发展的目标。比如:在税 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转变政 收、GDP分成等利益共享方面要有新的进展;制定一系 府职能,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促 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利益协调发展政策、法规,优化公共 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地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 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地区积极性,互惠互利,共赢发 地”的思维定式,立足于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 展;搭建一体化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减少信 理念,推进要素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抱团朝着建 一3一 设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目标整体推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快构建便捷、高效 的综合交通路网。针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措施建议如 进,助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良好发展势头。 4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科技发展取得了辉煌成 一下:一是建立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京津冀三地要以 “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持续建设完善干线铁路、 就,具备了在更高起点和更好平台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四层轨道网;二是完善便捷 体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但由于历史、政 畅通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三是 策、体制机制、发展差距、国内外各种复杂情况的影 构建现代化的港口群,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四是打造国 响,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 际一流的航空枢纽,缓解水陆交通压力;五是提升交通 题和挑战,仍未能最大化发挥其整体效益,需采取有效 智能化管理水平,其主要任务包括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 建设、ETC电子系统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等。 措施,整合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克服行 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构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一体 7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京津冀地区环境状态看,全国城市空气质量 化协调机制。三地应制定方案,着力搭建协同创新战略 研究平台,充分调动科研力量,广泛吸纳各类创新主体 互动联合,群策群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战略高地。 北京、天津发挥科技发展的优势力量,起好模范带头作 用,河北要积极参与,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 现自身不断进步。 第二,拓宽合作渠道,完善科技资源交换、互动等 机制,加快推动科技资源流动,继续建设各类科技成果 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研究资源共享;在重点领域探索开 展实质性研究合作,精心组织和支持更多的合作研究项 目;加大科研和创新资金的投入,整合三地重点实验室 等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 完善管理方法,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一体化的 良好合作环境;共同举办京津冀科学家论坛,促进科技 人才的成长与交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共享。 5加强人才一体化建设 人才一体化是科技创新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助力 器。为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吸引和留住高端 科技创新人才迫在眉睫。 一是加强人才流动的调控,在政策和经济待遇方面 向人才倾斜,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专家来京 津冀从事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为外部人才的进入提供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二是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 系,依托京津冀地区的高科技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人才 培养力度,顺时依势合理调整高等院校的学科领域和结 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做好做优人才的“定 向”培养工作;三是用薪酬福利、培训交流、发展空间 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奖惩分明,建立良性发展 的激励体系,采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提升对 人才、技术的重视程度,鼓励跨区域人才共用共享;四 是全面系统地进行招聘、培训、薪酬、绩效以及劳动关 系建设,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促进人力资源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紧密融合。 6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服务成为国家战略先行领域,交通一体化 ——4—・ 最差的十个排名,除了沈阳、郑州,基本上都在京津冀 地区,北京是第十二名。一是排放问题;二是受地区地 理空气扩散条件所决定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要坚持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加大该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投入力度,落实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京津冀联防联控 协作机制,禁止成立只顾眼前利益而危害生态环境的组 织项目,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着力改 善该地区空气质量,同时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民 的环保意识。 8合力开发旅游资源 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来看,京津冀三地的旅游资 源丰富,品味等级较高、区域特色浓厚,且区位优势明 显、交通通讯便捷、景点相对集中,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为其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京津冀地区在建立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应重点建设 主体多元化、行业综合性、区域联动式的整体协同发展 机制。三地应把旅游业提升至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 战略高度,整体规划、优势互补,加强综合开发合作, 加大三地在客源和旅游开发上的紧密联系,建立跨区域 旅游集团,开展旅游连锁经营业务。研究推出多线路、 多景点整合的“套餐旅游”模式,资源共享、设施共 建、减少雷同,推动区域合作,互通有无,统一规划, 促进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1] 崔冬初,宋之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Ⅱ】.经济纵横,2012,(5). 【2】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Ⅱ】.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 作者简介:赵彦博(1987一),女,河北唐山人,供职于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 方向:市场经济与管理。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