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小学创建于1999年9月,校园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558人;附属乐滋幼儿园16个班,幼儿670人。学校教职工235人。
近年来,学校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致力于“三美”建设——建美校、塑美师、育美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美”生态文化;明确了“竞一流,铸就优质教育名园;致卓越,构建绿色生态典范”的办学宗旨,以“和润其心,玉琢成美”为校训,达成师生“修仁爱之心,行和善之事,成美慧之人”的共识。学校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明,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与绿色生态文明同行;开展绿色生态课堂研究,师生共享轻松、快乐课堂。学校致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把生态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制定长远生态建设规划
2009年开始,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态德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京山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将生态德育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学校的生态德育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切实保障生态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积极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生态德育工作正常运转。 (二)加大投入,营造生态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是生态德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2011年,京山小学结合实际,精心凝炼出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和美文化。在“建美校、塑美师、育美生”旗帜引领下,全体师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学校的绿美化、生态化、洁净化工程已形成共识。
1.建起天然生态园
漫步京山小学,里面的每一幅景、每一块石、每一条路、每一面墙都是多情烂漫的,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表象,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的有机融合。校园建有生态园1间,面积120平方米,可放置花钵3600个;植物园面积达5000平方米,周围香樟环绕;林荫礼堂1个,建筑小品四处,可供师生休憩。校园内共有樟树、桂花树、广玉兰等30多个树种,共1000多棵,红叶石兰、迎春花、笔尖柏等灌木数万株,草坪面积达
4000多平方米,绿化率100%,绿化覆盖率55%。今年,学校又在校内开辟种植园,引导学生认知、了解并亲手种植植物。
2.建起生态教育室
为了节约资源,物尽其用,引导师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学校建成了生态教育室。内容涉及绿色理念、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文化、绿色生活、绿色活动、绿色课堂、绿色文学、绿色人文等内容,学校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鸟巢、桌椅、沙发、灯具、工艺品等,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生态文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幽雅的校园为莘莘学子创造了怡人的学习氛围,浓郁的文化,唤起了学生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广泛宣传,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1.订购《环境报》、《美丽中国》、《世界环境》等有关报刊和书籍,供师生阅读。学校校报《和美》特设“环保视角”,宣传生态知识,使师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相关影响。
2.学校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上网阅览或下载生态资料,作为组织活动和写作有关生态材料的重要参考。学校广播站设有“生态热线”栏目,每周两次播出有关知识。学校网站特设《德育天地》栏目,传送大量生态德育资料供师生学习,且向社会开放。
3.为增强师生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文明意识,学校充分发挥墙壁语言的作用,在各走廊上张贴宣传画,或图或文进行宣传。在校园中设置固定生态教育标语,电子显示屏及各班黑板报不定期进行报道,广泛宣传生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畅通渠道,挖掘生态教育资源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学校充分发动教师挖掘各个学科隐含的环境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生态德育的渗透教学。
1、学校对生态教育高度重视,各处室、各学科在制订学期、学年计划时都把生态德育列为学校工作及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期末都做到认真总结,从而使生态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开设了环保课(周五下午第二节),把京山县校本教材《观鸟》和学校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垃圾减量》作为教材进行教学。 2、通过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教育。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做生态项目的调查,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林家冲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节能处理工厂,
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意识,促进学校生态教育的全面实施。
3、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目前,学校已有20名学生加入到“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小小环境观察员)计划”活动中。活动启动后,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一起在学校及周边社区开展活动,从少年儿童的视角,把看到的、想到的拍下来、写下来,在官网和官方微博上发表三十多篇博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身边的环境状况,思考环保并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学校充分挖掘和开发各学科教材中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把生态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课堂教学中去。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思品、体育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穿插生态教育内容,发挥素质教育学科主渠道的作用。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五)多重体验,丰富生态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观鸟活动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京山小学广泛开展了以爱鸟、护鸟、观鸟、摄鸟、写鸟、说鸟、画鸟、唱鸟、舞鸟为主要内容的“九鸟”生态体验系列活动。
活动启动后,学校除利用每周环保课对全体学生进行观鸟知识教育,还组建了观鸟队,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及周六带学生外出进行观鸟,培养学生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意识。为将“九鸟”文化深入人心,巩固“九鸟”成果,学校建起了“九鸟”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整个长廊简直就是一部“‘鸟’百科全书”,成为学生课下学习“鸟”知识的“增长点”。
以“观鸟”为切入点的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完成从被动接受生态道德理念到将这种理念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过渡。学校也因此在全国为同类学校崭露头角。2012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湖北省第五届野生鸟类观鸟摄鸟大赛,有来自安徽、江苏、辽宁、山西、武汉的12个学校四十多支观鸟参赛队参与了活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以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网、荆楚网、荆门教育信息网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报道。2013年3月,学校又成功承办了全国暨湖北省“爱鸟周”启动仪式。将“美丽中国,任鸟儿自由飞翔”与“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每个公民的心田。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绿野寻踪”拍摄组走进学校开展少年儿童生态
保护知识竞赛,来自京山城区的6个代表队共1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我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在2012、2013和2014年观鸟摄鸟大赛中,学校获得优胜奖、新纪录奖、摄影本土奖、小数码摄影一等奖等奖项;三位老师被评为优秀观鸟教师,学校被评为优秀观鸟学校。2013年12月,我校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黎红霞校长到北京接受授牌。2014年,学校作为观鸟摄鸟大赛的会场之一,生态文化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期间,在学校还三次成功承办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网络委员会”会议。副校长欧阳丽蓉当选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网络委员会主席。
以观鸟为载体的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师生的情感在实践中升华,心灵在体验中放飞,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极大的促进了生态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开展爱护动物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IFAW(国际动物基金会)项目—— “和小象一起长大”、“狗狗、猫咪和我们”等活动,通过看视频、征文赛、书画赛、手抄报展、儿童剧表演以及全家对象牙制品说‘不!’签名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少年儿童爱护动物的意识,自觉参与到爱护、救助各种动物的行动中来。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生态道德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3.开展“垃圾减量”活动
学校根据实际状况,以“垃圾减量”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校内开展“课本重复使用”、“校报封面设计大赛”、 “废旧物品再利用”等活动;进社区开展“洁净京山”、发放“绿色文明”宣传单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节能工厂;学校还把生态教育与课程紧密联系,组织并编写校本教材——《垃圾减量》,并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及各家庭垃圾量大幅度减少。
4.开展“和美”生态文化节
2013年5月,学校组织了以“灵动京小,和美乐章”为主题的“和美”生态文化节,活动内涵丰富,精彩纷呈。 “缤纷的世界”观鸟摄鸟比赛、 “燃烧的六一”黑板报设计比赛、 “飞扬的生命”舞蹈比赛、 “放飞梦想”现场作文竞赛、“灵动的空间”环保手工制作大赛、 “舞动的音符”器乐大赛、“绚丽的生活”书画比赛、“趣味之旅”数学竞赛、“古韵书香”经典诵读比赛、“挥
舞的激情”抖空竹、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描写自然、歌颂绿色、倡导和谐人文,激发师生保护自然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怀。
5.创办爱心驿站
京山小学将“和润其心,玉琢成美”作为校训之初,就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修仁爱之心,行和善之事,成美慧之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水平。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爱心驿站”,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文艺演出、交通协勤、公益劳动、爱心捐赠、“手拉手”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开辟生态德育第二课堂。学校大队部还成立了“爱心义卖”银行,学生将家中闲置的商品捐给学校义卖,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将所有款项全部捐给“手拉手”学校。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奉献爱心,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6.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为了让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走进家庭,学校成立了生态委员会,吸收部分热衷生态事业的家长参与其中,开展活动。召集家长专题会,向家长宣传生态道德的理念,会后开展“红领巾义卖”,各家庭把闲置的商品捐给学校,孩子和家长们到义卖市场去“淘宝”,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手拉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深入师生和家长的心田,家长对此项活动赞不绝口,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北电视台“都市八面风”栏目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
7.努力创建国际生态绿旗学校
自2012年以来,学校为了推动学校品牌特色塑造工程,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以上基础上,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的进程。
按照生态学校“七步法”的创建要求,学校成立了生态学校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委员,省环保厅、市教育局专家和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教师、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社区居民等有关人员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讨论创建工作,落实创建计划。
此外,学校加强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环境教育基础,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完善了校园绿化规划,投入资金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校内生态教育设施: “废旧电池收集箱”、“垃圾分类箱”“直饮水”等。这些校内生态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我们的学生在不出校园的情况下,便可有效的开展一些生态环境观察和
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学校还通过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定期邀请省环保厅领导及专家来校作生态环境教育讲座。每年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把生态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国旗下讲话进行专题演讲,充分利用黑板报、校报、广播室、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自觉性。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林家冲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绿色工厂等等。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到广场、繁华街道开展宣传活动,向行人散发传单,宣传环境保护常识,走向街头测试噪声等。两年来,一系列的“国际生态学校”创建活动,增强了师生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了低碳生活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品牌特色塑造工程。 二、主要成绩
随着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广大师生生态意识不断提高,能自觉地参与生态活动,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两次被国际动物基金会授予“优秀学校”称号。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优秀观鸟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绿色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极大调动了师生接受生态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知识扎实,屡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欧阳丽蓉等两位老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环保使者”称号。张琼芳、赵丹等七名老师被国际动物基金会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汪婧老师被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计划组委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潘玲丽等老师撰写的《让观鸟为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等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钟睿哲等八名同学在国际动物基金会组织的绘画、征文竞赛中获奖,邵雪怡等同学的绘画、征文作品被收录在《狗狗、猫咪和我们获奖作品集》、《和小象一起长大获奖作品集》等书中,汪婧老师和李成玉同学应邀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环境监督计划”夏令营活动。近三年,在京山县组织的“自然笔记”竞赛和“观鸟摄鸟”大赛中,学校有一百多人次获各项奖。 三、反思与建议
对学生的生态教育零零碎碎,不系统,如果构建一套从幼儿园至大学的生态教育体系,并配备相应的教科书及家庭教育读本,将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态意识。
四、努力方向
1.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绿化、美化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提高绿化美化档次。
2.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态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生态行动,将我校的生态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争取尽快通过国际生态学校评估验收,获得绿旗荣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