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讲座

化学讲座

2023-04-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化学中考复习题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

1.化学变化使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 ) A.切割大理石

B.海水晒盐

C.石油分馏 D.光合作用 2.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固体加热变成气体(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 3.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二.物质的分类及规律性知识

碱:NH3.H2O 盐:一定含金属离子,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三种气体燃料、三种矿物燃料、三种有还原性的物质、三种营养元素、六种营养物质、三种气体污染物、三种合成材料

有机物含碳,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相同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相同元素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合金至少含一种金属元素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B. 氧化物:SO2、KClO3、H2O C. 合金:生铁、不锈钢、黄铜 D.化石燃料:石油、煤、木材

2.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在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纯

检验:碳酸根粒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铵根粒子、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区分:三种化肥、硬水和软水、化纤与羊毛纯棉的区分

提纯:将杂质转化成沉淀、气体或水除去,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最好将杂质转化成需要的物质。 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B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C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D 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 水或小木条 2.下列实验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软化硬水 B.用澄清石灰水区别CO和CO2

C. 用酚酞试液区别食盐水和石灰水 D.用熟石灰区别化肥氯化钾和硝酸铵 3.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O2)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C NaCl溶液(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酸碱指示剂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6.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B 氯化钾、硫酸钾、磷矿粉 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 C 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 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腈纶、棉纤维、羊毛纤维 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 四.酸碱盐图像题

1.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下曲线描述的是( ) 沉

序号 甲 乙 淀或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 稀盐酸 气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体的C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碳酸钠溶液 质

乙的质

D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①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浴液制取氧气

②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③向氧化铜和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④

3.有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显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消耗A的质量

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K2SO4 Ba(OH)2 KCl B、Cu(NO3)2 NaCl KNO3 C、Na2CO3 KNO3 NH4Cl D、MgSO4 NaNO3 KCl

五.溶解度曲线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g 甲 ⑪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⑫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⑬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40 乙 是 ;(写一种即可) ⑭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20 40 温度/℃ 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 在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2) 若要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为 。

(3)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有

孔塑A B C

料板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具体操作:装置A,连接仪器,把导气管一端通入水中,用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C,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

水使其末端浸末在水中后,继续注水,试管内液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答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可参考下列规律: ①考虑干燥与除杂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的连接:吸收装置(或洗气装置)应 “长”进“短”出;量气装置(排水法)应“短”进“长”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六.实验探究

1. 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⑪一个中和反应 ① ; 图1

⑫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② 。 【挖掘实质】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l在水

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

,以此类推硝酸图2 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③ (填离子符号)。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

示为H++ 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④ 。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

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

不能大量共存; ⑤ 溶液和 ⑥ 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因为 ⑦ ; ⑧ 和 ⑨ 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⑩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2.某同学家新换了淋浴喷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喷头是铜制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③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实验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现象 色 结论 铬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较慢 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同学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你认为 (填“可行”或“不可行”).

(4)乙同学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是 .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① 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 ④ 。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⑤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⑥ 。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⑦ , ⑧ 。因此,如果 ⑨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

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3O4、③FeCl3、 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1)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2)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了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3)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5.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① ;② ;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 案 现 象 和 结 论 6.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⑪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⑫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七.理化生综合题

学科综合题常将化学、物理、生物知识加以综合,涉及到的物理、生物知识较为简单,主要以压强、浮力、光合作用等知识点出现,注重考查综合能力及分析能力。

1.如图所示,小铃铛通过细线固定在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浓NaOH溶液,迅速塞紧瓶塞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见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 (1)写出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 。 2.某同学将一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48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

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K处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原因是K处缺少( )

A.叶绿素 B.氧气 C. 二氧化碳 D.水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中,立即塞紧U形管的塞子,于左边,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NaOH固体 B. NaCl固体 C. NH4NO3晶体 D. 白糖

4.已知:①向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增大;②向水中加入乙醇,溶液的密度减小;③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溶液的密度增大。 如下图所示,将鸡蛋放在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最终鸡蛋下沉的是 。(填序号)

导致C中鸡蛋没入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 ;

② 。

5.如右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

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X Y 序号

① 水 食盐

②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③ 稀硫酸 镁粉

④ 硫酸铜溶液 铁粉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右边液面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