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2. 教育的目的的作用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 教师的一般角色有:传道者、榜样、管理者、朋友
4.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
目标。
5. 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长善救失” 6.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跟踪法 7.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教育民主法、教育多元化
8. 学校文化是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几部分构成的。
9. 作为社会权势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人
格尊严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10. 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11.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12. 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所创,风靡于
英国和北美。
13.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4.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特郎普制。 15. 教科书的编制形式通常彩用直线式、螺旋式
16.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
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7. 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18. 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几类。
19.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
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0.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生成性、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 21.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几个层面 22. 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23. 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
24.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
25.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属于循序渐进原则。
26. 德育的特点主要有: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7. 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赫尔
巴特。
28.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备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
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形式教育论。 29. 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0. 德育过程序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以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二、填空题
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前者处于主导地位。
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两种。
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11.教师的新角色中,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启发式教学原则。
13.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