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的蒋介石
近期读了杨天石的《寻找真实的蒋介石》、王舜祁的《蒋氏故里述文》和李敖的《戳蒋介石的底》,三本书同样是写蒋介石,却给人不尽相同的感受,也许历史在不同的学者面前呈现出的面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读到的蒋介石。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的作者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在阅读研究蒋介石的日记的基础上,还查找了大量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文献,反复比较、勘核,将蒋介石的所思、所行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研究,力求揭露真相,找出真实的蒋介石。这个人物相当复杂,在近代历史上,有大功,也有大过。早年,蒋介石读了大量的书籍,读《新青年》,也读《德国社会民主党史》,读《资治通鉴》,也读《三民主义》,正是从这些书中,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曾在在日记中写到:“英夷不灭非男儿!”,由此可见,蒋介石是具有反帝的强烈愿望;除此之外,蒋还励志改变旧社会,在日记中多次体现出他反对北洋军阀的鲜明态度与立场。总的来说,他在面对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时,他的内心是积极、正直的,并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国家走向独立富强。杨天石著作中描述蒋介石是较为客观的,偏颇的评价较少,一直坚持功过皆有的想法,反清、反袁、创立黄埔军校,是功;领导北伐,领导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抗战,直至胜利,是大功;但是 “清党剿共”和1946年至1949年的三年内战,是大过;台湾时期,实行土改,反对台独,是功;白色恐怖,是过。我认为这样的评价算是真实客观的。
但是,在李敖的《戳蒋介石的底》中,他以史实作为依据,几乎是无一字无出处,凿凿实实地把蒋介石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每一篇简短的文章,大半都是历史资料中的原文,再在这些史料中得出结论。他笔下的蒋介石是令人信服的,但是基本上是个反面人物。这本书除了批评蒋介石在政治上的错误,更是提到了他小气的性格,甚至几次强调他的学
历水平很低,没有念过士官学校,只有初高中水平,还讽刺他一生两次再娶,每次都无视前妻的存在,做了很多其毁灭证据掩人耳目的工作。当然,李敖个人对蒋介石是存在一些厌恶情绪的,所以,在基于史实的前提下,他比较强调蒋介石的缺点和不足,还在台湾媒体面前指出“蒋介石是祸国殃民的”。他的特立独行引起广泛群众的关注,但是在做学问的时候却是一丝不苟,常常对比史料之间细小的前后变化,严谨苛刻,这种研究历史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也许李敖对蒋介石的评价有点过于强调他的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著作中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历史。
《蒋氏故里述文》重点记述了蒋介石的身世行述,从蒋介石的家世渊源到族亲外戚,从他的老师到金兰之交,最后记述了蒋介石在台湾终老的情况。这本书以记录史实为主,少有作者的评述,力求反映真实的历史现场,读起来客观真实。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蒋介石提拔了很多亲人担任自己身边的重要职务,比如侍卫长蒋孝先,内务副官蒋孝镇,宋美龄的副官蒋富寿等等。这样程度上的用人唯亲反映出蒋介石私心的一面;书中还记录的蒋介石与他十位老师的相互关系,他从长期的学馆、私塾生活中,接受过许多老师的教诲和关爱,在他得志之后,地位也越来越高,对老师也有回报,或在幕中安排要职,或在地方委以重任。不论是提拔老师还是族亲,都体现了蒋介石生性多疑的毛病,所以除了亲人,他比较难信任其他人。书中像这样的纪实描述很多,读起来仿佛亲临现场,这本书就像是蒋介石的“现场见证人”。
不同的学者对蒋介石的看法大不相同,或褒或贬,或陈述史实,就想杨天石在自序里说的:“ 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人迷失的情况很复杂,一种是因“捧”。 将某一个人捧为天纵之圣,绝对正确,永远英明,仿佛斯人不出,世界就永远处于黑暗中一样。一种是因“骂”。将某一个人骂成十恶不赦,坏事做绝,祸国殃民,是千夫所指,人人皆曰可杀的天字第一号大坏蛋,仿佛一切罪恶,一切黑暗,均源于斯人。” 我想,面对历史,面对蒋介石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夸赞或者贬低,而是
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对他的功过做出客观的分析,正如书名所言:“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