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1-18T13:48:10.4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 作者: 秦泗博
[导读] 本文在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征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秦泗博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日照 262300
摘 要:酒店管理(Hospitality Management ),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不仅为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如何培养符合现代酒店业需求的管理人才,也日益成为中职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在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征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路径 一、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现在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式由用人单位先提出人才需求,如规格、数量、培养内容等,中职院校再和用人单位按要求签订培养协议进行专业人才教育的模式。 订单模式培养人才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员需求,另一方面同时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所以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应用广泛。现在的中职院校很多和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有的是请企业的专家来进行讲座或实际指导,或者提供具体的实训场地或者提供毕业前的就业实习岗位,其实这是迈向企业的第一步,也使学生有机会在校期间就能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订单班,只能说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
2.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将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有一定规模、信誉好、知名度高、管理规范、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以企业的培训部门和系部相关专业教研室为基层教学单位,明确各自的功能与职责,通过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共享师资、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二级学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可以在校完成学历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展各类面向社会的培训活动。实习期间,学校一方面派遣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另一方面也聘请企业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作为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与校方一起共同承担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工作。一般在学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进行 ;实习前由校企双方制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签订一式两份的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习过程中强调沟通与协调,以完成实习任务,共同培养学生。
二、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1.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共享,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校内以实训酒店为主体、校外以知名企业为骨干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构建以实训酒店为主体,集合产、学、研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形成“教学院系实训酒店专业研究所”的产学研结合育人机制;校外密切联系行业知名企业,优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积极开拓与高端国际品牌的合作,稳步增加海外实习基地。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与运行长效机制,形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双基地。以所在区域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与酒店行业企业共同制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与企业及劳动部门合作,推行落实“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 ;积极实施多学期、分段交替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激励制度,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酒店在平时的人文建设中要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企业中,增强归属感。可以通过节日庆祝、员工福利、主题拓展的活动把学生调动起来。同时建立奖学金和学业赞助等模式,让学生能长期在企业工作,提升学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晋升机会中偏爱订单式学生,增加长期关注的稳定性。这种奖励制度应该具有长效性,并且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3.优化师资队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部分应不定时地下企业参与实践锻炼,走进企业让自己的头脑丰满起来,下到企业才能及时补给短板。订单式的建立给在校的教师一个很大的锻炼机会。同时,应该大胆引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而不应该只注重学历、不考虑技能。应不拘一格用人,打破原有的招聘用人制度,也是企业和学校的一个高度融合。参考文献
[1]徐涵 工学结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7),5-8。
[2]何玉宏 孙云志 工学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9-61。 [3]张波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7-8。
[4]段永康 李夏萍 “工学结合”模式在酒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0,(2),109-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