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3-12-23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小学语文老师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质,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顺理成章地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学习动机

当代的教育出现了很多令人堪忧的现象:学生无所事事,无所追求,视学习可有可无,学习松懈状态出现。当一个学生发现他无论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就会产生“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认知,丧失斗志,最终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这也是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学校教育中,对于习得性无力感的孩子,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欣赏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健康自信,只要有了“成功的信念”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习得性无力感。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增强教育的自觉性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只有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活动的性质,学生才会按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去用心学习。因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即他将学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怎么进行考核?学生们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之后,就会对所学内容有了目标与方向,这种有准备的心理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目标的明确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性的强弱:从实际出发,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密切联系社会与学生的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相结合;强调学习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作用,使学生

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变外在动力为内在动力。

二. 利用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提高成绩,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但学习动机内容比较广,而且水平也较高,他们既有长期目标,还有短期目标,两种目标相结合,使得学习成绩较好,优良的成绩又强化了原有学习的学习动机,成为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动力,使得学生更加积极进取。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窄,水平也较低,往往只有近期目标,或者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两种目标的脱节,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失败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信心,原有学习动机削弱和消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任务,使得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提出一些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释,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把学生引导到“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种状态的概括。所谓“愤”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还未想通的心理状态。所谓“悱”是对某一问题已有领会,但还不能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思想条理化。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

联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智力水平,构建新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适当跨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求知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强化其求知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更多新知识的动机。

四. 利用学习效果的发反馈作用

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能明显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快。因为知道结果,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

五. 教师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

六.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既要在专业知识上感染学生,又要在情感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其条件性知识对他的本体性知识进行反思性解释。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教会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