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4.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李白《琵琶行》)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4.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二》)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三》)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18.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19.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5.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白居易《花非花》)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29.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0.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杜牧《初冬夜饮》) 解释: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两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意为:严冬已过,春天来临,花和往年一样,依然美丽绽放,但是赏花的人却在不断变化。“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刘希夷(651年~679年),字延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人。一说名庭芝。唐朝诗人。刘希夷少时很有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欢饮酒,爱好音乐,善弹琵琶。 2.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这句诗意为: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金缕衣》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动,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杜秋娘,生于865年,润州人,十五岁时为镇军节度李锜之妻,后李锜
谋反被杀,她没入宫中,有宠于宪宗皇帝,宪宗死,穆宗立,她被命为皇子漳王的保姆,后漳王废,她被放归故里,穷困而死。
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寄身异地,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张若虚(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时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诗构思颇具匠心,言近旨远,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绝中的优秀篇章。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进士,中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句诗可解释为: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杜甫(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宋词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5.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6.万事到头都是楚,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8.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苏轼《阮郎归?初夏》 9.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苏轼《南乡子》“东武望余杭” 1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2.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梅》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5.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16.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 1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18.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9.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主。 葛胜仲《蝶恋花》“只恐深夜花睡去” 2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21.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2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欧阳修《踏莎行》“雾失楼台” 2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5.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26.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吴文英《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27.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蔡伸《柳梢春》“数声鶗鴂”
28.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王安石《清平乐》“留春不住” 29.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长健。 姜夔《玉梅令?高平调》 3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解释:
1.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此作。这两句直说登临远眺,意为:登上超然台,只见一一绕城的“护城河”里不很满的水在春风中泛着微波,城里到处开满绚丽的花朵,千家万户在云雾细雨中暗下来了。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暮春景象,生动细腻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既反对王安石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受新旧两党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所写,这三句意为:满园的菊花盛开,我已经容颜憔悴,病瘦缠身,我没有悠悠心思去摘,还有谁会来采撷?这三个短句构成的反问句,着笔于黄花,即“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自喻之意十分明显。不仅如此,还意味着山河憔悴,面容憔悴,心境憔悴。李写这首词时宋王朝已经南迁,她的丈夫赵明诚也已死去。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忧愁,生活的凄凉,人生的种种磨难集于一个寡居女人身上,可以想见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是何等的苦痛与悲哀。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其文学创作居婉约派之首,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3.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长健。 姜夔《玉梅令?高平调》 这首词寄平安美好心愿于梅花,意在劝说友人范成大到园中赏梅疗疾。姜夔写梅花的词作《暗香》、《疏影》等写尽了梅花高洁、冷傲的风姿,本词却另辟蹊径,句句写梅,却着眼世间常情,以祝范公疾病早愈、身体健康为题。难得者在于,梅与祝愿的话题结合得贴 切自然,令人称绝。再穿插以对友人一片赤诚之心的寄予,让读者于蓦然间发现了词人“清空”性情之外的另一面,些许顽皮,些许风趣!姜夔(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石山道人,翻阳人。他成年后屡试不第,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支持辛弃疾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事业。
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作此词时已经五十二岁,因性格孤傲,仕途失意,只做了个掌管文书的小吏。此词将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此句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意为:在暮色笼罩的沙坪上,并栖着一对鸳鸯,轻悠悠的月亮破云而出,在朦胧的月光下,在淡淡的清风里,花枝摆弄着婀娜的身影。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 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这两句意为: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菜花,一朵接着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而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体现了一种顽强拼搏的人格精神,这正是词人的自我写照,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忧风愁雨的城中桃李,而作坚强的荠菜花的思想感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