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二中 钟云燕
青山湖畔的那次培训,让我沉睡已久的愿想重新占据我的心灵,我在不断的“充电”中,受益良多。
我折服在那些将思想及经验“物化”的笔端下。李镇西老师是我欣赏的名师之一,他的十六篇著作中,我读过的有《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让我有一些感悟:李老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其实,我可以羡慕那些大师,我可以感叹我做不到他们那样,但我可以和自己比,我不一定每天进步许多,但我可以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慢慢进步。这样看来,做最好的自己是我可以做到的。
李老师在给高三学生的信中说到:“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在这个森林中的,有的人是乔木,有的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和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你以前的理想是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事实,我可能无法选择我的职业,无法选择我工作的学校,无法选择我所需面对的学生,我可能无法成为名师,但我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去做,可以选择自己应该站的位置,选择做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正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我的烦恼而消失,我要做的的不是抱怨,而是在现实中如何去做,开开心心是一天,悲悲戚戚也是一天,不如乐观一些,开心一些,就像李老师说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家长》一书,读后我也“冲动’了一回,买了本厚厚的日记本,效仿李老师的做法,为女儿写成长日记,可惜,我终究缺乏“名师”的意志力,夭折了。但有一点,我从中懂得了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体悟到了孩子为班级效
力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更赞同“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明白了孩子的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要一路和孩子摸爬滚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过;学会怎样教育孩子;更学会了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申辩。 这本书是提供给教师,以及所有家长的一份必要的参照和范本,是献给老师、家长、孩子们的珍贵的带有时间刻度和感情脉搏的礼物。让我懂得别吝啬对孩子说出:“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窦桂梅的著作,我拜读过《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此书的主要内容是: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窦桂梅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创新为生命”,形成了她有理论、有思想、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学思想品格。她坚持以科研为教改的动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语文教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语文教改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有体现了她独到的见解,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师的尊严来自专业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关于“主题教学”,关于阅读,等等,点燃了很多青年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热情。书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她魅力课堂的具体表现。
同样身为教师,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将思想及经验“物化”的习惯,更多的是缺乏他们的才智。水平有高低之分,我无法强求,但好习惯只要想就能达成的,就以此作为缩小与“名师”的距离吧!
我感叹我的思想与他们惊人的相似——甘肃张掖市金安苑学校孙明在《别把教材当圣经》一文中提到:“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在于新颖、有趣、方法灵活。”“教育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有敏锐的判断力,要敢于自主‘选材’‘剪辑’‘粘贴’,根据时代的要求,顺应学生的特点,传授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教学不应以‘本’为本,而应以‘生’为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地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师生对教材质疑和超越。”也许我有些“自我”,在教材的使用上我
比较坚持一课一点,学生能一课一得,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我把作者如何描写紫藤萝作为重点内容教,学生从学内容学写法,达到会用学到的写作手法描写景物目的。我想这就是“剪辑”教材吧。又如“在教学《大道之行也》,我设计这样的环节:要求学生找找现代社会与大同社会的共同点。”这就是“延伸”吧。
我叹服于他人的教学独创性。拜读了王栋生老师《你的生活是大地——我的一堂作文课》这篇文章,感慨良多,作文课,可以这样上。他在这堂作文课上呈现出这样的写作思维导航:
说说今天早上看到些什么?天气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曾经有过那样的天气……哪一天?那一天……
早饭最重要。早晨吃了什么?喝牛奶了吗?牛奶?!早餐总是无法很从容……高中生的早餐没有情调……
今天从哪条路上来的?街上乱不乱?车上遇到谁了?有没有遇上什么好玩的事?见到什么人了?今天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结果第一个见到的是……
教学楼有几层?每层有多少级?想一想:有多少人从上面走过?校园里哪幢楼年代最久远?谁来过这里?鲁迅?袁隆平……你的一位亲戚……
每一棵树都有故事。谁会记得这些故事?桂花香……这些树是谁种的?哪一年种的?……
在“导航”过程中,王老师提醒学生写作从重视观察开始,从重视想象开始。他的PPT课件出现了诸如“观察”“想象”“生活”“思维”“思想”“技巧”等关键词。总观全课,他透露的信息是:写好作文须从“观察生活”入手,同时重视“想象”,适当加点“技巧”,就能打开“思维”之门,让“思想”自由飞翔。换言之:观察和想象的根基、言语的根基、能提供绵绵不绝言说内容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作文课,是我这只“井底之蛙”没有想到过的,大涨见识。
不仅是他的作文课,他的有些观点也在不断的影响着我: “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
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的确,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怎能教出读书的学生?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教师,怎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怎能有新的发现,去填平师生之间的那道鸿沟?”
我惊叹我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995年冬,是读计算机系的几个师哥合资买的,那时也只是由他们教我学习“五笔字型”打字。记忆中曾有在计算机上打好的材料不知怎样保留到“移动磁盘”上被人奚落的经历。2004年的夏季,我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家的台式电脑。此后我学会了使用“W”打文件、编辑文件;学会了下载页面不能直接复制的材料;学会了使用PPT制作课件;学会了下载使用PPTV、QQ、KUGO等等,还学会了在淘宝网上购物、开网店。基于这些积累,在青山湖畔的培训期间,才不至于有在听到要在“江西教师网”上建立工作室时迷惘。在“江西教师网”上建立“围屋圆梦——龙南二中工作室”实践中,我又涉及了许多从来未涉及的领域,学会了许多跟建站有关的技巧。有的同事戏称我是“专家”,有许多问题问倒了计算机专业教师。这次的建站经历,我学会了怎样上传简单以及复杂的文档;怎样上传图片;怎样上传视频;怎样用格式工厂转换图片及视频;怎样用QQ影音剪辑视频(这可是拜师学来的技术哦!)当然,有些问题我至今还困惑着:比如音频不同步的问题;比如如何下载我需要的视频等,我想,只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不解决问题绝不放弃的念头,这些问题,都可能一一破解的。
这次的在岗研修,令我更深刻的领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髓。王栋生老师的话触动着我:“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 “爱读书才是真正的教师” “ 读书是个人的事,只能靠自觉”。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多少人爱读书?有多少有思想的教师?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有多少自觉读书的人?扪心自问,我是其中一员吗?我甘愿继续呆在其中吗?深思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