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舆情定义及实际⼯作中的注意事项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
理者、企业、个⼈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的取向产⽣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态度,是对“民意及其作⽤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种描述。在实际⼯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义:
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 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为能够产⽣影响的“民意”,⽽⾮民意的全部;
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先要深⼊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为的影响有重要作⽤。这⾥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利益需求的⼀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第⼆章:⽹络舆情
随着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
⽹络舆情是以⽹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是⼴⼤⽹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的集合。 带有⼴⼤⽹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上。
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众的思想观念和⽇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前者难以捕捉,后者稍纵即逝,舆情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式进⾏,获取效率低下,样本少⽽且容易流于偏颇,耗费巨⼤。⽽随着互联⽹的发展,⼤众往往以信息化的⽅式发表各⾃看法,⽹络舆情可以采⽤⽹络⾃动抓取等技术⼿段⽅便获取,效率⾼⽽且信息保真(没有⼈为加⼯),覆盖⾯全。
六⼤要素:⽹络、事件、⽹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
第三章:表现⽅式
⽹络舆情其表现⽅式主要为:、论坛、、、微博、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近年来,⽹络舆情对政治⽣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俱增,⼀些重⼤的⽹络舆情事件使⼈们开始认识到⽹络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作⽤。同时,⽹络舆情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为,进⽽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第四章: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舆情进⾏深层次的思维加⼯和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结论的过程。
1.内容分析法是⼀种对信息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法,其⽬的是弄清或测验信息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提⽰信息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
2.实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量案例和相关数据后试图得出某些结论的⼀种常见研究⽅法。
分期与类型界定
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所处的阶段,⼀般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期、发展期、⾼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 [1] 。其次,应该在分析某⼀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科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般主要分为突发⾃然灾害事件、⽣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事件、公权⼒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 基本框架
针对舆情的影响⼒、民众利益的关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脉络,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动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动计划性;慎⽤政治化解读,分析有⽆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体制构成巨⼤冲击;被反华势⼒⽀持或利⽤的可能性有多⼤;⾏动的对象⽬标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员要成为“⾮参与性的观察者”,⽽要防⽌成为“⾮观察性的参与者”,既要保持中⽴,⼜要敏锐。 分析⽐较
⼀旦确定了舆情研究中将被描述和分析的⼈或事物,舆情分析⼈员就可以对这些个⼈、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社会现象或社会体制对象的舆情样本进⾏横向研究,做探索性、描述性或解释性分析,以政策建议为针对性⽬标做应⽤性的研究。另外,从时间维度考虑,对于舆情事件与主体的发展变化,可以针对不同⼈物、组织和群体进⾏纵向研究。区分舆情分析的不同类型,可以发现:中央部委形象、地⽅政府形象和企业形象舆情分析侧重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般样本选择⽐较复杂,特别是⽹络⾔论,要运⽤多种抽样⽅法;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要注意题材⼴泛,但⼀般来说事件呈发展状态,样本选择需要注意时效性与全⾯性,需要考虑复杂因素进⾏综合把握;话题、现象类舆情分析的题材也很⼴泛,但要注意抽样与分析的尺度,结合对象发展趋势与特点,找准⾓度进⾏参数设置,有些虽然时效性强,却有很⼤的研究价值。 图标制作
由于图表与列表能够清晰、直观、简洁、深刻、形象地表现舆情事件,因此其制作的科学规范化特别重要,图灵舆情监测服务平台近期添加的图表功能应证了这⼀点。⾸先,⼀般常见的分析⽅法有、举例说明法、⽐较分析法和流程图法等,应该根据舆情事件本⾝的特征科学选择图表,如趋势图、⽐例饼图、百分⽐柱图、流程图等,表格的设计则要简洁实⽤,科学⾼效;其次,舆情分析图表在数据来源上要注意区分传统媒体、、博客、问答⽹站等;第三,在媒体类型上注意区分媒体历史形态、媒体控制类型与地域类型;第四,分析舆情⾔论主体的⾝份特征,如媒体、官员、机构、意见领袖、⽹民等,进⾏社会化考察;最后,在对各种观点做具体⽽微的定性分析时,为研究结果做结论时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避免为了结论的独⽴精确⽽牺牲材料的丰富性,应该兼顾赞扬、⽀持、中⽴、不关⼼、反对、谴责等不同态度,以防⽌观点遗漏导致分析结论偏颇,⽴体化、多层次、客观地反映我国转型期多元化社会的不同利益诉求,为和研究提供科学全⾯的参考。 价值
有句古语,“防民之⼝甚于防川”,⼀句很简单的话却深刻地体现出了民众舆情的重要性。在及其不便的古代,舆情就相当于⼀条⼤江,那么在现代信息⾼度发达的年代,舆情已经从⼀条⼤江变成了汪洋⼤海,其重要性不⾔⽽喻。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舆情分析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在某个事件发⽣后,⼴⼤群众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随后⽽来的便是纷纷如⾬下的评论,或⽀持或反对、或理性或感性、或热情参与或冷眼旁观。当⼀种论调得到⼤家的认同后,舆情甚⾄可以对事件的⾛向发⽣重⼤的影响。⽽⼀旦有⼼⼈可以从这舆情中分析出些什么,得到些什么,那么就可以做出⼀个正确的决定。舆情分析,就是⼀个风向标。
第五章:舆情分析平台
略,这⾥就不安利具体产品了。
社会舆情是政治家、企业家都极其关注的地⽅。舆论信息的价值魅⼒在于,通过⼤数据的分析将零散,稍纵即逝的信息
进⾏⾼效率的整合利⽤,分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果,对政府决策,企业转型或产品迭代都有⾮常⾼战略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