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 A
【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BCD说法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 《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社戏》是小说,不是《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文学和文化常识是考试中常会考到的知识,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②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③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等。
3.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答案】 B
【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B.没有写传统节日。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 C
【解析】【分析】C.错在“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应该是:后来专指帝王的皇冠。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新闻问题的把握,专有名词的理解以及年代的称谓。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其诗多咏山水田园。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D. 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C
【解析】【分析】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
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三十而立”出自《论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9.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雾凇沆砀”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________。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________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
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有误,“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敬辞谦辞。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词语意义和文化常识,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和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比照辨析正误。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 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 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1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A.错误。《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7.八年级(3)班开展“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把以下遵义市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归类,并阐述归类理由。(每一类只需选择2至3项,并填写序号。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贵州茅台酒②赤水丹霞地貌③凤冈锌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沙滩文化遗址⑤乌江小三峡⑥娄山关⑦海龙屯军事古堡⑧遵义会议会址 答题示例:分类①③理由:按照地区特产分类
(2)在小组活动交流会上,语文老师把上述资源的某一项用谜语形式展示了出来,请你写出谜底,并简述你猜出谜底的方法。 谜面: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铺满天。(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3)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
全班同学:
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8年5月30日 八(3)班语文小组
【答案】 (1)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2)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3)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解析】【分析】⑴可分别按人文风景、自然风景、红色旅游等分类。人文风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自然风景:没有人为因素的大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⑵谜语中的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起楼不要木”就是去掉“楼”中的左偏旁“木”。由“有人便是仙”推知“无人便是山”,而“残阳铺满天”一句即可联系到《忆秦娥·娄山关》,整合在一起便是“娄山关”。另外还有注意一个关键性提示,即“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⑶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经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的对象名称可省略。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和日期: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本题在标题、称呼、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以及署名和时间都有问题。按上面的要求一一改正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⑵娄山关。理由: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
《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⑶①“通知”要居中。(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答题时要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通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悉通知的格式和通知的内容,才能准确作答。
18.小明的国庆假期过得丰富多彩。10月1日观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10月2日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10月7日和爷爷登山庆祝重阳节。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外,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书写重阳节对联之好,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缕缕翰墨之香。为纪念这个节日,小明要选一副对联送给爷爷,下列对联中最合适的是( ) A.天庭月华清辉千里,地上玉柱吉祥万家 B.溪河携绿赏梨蕊,山野踏青寻杏花 C.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佩萸插菊,人寿花香 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后,小明的爱国情绪高涨。他要在同学送的小国旗上签名。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劝阻他? 【答案】 (1)C
(2)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解析】【分析】(1)A.与中秋季有关系,B.与清明节有关系,C.与重阳节有关系,D.与端午节有关系。故选C。
(2)本题要求劝说同学聚会时放下手机,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国旗的象征意义,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故答案为:⑴C
⑵ 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19.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耳顺 ②垂髫 ③而立 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被某杂志登载了,稿费按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________。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借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论语》《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 ②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________
【答案】 (1)①;④;③;② (2)贰佰圆整
(3)孟子;大学;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解析】【分析】(1)①六十而耳顺;②垂髫指小孩 ;③而立是三十岁;④四十而不惑。故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列应为:① ④ ③ ②。
(2)五言律诗每首八句话,每句话八个字,共四十个字,每个字5元,共200元,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用大写数字书写总额度为: 贰佰圆整。注意“佰”不要写成“百”。 (3)①四书包括《中庸》《论语》《孟子》《大学》 这张借据没有写日期,应在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借书的时间:“×年×月×日”。 故答案为:⑴① ④ ③ ② ⑵ 贰佰圆整
⑶孟子 大学 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及字形的积累。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
⑶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修改应用文的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
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考试时经常涉及,要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