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资料的题目为刘红年老师给的题目,答案为自己整理的,如果有错误或者遗漏,请给我留言。公式和字符没有写出来。答案为基本概念部分,因为计算题部分已给答案。基本概念没有第八章和第十章的概念,请同学们自行复习。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基本概念:
1. 夹卷过程:未饱和的环境空气被夹卷进入积云中,云中的水一部分蒸发以使夹卷进来的空寂达到饱和,因而降低了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过程。
2. 贯透下沉气流:在云顶卷入的空气,当云水蒸发用以使卷入的气块饱和时,气块变冷。如果在气块由于混合而失去它的身份之前,有足够的蒸发(使其变冷),气块将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与更多的云内空气混合。下沉直到它的负浮力等于零或失去了它的身份。这样的气块可以在云中下降几千米,有时甚至是在云中存在相当大的上升气流的情况下,这时它们被称为贯穿下沉气流。
3. 冰晶效应:由于同温度时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过冷水面饱和水汽压,当实际水汽压间于两者之间时,会发生水分从过冷水滴蒸发而在冰晶面上凝华,导致水滴消失而冰晶长大的现象,称为冰晶效应。
4. 描述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基本量有哪些?其定义如何?
(1)液态水含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液态水质量,常用单位 克/米3
(2)云滴数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云滴数量,常用单位 个/米3
(3)云滴谱:是指云粒子浓度随云粒子尺度大小的分布。
1. 暖云的云滴增长机制: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
2.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与原理: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们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应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某些局部天气现象有利于人类方向转化,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
(1)冷云催化:在云中播撒制冷剂如干冰等,使局部云体剧烈冷却而产生冰晶;在云内播撒凝结核如碘化银。
(2)暖云催化:利用吸湿性物质如食盐催化暖云降水;直接喷洒大水滴影响暖云降水。
(3)消暖雾:加热法;吸湿法;扰动混合法。
(4)消过冷雾:播撒人工冰核或制冷剂。
(5)抑制冰雹:人工增加雹核;爆炸法
(6)预防霜冻;烟雾法;喷雾法(结冰法);混合法(风机法);加热法
1. 描述运动学特征的基本量有哪些?
(1)切变(shear):定义为在 运动的法线方向上流体速度的变化率,
(2)曲率(curvature):沿着流线方向的方向变化率,若运动是逆时针转的则曲率为正,并称为气旋式(cyclonic)(北半球),若运动是顺时针转的则曲率为负,并称为反气旋式(anticyclonic)
(3)分流(汇流):diffluence (confluence) 沿着法线方向上的方向变化率,若流线在下游方向分散开来定义为正(分流)。
(4)拉伸(收缩):stretching(contraction) 速度沿着下游方向的变化率,拉伸定义为正。
(5)涡度(vorticity):是切变shear 与曲率curvature的和。
(6)散度(divergence):是分流diffluence与拉伸stretching的和。
(7)形变:是由汇流和拉伸一起构成。
形变有两种:一种称为法形变,另一种为切形变。
1. 流线和轨迹线
迹线的定义:就是流点在各时刻所行路经的轨迹线,或流点在空间运动时所描绘出来的曲线。
流线的定义:所谓流线就是这样一种曲线,在某时刻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正好跟那一时刻该处的流速方向相重合。
1. 地球旋转坐标系中,大气受到那些作用力?
有两类力,第一类是真实力,包括:重力、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第二类是视示力,一是离心力,另一个是科氏力。在标准坐标系中,空气微体元所受到的力
10. 气压梯度,气压梯度的方向指向何处?
气压梯度力:由气压分布的不均匀所造成,是周围空气介质对每单位质量空气微团的作用力。
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面。
在大气中,垂直方向的气压梯度力通常与重力相平衡,因此,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力 可以说是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11. 地转风
地转风的定义: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科氏力平衡下的水平运动为地转风。
地转风的公式:(在书上 自己抄)
12. 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是什么?风速和等压线密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种关系主要受什么因子影响?
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地转风平行于等压线,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等压线越密,地转风速越大。原因:地转风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受什么因子影响:(没有找到)
13. 什么是梯度风,对于同样的曲率半径和气压梯度,低压中的梯度风,高压中的梯度风和相应的地转风的大小顺序如何?
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科氏力和离心力相平衡下的无切向加速度的空气水平运动, 常用Vgr表示。梯度风也是一种简化的大气运动,当 等压线呈弯曲状态时,用梯度风近似比地转风近似更为合理。
高压中梯度风>地转风 >低压中梯度风
14. 热成风:
由于水平温度梯度所引起的上下气层之间的地转风的矢量差,称为热成风。
热成风平行于气层的平均温度等值线,在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高温在右,左手为低温区;南半球则相反。
热成风的大小与气层平均温度的水平梯度和气层厚度成 正比,与纬度的正弦及平均温度成反比。
15. 对流层中上层的西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16. 假设等温线平直东西分布,则热成风方向也平行于纬线方向。
赤道地区为高温区,极地为低温。背风而立可判断热成风向西。随着高度增加,中上场风向最终向西。
17. 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
深厚系统:气压系统随高度增加有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的系统。
浅薄系统:气压系统随高度增加减弱或者变为反向的气压系统。
18. 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通常是指从地面到高度约为1到1.5km之间的大气层。在边界层的大气直接受地球表面影响,其运动特点与自由大气有显著不同。
19. 什么是湍流?湍流的产生机制?
湍流是这样一种不规则运动,其流场的各种特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变量,因此其统计平均值是有规律性的。
产生机制:
(1)机械湍流:由切变产生(地面摩擦阻力,建筑物的阻挡等)
(2)热力湍流(自由对流):由温暖的卷流或热泡上升和冷空气下沉形成。
(3)惯性湍流:由大湍涡产生
20. 湍流闭合:(公式在书上,自己手抄)
21. 地表能量平衡过程(课本p402,重在理解)
22. 什么是海陆风环流?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海陆风环流:在沿海地区低层大气中,白天风常从海上吹向陆 地(即海风), 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 风),这就是海陆风环流。
形成原因:海陆下垫面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从而陆地上空密度小,比容α大,形成低层大气由海面吹向陆地的风,即海风,高层相反;到了晚上,由于陆地散热快于海洋,低空形成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23. 城市气候效应有哪些?
城市下垫面是一个人造的下垫面,其特点是人为的建筑面积占绝对优势,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出大量废气和热量,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城市出现了与牧区显然不同的局地气候,称为城市气候
(1)城市热岛:在城市中,由于人为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围乡村的温度,象一个炎热的“岛屿”悬于大气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城郊气温差即热岛强度。
(2)城市干岛:城市空气的水汽压比郊区平均低0.3~0.7hPa,相对湿度低4~6% 。
(3)城市雨岛:由于城市上空存在大量凝结核,加上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粗糙表面的阻碍作用,气流作上升运动。因此,城市上空的云量和降水均比郊区多。
(4)城市浑浊岛:城市气象环境与自然环境下的郊区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城市中燃料燃烧时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尾气等所造成的城市雾障。所谓雾障就是尘埃等污染物集合而成的,笼罩在城市上空的,一层灰蒙蒙的簿幕,使得城市能见度降低。城区大气混浊度大于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混浊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