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拟态环境中的“万花筒”现象——以选秀节目的案例为例

拟态环境中的“万花筒”现象——以选秀节目的案例为例

2021-10-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安徽文学 艺 ANHUIWENXUE 术 人 生 拟态环境中的“万花筒"现象 以选秀节目的案例为例 姜佳妮 (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 摘要:一般在涉及传播学的知识时.“大众传播”会作 所谓人红是非多,《中国好声音》是获得赞扬和质 为一个重点.在描述信息经过拟态环境的环节时.只 疑最多的选秀节目.其中徐海星是深受争议的选手之 是简单介绍了信息由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时间或 一.她早年丧父的事迹搏得了在场评委的同情,但随 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的过程.并没 即又有媒体挖掘出了她在私生活中的各种照片.与镜 有深入拟态环境内部 本文经过思考并收集资料.深 头前清纯的形象相去甚远.这让大部分网友摸不着头 入拟态环境内部。探索其内部可能存在的现象.并用 脑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不热衷于选秀节目的受众更多 “万花筒”形象的比喻这种可能存在的现象.方便读者 听到了“中国好声音”以及“徐海星”这两个词.在一个 进行理解 拟态环境出现时如果对同一个事物产生第二个拟态 关键词:传播学拟态环境“万花筒”现象 环境.有利于潜在受众的产生.而原本的潜在受众就 会变成受众。 一、文献回溯 2.激情唱响 (一)拟态环境 原本一档不温不火的选秀节目《激情唱响》因为 拟态环境就好像一个原始人坐在山洞里.他的后 爆出选手锺蒙修身份造假而成为热议话题 相关的视 面有一把火把.他的影子投在山洞的墙上.原始人通 频片段中,锺蒙修衣衫褴褛、山东El音,但开口演唱时 过自己的影子知道了自己的轮廓.但是这个影子并不 却技惊四座.评委羽凡甚至感动得落泪。随后。有网友 是原始人的本身 有学者称拟态环境为“似而非环 通过微博爆料.锺蒙修根本不是什么养鸡农民.而是 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 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通过对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 另一位名叫钟蒙修的山东农民选手.以一曲《背 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叛》征服了包括评委、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但 r二1拟态环境的作用 就在大家纷纷留言表达感动之时.这个打扮成“山东 它可帮助大众传播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 美国新 德州临邑八里庙一个小山村的养鸡农民”.却被“眼尖 闻评论家和作家李普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大 人”披露曾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六年前就开始 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只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 参加各种选秀节目 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带动整个客观环境的变化. (三)提出“万花筒”现象存在 人们透过信息来了解、感受环境.易在无意识中错把 由选秀选手的各种争议和多重形象的事例得出. 信息环境直接取代客观环境.因此现实环境不得不越 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真正意义上只传播出一条信 来越信息化.而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的趋势也口益 息并且被所有受众接受没有异议的情况很少.那么是 明显。 否存在这样的一个设想:传播媒介从现实环境中调取 ( )拟态环境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客观信息.选择不同的角度或侧重点形成宏观拟态环 拟态环境悄无声息地充斥着整个生活环境 柏拉 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点强化以后向人们传递存在差 图认为“形式”其实就是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 异的信息.许多拟态环境纵横交错 就好比把不同媒 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介捆绑比做一个万花筒.当万花筒瞄准一件事物时. 如今被传递的信息也像是某种“形式”的投影.而不是 只要转一下万花筒即媒介切入信息的角度不同.事物 本身,而大部分的受传者却感受不到,例如.名人在拍 的“形状”就会被影响.使信息环境五彩缤纷.千变万 摄花絮视频后会有专人截取其最完美的信息并结构 化.从而产生多个拟态环境同时存在的情况 假设每 化,呈现给大众不再是客观真实的信息.而是完美的 个媒介只传播一条信息形成一个拟态环境.同一个事 形象,其本质也体现了传播中存在拟态环境 物透过不同的媒介,传递出的便不会仅有一种信息. 二 发现问题 而事实上媒介会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传播.这样呈现 (一)引发思考 在大众面前关于同一个事物地信息就会有多种.信息 我与几位同学报了为期两年的市级三小项 的主体便会立体起来.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目——“选秀节目中的传播及传播效果”的调查.在项 因此本文提出的“万花筒”现象存在的设想.其中 目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位普通的选手往往会有许多不 “万花筒”的款式为无碎花片万花筒.即只有棱镜的万 同的争议.使得资料收集时常面临模棱两可的情况. 花筒,用这个比喻的手法.由选秀节目中出现的现象 眼花缭乱的花边消息把一位草根选秀选手描述得时 为例,把传播学拟态环境里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命 而神秘、时而离奇.于是我开始好奇这么多的争议从 名为“万花筒”现象.方便理解 何而来呢?争议又为整个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什么呢? 三、探索“万花筒现象” 这种现象又是否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 (一)“万花筒”现象形成的猜测 f二 选秀节目调查 客观环境中的信息通过大众传播进入信息环境 】.中同好声音 即拟态环境中后。根据每个事物的多面性.拟态环境 麦爹 期总黝,期 88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艺 中的传播者会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面传播出不同的 信息.大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对同一个事物有 着不同的感受 所谓不同的盲人摸象会有不同的答 案.对同一个事物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不同媒介对信 息同时传播.大众接受信息时会有各种感受。 拉扎斯菲尔德理论指出受众也是主动的.大众每 天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会有选择性地筛选自己感兴 趣的信息。不同的环境能够聚拢相对的人群,甚至能 够受到不同人群的关注.促使媒介选择大众喜好或大 众所希望看到的信息传播.出现多重拟态环境,“万花 筒”现象就会形成 (二)“万花筒”现象的实质 “万花筒”现象的实质是多重拟态环境纵横交错 在整个社会信息体系当中。 1.信息相互交流 有时在多重拟态环境中的信息是互相交流的。在 选秀节目中.选手被热炒后。各大媒体争相对其报道。 经过一段时间.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度不断挖掘新的信 会为人所接受.拟态环境就如同一个万花筒.进入的 人 信息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图中无法显示出.看似简单其 生 实信息在输入进拟态环境后再输出的过程很复杂 所 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改进了这个模型.如图二.信息 在由现实环境输出后可能产生了多个拟态环境.信息 在不同的拟态环境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形状”.当信 息输出并为人所接受时.人们可能处于多个拟态环境 的交叉口.接收的信息并不是统一简单的,而可能如 盲人摸象般得到片面信息 经过交流让在不同拟态环 境中的信息互通后我们会对一件事物改变态度,甚至 产生完全相反的感受.此时人们的主观环境可能发生 改变.继而影响现实环境,就此往复引发争议,引出话 题.产生思考。 2.模型二 在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型中,如图三所示.可很清 楚地了解拟态环境是人为建构的.受众从拟态环境中 解读信息.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我根据“万花筒”现象 加上了自己的改进 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是有选择 术 息,对同一个事物的切人点不同会影响受众的直观感 受 如果一家媒体对一个选秀新人报道了基本信息 后.突然爆出其私人的生活信息会有至少以下三个效 果:(1)对这位选秀新人完全不了解的受众听闻其私 人生活的状况后对其产生片面印象;(2)帮助对这位选 秀新人有点印象的受众立体化其形象;(3)喜欢这位选 秀新人的受众因此有了更多信息去挖掘。 2.信息相互独立 的,在实际传播中,一个信息有多个传播者,这些传播 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切人.角度不同 意味着建构的拟 态环境之间就会 有微妙的差异. 有时在多重拟态环境中的信息又是相对独立的。 如对一个国际性事件进行报道时.国外媒介和中国媒 介报道的内容虽都从实。但受众所接受的感觉有时会 大相径庭。如果只身处一个子空间。周围的人和你并 没有很多的差异.你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接受的就是 全部信息,但当你接触另一个子空间的信息,你会发 现自己似乎只看到了信息的一角,而把所有的信息收 集以后。一个单纯的信息就变得复杂起来。 (三)“万花筒” 模型与传统模 型对比 1.模型一 李普曼把 大众传播及其 发达的现代社 会分为三种意 义不同的“环 图一 境”.一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现实环 境”:二是在人 境信息才会更容易被传播。 受众在解读时也 程度不同地建构“一致性” 会产生差异.根 图三 据拉扎斯菲尔德 受众也是主动的 角度1 理论.受众的反 扭态环境1 馈会影响传播者 下一次的传播角 度.不断地调整 角度.拟态环境 不断被建构形成 层层叠叠交叉复 杂的拟态环境. 如图四所示 四 研究分析 (一)“万花筒”现象的应用 1.挑选信息着重传播,以此吸引关注 在对同一事物进行信息传递时有必要挑选重点 强调.吸引关注 “万花筒”现象存在的意义不能只拘 泥于一个媒介对一件事物的传播.应该视多种媒介为 个整体.同时对同一件事物进行传播.这样信息立 体、丰富和复杂感才能更明显地表现出来。不同信息 吸引的群体不同.不同的群体适应不同的环境,媒介 根据信息吸引的人群也会不同.营造出受众喜欢的环 传覃 — 播者卜-一角——脚十一2 —叫拟态—环T_境_2 罡 一有利于信息和话题的衍生 们脑海中形成 2,的关于外部环 新媒体的优势日趋明显.不仅信息传播的速度 境的图像.即 快.且可和信息的接受者互动。信息反馈的效率也很 “主观环境”:三 高。“万花筒”现象促使信息有方向有规律地衍生,给 是大众传播媒 二次传播与二次创造提供机会,促进整个信息传播系 介经过选择加 工后产生的“拟 态环境”。如图 所示信息由 现实环境进入 拟态环境后才 一统。 3.缩小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问的缝隙让主观环境更加 客观 图二 对同一事物传播的角度越多.信息之间的差异就 越小。就如同万花筒每一个角度都是事物的一个片 面,而当旋转了一圈后,事物的完整性就会接近现实。 89 z。 4年-z期总第s 期l妻擎 安徽文学 艺 ANHUIWENXUE 术 但 的反应 随后我找了几位西方受访者.他们的看法完 人 在信息时代.拟态环境中信息虽然不是现实信息.生 是信息会更立体,越接近客观环境.越接近真实情况。 全和国内相反.并且也难以接受国内面对某些宗教的 4.产生更多潜在受众 态度.认为过分抵触实属可笑 出现这种情况有其原 产生更多的潜在受众.把原本的潜在受众变成受 众 在不同拟态环境中的信息一旦交流以后.受众数 量会增加.就好比男明星和女明星结婚后会影响各自 的粉丝数量.产生1+1>2的效果 在信息传播中.受 众可能在接收到不同环境中的信息后关注到之前忽 视的信息.增加被关注的机会。 5.更好地聚拢受众和管理受众 放眼一些国际性的信息或者是政治、宗教等方面. 营造一种拟态环境能够更方便地传达一方面信息.并 且能更容易地管理信息 “万花筒”现象就好似无形中 分割出了多重拟态环境.受众可以接受不同的信息. 但更多的则是被无形中锁定在一种拟态环境中 (二、.‘万花筒”现象的前景 选秀节目由于其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特点.往往成 为争议和问题的焦点.但也把信息传播中的拟态环境 显露得很清晰.是阐述“万花筒”现象比较典型的案 例.除去选秀节目的传播以外大部分信息在传播中也 会产生这种现象.在大部分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万 花筒”现象就会出现.尤其是那些有的放矢的信息 比如一些国际敏感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在国内网 站对某些宗教的散播有着强烈并强硬谴责的态度.对 这些宗教的信息直接生根在大部分国民脑中.在提及 这些话题时大部分国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关于邪教 传播的破坏性.并且能很清楚地把这种宗教与一些负 面的词汇归类.而当我提出国外看待某些宗教时是积 极正面的印象时.大家都会给出难以置信、不可理解 (上接第74页)一部分中,克莉斯汀的通奸行为最终 令拉维尼娅忍无可忍,直呼其“撒谎,卑鄙无耻.令人 厌恶” 克莉斯汀渴望亚当带她去到他反复提到的“魔 法小岛”.这其实是对永恒的宁静和幸福的渴望.与艾 拉吸毒成瘾带给她的心理慰藉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奥林-曼农则是尤金・奥尼尔的另一面.非理性的一 面,他的痛苦也是这部戏剧的源泉 他是爆发式的、依 赖的.也是宽容原谅的.总而言之.他与拉维尼娅截然 相反 第一部分中父亲提到奥林头部受过伤.因此“打 击”他得了头痛病:当然.奥尼尔第一次听说母亲吸毒 的境况时不也深受“打击”并为此头痛不已吗?显然. 他就是那个试图面对回忆.直面痛苦的奥尼尔.只是 这努力远非奥林所能承受 第二部分中,理性的拉维尼娅警告奥林不要相信 他们母亲的谎言 使奥林不得不痛苦地接受这毫无争 议的事实 奥林面对愧疚的母亲.场面远比第一部分 拉维尼娅与克莉斯汀对话时更为疯狂 显然.奥林只 关心母亲是否爱他 为了她.甚至听到父亲离世的噩 耗时他都没有假装悲伤:他甚至可以原谅她的不忠. 正如他曾对母亲说:“我只想告诉你无论你曾经做过 什么.我爱你胜过这世间一切 ”但和真实生活中奥林 的原型奥尼尔一样.奥林可以原谅一切.“除了与布朗 特的那件事”,奥林担心他的母亲因为情人而抛弃他. 与尤金担心艾拉因为吸毒而抛弃他如出一辙 第 部分是关于理性与非理性、复仇与有罪之间 的挣扎。最终奥林以死亡作为逃避.显然他是胜利者. 而拉维尼娅成为了受尽折磨、无法逃脱的那一个.过 往造成的创伤最后连貌似头脑始终清醒的拉维尼娅 因.于是我对比了国内外的相关网站.报道的内容也 确实完全相反.中国更多地关注了某些宗教曾经带来 的负面影响和破坏性.由于宗教、政治话题的敏感性 和领导人的肯定态度.国内普遍态度消极.甚至产生 很清晰的抵触情绪:相反.国外则把关注放在了某些 宗教为他们的国民带来了什么积极的信息.忽略负面 消息.产生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环境 由此我还 和几位西方朋友产生过激烈的辩论.除了对某些宗教 的辩论,还有在政治、历史方面的信息。另有世界对朝 鲜的好奇.与朝鲜对世界的理解.几乎是相互不联系 的拟态环境.最后只有大家都冷静地站在客观的角度 仔细分析整个信息环境才能够发现我们所在的环境 是不同拟态环境,且其中有天壤之别。 参考文献 『11沃尔特.李普曼.拟态环境『M1.北京:华夏出版社,113. f2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f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1隋雪,杜盼。李欢欢,李雪铭.“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 望fJ1.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3). f4]国家形象与大众传播[J/OL].http://www.yxtvg.corn/show/18 7362.htm1. 『51娱乐类节目中拟态环境对受众的心理影响——以《中国 好声音》为例fJ].今传媒,2013(10). f61拟态环境中虚假新闻对受众心理影响的负面解读Ⅲ.理 论与现代化.2010(3). 也无法承受 奥林以自杀的方式回归到幻想破灭之前 的美妙童年时代.奥尼尔必定也曾经思考过使用同样 的方式.只不过他的拉维尼娅的那一面——高度的理 性、基本的心智和对现实的无限依恋——一再克制着 这样的念头 奥林可以了却此生,但奥林只是奥尼尔 的其中一面.他身上的拉维尼娅的那一面必须活下 去.不管他有多绝望 奥尼尔的朋友曾谈起他时不时就会照镜子的习 惯.认为他是个极其自负的人.奥尼尔说他这样做只 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 在创作中.奥尼尔就是把舞 台作为镜子.刻画了面容与其非常相似的人物以及这 人物的周围深刻隐喻着其家人、朋友的人物。因此. 舞台上的群像其实展现的是奥尼尔再熟悉不过的关 系架构.他的剧作正是其自身经历的写照 为过去痛 苦经历的回忆所困扰.奥尼尔不得不借助于剧中的奥 林和拉维尼娅以及他们母亲克莉斯汀的爱恨纠缠来 宣泄自己的情感.就此在他笔下诞生了他的伊拉克特 拉的故事 一参考文献 …1 Sheaffer L.O’Neil1.Son and Playwright【M】.Boston:Litlte,Bm— wn&Co..1968. 【2】Letter to Sisk R.,28 August 1930,quoted by Floyd.Eugene O’ Neill at Work. f31 O’NeiI1 E.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4]Manheim.Eugene O’Neill’S New Language of Kinship. 【5]Gelb A.and Gelb B.O’Neil1.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62. 萎警{z。 4年-z期总第s 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