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与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基坑与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2023-01-21 来源:爱问旅游网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

监测实施方案

. . . .

目 录

1. 2.

工程概况 .............................................. 5

1.1.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 6

监测目的和依据 .......................................... 6

2.1. 监测目的 .......................................................................... 6 2.2. 监测依据 .......................................................................... 7 3.

监测容及项目 ........................................... 8 监测围 ............................................................................ 8 监测容 ............................................................................ 8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 10 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 13

3.1. 3.2. 3.3. 3.4.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16 基坑外情况观察方法 ............................................................... 16 水位监测方法 ..................................................................... 1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 16 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 17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 ............................................................. 18 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 18 支护桩力监测方法 ................................................................. 18 围护桩应力监测方法 ............................................................... 19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5.

监测期及监测频率 ........................................ 20

5.1. 监测期 ........................................................................... 20 5.2. 监测频率 ......................................................................... 20 6.

监测报警(应急预案)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 .......................... 21

6.1. 监测报警值 ....................................................................... 21 6.2.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 24 7.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 25

7.1. 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 ........................................................ 25 7.2. 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 ........................................................... 25 8.

监测人员的配备及现场组织机构 ................................ 26 现场组织机构 ..................................................................... 26

现场组织机构图的描述 ............................................................. 26 现场项目部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 .................................................... 27 现场人员配备 ..................................................................... 28

8.1. 8.2. 8.3. 8.4.

.. .. ..

. . . .

9.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 29 仪器设备选型 ..................................................................... 29 仪器设备采购 ..................................................................... 30 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和率定 ........................................................ 30 监测仪器安装和埋设 ............................................................... 30 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安排 .................................... 32 前期准备阶段 ................................................................... 32 测试仪器、设备的现场埋设、安装阶段 ............................................ 32 初始数据采集阶段 ............................................................... 32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监测阶段 ...................................................... 32 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 ........................................................... 33

9.1.

9.2. 9.3. 9.4. 10.

10.1. 10.2. 10.3. 10.4. 10.5. 11.

安全及现场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 34

11.1. 作业安全 ....................................................................... 34 11.2. 质量保证体系 ................................................................... 35 11.3. 关键工程部位的监测措施 ......................................................... 35 12. 13.

质量保证措施 ......................................... 36 监测单位的责任 ........................................ 37

.. .. ..

. . . .

1. 工程概况

据规划总平面图,本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215519.64㎡,净用地面积19344.77㎡。主楼A区(北侧)高层办公楼区域基坑开挖深度为18.90m;主楼B区(南侧)高层住宅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2.60m。

在主楼A区西北侧的局部围,主楼区的支护桩与裙楼区的支护桩在该处相交,交接处的裙楼区的咬合桩墙与主楼区咬合桩先行同时施工。考虑对东侧地铁、管线及南侧广发银行的保护,在主楼区开挖前将裙楼东侧及南侧围的咬合桩支护体施工完成以形成隔离。

本工程地下围护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基坑围护型式:主楼A区浅层先卸土放坡开挖2.0m,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坑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主楼B区浅层先卸土放坡开挖2.0m,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坑竖向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环形支撑。

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尤其基坑东侧临近盾构区间及地铁车站,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对保护建筑、周边市政管线、道路以及建筑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由各方协商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工程,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复杂地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

考虑对东侧地铁、管线及南侧广发银行的保护,在主楼区开挖前将裙楼东侧及南侧围的咬合桩支护体施工完成以形成隔离。

在主楼A区西北侧的局部围,主楼区的支护桩与裙楼区的支护桩在该处相交,交接处的裙楼区的咬合桩墙与主楼区咬合桩先行同时施工。

主楼A区、主楼B区浅部2.0米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开挖至相对标高-2.500,深层临时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搭接300,咬合桩分A、B两序桩,咬合桩桩底标高控制原则:咬合桩嵌固深度以进入破碎灰岩不少于2.00米为准;在局部层破碎灰岩缺失处,咬合桩嵌固深度以桩底标高至 层中等风化灰岩层顶为准。

.. .. ..

. . . .

1.1.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拟建的XX地块项目场地东侧是五一路,最近建筑距基坑边约57米,南侧是发展银行(35层)和船舶大厦(18层),最近建筑距基坑边约2.4米,是本次支护的重点和难点;北侧为银海国际公寓和市图书馆;西侧为中房公司住宅组团、省邮电管理局宿舍、市冶金宿舍,最近建筑均距基坑边约15米左右;据调查,周边建筑均为浅基础,对地基变形敏感。经向业主了解,周边地下管线多,煤气、天然气、电讯、上水管、排水管及电力等管线干管。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尤其基坑东侧临近盾构区间及地铁车站,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对保护建筑、周边市政管线、道路以及建筑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由各方协商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 监测目的和依据

2.1. 监测目的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条件较差,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基坑北、东、西侧既有建筑物较密集,且离基坑边缘较近,是本次支护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在南侧和北侧,有高层建筑物,应重点保护,是本次监测的重点。同时场地地下水较为复杂,水位高、水量大,可能会出现侧壁流砂、坑底管涌等不良现象,因此,渗漏水的监测也是本次监测的重点。本工程基坑为一级,破坏后果严重,稍有疏忽或出现问题,必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了切实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挖方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为了切实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挖方和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 .. ..

. . . .

2、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3、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4、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5、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6、周边建筑物的现状、管线、路面监测。入户调查主要指房屋原始情况和基坑开挖后造成房屋开裂等情况调查标注(南侧的广发银行、北侧的银海公寓不要求入户调查)。

2.2. 监测依据

2.2.1. 《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2.2.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2.2.3.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YB 9258-97) 2.2.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 12898-2006 2.2.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 2.2.6.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GB/T 16818-2008 2.2.7. XX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

.. .. ..

. . . .

3. 监测容及项目

3.1. 监测围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的监测工作围是“XX地块项目”项目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及应力、地下水位、周边地面变形及周围建筑物变形。

3.2. 监测容

根据市建工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图纸、相关规及基坑周边环境,结合规要求,本基坑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监测周期为5个月左右; 3.2.1. 基坑外情况观察(巡视检测)

对工程现场进行日常巡视。

1、巡视检查的程序:巡视检查程序包括检查项目、检查顺序、记录格式、编制报告的要求以及检查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等容。

2、巡视检查的容包括: ① 支护结构:

(a)支护结果成型质量; (b) 冠梁、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c)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d)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e) 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② 施工工况:

(a)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b)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c)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d)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③ 周边环境:

(a)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 .. ..

. . . .

(b) 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c)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d) 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e)周边建筑物的现状、管线、路面监测。南侧的广发银行、北侧的银海公寓不要求入户调查。

④ 监测设施:

(a)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b)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c)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3、巡视检测如果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3.2.2. 仪器监测,见下表

监测周期 (小时) 监测容 基坑及围护墙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 周边建筑竖向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支护桩力 地下水位 周边建筑倾斜 日常巡视 监测部位 基坑及立柱 东、西侧 东、南、西侧 东侧 周边 东、西侧 周边 监测点数量 75点 约9 约4孔*28点 约5桩45点 约10孔 约6*2 约70组日 以上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例如,基坑开挖较浅时,监测周期可适当加长,基坑挖至深部或有特殊情况时,所有项目加密至每日一次甚至跟踪监测。

.. .. ..

. . . .

3.2.3.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

3.3.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3.3.1. 变形监测基准网点

1、选择在离开基坑60米外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易于保存的地方埋设。

2、基准点标志用Φ18mm的钢筋加工而成,长约40~50c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顶部刻化一个十字丝,十字丝宽度应小于0.2mm。

3、在选定的位置如为坚硬地面,用冲击钻钻孔后,在测杆上抹上植筋胶后打入地下,露出地面约10mm,周围用水泥砂浆抹平,采购保证测杆牢固地锲入地下;在基础较软的地方,挖一个0.3m×0.3m×0.8m(长、宽、深)的基坑,用混凝土回填约0.7m,放入测标,露出混凝土面5mm,上部制作一个厚约4cm的保护盖。

4、此点既作为平面位移基准点,又作为垂直位移基准点。 3.3.2. 竖向位移监测点

1、竖向位移监测点的标志采用Φ18mm的不锈钢加工而成,长约16cm,一端弯折出长5cm的直角钩,顶部打磨为半球形。

2、当测点布置在建构筑物上时在墙角的出露混凝土的地方,用冲击钻进行水平钻孔,用植筋胶将钢筋植入孔,安放结实,弯头向上,表面用砂浆抹平,测量标志头离开墙面5cm。 3.3.3. 水位监测井布置

1、采取在基坑周围布置11个水位监测井,具体布置情况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水位管监测井在止水桩施工完成后安装,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方式埋设,钻孔孔径Φ110mm,钻孔垂直度小于5‰。钻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水位一下2—3m。

3、检查钻孔是否通畅,核实钻孔深度和倾斜度;打捞钻孔,清除孔淤泥和沉渣。 4、水位管采用PVC管,将水位管用接管连接后,用自攻螺丝拧紧,依次将其放入孔中,边接边放。

5、水位管接好放入孔后,就可以进行回填。回填原料为中粗沙,回填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堵塞后回填料下不去,从而形成空隙,最好时隔一两天后再去检查一下,填料下沉后再填满之后即可,管子周围加上保护措施。

.. .. ..

. . . .

3.3.4. 土层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布设

用钻机打孔方式布设,共布设11根测斜管,管长15米,为防止施工时破坏测斜管,在测斜管外顶部加钢套管保护。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地面约20cm。 3.3.5. 支撑应力计的布设

监测点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水平杆件(支撑围檩)上。在支撑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地面将钢筋应力计焊接、按装到杆件相应位置的钢筋上,同钢筋一同植入到支撑杆件中。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

支撑的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每一监测截面安装一只钢筋应力计。

本工程设计支撑为环形钢筋混凝土支撑,主楼A区坑设三道砼圆环支撑,主楼B区坑设四道砼圆环支撑。主楼A区、主楼B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道支撑1个监测点,共布置28个支撑力监测点。

1.钢筋计在安装之前应先用绝缘胶带进行包裹,避免设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

2.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分别在两根选定的外侧主筋上将钢筋计串联或并联,焊接在预留位置。保证同一高程上的两个钢筋计连线在钢筋笼放入基坑时与基坑边线垂直。

.. .. ..

. . . .

3.按钢筋直径选配同直径的钢筋计,将仪器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强度不低于钢筋强度。焊接过程中应用毛巾或其他布料盖住钢筋计,并不断向毛巾或其他布料浇凉水,避免温度过高而损伤仪器。

4.钢筋计焊接时应对电缆进行覆盖保护,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渣飞溅损坏电缆,各钢筋计及电缆编号后将电缆集束绑扎后呈“S”形向上引出电缆直到桩顶位置,绑扎距离宜为0.5m。

5.仔细检查钢筋计焊接位置和电缆编号无误后,方可后续施工,浇捣混凝土时导管应远离仪器0.5m以上,防治损坏。 3.3.6. 围护墙应力计的布设

在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地面将钢筋应力计焊接、按装到相应位置的钢筋笼上,同钢筋笼一同植入到桩体或维护墙体中。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在钢筋笼顶部,焊接3.0m左右,直径ф50的钢管,将导线穿入钢管中,钢管顶部用醒目标志提示,以防在挖土和剖桩头时确保钢筋应力计导线不被损坏。上部电线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测试仪器的信号电缆。

本工程设计围护墙为圆形,主楼A区、主楼B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置5个监测点,监测点竖向间距5米,共布置40个围护墙力监测点。

.. .. ..

. . . .

3.3.7.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的伸缩缝等处布设。原则上离基坑较近处多布,离基坑较远处少布。在每栋建筑物外墙正负零以上10~15cm处,每间隔12米左右设一沉降观测点。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

3.4. 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损坏主要分为:施工损坏、人为损坏、安装埋设损坏和不可预见因素损坏这四大类,针对这四大类损坏原因分别采取的防保护措施如下。 3.4.1. 施工损坏的保护措施

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部位与施工区域发生冲突,从而造成监测设施被施工和机械损坏(挖除、钻孔、浇筑等)。

针对施工损坏,采取的防保护措施有:

(1)了解熟悉施工的情况和方法,与施工方密切配合,需在不受施工影响、具备监测仪器安装埋设的技术条件后,才进行监测仪器的安装埋设和钻孔。

(2)加强现场巡视,在施工期间做到每天有监测人员在现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地连墙剔凿、冠梁钢筋安装及浇灌混凝土时,应专人负责封口及看护管、线,防止碰伤,如有坠物或管体破裂现象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清除、修补措施

(3)在开挖过程中,槽水位监测点应加盖防护,防止泥块等杂物掉入监测井中造成淤塞影响观测。在基坑开挖时,降水井周围0.5m围土采用人工清理。井口高于槽底500mm,防止槽底表面水流入井,影响监测。

(4)监测点布设必须按图施工,布设点周围不得堆积大体积或过重材料,以防止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

(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开监测点或监测设施;如果遇到必须对监测点进行损坏的情况,请提前通知现场监测人员,协商处理。

(6)密切保持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及时将监测设施情况反馈给有关方面,当发现监测与施工有冲突时及时报告。

(7)在已安装埋设的监测设施上设醒目标记,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注意保护。

.. .. ..

. . . .

3.4.2. 人为损坏的保护措施

主要是指监测设施受到人为有意的损坏,如监测仪和监测点被砸毁、监测孔被堵、监测设施被盗等。针对人为损坏,我们采取的防保护措施是采用牢固可靠的保护设施,使人为无法破坏。

(1)观测孔孔口均浇筑钢筋砼保护墩,所设盖板需用我们的专用工具才能打开,其余人员无法打开。

(2)在桩顶用砖砌一个观测房,将所有观测电缆引入其中,加锁保护。当监测设施暴露在外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之隐蔽。 3.4.3. 安装埋设损坏的保护措施

是指在安装埋设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如仪器设备安装以后不能正常工作,观测孔埋设过程中被堵塞等。针对安装埋设过程中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

(1)在安装埋设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要求,并进行预安装,明确安装人员各自的职责,安装过程中细致认真。

(2)测斜管、钢筋计传输线绑在地连墙钢筋笼侧,钢筋笼下笼时设专人看护,不得碰撞,防止损伤,安装埋设过程中随时用仪表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立刻返工。

(3)在安装埋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保护手段,观测孔回填砂时要慢慢地放,必要时在砂中加水。

(4)仪器设备安装以后,在埋设以前一直有人值班看守,直至仪器设备埋入;在安装埋设以后,保护设施安装以前,也要有人值班看守直至保护设施安装。 3.4.4. 不可预见因素损坏的保护措施

是指人为无法控制的损坏,针对不可预见因素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安全预报和人工巡视检查,发现险情时,经上级同意,在可能的条件下立即撤除能撤走的仪器设备,减少损失。

(2)仪器设备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被损坏以后,立即向施工方负责人报告,如有必要,经同意,重新安装埋设相应仪器设备。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

(3)现场监测点设醒目颜色标注编号及类型,观测结束后应立即采用专用盖板防护管体,防止物品坠入测斜管影响下次观测。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完毕,用油漆作上标记,提示人们不要破坏,平时观测时告诉附近的居民保护好沉降观测点,因为沉降

.. .. ..

. . . .

观测对他们也有利。如果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再联测已知点,归算到以前的数据上,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 .. ..

. . . .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4.1. 基坑外情况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参照上述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

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2、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4.2. 水位监测方法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精度:测量误差不大于5毫米。

4.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地下土体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周边土体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0.5 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拿出侧头后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

性能指标:传感灵敏度0.04‰、精度±4mm/15m。

.. .. ..

. . . .

4.4. 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1、 水平位移监测:

利用高精度徕卡TCA2003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水平位移基准点上设站,量测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和水平角,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坐标。首期连续观测两次,两次所得的坐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水平位移量的单次变化值、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累计值D(mm) 水平位移报警值 变化速率VD(mm/d)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VD<2 ≤0.3 2≤VD<4 ≤1.0 4≤VD<6 ≤1.5 VD>6 ≤3.0 D<20 20≤D<40 40≤D<60 D>60 注 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 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 3、本规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2、 垂直位移监测:

采用高精度DNIN 1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监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3、 精度: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累计值S(mm) 竖向位移报警值 变化速率VS(mm/d)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VS<2 ≤0.15 2≤VS<4 ≤0.3 4≤VS<6 ≤0.5 VS>6 ≤1.5 S<20 20≤S<40 40≤S<60 S>60 注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 .. ..

. . . .

4.5.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

1、

测量方法:

采用高精度DNIN 1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监测,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2、精度: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4.6. 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对层高六层以上,外立面上下具备通视条件且能到屋顶的周边建筑物进行激光铅直法倾斜观测。

周边建筑物倾斜的测定:

在建筑物上设定倾斜观测上下标志,并编号,将激光三维定向仪置于建筑物墙角,该仪器具有自动整平功能并发射铅直激光,通过测量建筑物上、下外墙与激光束的水平距离即可得出建筑物单侧倾斜量及倾斜方向,再由激光测距仪测定建筑物高度,通过计算出建筑物的原始倾斜率。

初始值测定后,定期采用激光铅直法进行倾斜测量,两期测值相减即可得出建筑物倾斜变化量。

4.7. 支护桩力监测方法

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部钢筋应力的变化。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一根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心位置的钢弦,在受力

.. .. ..

. . . .

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P=KΔF+bΔT+B

式中:P—被测钢筋的荷载(KN); 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

Δ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0C);

Δ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0C); 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

观测时利用振弦式频率接收仪,测得钢筋计在受力后的自振频率读数,经上述公式转换后求出支撑的部应力应变。 仪器精度:±2HZ。

4.8. 支撑应力监测方法

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部钢筋应力的变化。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一根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心位置的钢弦,在受力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P=KΔF+bΔT+B

式中:P—被测钢筋的荷载(KN); 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

Δ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0C);

Δ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0C); 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

观测时利用振弦式频率接收仪,测得钢筋计在受力后的自振频率读数,经上述公式转换后求出支撑部应力应变。 仪器精度:±2HZ。

.. .. ..

. . . .

5. 监测期及监测频率

5.1. 监测期

本项目基坑施工约6个月,监测期按6个月确定。

5.2. 监测频率

1、基坑外情况观察:成孔施工过程中每三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到一层锚杆标高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一次;基坑开挖到基底后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一次;以后每七天监测一次;整个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需每天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后停止监测。 2、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两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

3、水位监测:降水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 4、深层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始值,基坑开挖每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2天观测1次,主体完成后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

6、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倾斜监测:基坑开挖前开始观测,基坑开挖每两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中每周观测1次,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

7、当出现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时,监测频率应按照2次/d来实施。直至稳定后停止观测。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类别 施工进程 ≤5 一级 开挖深度(m) 5~10 〉10 2、基坑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是具体情况而定。

基坑设计深度(m) ≤5 1次/1d - - 5~10 1次/2d 1次/1d - 10~15 1次/2d 1次/1d 2次/1d 〉15 1次/2d 1次/1d 2次/1d 注:1、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监测频率应为1次/1d; 以上监测频率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例如,基坑开挖较浅时,监测周期可适当加长,基坑挖至深部或有特殊情况时,所有项目加密至每日一次甚至跟踪监测。。

.. .. ..

. . . .

6. 监测报警(应急预案)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

6.1. 监测报警值

依据XX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施工图纸,结合有关规定、规程,确定监测报警值。

1、本基坑报警值按基坑等级的不同报警值不同, 共分为两级报警:(1)橙色报警:提请相关单位注意;(2)红色报警:情况警急,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

在每天的日报中,如有报警信息,用相应的橙色或红色标示; ① 当达到下表中的报警值时,为橙色报警,通知相关单位提起注意: 基坑类别 一级 序号 监测 项目 累计值 支护结构类型 绝对值/mm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变化 -1速率/mm·d 1 顶部水平位移 水泥墙 灌注桩 水泥墙 灌注桩 30 25 20 10 25 25 25 0.3% 0.3% 0.3% 0.2% 5 3 3 2~3 3 3 3 2 4 5 6 72 顶部竖向位移 立柱竖向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移 坑底隆起(回弹) 支撑力、围护墙力 60%~70% f2 注:1.h —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1 —荷载设计值;f2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 .. ..

. . . .

② 当达到下表中的报警值时,为红色报警,通知相关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

基坑类别 序号 监测 项目 一级 支护结构类型 绝对值(mm) 1 2 3 4 5 6 72 顶部水平位移 顶部竖向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水泥墙 灌注桩 水泥墙 灌注桩 35 30 40 50 35 35 35 累计值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0.4% 0.3% 0.4% 0.5% -- -- -- 变化 速率(mm/d) 10 3 5 3 3 3 3 立柱竖向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坑底隆起(回弹) 60% f2 支撑力、围护墙力 -- 注:1.h —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1 —荷载设计值;f2 —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 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项 目 监测对象 1 管线位移 地下水位变化 刚性 管道 压力 非压力 1000 - 15 - 25 25 - 15 2 10 500 2 3 3 2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 直接观察点数据 - - - - 累计值/mm 变化速率/mm·d -1备注 2 3 4 柔性管线 邻近建筑位移 裂缝宽度 建筑 地表 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天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报警。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红色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a)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c)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围护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d)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 .. ..

. . . .

(e)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f)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 .. ..

. . . .

6.2.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当发生以下异常情况时,应加快监测的频率,及时汇报: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按设计工况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3、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 .. ..

. . . .

7.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7.1. 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

监测数据在现场采用仪器记录后,数据自动传输,减少人为的错误。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和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预测最终基坑的变形情况,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指导施工。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

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

7.2. 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

“在“周报和月报”中,对各个监测项目的结果进行汇总,绘制典型点的时间位移曲线。对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取得的数据经整理后当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日报表”当中除当日所测各项数据外,还应有当日工况记录及对数据的简要分析。当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向监理提交“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字以明显示警标记提示。

在监测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措施,将监测成果反馈到施工中去。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填表制图,剔除异常值,进行初步分析,并将资料整理齐全,建立资料数据库考备存档。

.. .. ..

. . . .

8. 监测人员的配备及现场组织机构

8.1. 现场组织机构

8.2. 现场组织机构图的描述

按照监测项目及监测质量要求,现场设立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为混凝土质量监测组、周边地裂缝及地下水观测组、基坑变形观测组、应力监测组、技术组、试验分析测试组、综合室七个专业工作组及办公室构成。项目经理全权代表公司负责组织、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对监测工序、流程、进度、设备、人员进行安排调度,项目总工全权负责监测技术,制定监测技术质量要求及监测的技术方案,协调各监测组的技术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监测技术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汇总,对疑难监测问题,负责向公司提出,增派专家汇同监理、业主共同处理,办公室负责安全、日常事务、后勤工作的处理,技术组负责对监测工作提出要求,监督、指导监测技术工作的开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监测结

.. .. ..

. . . .

果,试验分析测试组全面负责试件的取样、打磨、试验及土质的物理、力学指标实验,现场监测、钻芯,测试组按监测的相关规程进行监测。

8.3. 现场项目部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

1、项目经理:

(a)领导实施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生产、质量等各项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b)协调质量体系文件在项目中的贯彻执行,批准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并组织实施; (c)负责实施约定的合同要求: 2、项目总工:

(a)认真研究工程合同、任务书,充分了解任务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搜集并充分研究、分析已有资料,明确适用的法规和标准,负牡组织编制质量策划文件,明确技术要求及作业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和签发。

(b)行使本项目质量管理工程师的职权,了解工程进度和质量,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指导监测工作,检查、初步验收监测质量,发现不合格按文件规定及时处理;

(c)检查、复查各项作业原始记录,组织整理资料、编制报告书,负责报告书及整个工程的全部原始记录及资料、图纸归档:

(d)负责合同规定的有关售后服务工作,如:方案论证、设计交底、答疑等。 (e)组织处理工程中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和分歧意见,必要时应及时向公司总工程师(或副总)汇报。

3、技术组工程师(质检员)

(a)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硬件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检查与试验; (b)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艺及流程的监督与检查;

(c)明确有关技术规、规程和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要求,对有关资料、硬件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权纠正、制止、作好记录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报告。

4、监测工程师作业人员:

(a)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严格按质量策划进行项目实施;

(c)认真、负责检查上一道工序作业的进度和质量; (d)负责完成作业记录并确保及时、准确;

.. .. ..

. . . .

(e)负责硬件产品的搬运、贮存防护工作中的产品质量维护。 C、总部与现场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描述

现场管理部门即现场项目经理部为我公司委派的现场监测机构,全权代表公司履行招标文件、合同书赋予的职责、义务,人员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监测工程师组成,对监测的成果报告和行为代表公司负全面责任。

由我公司现场项目部提交业主的中间监测成果,我公司均认可,由我公司承担一切责任,且中间成果与最终提交的监测成果相一致。

8.4. 现场人员配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人员一览表

序号 1 2 3 5 6 7 8 9 10 职称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拟在本项目中任职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现场技术负责人 监测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 .. ..

. . . .

9.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9.1. 仪器设备选型

●选型原则:

根据观测技术要求,参照国外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指标和其它工程的使用经验,本着“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的原则进行选型。

(1)首先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图纸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采购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耐用、技术参数(量程、精度等)等符合设计要求的仪器设备,包括电缆等附属设施。

(2)另外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在国2~3个岩土工程中成功应用三年以上的全新合格产品,主要仪器设备应是国(外)知名专业生产厂家的产品。

(3)所选择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应符合《中华人民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国产仪器系列设备生产厂家必须持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已通过IS09002系列质量体系认证;进口仪器设备必须提供厂家的相关证书。

(4)仪器性能在满足本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二次仪表品种要尽量减少,并选择坚固耐用、操作简便的二次仪表。

●针对本工程选用的仪器设备:

序号 1 2 3 4 6 7 8 监测项目 基坑外情况观察 地表沉陷 地下水位 深层水平位移 基坑顶沉降监测 基坑顶水平位移监测 建筑物、管线沉降监测 使用的仪器 目测、裂缝宽度仪,相机、钢尺等 水准仪(DINI 12) 钢尺水位计(SWJ-90型) 测斜仪(STL-1GW) 水准仪(DINI 12) 全站仪(TC802) 水准仪(DINI 12) 数量 3 1 2 1 1 1 1 精度 是否鉴定合格 合格 ±0.5mm/1Km 合格 ±1mm ±6mm/30m 合格 合格 ±0.5mm/1Km 合格 ±0.5mm/1Km 合格 ±0.5mm/1Km 合格 .. .. ..

. . . .

9.2. 仪器设备采购

(1)除合同另外规定外,将按本技术要求,采购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耐用、技术参数(量程、精度等)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包括其它附属设施。

(2)所提供的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应符合《中华人民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国产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必须持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认证合格证》,并通过IS0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进口仪器设备必须提供厂家的相关证书,仪器设备到达现场后,将按期委托有计量认证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

(3)采购的所有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均必须持有制造厂家提供的标准校准度、检验证书和报告及产品制造厂家的长期售后服务保证,以防购进伪劣产品。

(4)采购仪器设备的验收程序按有关规定执行。

9.3. 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和率定

(1)我方要求生产厂家在仪器设备出厂前,完成全部监测仪器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率定等检验工作,并提供检验全格证书和率定证书。

(2)仪器及其辅助设备运至现场后,按厂家的要求在工地存放和保管。

(3)会同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对厂家提供的全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所有光学、电子测量仪器必须国家计量部门或国家认可的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率定。

9.4. 监测仪器安装和埋设

(1)我们将根据基坑施工特点,说明仪器埋设的技术方法。

(2)将按施工图纸和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 (3)将按合同规定的容和时限,提交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措施计划、仪器设备埋设详图和保护措施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4)将尽力配合施工项目部协调好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和建筑物施工的相互干扰,并将监测仪器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建筑物施工的进度计划中。

(5)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中应使用经过批准的编码系统,对各种仪器设备、监测断面、控制坐标等进行统一编号。

.. .. ..

. . . .

(6)严格按批准的安装和埋设措施计划与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程序及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在仪器设备埋设过程中,监测质量监督人员应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发生的问题,并提供有关质量记录。

(7)由于我方施工不慎造成任何监测仪器设备的损坏,由我方负责修复或更换,造成仪器移位应立即校正,直至监理工程师认可,并作好详细记录。

(8)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以及有关的所有工作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9)每支仪器安装和埋设后14天,将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考证表提交监理工程师。 (10)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仪器设备应予保护。所有未完成的管道和套管的开口端应加盖,管道和套管应保证没有异物进入。

.. .. ..

. . . .

10. 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安排

10.1. 前期准备阶段

根据测试项目订购PVC高精度测斜管、水位观测管、沉降(水平位移)标志点以及辅助材料,并完成资料率定计算工作;制作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观测点的标记和基准测量标石。

10.2. 测试仪器、设备的现场埋设、安装阶段

1、在基坑开挖施工前,用钻孔方式埋设测斜管、水位观测管,确保测斜管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

2、在支撑力,围护墙力应力计,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应力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上部电线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测试仪器的信号电缆。

3、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在支护结构压顶圈梁上埋设好水平位移测量标志点,同时埋设好邻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测量标志点,各监测点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

10.3. 初始数据采集阶段

在基坑开挖降水前一周,对各测试项目进行2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同时用数码摄像机将基坑周边的2栋建筑物摄像,以备后用。

10.4.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监测阶段

与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同步进行各测试项目的监测。为了确保监测仪器、设备的完好,及时掌握现场的施工动态,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的及时沟通,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期间,我方将随时保持与各方的联系(向项场各方提供监测项目组成员的,项目负责人24小时不停机)。

.. .. ..

. . . .

10.5. 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

对各项测试数据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将测试结果打印成表格送交有关各方(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分析使用。

1、交的成果资料有:

①基坑顶、围护桩顶的垂直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②周边建筑物、道路的沉降监测成果表; ③地下水位的监测成果表;

④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成果表; ⑤应力变化的监测成果表; 2、监测成果资料的提交:

①基坑开挖初期(挖深在5.0m以时),监测的打印资料在下次监测时送至工地;出现异常或险情时,将异常或险情地段的资料现场算出,正式的打印报表第二天送至工地;

②挖深大于5.0m时,监测的打印资料在第二天送至工地;出现异常或险情时,将异常或险情地段的资料现场算出,正式的打印报表第二天送至工地;

③基坑开挖到底部及基础底板施工期间,监测当天在现场将危险地段的监测成果算出提交给各相关单位,全部正式的打印报表第二天送至工地;

④基础底板浇筑完毕,监测的打印资料在第二天送至工地;

⑤支撑拆除后,监测当天在现场将有关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成果算出提交给各相关单位,正式的打印报表第二天送至工地。

3、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阶段

地下室工程结束,基坑土体部分回填后,即可终止安全监测。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地综合计算分析,半个月提交最终分析成果报告。

.. .. ..

. . . .

11. 安全及现场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11.1. 作业安全

1、现场安全管理

杜绝施测过程中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佩戴好安全防护设备,注意施测现场周围不安全设施以及高空坠落物,保证监测工作处于最佳安全状态,是安全管理重点,也是预防避免伤害事故的根本措施。

2、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质量的包涵,安全与工期、速度的互保,安全与效益的兼顾关系。

坚持安全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生产与安全同时管理,按照“四全”要求,注重动态管理。

3、安全管理措施

1)、监测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责任管理; 2)、安全二级教育和训练; 3)、安全员落实安全检查; 4)、作业标准化;

5)、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6)、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 、安全目标

工程施工全过程,将依靠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完善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安全目标为零事故。

.. .. ..

. . . .

11.2.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领导实施本项目的生产、质量等各项管理工作 现场负责人: 组织日常监测工作,负责现场各方面协调工作及技术负责 项目总工: 组织日常监测工作,与总包协调作业等,技术总负责 观测 xxx 记录 xxx 扶尺员技术工人 扶尺员 技术工 人 11.3. 关键工程部位的监测措施

1、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和险情。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并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条不紊的工作,确保施工不受或少受损失,特采取以下措施:

(1)监测人员驻现场办公,每天至少留一人值班(如遇险情可马上处理)。 (2)值班24小时开通,出现异常情况马上上报公司,公司调大队伍进场加强观测。 (3)值班人员要及时把异常情况,通过通知相关的部门。

2、遇到异常情况,如数据达到最大值,应首先加密观测次数,进一步观察异常部位的发展情况,其次是与监理共同制定应对措施、解决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报告给监理和业主。在抢险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经过分析后在及时以书面(报表)形式上报监理和业主单位。

.. .. ..

. . . .

12. 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本院的特点成立监测项目组,实行项目工程师负责制。监测过程中由高级工程师在技术和质量上跟踪管理。并对项目的责任进行严格的分工,确保工程监测的质量和进度。

2、进场前,对上岗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学好各项规、规程,保证作业人员能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监测任务。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规和各种技术要求,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可靠。

4、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工程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积极与监理单位做好配合工作,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6、在开测前,对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每种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及仪器的精度。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要求,保证测量精度。监测工作完成后,对仪器设备和监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保证监测数据万无一失。

7、为保证数据的精度,监测时做到“三定”,即定监测人、定监测仪器和定具体固定的监测时间。

8、测点埋设应达到有关规的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并设计醒目的警戒标志加以保护。

9、为保证监测成果真实可靠,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并通过了理论与实践的考核,监测数据、成果表、成果图有专人校对。监测数据出现大的突变时,及时通知监理,并增加观测次数,防止事故发生。

10、监测人员驻现场办公,每天至少2人值班,按时参加工程例会,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工作,保证真实性、连续性、为施工提供依据指导施工。

11、现场工程师及时参加工地例会,记录与监测有关的事项,同时将近期监测情况汇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监理勾通,协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完成,为总包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施工起到的保障作用。

.. .. ..

. . . .

13. 监测单位的责任

监测单位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提出各项报警值界限,并严格按经监理单位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切实配合监理单位共同把好现场施工安全质量关。

监测单位监测记录应当规,监测数据应当准确,并及时计算整理,提出合理意见,报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工程结束后,应当及时向委托方提交监测报告。 监测单位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进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监理单位取得联系,以保证技术处理问题;出现险情时,应立即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及时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4. 附录:I

1) 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监测及入户调查费用预算表 2) 基坑监测费用预算表 3) 上部建筑监测费用预算表

15. 附录:II

1) 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监测布置示意图 2) 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3) 上部建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16. 附录: 材料清单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