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为⼀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流的课堂教学能⼒,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是⼩编整理的⾼三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1
20xx年我有幸担任了⾼三(4)班和⾼三(5)班的数学教学⼯作。通过⾼考的检测,结果不近⼈意,感触很多。
⾼三数学⽂科在张丽英⽼师的带领下利⽤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全组教师学习2008年⾼考教学⼤纲、⾼考考试说明,确定了围绕教学⼤纲,考试说明进⾏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基础知识为主线进⾏教学,重点班以中⾼档题为主,平⾏班以基础题为主的战略思想。同时抓集体备课,讲课,对每周⼀的集体备课、讲课都认真准备,⼀次⼀个⼈作中⼼发⾔,其他⽼师作补充,重点、难点、教学⽅法集体讨论,最后由张丽英⽼师总结。我们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学⽣学习数学的状态、学⽣容易错误地⽅时常交流。我觉得我们有⼀个⾮常好的学习、⼯作氛围,这是很不容易的。 事实上,在这⼀年⾥,我也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条如何才能使学⽣学好数学,通向⾼考成功之路。事实求是的说,开始接⼿的时候,前两年已经有⼏位优秀的教师被学⽣从⼼理上认可了。⽽现在⾸先要让学⽣接受你——⼀个年青教师。通过⼏天的接触,我发现他们喜欢挑我的刺来和以前的⽼师的长处来⽐较,但是,我觉得这是学⽣的正常的反映,另⼀⽅⾯来说,这是对我的⼀种挑战,虽然不知道胜负如何,但是这种挑战可以使我的教学⽔平等各⽅⾯得到⼀定的提⾼。我要让他们尽快接纳我,因为还不到⼀年就要⾼考了。
我花了⼏节课给同学们讲⼀些⼈际交往,数学史,数学中的游戏,数学的重要性等逐渐拉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课后逐个找同学了解⼀些基本情况。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张,所以⼀些问题我就在以后的课堂之间逐渐磨合了。在⼀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动⼿能⼒⽐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平还没有达到⼀定⾼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体⼏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部分能听懂,但⼀到⾃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道题表⾯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法,没有融⼊到其⼤脑中,不会举⼀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数学课桌⼦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低的⽑病,得不了⾼分。 对于以上学⽣存在的问题,我借⽤了以下的⼀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近学⽣,哪怕是⼀句简单的⿎励的话,都能激
起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些重点知识、⼀些性质进⾏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课堂40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解决,并时常练⼀些题同时归纳近⼏年⾼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法和基本技巧,⽐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刻学会,但时间久了,⾃然⽽然的就能把⽅法融⼊解题当中了。 5、⾼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和临界外的临界⽣的学习数学的状态。⽐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些适合⾃⼰的题⽬。对⼀些数学“学困⽣”,⿎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
采⽤低起点,先享受⼀下成功,然后不断深⼊提⾼,以致达到适合⾃⼰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 ⼤家都知道,以上的都是每位⾼中教师的常⽤的⽅法。但是说与做完全是两回事。我觉得这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坚持不懈。我们常说学⽣需要住承受失败之痛,实际上,往往我们年轻教师更需要不怕失败,勇于向前的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觉得我应该还注意很多。
1、在⾼⼀开始,我们就不能松懈,扎扎实实的把学⽣的基础知识打牢。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范围。不然在⾼三⼀轮复习中由于时间安排偏紧,急于赶进度,试图挤出更多时间进⾏解题训练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基础不实,知识点覆盖⾯⼩,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络的⼤问题。
2、课堂教学⽬标的制定,应该尽可能的清楚。对于每个⽬标,应该分解在每⼀节课的内容之中,便能⼒⽬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3、注意将解题⽅法和数学思想和⽅法的训练分开,不要认为只要多做题⽬,数学思想⽅法就⾃然⽽然地掌握了,我们应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法。如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然数的⼀次函数时,就讲清楚其⼏何意义是点(n,an)在⼀条直线上,公差d为此直线的斜率,隐含在等差数列中的函数⽅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体现了出来。同样,在解题训练中,隐含在解题⽅法中的数学思想⽅法应该有效地加以揭⽰,注意例题教学作⽤的发挥。讲题⽬不要贪多求难,多归纳题型(如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探索题、应⽤题等),揭⽰规律(如寻求最佳解法、对问题进⾏引伸、转换、概括、抽象、发现新结论),解后反思,举⼀反三。以练代讲,以讲代练都是不可取的。
4、努⼒研究⾼考的基本规律,⾼考试题的特点、历届⾼考试题及考试说明对⾼三复习的导向作⽤。努⼒研究学⽣参加⾼考的⼼理、⽣理变化规律。防⽌到临考前和考试时学⽣找不到解题感觉,进⼊不了状态,直接影响了考试⽔平的发挥。⾼三数学复习强调若于次循环尤为重要,在第⼀轮复习中往往想把知识⼀步讲到位,把复习难度⼀直提⾼到⾼考试题难度是不可取的,结果往往出现⾼考题型教师讲过,但多数学⽣仍做不出的现象。我觉得我研究⾼考数学课堂复习模式不够,缺少创新。以后还应该多向其他⽼师学习。
“学然后知不⾜,教然后知困”,通过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作中
继续努⼒,争取做⼀个合格的⼈民教师。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2
反思1:怎样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般地讲,到了⾼三复习阶段,每个学科都会选配⼀种复习资料,如何⽤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三复课过程中⾸先要解决的⼀个基础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采取的做法是:在第⼀轮复习时,先将课本上的知识编制成基础训练题供学⽣⾃我检测,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的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精讲精练,从⽽消除学⽣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巩固和加深。每复习完⼀章以后,再次透过单元检测、试卷讲评查漏补缺,并让学⽣详细阅读课本上的本章教学资料,以便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留空⽩点。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 反思2:探索学⽣评讲试卷的新路⼦
⾼三数学复习课,离不开试卷讲评,长期以来,试卷讲评课总是以教师讲、学⽣听的传统模式呈现,往往是教师讲得⼝若悬河,⼝⼲⾆燥;⽽学⽣听得却不甚明⽩,提不起精神。试卷讲评课务必提⾼课堂效益,遵循现代教育理念,还学⽣主动学习的空间,⼤胆放⼿让学⽣⾃⼰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克服困难,教师去作学⽣坚强的后盾,指导学⽣⼤胆的去尝试,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的潜⼒,发挥了学⽣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能充分实现师⽣的双向互动,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只有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试卷讲评时尝试使⽤这种⽅法,把班上学⽣分成若⼲个学习⼩组(6—8⼈为宜,座位靠近为宜),每次检测结束后,给每个学习⼩组布置⼀个试题的讲评任务,要求2天后给出讲评⽅案;2天后上讲评课时,教师坐在学⽣中间,听学⽣讲评试题,必要时给予指导和说明;这样做了⼏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学⽣有多么的聪明,他们有时候提出的解法是多么的简洁和优美。这对于教师进⼀步了解和理解学⽣,进⼀步优化教学过程,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反思3:教学难度的把握
⾼三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近年来,⾼考试题的难度逐渐趋于平稳,教学上如何应对我个⼈认为⾸先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持续⼀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务必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些有难度的题⽬,会给学⽣必须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有利于培养学⽣的个性品质。⾼考说明对学⽣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是:“要求考⽣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态参加考试,合理⽀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战胜困难的信⼼,体现锲⽽不舍的精神。”可见,在平常复习时持续适当的难度是贴合考试说明精神的。我的做法是安排部分中等难度的例题、习题供学⽣练习,部分较⾼难度的试题布置为思考题,供学有余⼒的学⽣去研究。对学⽣练习过程中反映出的个别难点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作。使难题既发挥它应有的作⽤,⼜不⾄于给学⽣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反思4:让数学复习课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数学课型以复习课为主,传统做法是⼤容量、⼤密度;以⽼师讲为主,学⽣被动地理解;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学⽣围着⽼师转,学⽣的学习主动性被忽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师讲得很多、很累;⽽学⽣也听得很困、很烦,很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否认,到了⾼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味的苦教,低效率地循环和重复,不顾及学⽣的感受;不顾及学⽣的理解程度;不顾及学⽣的学习实际。我觉得⾼三复习课仍然要备学⽣,仍然要讲究教法,仍然要充分调动学⽣⽤⼼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仍然要贯彻“以学⽣为主体”的
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必须要留出⾜够的时间让学⽣消化知识、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引导解决、总结提⾼。要让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不是旁观者。 反思5:后期训练要结合学⽣的实际,正确处理好训练量、训练难度、训练强度的关系
⾼三复习到了后期组织⼀些训练以提⾼学⽣的应试潜⼒是⼗分必要的。但训练切忌不能不顾学⽣的实际。要在训练量、训练难度、训练强度三⽅⾯作认真的研究;尽可能找到三者的结合点;要制订⼀个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训练计划,在编制训练题、安排训练时间、批改试卷、讲评反馈四个环节上下⼯夫;以求每⼀次训练都能取得实效。在编制训练题时,要求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认真研究考纲,认真研究学情,认真研究每⼀次训练要到达的⽬标,认真研究训练题的难度、⼴度、深度;⼒求贴近⾼考,贴合学⽣学习的实际。在安排训练时间上,充分思考学⽣的疲劳程度及⾼考科⽬作答时间;在批改试卷、讲评反馈上,要求⽼师做到全批全改,精讲拓展;对学⽣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紧抓不放,反复讲,专门练,逐⼀解决问题,同时辅助以个性化的个别辅导,以期取得实效。训练的次数要适当,要实效,不要过分关注形式。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3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为对学⽣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性更⼴,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我在⽬标设置时,以开发学⽣思维能⼒为主,⼒争引导他们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教学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教师不再是特权式⼈物,⽽是与学⽣平起平坐的⼀员。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应形成⼀个“学习共同体”。我将问题抛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以问题为载体,尝试着合作,交流。但在这节课上,由于学⽣知识遗忘,教师提⽰过多,学⽣活动不够积极,这⼀点没达到预期⽬标。 ⼆、使⽤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本,⽽是以⼀种参考提⽰的性质出现,给学⽣展⽰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4
通过⼀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在⾼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时间,提⾼学习效律,对于⾼三的教学⼯作有⼀些体会和反思,我结合⾼三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下⼏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依然不可忽视,⾃我⼩结如下: ⼀、不可忽视课本。
对于⼀个没有⾼考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如何尽快地进⼊⾓⾊,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深⼊了解⾼考,解答⼤量的⾼考题,了解哪些是重点。⾸先,我仔细地研究了近年数学⾼考试题,在试卷内容上变化不⼤,重点难点也较稳定,没有⼤的变化,但是每年都会出现⼀些新的题型,或是让我们意料不到的题。但是,他们都不脱离课本的基本知识。⽽且基本知识考查分数占到70%以上。其次,关注教材和新⼤纲的变化也很重要。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考题⽬;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合理拼凑、组合作为⾼考题的。 ⼆、不可忽视\"双基\"。
从近⼏年来⾼考命题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法始终是⾼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开始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很容易导致学⽣在考试中判断错误。然⽽,近⼏年的⾼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才能正确地判断。也只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在⼀些难题中思路清晰,充分发挥解题能⼒,取得⾼分;另⼀⽅⾯,由于试题量⼤,解题速度慢的考⽣往往⽆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法的熟练程度及能⼒的⾼低。很多学⽣考试结束后就这样感叹:不是做不来,是不粗⼼了。我却不这么认为。往往基本知识出现了错误,主要原因还是在平时练习中不注重细节,没有严格的答题步骤,甚⾄很多学⽣做题只是看题,感觉做的来就不管他了,没有认真的去完成基本格式及其步骤。以⾄于考试时,时间、准确度、书写格式等均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从⽽导致丢分。 三、不可忽视《考试⼤纲》和《新课程标准》。
《考试⼤纲》是⾼考命题的依据。研究《考试说明》可以同时分析历年的⾼考试题,以加深对它的理解,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纲》上的差距,并争取缩⼩这⼀差距,才能克服盲⽬性,增强⾃觉性,更好地指导考⽣进⾏复习。⽐如,《考试⼤纲》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和综合运⽤\"。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和综合运⽤\",《考试⼤纲》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纲》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法,运算能⼒、逻辑思维能⼒、空间想象能⼒以及运⽤所学数决问题的能⼒\"。这些能⼒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研究近年来的⾼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纲》,分析近年来的⾼考数学试题是⾮常必要的。 四、反思教学
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型考试后,我都会经常的回头看⼀看,停下来想⼀想,⾃⼰的复习对学⽣的成绩的提⾼有没有实效,是否使学⽣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是否得到了提⾼。这样时常反思就可以根据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不是简单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就可以万事⼤吉了。同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的练习更加多下功夫,针对这⽅⾯我采取将省和各市质检卷试题中的易错题、重点题重新拼起来,让学⽣重复的练习,防⽌范相同的错误。这样学⽣遇到做过的题⽬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长期坚持对典型习题的练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掌握数学知识及其运⽤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从⽽能够达到举⼀反三的⽬的,久⽽久之,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就会有所提升。反思⾼三的教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模过后,学⽣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我就要求每个学⽣针对⾃⼰的情况并且对照⾼考⼤纲的.要求找出⾃⼰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很好,然后由我归纳出来,挑出重点来,再根据这些相应的出些习题,希望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的薄弱环节全都消灭掉。复习过程中我⼀直注意知识的全⾯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性,这也是我去年教学主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复习的主导思想,我认为这样的复习针对我班学⽣是有⼀定效果的。另外,我还时常在每次⽉考后,找⼀些考试成绩变化⼤的学⽣交流下学习问题,找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找正学习⽅法。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对⾼中三年的数学教学,特别是⾼三⼀年来的复习迎考⼯作,我们付出了,拼搏了,换来了成绩与
我们的付出等价吗?得与失具体体现在哪些⽅⾯?我不断地进⾏总结、反思、探索,希望寻觅⼀条能使学⽣学好数学,通向⾼考的成功之路,⽤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作。前⾯的总结也写了⼀些东西。这⾥主要想谈谈数学的解题反思:
联系当前⾼三数学复习备考的实际,⽆论是在第⼀轮知识⽅法系统的重新构建,还是在第⼆轮的专题强化训练中,解题教学⽆疑占据着“半壁江⼭”。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特别是最后⼀个多⽉,考试甚⾄成为不少学⽣每天殚精竭虑、疲于奔命的主流⽣活,也成为⼀些教师⼿中提升学⽣应考能⼒的法宝。但是,“题海⽆边,何处是岸?”学⽣“题海挣扎”的结果⼜如何?⾯对⼀些学⽣⼀次次在同⼀个坎上跌倒,⼀次次在同⼀个“陷阱”⾥失⾜,⼀次次在同⼀个岔路⼝徘徊……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深思?
⾼三数学复习课,基本的模式是学⽣练后,以教师讲、学⽣听的传统模式呈现,往往是教师讲得⼝若悬河,⼝⼲⾆燥;⽽学⽣听得却不甚明⽩,提不起精神。我在最后的那个⽉的⼀些测试以后和⼀些同学交流,问他们是否懂得从试卷中反思,然后提⾼。⽽事实上解题反思是⼤多数同学的弱项,不知反思,不知如何反思,不知反思什么是很多同学的共同点。已经折射出了解题教学中的重⼤失误。 直⾯⾼三的现实,⼤量解题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教了什么?引导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有什么得失?学⽣在解题过程中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什么抵达不了的困惑?……这些都是需要共同反思的。因此,在⾼三的复习备考进程中,我觉得解题反思⽆疑是⼀个重要课题和环节。我在⽹上看了⼀篇曹凤⼭⽼师⽂章“数学解题——想说爱你不容易”他⾥⾯介绍解题反思的原则则可简略地概括为“⾏后三思”。 ⼀思“对”——回顾解题过程:策略是否可取?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样做正确吗?(或完备吗?)这样做的关键是什么?
⼆思“优”——审视解题过程:⽅法能否更佳?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反思:我会这样做了,但这样做感觉如何?我还能怎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三思“通”——变换题设或结论:规律能否推⼴?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反思:如果变更题设,结论⼜怎样?如果题设⼀定,结论能否更趋⼀般?通过探究通性寻找通法。
如何让学⽣在长期的解题中坚持做好解题反思,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是⾏之有效的。 ⼀、建⽴档案以备反思。
将平时训练题中、考试题中⾃⼰做错的问题(尤其是⾮计算失误所致的错误)集中记载下来,包括原始的错误过程与⽅法,第⼀次更正的过程与⽅法,归类整理,留下空⽩,以备⽇后反思。如果下次不再失误便是收获,如果下次继续失误则应⾼度警惕,深刻反思前次有什么反思不到位之处。 ⼆、典型问题重点反思。
⾼中数学知识点多,综合运⽤能⼒要求较⾼,反思不可能⾯⾯俱到,抓住典型就抓住了重点,对于典型问题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如“数列”⼀章中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就是两个典型问题,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就是两个综合运⽤的典型,对于它们的基本⽅法必须掌握牢固,对于它们串联起来的知识和⽅法系统必须⽹络化,结构化切忌零碎、孤⽴,对于它们的综合运⽤必须做到举⼀反三。从这⼏个⽅⾯反思⾃⼰做得怎样?
三、疑难问题反复反思。
疑难问题的消化,不可能⼀蹴⽽就,它应该是⼀个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如概念、性质中的疑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会经常碰到也可能经常出现失误,要经过多次的反思,⼀次次加深理解,最终达到根深蒂固。
在⾼三复习备考⼤量解题的实际中,解题反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建⽴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的积累才能真正垒起应有的⾼度与厚度,它胜过⼀切机械的重复。否则机械地被动地解题,容易陷⼊“题海”战术的深渊。⼀句话概括:解题反思是⾼三复习备考中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师如何引导学⽣在⾼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时间,提⾼学习效律,结合⾼三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下⼏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依然不可忽视:
⼀、不可忽视课本。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深⼊了解⾼考,解答⼤量的⾼考题,了解哪些是重点。
⾸先,我仔细地研究了近年数学⾼考试题,纵观每年的⾼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根据我省的⾼考形式,重点研究⼀下我省近⼏年的⾼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式和能⼒要求等,从⽽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这届是使⽤旧教材的最后⼀次⾼考,要求试题相对稳定,难度和以前相当。⾼三复习往往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相对习题量也较多,所以有些教师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征订⼤量的复习资料,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考试题的⼯作,结果是极⼤地加重的师⽣的负但。
为了扭转这⼀局⾯,减轻负担,全⾯提⾼教学质量,近年来⾼考数学命题组做了⼤量艰苦的导向⼯作,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考题⽬;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合理拼凑、组合作为⾼考题的。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已再清楚不过了!
因此,⼀定要⾼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法,把主要精⼒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不可忽视\"双基\"。从近⼏年来⾼考命题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法始终是⾼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所占分量在整份试卷的70%以上,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肢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择肢就是学⽣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三、不可忽视数学思想⽅法。近⼏年的⾼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且还⼗分重视数学思想和⽅法。考试中⼼已明确指出\"注重对数学能⼒的考查\"。\"有效地检测考⽣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法的掌握程度。\"因此要求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常重视数学思想和⽅法的培养。 常⽤的数学思想⽅法有:化归思想,函数与⽅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个内容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把主要精⼒集中于数学新课的教学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法的归纳和总结,在⾼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法,帮助学⽣掌握科学的⽅法,从⽽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的⽬的,只有这
样。考⽣在⾼考中才能灵活运⽤和综合运⽤所学的知识。
⾼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三(12)、(14)两班的数学,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作上始终不懈,⼀直以来都在努⼒的⼯作学习,经常和我们备课组的⽼师进⾏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及时有效的进⾏改正,也根据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些教学⽅案。回顾⼀学期的教学⼯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些不⾜之处。下⾯就我本学期的具体做法谈谈⾃⼰的⼀点看法,总结如下: ⼀、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考形势下,⾼三数学怎么去教,学⽣怎么去学?⽆论是教师还是学⽣都感到压⼒很⼤,针对这⼀问题备课组在年级组和教务处的领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标,规范教学程序,提⾼课堂效率,全⾯发展、培养学⽣的能⼒,为其⾃⾝的进⼀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位数学⽼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量。⾼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学习数学的状态等⽅⾯上,既有分⼯⼜有合作,既有统⼀要求⼜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容易错误”地⽅的交流⼜有典型例⼦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
⼆、⽴⾜课本,夯实基础
⾼考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推敲对⾼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和综合运⽤的;细⼼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的主体地位,将学⽣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注重提优补差,新⾼考将更加注重对学⽣能⼒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脱颖⽽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最⼤限度发挥⾃⼰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充分利⽤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最⼤限度提⾼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提⾼
对于同⼀班级的学⽣,由于层次差别较⼤,给教学带来很⼤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标,⼜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异,对不同层次的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般由学⽣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提⾼学习的兴趣,对能⼒较强的学⽣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提⾼他们逻辑思维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的学⽣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的辅导的内容也因⼈⽽异,让所有的学⽣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的能⼒都能得到提⾼。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深⼊学⽣中去了解学⽣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平和学习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的学都是符合学⽣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让每⼀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的收益 四、优化练习,提⾼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的提⾼都需要通过适当⽽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三数学教学的⼀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板演,充分暴露学⽣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了学⽣的应试能⼒。 五、加强应试指导,培养⾮智⼒因素
充分利⽤每⼀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的应试技巧,提⾼学⽣的得分能⼒,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作到“会⽽对,对⽽全”,减少⽆谓失分,指导学⽣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争找到适合⾃⼰的⼼理调节⽅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法,逐步提⾼⾃⼰的应试能⼒;帮助学⽣树⽴信⼼、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些注意事项。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三数学教学中的⼀些做法。
尽管如此,我在本学期的⾼三数学教学中还是有⼀些不⾜之处,下⾯说说存在的问题:
⼀、教材反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要为学⽣的未来提供发展的平台;学⽣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主探究、动⼿实践、合作交流、阅读⾃学等数学学习⽅式,同时应注重提⾼学⽣的数学思维能⼒和发展学⽣的应⽤意识。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了知识的⼴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活性、现实性、⾃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的学习预留了更⼤的⾃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反思
1、进步的数学教学观与陈旧教学⽅法的⽭盾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对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运动量的解题训练。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我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法,要在思维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平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总是顾虑重重,不敢⼤胆尝试,畏⾸畏尾,放不开,⾛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戏,师⽣互动少,这种形式单⼀的教法⼤⼤削弱了学⽣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的思维发展,从⽽成绩⽆法⼤幅提⾼。今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在课堂上多给学⽣发⾔机会、板演机会,创造条件,使得学⽣总想在⽼师⾯前同学⾯前表现⾃我,让学⽣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到前⾯来讲,促进学⽣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2、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的差异视⽽不见
我所教的两个⽂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多名学⽣,他们的认知⽔平是不同的,平时我在授课时基本⼀视同仁,也不过分关注学习困难学⽣的学习情况,致使学习困难的同学“吃不了”,越落越远。根据这种情况,我的教学内容应瞄准⼤部分学⽣,教法设计要关注全体学⽣,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要让⼤部分学⽣,甚⾄学习有困难的学⽣也有发⾔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犯错误,甚⾄⿎励学⽣⼤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个学⽣都可以学数学,允许学⽣以不同的速度,⽤⾃⼰的⽅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学习不同⽔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共同成长。 3、重视教法设计,淡化了学法指导
学⽣学习⽅式的状况,很⼤程度上反映了⼀个学⽣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多半只重视教法的设计,⽽淡化了对学⽣学法的指导,所以经常听到学⽣有这样的困惑:“平时⽼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做题⼀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应⽤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针对这些学⽣在课堂上最好有计划地设计⼀些问题,引导⿎励他们多动⼿进⾏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看就会,⼀动⼿就失分的学⽣,课堂上可为他们设计⼀些随堂练习,进⾏巩固性训练,提⾼运算能⼒,减少失误丢分。 4、师⽣情感交流⽋缺,学⽣潜能难以激发
有句话说“爱,要先了解”,是啊,有了解才能有爱。由于任教时间短,我并不⼗分了解我的学⽣,现在还有部分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师⽣之间难于进⾏内⼼深处的情感交流,于是总是居⾼临下的看问题,久⽽久之,会让学⽣敬⽽远之,我们之间有距离感,导致部分学⽣不喜欢学数学,学⽣学习积极性⽆法调动,潜能得不到激发。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蹲下来看学⽣”,放下架⼦,主动到学⽣中间去,融⼊学⽣的学习活动中,多⽤⿎励的眼神去看待学⽣,多⽤启发的语⾔去开导学⽣,对学⽣每⼀点进步(哪怕是⼀句富有创建性的语⾔或⼀个不很成熟的想法)都要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坚持这样做,才能提⾼学⽣的⾃信⼼。另外,要尽可能多的创设师⽣互动的机会,这样学⽣对⽼师的畏惧⼼理才能逐渐⾃然消失,⽼师才能成为学⽣的好朋友和知⼼⼈,这样才能转变学⽣学习数学的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才能激发学⽣学习数学的潜能。
总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教学的设计要围绕学⽣、教师的成功要靠学⽣的成功来实现,只有关⼼和爱护学⽣,⼀切为学⽣着想,才能激发学⽣学数学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 以上是我从教⾼三⽂数两个多⽉以来的反思,我想,教学⽆⽌境,总要教教想想,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教学是门艺术,永不可能最好,只有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