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2-08-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武丽梅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比例高达13.2%—17.4%,而农村更甚。学困生的产生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了教师肩负的重任。笔者主要从捕捉“闪光点”、师生帮扶、“偏爱激励”、家校联合、开展竞赛五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他们缺乏对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与引导,又为生计而疲于奔波,父母的思想认识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由于我校教师工作量极其繁重,对学困生的心理关注、思想教育不够,对学困生的辅导也因时间、人力等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我校学困生现状不容乐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笔者主要从捕捉“闪光点”、师生帮扶、“偏爱激励”、家校联合、开展竞赛五方面策略进行转化,现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捕捉“闪光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差生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易的作业让他们做。有时我根据他们的“闪光点”特意布置一些难题,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了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在班级表扬,让他们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师生帮扶,激发学习的热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一)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

我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他们结对、交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充当“小先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充分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只有集体真正接纳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走出封闭的自我,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学习体中,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建立教师“一帮多”活动

我利用QQ、邮箱、手机短信等建立师生帮教网络,规定每周帮教的次数,合理地安排好指导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读、背诵课文,默写生字、新词,陪着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有时我还利用下班或双休日的时间到学困生家中或让他们到自己家中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辅导,给他们树立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们逐渐进步。 三、“偏爱激励”,克服自卑的心理

大多数学困生,常常是被歧视的对象,在社会上被左邻右舍鄙称作“无能”,在家庭中常常被训斥,在学校中也常常被某些老师或同学所嫌弃。所以对学困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应该学会用宽容之心,仁爱光芒,点化和温暖学困生。学困生表面上看上去不珍视自己,但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得到别人尊重的意愿。因而,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细心的体察他们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更多的更细心的关爱,以平等的心态与之多交流、多沟通、多鼓励,决不能歧视他们。反而要“偏爱激励”,在“感情投资”上多增加一点,在学习方法上多传授一点,在锻炼机会上多给一点,表扬奖励上放宽一点,在耐心上多付出一点。 四、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氛围

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我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与家长联系,密切交流。当前家庭教育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要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师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地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具体方法,注重实效。 五、开展竞赛,培养持久的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心理学认为,巧妙的奖励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背诵课文、听写生字词竞赛,每单元1次的讲故事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持久的学习毅力。根据学生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的心理特点,我对学生的奖励分为四种:口头表扬;发表扬信给家长;发奖品;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龙贤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