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美鸿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9期
卢美鸿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性教学工作。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目前院校中出现的毕业设计质量滑坡的因素,并根据我院“工学结合专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对策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设计;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68-02
随着各大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下降,特别是近几年的注册入学的政策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如果毕业设计不能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方法,质量也会越来越差。
一、传统毕业设计方法的弊端
1.选题方式因素。以往的毕业设计选题时,先由指导教师拟定几种,再由学生在此很小的范围内选择,选题设计缺乏创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选题过于陈旧,学生的设计没有突破。有的选题与学生就业去向相差太远,学生不感兴趣,只是敷衍了事以求通过。
2.指导教师因素。目前,大多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以至老师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上投入时间不够,精力有限,从而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学生因素。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在毕业设计中反映出学生语言基本功较差,语句不通,错别字多,office
的基本应用能力不强等;也有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科学性差,质量当然得不要保证。
4.网络因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现成的东西太多了,为学生投机取巧创造了方便的条件。少部分学生因此经常频繁换题,指导老师让其修改他就重新发一篇给老师,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有的学生直接把别人现成的方案拿来,自己对其中的内容浑然不知,答辩时错误百出啼笑皆非,这样的毕业设计,肯定没有好的效果。
5.就业因素。目前,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冲击最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时间早,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二、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登云学院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入企业了解和企业需求,将台湾建教合作与大陆职教经验精髓相融合,于2010年创建了“工学结合专班”。透过教师带队入工学结合专班合作
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运作,将企业需求、企业实践岗位、企业技能、企业内训管理机制充分融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把企业实践岗位按照技能学习规律分成三阶段岗位,即基本素质培养阶段、专业技能学习阶段、综合能力培育阶段。合作企业从2010 年的6 家增加到现在的30 余家,工学结合专班学生数从首届的176 人到现在的3954人,占学校总学生数的72%。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专班的学生人数占专业总人数的82%,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针对“工学结合”专班学生在校3 年期间,需要进入企业进行三阶段的生产实践,并且毕业之后部分学生直接在企业就业,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比较可行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1.毕业设计提前进入。在学生第一次下企业进行第一阶段的生产实践前,在对学生进行入职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有意识的收集与自己的工作岗位及专业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规整做好笔记,写好工作日志。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这是大学期间学习必须经过的程序。首先,在入学之初就灌输这种思想,其次,在教学期间,上课老师时常将本门课程的内容链接到毕业设计,把它灌输于上课的过程中。再次,相关的课程设计尽量链接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3.专业老师做好引导。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专班”的合作企业主要有①精密加工类企业:依赖企业高精密度加工、检测设备,可以加强对学生金工实践精细程度训练及检测技术能力的训练;②自动化生产类企业: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及生产线过程管控的重点进行学习,针对PLC 控制、故障检测与排除对学生进行训练;③非标设备制造类企业:主要加强学生对机器设备加工、设备安装、电控系统及调试、设备操作手册等方面技能的训练。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三阶段的生产实习期间,专业老师经常下企业甚至驻企掌握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在企业开设项目课程,由企业工程师及技术人员亲自讲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学生在实习企业要做到:了解所涉及的设备及产品的结构、工艺、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注意观察,认真分析记录,虚心请教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4.规范要求,加大督导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制度化,对细节进行详细要求,包括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等严格要求。指导老师按照任务书要求定期检查,同时学院及系部各职能部门定期抽查以保证最终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几年的运作,统计发现80%以上的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和自己的工作岗位相关,其中工程类:涉及机械装置结构设计、液压控制装置设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及其应用、PLC 控制技术及应用等;论文类:涉及企业人事管理、车间管理、产品制造工艺、设备的故障分析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认识并且对自己工作的某个方面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内容都有在其论文中体现出来。同时,因为毕业设计(或论文)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岗位相关,学生答辩时一般都能对答如流,游刃有余。
总之,学院通过“工学结合专班”体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技职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企业的实际技能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企业先进制造技术与学院理论教学的无缝接轨、实现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与学院师资的融合、实现企业管理化运营与学院制度管理的无缝对接。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跨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从选题→确定设计方案→初稿提交→修改完善→答辩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要求,同时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改革、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在工作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凤楼,吴立军,等.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6 ).
[2]李琳.高职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
[3]高广玲,张沛云.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初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2).
[4]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07,(12).
[5]宋瑞琳,张治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新的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 ):141.
[6]白杨.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
作者简介:卢美鸿(1981-),女,讲师,江苏海安人,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