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

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

2020-11-22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 32 卷 第 9 期2019 年 9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2 No.9Sep.2019

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

张卫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为了探寻紧箍及咒语的内蕴,我们必须采取细读文本的方法来掌握其存在的场域。从紧箍及咒语的文本布局着手研究,阐述了紧箍及咒语的内涵意蕴,发现其在文本布局上存在“前密后疏”的现象,诠释了紧箍及咒语在悟空成长修行路上的两个转变:对顶层强权意志,由反抗到接纳;对人生规训,由追求绝对自由到对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西游记;紧箍;紧箍咒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9-0164-03

On the Connotation of Tight band and Incantation in Journey to the West

ZHANG Wei-hong

(Zhumad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rt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ght band and mantra, we must take a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o grasp the field of its existence. Starting from the study of the text layout of the hoop and incant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oop and incantation, and finds tha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dense before and sparse after\" in the text layout. From the pursuit of absolute freedom to the moral \"internalization in the heart, externalization in the practice”.

Key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Tight band; Incantation

0 引言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的中国流传着一句“说不尽的《西游记》”的俗话。的确它自产生以来,就成为几百年来人们道不尽的永恒主题,作者的不确定性、主旨的多义性,再加上流传版本的复杂性,给研究者们造成了许多困难。紧箍作为《西游记》中的著名物什,有着其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咒语,自然也有着独特的意义,伴随着悟空的人生蜕变与华丽转身。它们既代表了一种既成的社会秩序,对孙悟空起着极大的约束作用,同时,又成为衡量孙悟空道德修养的标准,显示了人们普遍的生存困境,因此其丰富内蕴值得细细品味。1 紧箍及咒语的文本布局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鸿篇巨制,其中紧箍及咒语最早的出现是在那里呢?

明代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十出“收孙演咒”中这样写道:(观音上,云)玄奘见老僧么?我特地寻这个徒弟,与你沿途护法去。(看行者科)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我与你一个法名,是孙悟空。与你个铁戒箍、皂直裰、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好生跟那师父去,便唤作孙行者。疾便取经,着你也求正果。玄奘,你近前来。这畜牲凡心不退,但欲伤你,你念那紧箍儿咒,他头上便紧。若不告饶,须臾之间,便刺

[1]

死这厮。

然而,通观百回本的《西游记》,谈到紧箍及咒语的回数并不多,而真正用来惩罚孙悟空的只有三次,现将

紧箍及咒语的出现以及变相出现的回数列举如下:(1)第八回是紧箍和咒语的第一次亮相,即“如来送箍”,后又插入唐僧江流儿的故事,到第十四回,悟空恣意妄为,打死六贼,菩萨计骗悟空带箍,并实施第一次惩罚。而后即是第十七回,收熊罴精,出现紧箍。第二十五回,五庄观许诺,医活人参树,如不兑现就念“旧话儿”(紧箍咒的变体)。(2)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之后,对悟空进行第二次惩罚,并遣散悟空。第三十回八戒去请悟空回来,担心自己以前撺掇师父念紧箍咒,悟空不肯回来。第三十一回,悟空怨沙僧,师父念紧箍咒,可曾替我分辩一回?第三十八回,妖怪变成唐僧模样,真假难分,要念紧箍咒分辨,第四十回,悟空怕念紧箍咒,低着头再不敢回言。第四十二回,悟空对观音菩萨说“你念个松箍儿咒,将此除去罢,不然,将何物为当?”(3)第五十六、七回,悟空打死强盗,进行第三次惩罚,再次辞悟空。第五十八回,悟空心魔生,念咒分真假。第一百回,脱掉紧箍。

从以上列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紧箍在前半部分的出现相对频繁,而越到后来出现的次数也就越少了,这样处理有什么意义呢?

思考和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紧箍的内蕴了。我们集中来看第八回,紧箍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

收稿日期:2019-07-29

作者简介:张卫红(1982- ),女,河南确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 9 期论《西游记》中紧箍及咒语的内蕴165

紧禁’的咒语三篇,假如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

中来[2]

。”

从如来的话中我们便可得知,紧箍是有三个的,用途是给取经人钳束神通广大的徒弟的。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菩萨只给孙悟空戴了一个,其他两个挪作他用:一个给了落伽山守山大神黑熊怪,一个给了善财童子红孩儿。那么为什么独独给孙悟空戴上呢?我想不外乎如下原因:书中前七回显示,孙悟空有大闹天宫的劣迹。试想这位有着如此“辉煌”业绩的孙悟空,能够心甘情愿地跟着凡夫俗子唐僧历经万水千山去取经吗?因而,要让孙悟空老老实实地去西天取经,就必须为他设置一种道具加以拘束。这样,紧箍及咒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了。正如观世音菩萨对孙悟空所说:“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束,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须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珈之门[3]。”然而咒语仅仅是一种话语,它必须依托在一定的附属物上,那么作为咒的附属物,紧箍的出现也就

实属必然的了[4]

再从沙僧、八戒来看,显然,唐僧的这两位高徒,远没有孙悟空那样有“霞光万丈”的前科,他们一个为天宫的天蓬元帅,一个是卷帘大将,是天宫既成秩序的捍卫者。他们是属于上层阶级的,是现世制度的认同者,在他们身上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更不可能喊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自此敢争先”的时代强音,也不可能流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平等意识,有着胎里带来的奴性,只会安于现、恪尽职守。因而,最具危险性和杀伤力的就是孙悟空了,需要一种外来的约束力量来控制其桀骜不驯的性格。2 紧箍及咒语的内涵意蕴

而戴上了紧箍的孙悟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紧箍咒的约束下,他委曲求全地随唐僧西行,最后逐渐成了安天医国、济世救民的仁义之士和侠义英雄,他除妖、治病、降雨,一概不图回报,还感谢受恩者“做成老孙”。从这些描述中便可以看出,这里的紧箍便不再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物件而已,而是转化为一个有着深刻内蕴的文化符号了。那么紧箍咒有哪些内涵呢?

2.1 顶层强权意志的工具

书中第十四回说道:“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作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咒’你可暗暗地念熟,再莫泄露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去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不去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咒语,又叫作“定心真言”,所

谓定心就是收回放纵之心,也即意味着孙悟空追求个

性自由与解放的火花的熄灭。这里已经清楚地表明紧箍一戴,孙悟空就不再有独立的行动自由权了,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我行我素了,而是受到了许多的羁绊与束缚。从深层原因来看,这实际上是以佛祖、玉帝为中心的统治者对反抗者的一种镇压,他们要制造顺民,要极力地宣扬忠顺,最好是近似麻木的愚忠。而一旦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被打破,这些带着伪善面具的统治者便开始走上前台跳脚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试图发出打破铁屋子的呐喊者给予致命的一击。而一旦发现镇压无效,他们便采用各种其他手段,要么招安、要么分化,而紧箍及咒语的设置正是这样,它是用瞒和骗的方式让孙悟空戴上的,这也是统治者惯用的伎俩。同时,它也维护着压迫者的利益,金毛吼作恶,悟空计偷金铃,而菩萨却用咒语做威胁,迫使悟空交出紫金铃,悟空只得就范。这一节说明,压迫者的利益不可侵犯,紧箍式的戒律必须遵守,可见,紧箍及咒语意味着警告、欺骗、惩

罚,是强权意志压制孙悟空的一个工具[5]

。2.2 既成社会秩序的象征

孙悟空追求个人自由,他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自由自在,而他还不满足,且看他言语“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这种对追求绝对化自由的追求,势必招致条条框框的制约,使孙悟空陷入自由与束缚,反叛与压制的两难境地。当孙悟空的反叛行为超过了掌握着更大权力的统治者的容忍限度,并威胁到天神统治地位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各种控制与约束、规训与惩罚,进入有形无形的枷锁之中,就是有威力无比的金箍棒也不能率性而为了。而这种既成的社会秩序便表现为紧箍咒,他时时地如阴影一般,笼罩在孙悟空的头上,挥之不去。而戴上了紧箍咒的孙悟空最终成了既定礼法的顺从者、遵守者了。

2.3 人类个体普遍的生存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被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锁链,面临着更多的不自由,受着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紧箍咒的束缚与制约。为了早日摆脱这个紧箍咒,悟空曾铤而走险,想要谋害唐三藏;为了去掉紧箍曾哀求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殊不知陷入“紧箍咒”泥潭是人类共同的宿命。而如何打破、摆脱形形色色的“紧箍咒”,在多大程度上打破、挣脱紧箍咒的制约,是人类由理性王国向自由王国追求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两难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紧箍咒这个文化符码也

具有普遍性[6]

2.4 道德尺度的重要标准

书中一百回这样写道,孙行者却又对唐僧说道:

166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2 卷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紧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伸手去一摸,果然无了。”

对于已成佛的孙悟空,紧箍自然消失,这就充分说明对于一个经过萃炼、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来说,他已经不必戴上世俗的枷锁,做戴着镣铐的舞蹈了,这已经转化为一种内趋力,时刻警醒并促进自己向更高层次迈进。若从紧箍咒这个角度切入,可管窥孙悟空内心世界的隐微层面,透视其任性而为与理智主导的心路历程,自然单纯与无可奈何的心灵苦痛,内心扭曲与善恶搏斗的心灵真实;可以整体把握其重情留恋、通达超脱、真率自然、推己及人、憎恨束缚、渴望自由等多层心理建构。当时的作者也处于一种悖谬当中,一方面,他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呼吁时代造就英雄、澄清寰宇。因而他便塑造了一个超人的形象,借此来拨正乱世、拯救社会,然而他又不能摆脱个人局限,他还没有反抗整个社会的勇气,只是局部范围内的小打小闹,而一旦这种打闹超过了自身心理所能容忍的“度”时,便出现“紧箍咒”加以匡正。他是矛盾的,唯其这种矛盾性,才显示也作品巨大的艺术张

力,使得西游记成为一部名作。

3 结束语

一部《西游记》,可以说是孙悟空被社会规训过程的集中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头上的紧箍与唐僧等人口中的咒,让从花果山洞天福地走出的孙悟空,经历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学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一步步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二为一。文本中紧箍和咒语的设置,也是早期人类个体建立社会规训,并由外推模式转向内生模式的一个整体隐喻。

参考文献:

[1]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2.

[2]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 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13.

[4] 杨中举.金箍棒与紧箍咒:一对多重文化象征符码[J].临沂

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126-129.

[5] 赵志成.紧箍咒:一个有意味的文化符号——《西游记》主旨

探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21-24.[6] 关四平.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J].明清小说研

究,2009(2):77-88.

[责任编辑 袁 懿]

(上接第163页)开荒耕地10万余亩,收细粮食1.2万石,收

粗粮3万余石,总播种面积26万亩。此外,在农业生产

获得年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全旅的干部和战士们又建设了工业、手工行业、运输行业和商业,开办了一些铁工厂、木工厂、纺织厂,还开办了酱菜厂、农具厂,在发

[3]

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了多个行业的协调发展。这些工厂生产出来各种产品,极大改善了当地人民和部队战士们的生活。1943年7月,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到南泥湾视察时,也给予了广大干部和战士们极高的评价。3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作用

战士们用辛勤的双手耕种着南泥湾这片肥沃的土地,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广大干部和战士们在进行大规模生产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这也是中国

[4]

人民勤劳的象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的征程中,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至今鼓舞着中华儿女努力奋斗、不断前进。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今天给都影响着我们,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4 结束语

广大同志们在南泥湾大规模生产运动中,创造了巨大的粮食等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善于创新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弘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将南泥湾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代相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赵刚印.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宁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47-51.

[2]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佚名.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4]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韩翠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