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与构成元素

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与构成元素

2021-09-23 来源:爱问旅游网
.

第二讲 广播剧的艺术特征与构成元素

广播剧——特殊形式的戏剧

广播剧是一个年轻的剧种,是无线电广播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利用电台能传播声音的有利条件,运用戏剧技巧塑造人物、描绘场景、展现剧情、揭示主题。把声音世界中的人声、音响效果和音乐三种因素作为表现手段创造听觉形象,并借助听众的想象、联想的能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它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独特所在即受众只能用听觉接受。

各种戏剧由于演出方式的不同、录制技术的不同,其艺术特征也很不同。在写作上,舞台剧作者要考虑舞台、演员和观众,考虑怎样使剧本具有剧场性;电影电视剧的作者要考虑剧本能否在银幕或屏幕上表现;而广播剧完全是依靠听觉来欣赏的戏剧,所以在艺术特征上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声音———广播剧唯一的物化形态

广播剧是声音艺术:

广播剧用声音塑造形象、表现环境、推动剧情,这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包含特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能在广播剧中体现的东西,才能写进剧本中。

-.

.

广播剧与无声电影正好相反,默片的观众从那些动作和画面中仿佛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广播剧则是从各种各样的声音中表现人物的动作和种种画面。

近几年,国外已经有了不用语言,只用音响效果完成剧情的广播剧,即从声音的表现中,听众可以明白整个剧情的发展。这尽管并不是广播剧的正宗,而仅仅是一种尝试,但是说明声音的表现力是极富艺术魅力的。

只用声音表现一部剧作的内容无疑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任何艺术形式,在其表现手段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正是这种局限性规定了该种艺术形式的特征和它的发展领域。

剧作者在创作广播剧时,应该始终抓住听觉世界的东西,认真研究声音和声音所能唤起的视觉性质的印象。

语言、音乐、音响是广播剧的三大声音元素。语言在广播剧里,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主题的体现、剧情的起伏、人物的性格以及动作的形容,都要靠语言来表达。音乐在衬托气氛、描绘环境、特别是在烘托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逼真的音响效果,往往给人以身临其境、亲历其事的实感。广播剧多是三种声音元素的有机综合,有时是两种声音元素的综合,也有的广播剧只有其中一种声音元素。

广播剧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因此,有些广播剧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更适合于用声音表现的内容。广播剧《生命的交响》即是突出的一例。该剧描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国外的经历和生活。剧中的音乐作品都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第二个高峰期的作品,问世50多年来,通过该剧首次与听众见面。这部广播剧完全用音乐来演绎冼星海的生命、情感和历程。

-.

.

语言,在广播剧中的表现是比较特殊的,除了要求剧本(一度创作)语言做到精炼、明快,符合剧情,符合人物性格,还要求通俗和口语化。一些太书面化、专业化的语言并不适宜广播剧的特点。此外,演播时(二度创作)对语言内涵和情感的把握和表现,相比舞台剧和电视剧来说,广播剧的要求更高。我们知道,受众对电视剧、舞台剧人物形象的了解,是通过人物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乃至服饰来完成的,直观、立体、一目了然。而广播剧的人物形象,只能靠人物对语言情感的表达程度给受众一个人物形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演员在理解剧本的基础上,把握好语言分量并准确表达。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节奏,哪怕是一个感叹词,对语言环境和人物内心的刻画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二、广播剧———用独特性内容,形式与结构展现情节

1.广播剧内容特征可摆脱舞台剧传统特点

舞台剧在表现内容方面有自己的传统特点,必须遵守“冲突律”把故事所包含的矛盾冲突集中起来,突出出来,故事要求矛盾紧张、有悬念、有“突变”。这种“冲突”是“情节式”的、“事件式”的,或者说具有“外部冲突”。而广播剧可以靠近这个传统,也可以摆脱这个传统。如黑龙江电视台制作的优秀剧目《老神树》在创作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同时浪漫主义使老神树有了鲜活的生命,使老神树成为了一种象征,为全剧增光添彩。

-.

.

2.广播剧的戏剧性

在表现内容上追求新境地的广播剧仍然是剧,因为重要的戏剧因素并未消失。

其一,未脱离“代言体”形式。“代言体”是戏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这种形式在戏剧产生之前是没有的(扮演与模仿)。

其二,仍以“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现。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一个本质特点,广播剧也是如此。一般地说,戏剧动作,包括剧中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所谓‘戏剧动作’的含义是广泛的,它涉及到戏剧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手段。

其三,关于戏剧冲突。充分的戏剧化,使广播剧把要表现的主题牢牢固定在情节、人物和戏剧冲突之中,缓缓展现,层层剥开,娓娓道出,使听众沉浸在一种被典型化的生活场景之中。另外,对话台词的讲究,剧情节奏的起伏变化,这些舞台剧的“营养”也把广播剧浸染得玉润珠圆。

三、广播剧———想象的艺术

广播剧是把声音世界中的人声、音响效果和音乐三种因素作为表现手段创造听觉形象,并借助听众的想象、联想的能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

-.

.

效果。

广播剧用声音塑造形象、表现环境、推动剧情,这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包含特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能在广播剧中体现的东西,才能写进剧本中,广播剧是从各种各样的声音中表现人物的动作和种种画面。剧作者在创作广播剧时,应该始终抓住听觉世界的东西,认真研究声音和声音所能唤起的视觉性质的印象。

由于广播剧只有听觉手段,故不宜表现人物众多的场面和复杂而多头绪的情节,要求线索单纯清晰,人物集中。但由于没有视觉角度的限制,没有景深的限制,没有具体形象的限制,广播剧所能容纳的时代之广大,达到的境界之理想,是有着无限的优越性的。加之,声音语言在广播剧里的出色作用,使故事情节借助于音色、音高、力度、节奏更能为听众所感知所理解,对联想、想象更有助益。其中,音乐、音响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在谈到广播剧时,富有深情地说,“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独自欣赏这样的艺术。它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触动人的情感深处,使人心驰神飞,使我们的世界在闭目静听中,化成万千生动的面貌。”

广播剧的编剧、演员、听众都需要通过声音来发展各自的想象。凡是有听觉能力的人,即便是不识字或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也能够接受并且常常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相似的感受和印象产生联想,发生共鸣,受到某种启示。

由于没有视觉角度的限制,没有景深的限制,没有具体形象的限制,广播剧所能容纳的时代之广大,达到的境界之理想,是有着无限的优越性的。

汉斯纳戈.施密特纳:“广播剧只能听不能看,并不是一种缺陷或不足。相反,正是这种限制,使它出奇制胜。它通过语言,在听众‘内在的眼睛’面前,塑造了

-.

.

种种形象。”

四、 创作要素:

1、 选材:

现代题材;历史题材;儿童题材;神话传说题材;童话寓言题材;科幻题材;外国题材;侦破题材;惊险题材……

2、 人物设置:

主人公;重要角色;次要角色;群众角色;解说或旁白。

3、 语言

(一)语言

语言是广播剧的基础。表现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主要靠语言。

广播剧的语言分两部分,1、是剧中人的语言,即对白、独白、旁白,2、是解说词。

1、 对白

广播剧的对白和话剧、电影比较起来,它样当更加形象化和个性化。电影和话剧中塑造靠人物不完全依赖语言,除语言外,还有人物行动和表情。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了解人物和剧情。而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借助于听觉进行欣赏。

-.

.

所以,如果广播剧的人物语言缺乏个性特点,不仅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可能连剧中人物都难以区别。成功的广播剧,往往和它的精彩的人物语言是分不开的。人物形象能否树立起来,人物的气质和神韵能否很好表现,性格化的语言是至为关键的。

此外,广播剧的语言还要特别注意口语化,做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耳朵不像眼睛那样有耐性,听到一句不易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对广播剧听众来说,一句不易懂的话,往往会影响到听众的兴趣。当他们琢磨前一句话什么意思的时候,后面的话他们已经很难再听进去了。

2、 旁白

旁白在戏曲里称“背供”。恰到好处的运用旁白,对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会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3、 独白

独白运用得当,对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推动剧情的发展,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好的内心独白,不只让听众听到人物的心声,还可以激起听众强烈共鸣。

4、 说明性的词

广播剧人物的语言与电影、舞台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需要说明性语言,也称交代性语言。在电影与舞台中这种交代性语言完全是多余的。

-.

.

比如说,丈夫问妻子:“今天是我五十大寿,弄点什么好吃的?”妻子答:“都摆上了,你自己看吧。”丈夫一看说:“太丰盛了!”如果是电影,在“太丰盛了”的同时,对桌子上的菜来个大特写,观众就能看见了,可在广播剧里,听众是看不见的,丈夫就必须把每一样都说出来:“哈哈!有黄鱼、清炖鸡、鱼香肉丝,还有对虾!外加茅台太丰盛了!”

再比如说,在电影或舞台上,父亲指着茶杯对女儿说:“你把那个拿来。”在广播剧里,听众就不知所指何物。而必须说明:“把茶杯给我”,或者由女儿问一句:“您要茶杯吗?”这些说明性的话,尽可能的说得巧妙一点,不要直来直去,让人感到是多余的,

另外,在群众场面中,尽量让听众知道是谁来了和谁在讲话。比如说,张三到李四家来了,李四就要交代一句:“张三,你怎么好久不来了!”这样听众就知道来的是张三。

5、 解说词

广播剧中人物形象所指,除了依靠人物性格化语言之外,解说对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广播剧的解说,不单单为了介绍时间、地点、环境、转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剧情的发展,而还应当把解说当作剧中有机部分,用形象洗练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内心活动,帮助听众更深刻地理解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弥补听觉的局限性。

解说词是广播剧的表现手法之一,有的剧作者在一场戏的人物对话中,往往插入十几段解说,这样就把正在进行的对戏打乱了,破坏了剧情的发展。广播剧的解说词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用的恰到好处,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开头的解说:

-.

.

广播剧的开头,在一般情况下,应向听众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出场人物。

如果是历史题材的广播剧应当详细的交代时代背景。由于戏的开始,就把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境遇交代了,这样更能吸引听众听下去。在一场戏的进行中间,如果人物对话交代不清楚或不便交代时,也可以加一段解说。

当然,解说要慎用,绝不能随意滥用。在一般的情况下,解说只用在戏的开头和场与场之间,在人物对话时,如果要用,不能把戏打断。而要用在对话停顿的时刻。如果能够通过人物的对话能够交代清楚,就不必解说了。解说用的恰当,会起到画龙点睛,有助于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的作用。用的不当会引起相反的作效果。

描写人物的解说

由于广播剧有看不见的局限性,这样,在许多方面,诸如人物的相貌、动作、内心活动等就不得不借助于解说来进行描写了。解说不只是为了让听众听的明白,而且应当使之成为整个广播剧的有机组成部分。解说运用得好,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深化,感情的渲染,也由于对场景的描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增强艺术感染力。

广播剧的解说,要根据戏的需要来写。如果通过人物的对话、音乐、音响就能表现出来的,不用解说也可以。

(二)音乐

广播剧是综合艺术,音乐在广播剧中是第二要素,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

.

1. 表现主题

2. 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动作好思想感情

3. 描写场景

4. 表现场景和时间的变换

5. 表现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6. 加强时代气氛

有的题材本身就带有强烈的音乐性,在这些戏里,乐曲本身就是戏的组成部分。

为了发挥音乐的作用,选择什么样的场景是值得注意的,有的场景便于出现音乐,有的则不便。在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解说中,需要配乐的地方,对于语言要加以选择和斟酌。干巴巴的话是无法配乐的,唯有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才好配乐。

插曲在广播剧中。对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抒发感情和渲染气氛等方面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运用得好,可为广播剧增加色彩和魅力。

总之,音乐是构成广播剧的三要素之一,是广播剧有机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不只是配曲者和导演要考虑,剧作者在编剧过程中,就应有意识地考虑进去。

(三)音响

-.

.

在广播剧中,音响效果和音乐有相等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外,有的广播剧不用音乐,只用音响效果来表现时代背景、环境气氛、人物的行动等等。实践证明,音响效果如运用的巧妙,比语言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音响在广播剧中是刻画人物渲染气氛的有力手段,运用得好,有时比语言的作用还大。了解三要素的作用并不难,难的是把三要素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广播剧

4、 类型

单本剧(上下集);连续剧(三集以上);系列剧(10集以上)。

每25分钟为一个播出单元(即一集),每集5000字左右。

5、 样式

话剧式;小说式;戏曲式;电影式;音乐式;诗剧式;报告剧式;原素材式;音响效果式;音乐音响效果式。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之戏剧类中的一个品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之一。“播音剧”、“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都是广播剧的曾用名。广播剧的三个因素一是“剧”,二是“声音”,三是“广播”。

广播剧的创作及播出是一个系统工程,《刑警803》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首先在播出之前,先在媒体上进行预热。如公开征集《刑警803》主题歌歌词,为保证质量,在发动群众创作歌词的同时,组织专业词作家创作。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选出

-.

.

入围歌词,举办入围歌词朗诵会,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接下来再邀请多名作曲家为主题歌谱曲。所以剧目尚未播出,就已经开始吸引听众积极参与,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期待。

《刑警803》第一阶段共播出了20部102集,应听众的强烈要求,展开了第二阶段的创作播出便。一批著名影视明星加盟,也为续集增添了艺术风采。为加强和听众的联系,每周开辟一期《刑警803广播剧编辑室》,由两位导演主持,向听众介绍新作,介绍主创人员,请有关创作人员谈创作体会,请听众谈听后感,对新作发表评论等,还围绕剧作进行有奖竞猜……除此之外,《刑警803》的部分剧目还以印刷品和电视剧的方式推向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堪称上海电台广播剧的鼎盛时期。2001年,创作方对《刑警803》进行全新改版,再次推出新版《刑警803》,在更加通俗化的同时注入市场化的运营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广播剧《刑警803》播出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均创中国广播剧之最,全国有多家电台先后播放,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收听热。

小说剧成“新宠”

上海文广故事广播今年元旦重磅推出的小说剧《三七撞上二十一》,是上海广播界生产的第一部小说剧。这部由众多优秀配音演员倾力打造的小说剧播出后,不仅受到听众的好评,还因其创新精神荣获2009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期总裁奖。

小说剧表现形式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是广播文艺的一次“跨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小说剧的受宠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广播剧凭借声音的魅力曾创造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但由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兴起以

-.

.

及人才匮乏、运作模式单一等因素,它也步入了艰难的瓶颈期。作为一个集演播、制作、合成于一身的表演体系,高昂的制作费用使得广播剧徘徊在投入高、产出低的困境中。另一方面,广播小说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一直在寻求更具时代感的表现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的小说剧,以其优于广播小说的现场感和低于广播剧的投入而成为崭新的突破口。

小说剧既能体现广播小说的播讲艺术,又能展现广播剧的声音魅力,能最大限度适应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据介绍,小说剧一般由一人或两人主播,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的态度评论,而小说中的人物则由具体的演播人员来扮演,同时辅以一定量的音乐和动效。小说剧的收听效果类似“电影录音剪辑”,情节较广播剧而言更流畅连贯,同时又比单人播讲的广播小说更富现场感,非常符合广播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性。

小说剧很可能成为未来文艺广播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制作小说剧。业界专家认为,小说剧在选材时要求情节推进、人物刻画通过对话完成;意识流风格小说、大量运用主观视角、心理描写的小说就不适合。同时,小说剧也要花气力进行市场运作,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

随着传媒的多样化,传媒渠道的差异化,广播剧的发展更加多元,根据热播电视剧改编的广播剧、网络广播剧等形式纷纷涌现。

2006年,由电视剧《亮剑》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在全国多个省市广播电台播出,收到良好的反响。这部共长54集的广播剧,据称是首部“名人+电视剧”的广播剧作品,它的特点在于保留了电视剧《亮剑》等主要演员的原始声音,而旁白部分则由当年以《夜幕下的哈尔滨》成名的王刚播讲。热门电视剧改编为广播剧的做法早已有之,随着广播剧的不断

-.

.

发展,越来越多的热播电视剧作品被改编为广播剧播出,这种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广播剧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首先,这会让很多未观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的人,尤其是出租汽车司机,在工作时可以收听,受众空间非常大;第二,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再利用。

在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年代,人们开始借助网络用声音描绘故事,由此产生了中文网络广播剧,当然这也不单单涉及到广播剧,还涉及到对于视频的音频部分的配音制作,在这个大环境,很多人把它称作:网配圈。

策划与选材

作品要有很强的可听性

广播剧的生命力在于可听性。提高可听性,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 要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广播剧是

“听”的戏剧,想象的艺术。故事是广播剧的“戏核”。只有好听的故事,才能抓住听众。广播剧的故事是以时间的线性流程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故事是通过各个角色的“口”说给听众听的。这既是“说”的优势,也是“说”的劣势。优势在于“说”创造了想象的空间,故事场景可任意地浮现在人的脑海中,表现更丰富的生活和更广阔的空间。劣势在于听的效果总比视听兼备的效果差。但中国传统“说”的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历代说书艺人都很有一套“说故事”的本事,听众也喜欢“听故事”。因此,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说给听

-.

.

众听,并让听众随着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而进入戏的特定环境,与角色共悲欢,这才是广播剧取胜的法宝。

② 要有动人的情节

故事是靠情节串起来的。广播剧受听觉的限制,不可能表现恢弘的场面,众多的人物形象。时间单位长度也受到限制,每集不超过30分钟,不好表现复杂的人物矛盾,只能通过诸多故事情节来推动戏剧矛盾发展。所以,广播剧要特别注意设计情节,一般一集设计2—3小情节。每一个情节就是一个动感点,通过一环一环的动人情节,最终把故事推向高潮,使听众产生共鸣。

③ 要有强烈的声音感情色彩

广播剧既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有了情节还不够,还要有强烈的声音感情色彩。通过绘声绘色的演播,使故事生辉,动人心弦。因此,声音感情色彩是广播剧创作的一个亮点,策划者要善于创造这个亮点,捕捉这个亮点,赢得这个亮点。在广播剧《永久的思念》中,我们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全国影视界饰演毛主席声音形象的演员很多,但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好演员不多。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吴俊全就是其中一个,他在《永久的思念》中饰演毛主席,戏虽然不多,但份量却非常重。吴俊全充分调动感情要素,以慈祥,悲凉,痛苦的感情声音来表现毛主席晚年失去爱子的悲痛。分寸掌握得非常好,听后使人热泪盈眶,欲罢不能。声音形象效果达到了以一当十的奇效,大大提高了该剧的艺术力量。这个戏后来获得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评委们说:“是毛主席感动了他们。”

④ 要善于发挥各种艺术手段的优势

-.

.

广播剧可以运用的手段很多,例如音乐可以调动情绪,音响可以创造氛围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可听性,应该好好利用。

——作品要有很强的艺术性

广播剧属于艺术的范畴,必须按艺术的规律来创作广播剧,必须遵循形象思维的准则来创作作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初期,很多参评台对“主旋律”作品的理解,有些失之偏颇,强调了主旋律和思想性,忽视了艺术性和可听性。许多广播剧的人物成为英雄先进人物的对话,新闻性强,而艺术感染力却大打折扣,节目质量也很一般。近几年,这种现象得到很大改观,广播剧的艺术感染力有了很大加强。许多具有时代艺术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广播剧中。我想,今后广播剧的策划者,还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排除非艺术的干扰,这样,听众才会更喜爱广播剧节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