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炎坤 梁世英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27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家校共育”创新,着力建构“一、二、三、四、五”家校共育模式,开创家庭教育工作新的格局,取得了“家校共育奠基、立德树人固本”的显著效果,实现了“协同育人”的发展目标。 一、明确一个目标,达成一致方向
学校以“培仁义之根,育善正之人”为育人的根本。根如何培植?除了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伙伴、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凝聚全体家长的力量,共同育人,赢得家长的合作,是达成我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家校协同活动,培养学生仁爱之心,正义之感,友善品正之人,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融入到家庭教育,增强家长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的行动中。家长思想一致,学生养成良好政治
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家校方向一致了,学生一生成長的思想基础就奠定了。 二、培育二支队伍,落实人力保障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确要求:对家庭教育指导者、家庭教育工作骨干、中小学教师等加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专兼结合、具备指导能力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在于队伍的建设,学校必须注重建设两支稳定的强有力的育人队伍,为实现协同育人目标,落实人力保障。
首先通过“建机制”“三注重”做强学校教师队伍。建立起以“党支部、校长室、德育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品德学科教师”“六点一线”的学校育人管理运行机制,根据学校章程的有关规定,履行责任,上下联动,互为助力,有效开展工作。落实“三注重”,注重班主任的选聘工作,通过“师徒结对、班主任工作室‘传、帮、带’”的班主任管理策略,力求配优、配强学校班主任队伍;注重定期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学校“搭台”,班主任“唱戏”;注重开展班主任专业成长系列培训,做强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保障班级管理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就能更好的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就能取得更佳的协同育人效果。
其次,通过“建架构”“三落实”做大家长委员会队伍。建架构是组建家长委员会的第一环节。每学年初,经过“家长自荐、教师推荐”产生每个班3-5名校级家委。再经过“班级家委互相推荐和自荐、学校考察确定候选人、家委会议表决通过”产生校级家委会领导成员,最后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三名委员”的健全管理架构,协同学校实施管理。
“三落实”是家委会正常运作的保证:一是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落实家委会“综合部、财务部、义工部、社团部、大型活动部、对外服务部”等相应六大部门人员分工安排,全力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二是密切关注家长反映意见、建议,落实与学校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三是遵守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落实家委会工作制度,所有工作开展,都能够与学校工作保持高度一致。
三、激活三大活动,驱动内部动力
马车跑得快,马力要够足。我校通过激活三大活动,作为打通家校共育的主渠道,不断开创家校携手共育新格局,促进实施“协同育人”提效。 1.激活家庭教育培训活动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多年来,着力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致力构建“四化”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模式,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条件与机会,力求让全体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中,帮助家
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促进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把家庭教育工作推向新高度,引领家长跟上时代教育步伐,促进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度。 2.激活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开放学校课堂教学也是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们每年定期组织“教学教研开放日”“专项视导开放日”“学科成果展示日”等,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其中:一是参与开放日策划;二是向全校家长做好开放日相关宣传工作;三是协助组织开放日维护秩序工作;四是落实活动评价反馈;五是组织开展交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每一位家长都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放学校教学教研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设身处地感受学校的课堂教育教研活动氛围,零距离感受老师的专业教学风采,走近孩子,感性地聆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课堂学习表现。所以,积极组织各种教学开放日,有利于家校之间双向交流与沟通,促进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增进家校共育互信度。 3.激活学校文化育人活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为育人场所。让家长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五共”育人活动,促进家长认同学校文化,更好地推进学校文化育人活动。
一是共构“弘义教育”体系。让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尚武精神,全校师生内修文德、外治武功,“培仁义之根,育善正之人”办学目标清晰、明确,传统和现实巧妙地融合,“弘义教育”特色品牌自成一体、完美呈现。
二是共建“弘义校园”环境。征询家长意见,与家委共同策划,科学地把“弘义教育”核心理念一丝一扣地巧妙融入校园环境中,打造了“弘义广场”“武德长廊”(下转第7版) (上接第2版)“精武大道”等八大景观,建设了融 “校史展览、特色文化、荣誉殿堂、师生互动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大厅——“弘义馆”,校园的文化场景,都是运用孩子们易于感知的方式,处处展现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优美的“弘义”特色环境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传递给教师、学生、家长文化外在的美感以及内在的正能量,有效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水到渠成。
三是共研“校本特色”课程。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学校聘请家长周锐东为校本特色教材开发研究顾问,周锐东是国家一级裁判员,广东省一级裁判员,广州市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家长委员会加大宣传,让全体家长在思想上对学校文化的高度认
同,在行为上做到全力支持与配合,所以,成功开发了“融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三大类校本课程,共12册,特色课程校本化,形成“弘义教育”最大亮点,于2016年获广州市教育局审批,学校成为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弘义致远》校本教材于2019年4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是共筑“專项特色”品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沙湾镇实验小学从90年代末起,始终坚持推进舞狮、舞风、舞龙、武术等体育项目开展,多年来,学生家长周锐东裁判员担任学校外聘教练,每天放学后,风雨不改,坚守在学校的弘义大舞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扬武学子,同时也得到广大家长鼎力支持与配合,实现了家校合力,铸就了“龙狮凤武校园传·民间艺术代代承”特色品牌。
五是共推“弘义社团”活动。“弘义教育”理念下的“弘义社团”是普及性活动,涵盖“人文与科学、实践与创新、学习与生活”三大类别,共30多个社团,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抓好“三有序”:一是有序“抢课”,每学年初,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经过更新完善社团项目,并通过学生和家长线上“抢课”与学校线下协调确定每个社团名单。二是有序开展,在每周星期五下午运用课后锻炼一小时开展,这个时候,社团活动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光。三是有序开放,每学期一次对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开放社团,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社团活动氛围,深入了解社团活动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五共”落实,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个性特长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有效地提高家长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透明度和知名度。 四、夯实四化基础,确保正常运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沙湾镇实验小学从落实中央全面育人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夯实“四化”基础,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让家庭教育指导达到“四度”。
1.家庭教育系列化。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6-12周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把握小学生教育关键期,学校整合沙湾镇的教育资源,从小学生“品德育行为发展、健康发展、审美发展、生活能力发展、入读中学前的准备”等六个方面,科学地设置家庭教育系列课程,进一步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全方位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系列化,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广度。
2.家庭教育主题化。根据不同年段家长情况,学校设置不同的主题家庭教育,如,每学年初,针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设置“幼小衔接主题分享会”和“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小学生活”等;
又如,每年毕业季,提前设置“中小衔接专题指导课”等,这些主题家庭教育指导,能够急家长所急,体现学校对家长人性关怀,及时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主题化,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温度。
3.家庭教育特色化。学校“弘义育德”活动颇有特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特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每年都举行“承开笔古礼,传弘义之德”的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家校共同推进落实:一是班级家委和学校家委会成员参与服饰挑选;二是每一位家长和学生共读“弘义育德”开笔礼手册;三是每年9月28日,一年级学生和父母共同参加“开笔礼”。该校开笔礼古今结合,有六大程序和三大亮点。分别是:“正衣冠·习礼仪,拜师礼·记师恩,点朱砂·启智慧,诵经典·品书香,写‘人’字·学做人,击大鼓、志高远”等程序。亮点一是:家长和学生现场共同学习“抱拳礼”,寓意要文武兼修,传承学校“弘义”精神;亮点二:师兄师姐舞狮舞龙,寓意新生朝气蓬勃,弘义有为;亮点三:龙狮引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学校弘义馆“龙的图腾”藏宝箱放愿望卡,并接受校长的“聪明福袋”,寓意学子聪明伶俐,健康成长。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古人的人生共有四大礼仪,“开笔礼”是学生的人生第一礼,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感受中国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明德尚礼文化,陪着学生在严肃庄重的仪式中体会勤学苦读、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特色化,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深度。
4.家庭教育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建立了“系列化、主题化、特色化”的基础上,做到“宣传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学月活动相结合”等四个相结合,充分考虑家长的文化差异,运用目标、激励、评价等管理手段,采取体验、分享、互动的教学形式,通过集中或者分散的方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常态化,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效度。 五、达成五性效果,彰显育人特色
1.班级建设和谐性。围绕“仁、义、礼、智、信、勇”弘义班级文化建设,润物无声。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文化建设上来:每年的“弘义校园·武林大会”和“运动会以及开幕式”,响亮的口号、特色班服、特色道具、精彩展示等,展现勇于拼搏,班级团结精神风貌;“厉害了,我的班!”和每年六一期间的“弘义有为展特色·文化自信放异彩”文艺晚会,全体学生才艺绽放,特色尽显;“中秋节”“元宵节”的亲子活动,温馨和谐,乐也融融……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共育过程中得到开花,多个班级被评为“番禺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番禺区先进班集体”。
2.社团建设多样性。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和睦团结、快乐学习,社团成员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彼此包容,在活动中寻找到自我价值,并充分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2015年获广州市“粤美校园·品牌活动”一等奖;近几年,5个社团被评为番禺区“品牌社團”“优秀社
团”;20个社团获沙湾镇“优秀社团一、二等奖”;2018年受邀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学校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骨干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优秀传统项目学校”“广州市民间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学校“扬弘义之风,做有为学子”的特色社团文化,已经成为学校一块亮丽的品牌,展现家校共育最明显的实效。
3.家委助校协调性。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做到“四个坚持”,使家校共育更有协调性。坚持一个目标,共同育人;坚持以身作则,当好家长和家委两个角色;坚持秉承“服务好学校、服务好学生、服务好家长”等三个服务;坚持发挥四个作用:(1)努力当好学校的参谋,积极为学校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献言献策;(2)用心架好学校、家长、教师之间的桥梁,及时为三方排忧解难;(3)积极组建家长义工队伍,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4)主动承担责任,协调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发展。
4.家长义工主动性。实验小学家长义工团,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目标明确,创新运作,全面覆盖,充分展现一种精神——无私奉献,担当有为的志愿精神;表现出“六主动”态势:主动策划并承担校门前一条街的“护安护畅” 工作,保障学生上学、放学安全以及道路畅通;主动承担校内、校外各种比赛或者展示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主动联系地方义工团体以及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助力;主动组织校内外的亲子活动,还带动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担任学校特色社团的指导老师;主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传递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在一种精神和“六主动”的引领下,学校“弘义家长·担当有为”的家长义工工作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
5.共育经验示范性。沙湾镇实验小学坚持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家校共育研究,不断创新,育人成效显著,并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在“粤赣教育帮扶”活动和广州市“百校扶百校”工作以及番禺区文化德育结对帮扶中实现复制传递并开花,得到各级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同,获广州市第四届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二等奖;被评为“番禺区文化德育实验学校”;近几年,共接待来自香港、澳门、广西、江西、深圳、广州、珠海等30对个考察团交流学习。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德育》杂志社、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并报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学校将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