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村庄规划说明书

村庄规划说明书

2021-02-14 来源:爱问旅游网
页眉内容

编制人员名单:

锦屏县彦洞乡黄门村村庄规划

(2011—2020)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解丽娟(规划师)

马通耀(助理规划师) 龙开成(助理规划师) 计德松(助理规划师) 余光耀(助理规划师)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目 录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第一部分 说明书

第一章 总 论 .......................................... 6

一、规划背景 ..................................................................................................................................................... 6

二、村庄规划的内容 ......................................................................................................................................... 6

三、规划指导思想 ............................................................................................................................................. 7 四、规划原则 ..................................................................................................................................................... 7 五、规划依据 ..................................................................................................................................................... 8 六、规划期限 ..................................................................................................................................................... 8 七、规划区范围 ................................................................................................................................................. 8

第二章 村域概况 ....................................... 9

一、区域位置 ..................................................................................................................................................... 9 二、自然条件 ..................................................................................................................................................... 9 三、社会经济条件 ............................................................................................................................................. 9 四、资源条件 ................................................................................................................................................... 10 五、设施现状 ................................................................................................................................................... 10 一、发展优势条件 ........................................................................................................................................... 11 二、发展制约因素 ........................................................................................................................................... 11

第四章 村域规划 ...................................... 11

一、村庄定位 ................................................................................................................................................... 11

页脚内容33

二、村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11 三、村域产业发展方向 .................................................................................................................................. 12 四、村域人口与用地规模 .............................................................................................................................. 13 (一)人口规模 .............................................................................................................................................. 13

五、产业规划 .................................................................................................................................................. 14

第五章 村域村庄布点规划 ............................. 14

一、村域村庄体系现状 .................................................................................................................................. 14 二、村域村庄体系结构规划 .......................................................................................................................... 15 三、村域村庄发展类型 .................................................................................................................................. 15 四、村域村庄发展战略 .................................................................................................................................. 16 五、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 17

第六章 村域设施规划 ................................. 18

一、道路交通规划 .......................................................................................................................................... 18 二、村域给水规划 .......................................................................................................................................... 18 三、村域排水规划 .......................................................................................................................................... 18 四、村域电力规划 .......................................................................................................................................... 19 五、村域通信工程规划 .................................................................................................................................. 19 六、村域燃气工程规划 .................................................................................................................................. 19 七、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19

页眉内容

八、社会保障事业规划 ................................................................................................................................... 19

2、总用水量:为36.3M/D。 ............................ 26 3、给水水源设置供水点。 .............................. 26 第十章 中心村整治(近期建设)规划 .................... 27

一、整治规划目标 .......................................................................................................................................... 27 二、整治规划重点 .......................................................................................................................................... 27 三、整治规划基本原则 .................................................................................................................................. 28 四、村庄布局整治规划 .................................................................................................................................. 28 五、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 28 六、村民住房整治规划 .................................................................................................................................. 30 七、村居庭院整治规划 .................................................................................................................................. 30 八、村庄整治行动 .......................................................................................................................................... 31

3

第七章 村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9

一、乡域环境现状 ........................................................................................................................................... 19 二、环境保护目标 ........................................................................................................................................... 20 三、防治污染主要措施 ................................................................................................................................... 20

第八章 村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21

一、消防规划 ................................................................................................................................................... 21 二、防洪规划 ................................................................................................................................................... 21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1 四、避灾疏散措施 ........................................................................................................................................... 22

第九章 中心村建设规划 ................................ 22

一、中心村现状概况 ....................................................................................................................................... 22 二、现状建设条件分析 ................................................................................................................................... 23 三、中心村总体布局规划 ............................................................................................................................... 24 四、乡村特色保护与建设 ............................................................................................................................... 25 五、住房建设规划 ........................................................................................................................................... 25 六、公共设施规划 ........................................................................................................................................... 25 七、基础设施规划 ........................................................................................................................................... 2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 ................................. 31

一、实施措施 .................................................................................................................................................. 31 二、实施建议 .................................................................................................................................................. 33

附件:

一、 项目配置表 二、 行动计划表

第二部分 图纸

区位分析图---------------------------------------------0ERROR!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BOOKMARK NOT DEFINED.

村域公共职能图-----------------------------------------02 村域产业布局图-----------------------------------------03 综合现状图-----------------------------------------——04 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05 规划总图-----------------------------------------------06 道路规划图---------------------------------------------07 给排水规划图---------------------------------—————08 电信电力规划图-----------------------------------------09 公共设施规划及防灾规划图-------------------------------10 村庄整治示意图---------------------------------————11 新建住宅选型图-----------------------------------------12 建筑整治示意图-----------------------------------------13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贵州省小城镇规划、村庄整治规划

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背景

村庄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规范农村用地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根本上减少农民,有效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动力;是引导农民有序建房,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房布局无序、管理失控状况的迫切需要。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十二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贯彻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贵州省加快城镇化发展推进大会”和“贵阳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的有关精神;根据省市总体部署、

全覆盖工作2011年度实施方案(黔建村通[2011]37号)》和贵州省城乡规划局印发的《贵州省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2011年度实施方案(筑规通[2011]16号)》的有关要求,特编制本村庄规划,以此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改善村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快村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科学合理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村庄规划的内容

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村庄规划内容为根本,参照锦屏县已经编制完成的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编制技术路线和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规划。一是村域规划,以村庄布点规划为重点;二是中心村建设(整治)规划,以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建设性规划为重点。

(一)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1、调查村域和村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其发展前景;

2、预测村庄人口规模,进行村庄布点规划。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建设构想,注重体现空间布局特色,重点明确中心村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3、确定村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二)中心村建设(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中心村规划是村庄规划的重点和突破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其主要内容为:

1、明确村庄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形态;

2、确定村庄中心居民点的建设模式,提出原有居民点整治方案,明确新建区的具体规划布局及建设方案;

3、明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对策;

4、对供水、供电、道路、排水排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提出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

5、对中心居民点风貌、环境特色、建设时序提出指导性规划; 6、对规划的实施提出路径和对策。

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四、规划原则

(一)与上一级规划相衔接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原则

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确定村庄人口用地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安排各项设施,有效减少建设的重复和浪费现象。

(二)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集约和永续利用,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

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城乡历史文化延伸。

三、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立足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庄面貌这一中心任务,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遵循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相结合的规划理念,拓宽视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强化规划在统筹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促进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并结合当地现状,因地制宜,贯彻“生态”理念,突出当地的特色,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根据村庄实际确定建设要求。

(四)整体优化原则

规划要有全局性。要努力提高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选择确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农居典型模式;重视区域各生态要素的作用关系和全局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考虑整体环境效益、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使整个系统达到各种效益最佳组合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村庄规划没有必要都搞大拆大建,要善于借势而为。编制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规划方案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以符合该村实际,确保规划实施。

(六)统一规划,讲究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规划要与本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有机结合,根据当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建设的实施目标,并分步落实,组织实施。

(八)其他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

六、规划期限

为便于规划的管理和实施,本次规划期限与上位规划期限一致,即2011-2020年,共1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共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共5年。

七、规划区范围

五、规划依据

(一)村域体系规划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三)国标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

(四)《贵州省锦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五)《贵州省锦屏县总体规划》(2006—2020);

(六)国家、省、市、区、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 (七)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资料;

页脚内容3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彦洞乡黄门村行政辖区范围,面积60.7公顷。

(二)中心村建设(整治)规划

以村委会所在地44.2平方公里为规划范围。

页眉内容

第二章 村域概况

一、区域位置

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无霜期为174天。

但是,由于受地热、地貌的影响,有灾害性天气——倒春寒、春旱、夏旱、伏旱和冰雹或局部水灾,对农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冰雹一般发生在三月和四月。

黄门村属于锦屏县锦屏县,东接石引村,西连任丰村,南接清水江、北靠孟伯、平秋镇归叶村,距锦屏县城28公里,西南距离锦屏县政府驻地约7.7公里。南临锦彦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黄门村属于锦屏县锦屏县,东接石引村,西连任丰村,南接清水江、.北靠孟伯、平秋镇归叶村,距锦屏县城28公里,西南距离锦屏县政府驻地约7.7公里。南临锦彦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三)水文及水文地质

境内水塘一处。地下水以碳酸盐类岩溶水为主,碎屑岩类裂隙水次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零星分布,水量较小。

三、社会经济条件

二、自然条件

(一)国民经济

黄门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第三产业生产为辅。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常规农业作为支撑,辅以开展旅游服务行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约1300元。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

黄门村全村总户数560户,总人口24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非农业人口占5%。人口自然增长率9.4‰。村内主要居住有侗族,占全村人口的99.5%。

(一)地形、地貌及地质

彦洞乡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貌破碎,山体高大,溪河众多,沟壑深切。银洞村地表为土壤,地貌基本为岩土层。乡境内土壤类型以黄壤和红黄土壤为主。

(二)气象

该村属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特点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季冷凉,夏季温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四、资源条件

公路从规划区中部南北向通过,是村庄对外的主要交通联线,路面宽6米。其余的入户路宽度都在1.5—2米左右,

(一)土地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水田面积1200亩,旱地面积为200亩,玉米为200亩,油菜为100亩,人均耕地为1.8亩/人。

质量较差,应适当拓宽,尤其是很多入户路都还是土路。村寨无停车场地。

2、排水设施

现状雨水为自然排放汇集至农田的周边农灌溉渠内。大部分生活污水已通过排水渠进行排放,但由于缺乏污水处理

五、设施现状 (一)公共服务设施

(1)、黄门村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村委会毗邻南部主干道。全村共有村民文化活动室1个,党建活动室1个,村委会1个,以建立远程教育室。有斗牛场1个。

(2)村内现在有一所民族中小学,配有标准篮球场。在校学生1400,教师40人,学校占地规模约14420平方米,学校规模能够满足全村的入学要求。全村有100%的学龄人口接受九年义务教育,95%的人接受过普法教育。

(3)建有卫生室1个,4个床位,2个医生,少量医疗设备,有计生室。

(4)村寨内有几处小型商业销售点,商业销售点规模较小,由村民利用住房开设,以出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二)基础设施 1、道路

设施,污染较为严重,多数村民人畜粪便排到修建的沼气池内,但也存在人畜粪便到处排放及其他污废水以直排为主的现象,村庄内改厕以基本完成。

3、电力电信

村寨农网已改造完成,户户通电,村庄用电由变电站供给,低压电力线沿路架空铺设。现状电力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但低压供电线路较零乱。移动电话信号已覆盖全村,电视覆盖率达100%,电话覆盖率达80%,并已接入电信宽带网络。

4、水源设施

村内有水塘,村内用户一部分为自来水可供饮用,一部分为井水山水。已经实现主体自来水工程,村民生活用水有保障,并以配置一户一表。

(三)环卫设施

有公共厕所1处,有简易垃圾池4个,基本满足村寨垃圾收集,没有垃圾桶。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第三章 村域社会经济发展评析

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相对欠缺

一、发展优势条件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水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一)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根据2006年至2011年中央连续发布的“一号文”的决定,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尤其将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使西部地区的农村面临大的发展机遇。

(二)区域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大

其区域的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好,人文风情古朴,且少数民族各种民俗特色各具风格,六月六为尝新节(斗牛、歌舞),适宜发展乡村旅游。

(三)科技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人才紧缺,制约了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四)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农村医疗、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投入加强,构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章 村域规划

一、村庄定位

该村定位为:

二、发展制约因素

1.彦洞乡的行政村之一; 2.农业生态村。

(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且增长质量不高

该村为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庄,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其农作物种植主要用于自给自足,以传统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及高附加产值的种植面积较小,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水平不高。同时,也是该村

页脚内容33

二、村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战略构想的基本思路

页眉内容

从该村区位条件和经济特征出发,坚持以“服务城镇、强村富民”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施“一产变三产”的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确保走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战略方针

充分发挥现代经济特色,坚持走可持发展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主导,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产变三产”。因此,规划提出“围绕市场、抢抓机遇、繁荣农村经济、强村富民并举”的方针。

(三)战略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村域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分析,结合“十二五”期间新化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指标,规划预测:2015年银洞村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6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村民生活进入稳步提升阶段;2020年全村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89.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上,村民生活更加富裕。

2.社会发展目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为9.4‰,远期为5.5‰。 (2)儿童入学率小学达100%,初中普及率达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近期达85%,远期达100%,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近期为3.5%,远期为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期为35%,

远期为50%。

(3)资源循环利用率近期达30%,远期达60%。

(4)农村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近期达95%,远期达100%,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以村组为单位近期达90%,远期达100%,人口与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5)组组通路,村村通车,全村基本建设保障的人畜饮水工程和灌溉系统,电话平均普及率近期达80%,远期达9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村域公用工程设施相对完善。

(6) 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基本完善。 3.环境发展目标

(1)环境整治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 (2)森林覆盖率近期达64%,远期达70%以上。 (3)村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三、村域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应顺应县、乡总体部署要求和市场导向,加快完成产业化,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重组优势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一)第一产业

近期全力打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争取中心村庄近期跨入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行列,其余村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到2020年,全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1.发挥农业的“三生”功能:农业具有生产性、生态性、生活性功能,在重视发展生产功能的同时,重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与生活性功能,把农业生产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为一体。

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根据村域农业资源,应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3.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逐渐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农业基础上,结合中心村布局,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4.实施科教兴农:逐渐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尤其要引进农村养殖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强农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5.实行农业区域化布局: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是实现农业经济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宜因地制宜,尽量实现农业的集中成片布局。结合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形成集中分布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特色养殖区、特色农业观光区等农业生产的分片布局形式。

(二)第三产业

依托资源特色与市场需求,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突出优势,发掘内涵,开发有新意的景区景点,加强对外促销,不断强化旅游业作

为农村主导产业的地位和综合效益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生产、观光生态农业基地,展示型农业基地等建设的带动效应。

1.加快农村观光区建设:近期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加大农村观光区建设力度,丰富旅游内涵,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管理机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远期努力把乡村游建设成为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旅游项目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

2.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农村各类市场和物资、信息、技术、劳动等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三产业体系。

四、村域人口与用地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村域人口预测采用公式Q=Q0(1+K)+P进行预测,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X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9.4‰、远期控制5.5‰),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从该村近几年的人口流动情况分析,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因此机械增长忽略不计),n=规划期限(年)。同时规划考虑全村10%左右的人口外出工作

n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或就业而外迁转入城镇居民人口。

综合以上预测,规划村域人口数近期预测为925人,远期1050人。各村庄人口分布如下:

表2 银洞村村庄规划人口一览表 组名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共680人 人口 户数 21 23 22 28 25 26 村庄分级 五、产业规划

规划仍然以“强化一产、培育三产”为主线。在条件适宜的山地区域,推广经果林牧复合式生态模式。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公路沿线及坝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稳定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如果成功银洞村的发展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加快银洞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产业。

特大型,且村委被各个小组包围

第五章 村域村庄布点规划

一、村域村庄体系现状

(二)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全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00㎡/人,总建设用地为44.2公顷。

规划规模的确定是此次村庄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是将定性的目标定量化的过程,它是村域及全乡空间布局的依据。规划将依据主要产业、就业岗位及建设用地的面积的关系来确定中心村的人口规模。

(一)现状村域体系特征

该村现辖17个村民小组,现状村庄主要山形山势而建,在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处形成以村委会所在地为核心,以地势走向为主要发展轴线的单核空间分布模式,各村庄依据自然条件、水源、资源、交通等条件呈自由式布局形式、

1.村庄规模小;

2.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较单一。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二、村域村庄体系结构规划 三、村域村庄发展类型

为便于科学指导村庄的发展,根据现状村庄的区位条件、规模、建设条件及发展条件和潜力分析预测,划分为以下五类发展类型,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城镇型

1、位于城镇或集镇规划区内的村庄;

2、位于城镇和集镇规划区外的村庄、但其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位于城镇和集镇规划区内的;

3、位于城镇和集镇规划区外边缘的,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较快,

(一)等级结构规划。

从该村的地域特征出发,结合村庄的规模、资源及经济状况,本次规划村域村体系等级结构采用中心村-基层村的序列结构。

1、中心村:镇村体系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基层村:镇村体系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二)规模结构规划

本规划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规定的规模等级划分村庄规模。

规模等级 中型 (三)空间结构规划

该村村庄布局为“单核中心式点状”空间布局。即以现状村庄点状式分散布局为主,通过村庄的扩展、保留或撤并,形成地理或行政区内以中心村为核心,服务基层村的单核式点状布局模式。

(四)职能结构规划 主要分为农业型。

表5 村庄体系规模结构规划表 人口(人) >800 村庄名 银洞村 能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可作城镇发展的延伸。

规划城镇型村庄以加快实现城镇化为主。 (二)扩展型

1、城镇或集镇规划区外的中心村;

2、城镇或集镇规划区外的一个或多个已经自然地聚集成更大规模的基层村,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等现状发展条件好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限制条件少、有条件能接纳附近村庄搬迁的村庄。

规划扩展型村庄以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主。 (三)保留型

1、城镇或集镇规划区外的基层村,地域条件较差,实行全部迁移难度大,但相对连片集中,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农民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改善的村庄;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2、城镇或集镇规划区外的基层村,地质灾害得到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居住条件得以优化的村庄;

3、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现状又无法进行搬迁的村庄。

规划保留型村庄以整治为主,局部调整村庄布局,但保持村庄总体规模不变,以限制其规模扩张。

(四)撤并型

1、现状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又无法通过改造整治得以完善,或改善整治投入太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高的村庄;

2、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他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齐全、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他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3、对位于矿产品储藏区或者采空区内的村庄等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转移;

4、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他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

规划撤并型村庄以向城镇、集镇或中心村迁并为主,尽量不跨越行政区划。

(五)特色性

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如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

游和特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村庄。规划特色性村庄以保护为主。

四、村域村庄发展战略 (一)、扶持中心村

规划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标准、建设审批、社会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扶持中心村的发展。

(二)引导“优势村”

对现状发展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建设条件优良且空间上已连接成片的村庄聚落,应引导其进一步发展、扩大。

(三)控制“一般村”

对现状人口规模不大,相对孤立且交通区位一般,发展潜力一般的村庄,在规划期内又难以搬迁的村庄,应限制其发展,鼓励该类村庄内的村民向邻近的引导发展村庄集聚。

(四)搬迁“零星村”、“不便村”

对现状规模较小、交通不便、发展潜力不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规模较小或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以及因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规划建议搬迁。

(五)整理“空心村”。

规划通过梳理、改造、再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而未用、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农村住宅闲而未用的问题,以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

(六)改造“城中村”

对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村民住宅,有步骤地整体搬迁,连片发展,向城镇集中,逐步形成集聚规模。

规划范围:扩展型村庄。

管制措施:严格按照各层次规划确定的村庄特色、发展方向、产业进行空间和规模的扩展,科学严谨的做好用地适宜性分析,以建设发展条件为首位,避让禁止开发区和限制级别高的区域,选择限制要求和级别低的区域进行建设,同时根据限制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开

五、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根据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制定建设时序,各类建设严格控制在建设区内,在相应时序内保证开发总量与时序一致。

规划根据《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8—2020)》所用的技术方法,对区域采用四区的分区法,即初步分为限制建设区和可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是限制因素所处的空间范围,可建设区则为去除限制建设因素后的空间范围。其中限制建设区内包括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可建设区为重点开发区。

四分区的内容为

1、优化开发区

规划范围:城镇型村庄。

管制措施:依据各层次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建设的要求,将村庄纳入城市或城镇统一建设,逐步调整村庄功能和结构,实施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以城乡规划布局的范围为上限,根据土地资源的生态承受力来控制人口总量和用地增量,限制城镇无序外延,防止空间不合理拓展,制止城乡生态环境恶化。

2、重点开发区

3、限制开发区

规划范围:保留型村庄以及区域内的水源保护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区、生态林区、农田、绿地、市政通道、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水风险区及安全区、地质遗产和矿产保护区、污染物集中处置设施区等区域。

限制建设区内的管制措施: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根据控制等级,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主要分为

可建设区内的管制措施: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逐步完善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建设并控制其规模和开发强度,加强和改善服务设施建设。

4、禁止开发区

区域范围:撤并型村庄、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文物古迹、重点生态林区、古树群及古树、名木生长地、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涝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调蓄、高压走廊、燃气管道等。

管制措施:依据保护目标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一切新的开发行为,凡涉及的区域在国家有关法规、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考察等活动或者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同时清退也有的对其产生破坏隐患的各种建设内容,恢复其原始面貌。条件成熟时,采用划线管制。

二、村域给水规划

对溪流水源进行保护,对地下、地面水利用合理布局,使村庄发展持可持续性。

用水量预测:到规划期末全村的人口约为2750人;

生活用水量以120L/人*d计,则总生活用水量为12.6m³/日; 公共建筑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算;远期为1.26m³/日;

第六章 村域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全村用水量为36.3m³/日。

三、村域排水规划

现有村村通道路,应进行拓展道路,形成畅通连线,对形成第三产业至关重要。通村公路保持现状,不再规划。硬化通组路,理顺串户路。 通村道路——保持现有村庄联系路,已经硬化,在局部地段结合公共场地适当拓宽,便于回车及错车,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渠,并进行绿化。

车行道路——结合村民规划集中建设区域设置宽度为6.5米的车行道路一条,以水泥路面硬化。

步行道路——硬化村庄内部人行道路及入户道路,确保每户村民入户道路为硬化道路,路面宽度为2-3米。

页脚内容33

污水处理点,,可引导设置排污管道引导集中置污处理后达到标准再排入溪流

排水方式:“雨污分流”。

村内无其他及工业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规划将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道路边沟或用于农业灌溉。

村庄雨水排放采用明沟排水方式,与水利沟渠工程相结合,排水沟渠充分利用地形,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池塘或河流水体,也可利用屋顶积蓄雨水、修建专用的雨水蓄水池等,专用蓄水池的雨水量纳入用水量平衡。

页眉内容

四、村域电力规划 八、社会保障事业规划

村中现在有变压器一台,规划增设50kv两台。村民用电负荷指标按 2.0-3.5kw/户;村民活动中心、生产用房等公共建筑按25-35w/m2;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注重老年工作、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农村敬老院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收入贫困家庭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列入乡镇社会发展考核目标,作为农村小康村建设的必备条

五、村域通信工程规划

件。规划期末,全乡农村98%的农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规划在中心村建一处农村公墓。

全部实现闭路电视到户。

第七章 村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六、村域燃气工程规划

一、乡域环境现状

规划村庄以电能、沼气作为村民生活能源,普及率近期(2015年)达50%,远期(2020年)达95%。

(一)空气质量

该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无工业,空气质量受到人为污染较少,森

七、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林覆盖率较高,对空气净化作用较强,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二)水体质量

根据有关部门对全区主要河流、水库和泉水等水源进行采样分析

在现有的服务设施上增设集中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点,集贸市场,幼儿园,农家书屋,商店,文体活动广场,活动室等公共设施。

检测,基本到达Ⅱ——Ⅳ类水体标准,河流水质较好。

(三)噪音环境

境内噪音污染主要为车辆噪音。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四)固体废弃物

境内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 (五)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主要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为破坏等问题,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

声污染,达到相应标准。

三、防治污染主要措施 (一)工程措施

1、积极抓好规划区内老污染源和新建项目污染源的污染治理。

二、环境保护目标

2、加强区域内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积

(一)总目标

加强对现有天然林的保护,纳入区域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以土地合理利用规划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位,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坡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治荒漠化为主攻方向,完成一批对改善乡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使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村域总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影响村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二)污染防治目标

1.规划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防治水质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域的保护,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3.规划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控制各功能区的噪

极筹措资金,切实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并考虑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回用作农灌或绿化等市政用水。

3、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4、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推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5、禁止在旅游开发区等新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原有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应进行限期治理,治理后不达标的应坚决关闭。

6、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加大控制农村农药、化肥、地膜等的污染力度,加强对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

(二)管理措施

1、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对新、改扩建项目认真执行环境影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严禁新上国家明令取缔关闭的“十五小”或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大规划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上工业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3、对存在污染的企业加强污染控制,完善各个企业的环保设施。环保部门应对其环保设施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4、应按照对环境有利的布局方式,对以后引入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

5、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提高村庄整体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

6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环境保护。

2、配置手抬机动消防泵2台,每台手抬机动消防泵至少应配置150m水带、2支水枪;配置4具消防斧;配置4具消防钩;配置2具链锯;配置4根消防安全绳;配置2具消防梯;配置三轮消防摩托车2台(车厢宽度1.1米左右);(注意根据村庄大小适当考虑)

3、在村委会综合楼里配置一间消防器材库房和管理用房; 4、设置用于召集和联络群众的广播设备; 5、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设一个室外简易消火栓;

6、公共建筑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灭火器。

7、村域附近的亮江河,可兼作消防用。

8、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主要是通村路和通组路,路宽大于等于4m,尽端式回车场面积大于12m*12m。

二、防洪规划

第八章 村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防洪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考虑,建立起防洪圩区,满足防洪要求。

一、消防规划

根据《贵州省农村消防安全导则(试行)》,银洞村火灾风险等级为B级,可建设封火墙、扩建消防通道等,增设消防设施:

1、在新增村委会文体活动广场处设置普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固定消防宣传栏;对有保护价值的二级建筑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志;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

页脚内容33

重点对村内河道沟渠进行疏浚清理,建立雨水排泄系统,设置排水管道,保证雨水就近排入沟渠水体。

页眉内容

诱发,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

防治措施:

1、 对村域建设区加强勘探工作,新区及村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新办矿山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率达100%,同时应减少对自然坡地的大规模改造,保持地貌原始受力平衡状态,保持地面稳定。

2、建立健全村域范围内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实行地质灾害部门负责制。

3、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全村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保有灾制灾,无灾防灾,长期防治,综合治理。

4、 加强汛前、汛期、地质危险地段的灾害检查,加强对高切坡,深开挖工程的管理,科学设计,规范施工,认真监理。

5、 对于侵蚀地貌中的岩溶地貌其厚度大,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岩溶形状有峰丛、溶丘、岩溶洼地、落水与溶洞等,其组合形态多构成峰丛洼地与溶丘谷地,规划严禁在此地区进行角度性开挖,以防止产生滑坡及坍塌,对于开挖边坡角度不大的,也要进行护坡,挡土墙及防坍塌等工程措施处理。

6、对于软土地区,规划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同时进行相应建筑工程措施处理,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事故。

四、避灾疏散措施

1、 村庄避灾疏散应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理的安排与整治。

2、 村庄道路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2个,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与出入口相连的主干道路有效宽度不宜小于7m, 避灾疏散场所内外的避灾疏散主要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4m。

3、避灾疏散场地应与村镇内部的晾晒场地、空旷地、绿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等综合考虑,与火灾、水灾、滑坡、山崩、场地液化、矿山采空区塌陷等其他防灾要求相结合。

第九章 中心村建设规划

一、中心村现状概况

1、村庄规模

银洞村中心村共有村民560户,2400人。 2、用地条件规模

规划区内大部分为农用地。 3、农房建设现状

本次规划区范围内大部分建筑属于老旧的木架结构建筑。新建建筑以平房为主,部分农房进行了立面整治。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4、基础设施现状 ⑴ 道路

现状通组路贯穿村庄,宽6米左右。 ⑵ 排水设施

现状雨水为自然排放,没有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⑶ 给水设施

目前村庄靠高位水池引入集中供水,供水稳定。 ⑷ 电力电信

村庄农网已改造完成,现状有一台变压器供电,农户用电较为稳定。移动电话已基本覆盖。村村通电视已有入户率达100%以上。

⑸ 公共厕所和垃圾堆放 规划区内建公共厕所,垃圾池。 5、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房建设比较混乱

规划区内农房人畜不分,卫生条件差。建筑布局散、乱、差,建设用地较为浪费。庄内闲置宅基地和乱搭乱建极为严重。农房建设管理薄弱,建设带有较大盲目性。

(2) 公共设施比较匮乏

村民无文化娱乐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无集中绿地,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 村容村貌比较杂乱

建筑布局凌乱,部分建筑立面白瓷砖贴面,山墙面多不做任何处

理,建筑面貌参差不齐,色彩、风格各异,整体风貌较差;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村民院落以开敞为主,景观较差。

二、现状建设条件分析 (一)、村庄存在问题 1、村庄布局有待完善

由于受用地权属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加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导和约束,村庄布局拥挤。

2、住居环境有待改善

村庄内存在一定的脏乱差现象,如垃圾堆放随意,污水排放随意,建筑废料废渣堆放随意。另外,村庄内的部分空闲地、闲散地、边角死角等成为了垃圾堆放场所。加上以前农村建造的房屋功能和设施不配套。致使村庄住居环境差。

3、设施需求有待提升

现状虽然给水、电力、通信设施较全,但排水、粪便处理、网络通信和环卫设施还是空白。特别是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更加完善。

(二)、村民意愿

规划根据现场调研时在与村民的交谈中,统计村民意愿主要如下: 1、修建寨门 2、整改斗牛场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3、规划建房区

4、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公厕、活动广场、停车场 5、资金来源及补助。 (三)、村庄发展机遇 (1)区位优势

借助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黄门村。 (2)经济优势

区域内各种建设活动的进行,将为村庄就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收益。

(3)产业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将大大提高。特色的民俗文化、典型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户进行集中安置。以此引导村庄集中布局。

(二)土地利用规划 1、居住用地规划

以现状建成区为主,以现有房屋为基础进行脏、乱、差整治,拆除影响美观的棚户,进行统一的外立面改造,并在合适的位置留足村民住房新建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按照中心村标准进行各类设施布局,主要有村委会、公共活动广场(小学校内)、村级医务室(设于本村庄外)、商店、斗牛场、活动室等。

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现有农业设施用地。 4、仓储用地 本村庄不设仓储用地

三、中心村总体布局规划

5、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现有对外交通用地。

(一)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在相关规划条则指导下,根据村民意愿,以适当的新村建设带动旧寨的疏散,整治村庄环境面貌,完善配套设施。

规划充分尊重村落自然形成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肌理,保留村庄现有道路结构和基本用地结构,拆除部分建筑以理顺道路,配套各类缺少的设施,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另选新址对需要新增或迁建的

6、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根据村庄布局调整构思,在不大拆大建的情况下,理顺现有道路,使其满足消防最低要求,尽量形成闭合的互通式村庄道路系统。

7、工程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根据村庄现有工程设施,优化布局,治缺补漏,使其满足村庄生产生活要求。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8、绿地规划

规划对村中空地、闲散地、宅间空地等进行绿化,形成良好的村内空间。并沿进村道路沿线布置防护绿化。

约’,用法制来管好古树,把保护古树的工作真正的深入到基层,到群众中去。

5、邻近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位于传统街巷的新建建筑,其高度、体量、形式、材料、色彩与历史风貌协调统一。

四、乡村特色保护与建设

1、在建设中继承和发扬现有村落机理,尽量不要打破原有的建筑机理和农田景观。

2、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悉心保护,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 3、对村庄传统街巷加以保护。道路走向、空间尺度、沿路建筑形式、建筑小品和细部装饰,要原貌保存和维修。 4、对村落古树,应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1)应组织人员为这些古树定上号牌,加上编号,还应派专业人员对这些古树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治病虫和创伤、注射助长活力液,保持他们根叶旺盛,玉立挺拔。

(2)经常给这些古树加肥、加土、浇水、松土、护养等,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名木古树成了村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特别注意清除古树名木周围堆放的杂物,拆除树身承架的电线,索缆,钉子以及广告牌,路标等物,以利古树环境卫生,促使生长茂盛;同时积极开展对加强保护古树名木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保护古树名木要做到家喻户晓,根据《森林法》,《环保法》,制定保护古树的法规,尤其要协助完善各地农村传统的保护古树的‘乡规民

页脚内容33

6、扩建的新区建筑风貌与老寨协调一致。

五、住房建设规划 (一)住宅目标

到规划期末,保证村民住房达到 “一户一宅”。 (二)住宅建设标准

根据《贵州省城乡个人建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村民住房按一户一宅控制,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30m/户,建筑面积不超过240 m/户。

(三)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

针对新建部分,应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原则,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其新建建筑风貌要和原有建筑风貌相容,继承和发扬当地建筑风格,保持当地特色。

2

2

六、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主要采取补缺的办法进行规划,主要为完善农村基

页眉内容

本公共设施。 差管道采用重力排放。

2、污水量以村庄生活总用水量的70%计算,为25.4m/d。

3

七、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广场

通村道路——保持现有村庄联系路,已经硬化,在局部地段结合公共场地适当拓宽,便于回车及错车,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渠,并进行绿化。

联户道路——硬化宽度为4米的联户道路,以水泥路面硬化,主要是打通村庄内的消防通道。

步行道路——硬化村庄内部人行道路及入户道路,确保每户村民入户道路为硬化道路,路面宽度为1-1.5米。

停车场——采用分散式停车,其中以村中心广场停车场为主。 (二)给水设施

1、饮用水质应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85746)的规定。

3、村庄生活污水收集采用管道形式,通过整治逐步取消排污明渠。 4、污水管道铺设时,先定总干管,走向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小于0.3%,满足污水重力自流的要求。污水管道埋与建筑外墙、树中心间隔1.5米以上。

5、村庄雨水排放采用沟渠排放方式,与水利沟渠工程相结合,排水沟渠充分利用地形,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河流。

6、村民住宅墙外地面设置散水,宽度不小于0.5米。并在住宅院落四周设置排水沟。

(四)电力设施

电力:村民用电负荷指标按2kw/户;活动场所及公共建筑按30W/m2;电力变压器采用杆上式安装,变压器容量为200KVA,为保证用电安全,应对低压电力线路进行改造,用绝缘电力线替换老旧线路,电力线沿地下铺设。

在村庄主要路段设路灯照明,村委会和村民活动中心、活动坝场、

2、总用水量:为36.3m/d。 3、给水水源设置供水点。

4、其余给水设施(高位水池、给水管道等)已完善,集中供水。 (三)排水设施

1、规划采用分流制,分别建立雨水和污水两个系统,根据地形高

3

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均设置灯光照明。

(五)电信设施

村庄电信线路均已接入,电话覆盖率已达80%。电信工程已满足现状需要,因此规划保持现状规模。

(六)环卫设施 1、垃圾收集与处理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1)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及其它垃圾均要及时、定点收集,最后运至山中进行掩埋处理。

(2)垃圾桶在公建集中、人流密集的地段和村庄主要道路沿线合理设置。村庄内道路沿线一侧每隔100米左右设置垃圾桶。垃圾桶的选择应与周边环境配合。

(3)垃圾集中收集点的用地面积应不小于15平方米,但要靠近村庄主要道路,周围设置一定绿化。

2、公厕

除村委会所在地的公共中心及村北要配置两座公厕外,其余地方鼓励村民户用厕所对外开放。同时,厕所应建设为无害化卫生厕所。

1、道路硬化率达100%; 2、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健全(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立社会化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与传染病疫情监测及防疫控制体系,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三)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1、较大的提高村庄绿化率;

2、以生态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高效、和谐、安全生态经济体系;

3、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建成资源节约型村庄;

4、实现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促进村民生活方式及价值

第十章 中心村整治(近期建设)规划

一、整治规划目标

将该村庄整治建设成为新型生态农业型村庄。 (一)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产业结构提升,以乡村旅游和都市农业、特色农业为主,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以上。

(二)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民风改善、村容变化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观念向生态文化的转型,培育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

5、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人畜粪便无害化率达85%以上,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率达95%以上。

二、整治规划重点

1、合理调整村庄规划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引导农户逐步集中建房,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

2、完善村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生活活动空间,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3、以村容村貌整治、废旧坑(水)塘和露天粪坑整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打通乡村连通道路和硬化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集中场院、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整村整治。

四、村庄布局整治规划

规划在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尽量不破坏原有村庄环境,形成一定地域内的独特风景点,采用融入自然景观的处理手法,形成以“山、路”为纵向景观的立体式规划结构,层层进深,突出生态环境与人居

三、整治规划基本原则

1、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为主,政府及社会各方面支持和补贴为辅。

2、求真务实、扎实稳步的原则,避免四个误区(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

3、与时俱进原则,合理的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原则,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

5、自然生态与持续发展并重原则,尊重自然,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

6、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的引导有利于村庄建设工作立足当前、分步实施、远近结合的进行。

生活的和谐共荣, 并且通过规划对村庄建筑布局的整理,使得现有的村庄肌理得以延续和强化,形成与环境结合的生态布局的形式,将串组路作为机体的主干,串户路作为机体的的枝,而建筑群为叶,形成一种有机生长的“树形”布局模式。

规划在保留现有村庄布局的基础上,主要从现有庭院、住房、道路等的布局出发,按照安全、卫生、美观的要求,对村庄布局进行整治。

五、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环境,以环境整治为主体,以卫生洁化为重点,大力治理临棚乱搭、墙面乱画、庭院乱挂、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的“八乱”现象,全面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尽快实现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村巷亮化。

(一)村庄绿化

(1)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宅院、宅间空地、水旁、路旁、公共建筑、村庄周围应种植经济作物或观赏植物,引导农户在庭院内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修建整齐规范的小花池、种树、种竹、栽花美化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村庄绿地率。

(2)村庄外围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建设等生态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3)组成人、绿地、建筑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结构,体现原汁原味的村庄环境氛围。对各类设施的配置,应重视绿化空间的组织,避免或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庭院美化

(1)围墙:对于村庄院落围墙采用当地石板进行建设,并结合围墙种植爬墙植物。

(2)拆棚:结合农户住房改造和改建,大力拆除农户在房前屋后临时搭建的各类破旧杂物棚,拆除违规建筑和不规范棚房等。

(3)实施院坝硬化、庭院绿化,在庭院内修建整齐规范的小花池、石桌椅、种树、栽花美化环境,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种植梨、李、花卉、果蔬,做到环境优美,整洁卫生。

(4)大力宣传,鼓励村民使用沼气。 (5)改厕:农户普及卫生水厕。 (三)村巷亮化

村内主要照明在住宅集中地段道路配置路灯照明,统一解决村庄公共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的照明问题。在公共道路、村委会、停车场地安装一单挑路灯, 路灯应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路灯杆高6至8米,照度达到10-20LX,路灯由专用回路供电,集中控制管理。暂时没有安

装路灯的地段,依靠村民住宅在屋檐下从村民家中拉线安置电灯,供周边照明。

(四)建筑立面整治 (1)、立面粉饰

休整、美化建筑立面,对新建设砖墙应进行住房外墙墙面进行粉刷,粉刷墙面统一,局部用深色木纹装饰柱作处理。较好建筑保持原样,建筑质量一般的进行翻新,以便和谐统一。

(2)、屋顶檐口

对村民住宅屋面进行改造,原有平屋顶房屋统一加饰檐口,统一为黑色小瓦片,白色瓦脊勾边;对原有坡屋顶的房屋檐口统一更换为黑褐色,白色瓦脊勾边。村民可根据经济情况自主选择改造为半坡、全坡的屋顶形式。

(五)环境卫生

整治村庄脏乱差现状,结合串户路的建设,搞好庭院硬化,认真落实庭院和公共路面的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制定“门前三包”公约,责任落实到户,搞好村庄和庭院的卫生整治工作。

(六)水体清理

对村庄的河塘、沟渠、水洼等水体进行清理,做到水质洁净,水面无漂浮物,无蚊蝇等虫害滋生处。

(七)村庄入口和公共活动场地形象建设

在村庄门口建设标志性大门,村庄连接道路旁进行绿化、灯杆和建筑小品(园艺假山、石刻雕塑)布置。在公共活动场地的装修要进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行美化、绿化,以提升村庄公共中心的形象和地位。 (三)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以现已成形的典型苗族民居建筑为主,建筑体量宜细长

六、村民住房整治规划

不宜过方胖,建筑高度控制为10米(3层),建筑色彩以白、青为主,辅以灰或深红色线条。

(一)住房安全

现有住房虽然未经过专业设计和施工,特别是未做抗震措施,但大部分质量较好。在不能增加抗震措施的基础上,规划主要以理顺消防通道为主。同时对各类质量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1、规划对现状建筑质量完好和较好的住房予以保留;

2、规划对质量一般的房屋予以保留,结合建筑风貌的整治进行质量局部加固;

3、规划中建筑质量差的主要为极少数的正房和绝大多数的附属用房,对这部分正房一是拆除原址重建,二是在鼓励在镇区集中建房,对附属用房原则上按庭院要求重新整合或重建;

4、村庄内暂无危房,如在今后出现危房,一律按要求重建。 (二)住房布局

住房布局原则上以庭院为主,由房屋、围墙、大门组成合院式庭院。房屋主要以“一”字型、“L” 型和“[”型为主,对附属用房进行整合,改变附属用房小、多、散、乱、脏的现象,整合后的附属用房尽量按照垂直或者平行正房布置,使之形成传统的合院式庭院布局。并利用庭院之间的高低错落和进户路、踏步、围墙和大门等丰富街巷空间。

(四)新建建筑

新建住房主要以“一”字型和“L” 型为主,一-三层均可,砖混结构。必须进行必要的抗震设防和节能措施,与该村典型的建筑风貌一致。原则上为在原址上拆旧建新。

七、村居庭院整治规划

考虑到村庄历史习惯和村民生活习惯,按照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对庭院按照“一合、二建、三改、四化”的措施进行整治:

1.一合

指附属房合并。对现有附属用房进行改善、拆除、更新并合并,按一间杂物间、一间卫生间、一间养殖房等进行合建,并与正房平行或者垂直布置,原则上每户按20—30平方米控制,建筑风貌与各户正房协调一致。

2.二建

指建花池和小水池。规划庭院尽可能多地进行绿化,绿化以花池为主,主要沿庭院边角和围墙布置,以就地取材或建筑废料进行建造。另外,为了方便村民庭院绿化、保洁用水和小型火灾消防用水,规划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每户庭院内修建小水池一个(8立方米以上)。

3.三改

指改厕、改厨、改水。改厨使房内炉灶、厨柜、水池等布局合理,室内灶台砖砌、台面贴瓷砖,地面硬化,并保持厨房整洁、卫生、明亮。厕所整合于附属用房内,结合厨房生活污水排入三格式化粪池(或封闭式积肥池)初处理后排入污水管(沟),厕所内安装蹲便器,配套淋浴设施,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彻底改变人畜共厕状况。同时自来水入院、入厨、入厕。

4.四化

指庭院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庭院院坝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面或石材铺装地面硬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绿化,绿化结合造园,以种植花和树为主,或在围墙边缘种植藤蔓类植物进行绿化。对围墙进行降低高度(或者空透)以增加庭院的亮化度,形成半开敞的庭院空间。围墙和大门采用与正房风貌一致的美化处理,原则上统一围墙和大门式样。

和宅前道路;先破旧建筑后一般建筑;先补充完善缺项设施再改造提高已有设施的顺序;同时绿化、小品同步跟上。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一)从整治村庄内道路入手,拆除影响消防通道建设的建筑,打通及改造村庄内主要道路,原则上在2011—2012年内完成;

(二)清除村内杂物、草垛、材堆、垃圾乱石、路障,清理疏通现有水渠、管沟和管道,原则上在2011年内完成;

(三)建设环卫设施,原则上在2011—2012年内完成; (四)建设村庄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设施,结合活动场、停车场修建活动室,形成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原则上在2013年内完成;

(五)整治村民住居环境(住房、庭院等),原则上在2011—2015年内完成;

(六)村庄绿化按照“哪里有动工、哪里就绿化”的原则进行建设,原则上在2011—2013年内完成;

(七)完善排水、电信等投资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在2011—2015年内完成;

八、村庄整治行动

(一)中心村整治规划行动计划表 详见行动计划表

(二)村庄整治建设时序

根据村庄实际建设状况和建设能力,按照先主要道路后次要道路

页脚内容33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

一、实施措施

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当时实际情况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是黄

页眉内容

门村村庄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处理好建设与整治的关系,建议根据本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续健全完善建设与整治管理工作,设立基金,对建设与整治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2、加强对村落周围环境的山体、水体和绿化植被等环境景观要素的管理。各项建设应与村落环境相协调。

3、 进一步深化规划,做好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后续规划设计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使村庄的建设与整治能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4、明确责任

黄门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以村支“两委”带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乡政府和村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发动,两级统筹协调,检查督办工作,把村庄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组织发动、档案管理、后续服务等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

5、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一些农村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不高,干劲不足。因此,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强大宣传作用,

通过开办新农村建设建设专栏,定期对新农村建设成果、典型、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报道,大力推广,宣传新农村建设知识,改变把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系统示范建设。

6、落实项目资金

(1)积极向省市县上级部门申报立项新农村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投入。

(2)进行项目捆绑,形成投入合力。如将农业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向新农村、经济示范村倾斜,发挥整体效益。

(3)鼓励农民通过小额农贷方式增加新农村建设投资。 (4)争取县级财政投入的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通过转变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全新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新农村建设资金。

7、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1)整合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各要素,努力推进新阶段发展的机制创新。

(2)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积极探索“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科技大户+基地”、“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方式到生产一线,以企业化管理基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页脚内容33

页眉内容

(3)激励创新机制。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及科技示范户、蔬菜大户,利用土地流转政策,进行蔬菜规模开发,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科技骨干进行重奖。

制对村庄整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会商与联合督察,及时纠正基层工作的偏差,解决出现的问题。

4、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骨干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村庄整治的有关知识、标准和方法。

二、实施建议

5、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村庄整治工作,向农民普及村庄整治相关知识。

1村庄整治工作中,自始至终必须以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

旨。要保障农民对村庄整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盲

目决策和包办代替。要做到:

○1让农民参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即参加座谈会,规划方案汇报

会和规划成果审查会。

○2让农民参与整治建设的全过程,完善农民投工投劳制度。

○3让农民参与资金与实物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完善账目公开制度。 ○4让农民参与整治项目验收的全过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2、村庄整治工作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1要畅通社会参与村庄整治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村庄整治工作。

○2要积极开展省、州、县直单位挂钩帮扶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活动。

3、努力构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建设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联系和协调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建立村庄整治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要通过部门协调机

页脚内容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