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孩子,就给他讲故事吧

爱孩子,就给他讲故事吧

2022-04-2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爱孩子,就给他讲故事吧

作者:王淑娟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第2期

本刊记者 王淑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讲故事给我听的妈妈——

小雨姐姐,北京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她主持的“爱心满天”节目,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十子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睡前故事》等20多套讲故事光盘,著有《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小雨姐姐的快乐配音课》等图书。

近日,她来南京为父母做讲座,记者专门采访了她。

讲故事不是念故事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每个父母也常给孩子讲故事。但如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

小雨姐姐说,故事是讲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

在讲故事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自己要把选定的故事读两遍,了解故事内容,熟悉人物关系;然后要体会故事的感情,尽量分析故事的背景、主题、层次、情节和人物,找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和人物的语言特征。

儿童故事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基调,父母一定要领会它的内涵。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兔子爸爸(或妈妈)和兔子宝宝比赛谁更爱谁的内容,整个故事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讲述的时候要富有深情,也要有轻松愉快的感觉;《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则是一个好笑的科普故事,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讲述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夸张的语气和神态。

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把故事改得口语化。比如“一只翩跹的白鸽”,“翩跹”写在书面上很美,但口头讲出来,孩子就很难懂了,可以改成“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的小白鸽”,如果希望孩子学会这个词,那在讲完这个词后,再加上一个口语化的解释,让孩子更能明白。

书面的语言,有时候会用倒装句,比如前面很长一段话,最后结尾处才表明是谁说的。这种句子在讲故事时要调整语序,尤其是对话较多时,一定在前面就要告诉孩子是谁说的。当然,还要配上不同的声调,来区分不同的人物。比如,狐狸和狼在对话,在最开始的时候,父母要交待一下模仿的是谁,之后就可以用特定的声音来代替“某某说”了,让孩子一听到父母模仿

的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狐狸的声音可以拖长腔调,声音更细更靠前些;狼的声音可以加快,粗声粗气些。

不管怎么讲故事,父母一定要投入感情,必要时还加上身体语言,手舞足蹈地讲,您讲得投入了,孩子一定会听得投入。

讲完故事没结束

很多父母讲故事,仅仅满足于给孩子带来欢乐,这其实大大浪费了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功效。

讲故事不能只是“我讲你听”,后面要做的事还多着呢。

3岁孩子的语言表达已经流畅,父母讲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复述故事。你一句我一句,不用一字不落地复述,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和情节表述出来就行。复述故事对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4岁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表演故事了。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有些孩子内向、胆小,不敢当众表演,父母对此总是很着急,想帮助孩子却又无从下手,其实,和孩子一起演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让孩子自己选角色,然后一家人进行分角色讲故事游戏,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个表演也不用拘泥于故事内容,孩子可以放开了演,只要能融入故事,体验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表演乐趣就可以了。如果有机会,可以约亲朋好友来家里,把故事像模像样地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到幼儿园,表演给小朋友看。当孩子得到认可和掌声,孩子的胆子是否会越变越大、越来越敢当众表演了呢?和孩子一起表演的故事,情节要简单,人物少一些,比如《三只小猪》就很适合孩子表演。

改编故事则是对孩子的另一种挑战。德国思想家、文学家歌德小时候,妈妈常给他讲故事,但讲到关键的地方就停下来,让孩子自己猜故事接下去会怎样发展。到了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妈妈先听听歌德自己创作的故事,等他讲完,才会继续讲故事。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方法,这对提高孩子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不妨让他们听完故事后,按想象把故事画出来。这个有一定难度,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把孩子画的故事装订成册,看着自己的画作变成一本书,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等孩子长大了,再把画册送给他,这是多好的一份童年回忆啊。

不管怎么做,只要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都是值得提倡的。

选故事的6大误区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讲给孩子听,小雨姐姐以她20年讲故事的经验,总结出选故事的6个误区。

1.不一定获大奖的就是好书,翻译质量很重要。书本身获了国际大奖,但翻译并没有获奖,差的翻译会使作品大打折扣。

父母该怎样分辨呢?小雨姐姐建议大家先读一遍文字,要读出声来,而不是默默地看,这个读的过程就能让父母心中有数。

2.受到推荐的好故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未必排行榜上推荐的故事书都适合孩子。

3.少给6岁前的孩子选带反语、否定语的故事。中国家长特别爱用否定词“不”,比如,“宝宝,你不要乱动”“宝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等。这种否定式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暗示和情绪。在孩子4岁前,最好少用“不”这个词(安全教育除外)。所以,父母在选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不是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而是对调皮孩子进行各种压制和打击的,这种内容的书不要选。

4.故事不一定都是按年龄划分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故事书上有推荐年龄,其实故事有的时候可以不按年龄划分。比如《小王子》,可以讲给3岁的孩子听,也可以讲给6岁的孩子听,中学生、成人都可以看。所以,父母不要完全按照年龄来选。

5.不一定总能找到合适的故事,有时候需要自己改编,甚至创作。

有个孩子,画画很好,但总被老师批评,这个孩子就不爱画画了。孩子的爸爸求助小雨姐姐。小雨姐姐叫了几个大孩子,到这个朋友家,和他的孩子一起玩故事接龙游戏。每人讲一句故事,然后在纸上画画。孩子开始不愿意参与,只坐在旁边看。当轮到他爸爸时,孩子看着爸爸的画突然说:“爸爸,你画得不对,虫子不是这样的。”然后他主动帮爸爸改画。后来,他就慢慢参与到绘画当中了。

小雨姐姐就用这种创编的故事,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治疗。后来孩子又重新拿起了画笔,还在学校办了个人小画展。

6.颜色过于鲜艳的图画书不适合年龄小的孩子,会过度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伤害眼睛,容易使孩子产生疲劳感。

最后,小雨姐姐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她教孩子爱上写作文的故事。她的儿子有一段时间抗拒写作文,她非常着急。她知道儿子爱看篮球比赛,就帮儿子订了篮球杂志,有时间就和儿子一起看杂志,讲篮球明星的故事。有一次,她带儿子现场观看了CBA比赛,并带儿子找到明星签名。回到家,看着儿子的兴奋劲,她跟儿子说,你有了这个经历,为什么不写写篮球故事呢。因为有了以前听妈妈讲故事的积淀,儿子很快就写出了系列故事,并且在杂志上连载了。后来,学校还专为这件事表扬了儿子,让他给全校同学讲一讲写作文、向杂志投稿的心得体会。自此,孩子就爱上了作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