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 之:助词,无义 2、世有伯乐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只是 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 以:凭,凭借 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尽:吃完 8、才美不外见 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马鸣叫 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别,了解
1
二、文言现象
(一) 通假字
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驱赶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动用法,使……竭尽。)
三、重点语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四、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3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7、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8、“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9、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
4
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2、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13、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14、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15、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16、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
5
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7、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中心思想:
作者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引发出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文章处处写马,而句句都在贬“人”,它借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写作方法:
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
1.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2.中心突出:本文贯穿全文的是“不知马”这句话。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6
五、理解性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7、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7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而哭于楚山之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日:“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土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日:和氏之璧。
【注】①璞:蕉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自”,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厉王使玉人相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3.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2分)
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
《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8
答案:
1.(1)虽:即使(2)相:鉴别
2.(1)想要与菅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3.《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
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
4.《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
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懣不平与无奈,而《卞和
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乙】《诗》日: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
9
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①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名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0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
答案:
1.B2.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
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3.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4.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
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