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

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

2022-07-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印詹 隧学嚣硎, 2OO8 Vo1.9 No.5 讲座与综述 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 李华荣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现代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4个层次,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健康 素质包括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4个层次,其中健康意识是核心,个人健康意识又受到社会健康 意识的影响和制约。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以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健康学将是一门 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建立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与健身学、营养学、保健学、生态学、遗传学、哲学等 学科之上。 关键词健康概念;语义分析;概念谱系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08)05—0052—04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权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 演愈烈,对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健康与环境密不可分, 故在“三要素”基础上又加进了环境要素,强调躯体一心 理一社会一环境四者的协调统一。 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每个国家关涉健康的政策安排(如 健康促进)皆深深根植于是否全面地理解健康的概 念_】_。遗憾的是,在作为研究对象和表达术语的“健康” 上,我们仍存在许多概念上的模糊与交叉。理清健康概 念的内涵与表达体系,建构逻辑自洽的健康概念谱系, 搭建健康研究的新平台,已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1健康的本质及其历史表达 1.1 健康标准的历史表达 1.1.5五要素健康标;住近年来,美利坚大学国家健康 中心提出: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等 5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健康的5个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人的生命长河中,长期忽视某 一要素就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险。只有各健康要素平 衡地发展,人才能真正健康幸福地生活。 l-2健康状态的四种表达 1.1.1 古代的健康标;隹在古代,生存环境恶劣,生活 水平极低,人们能够生存下来已非易事,此时,人们所追 求和渴望的首先是保全个体的生命,健康只是一个笼统 WHO于1989年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除生理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这 里所提出的“健康”并非4种健康,而是健康的4种状 态,是同一个健康概念的4个层次。 1.2.1 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 功能正常,这是生物医学的基本认识,也是传统医学的 的、模糊的概念,可称为模糊的健康定义。 1.1.2无病即健康观WHO成立之前相当长的时期, 人们发现威胁生命、影响生存质量最直接的原因是生理 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在这种直观的认识下,形成了无病 即健康的观点,“无病即健康”可称为一要素健康定义。 在临床医学领域,这一定义在很长时间以来占据主导地 位。 主要研究领域。人体的生理功能指以结构为基础,以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 形式。生理健康是低层次的自然人的健康状态。 1.2.2心理健棠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 1.1.3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健康标;住进入现代社会,人们 对生命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了。1948年WHO成立宣言 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 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主要有3 项: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观现实无论在 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无虚弱与疾病,而且是在躯体 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对健康本质的认 识前进了一大步,并形成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可谓之“三要素健康定义”[2]。 1.1-4凹要素健康标; 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愈 形式上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心理与行为 的整体性,指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 动和行为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人格的稳定 性,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 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2.3社会适应健康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晋教科2004— 12) [作者简介]李华荣,男,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技术哲学、中医哲学 研究 [收稿日期]2008—02—16 中的角色适应。社会适应健康包括较强的社会交往能 力、角色转换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御挫折与自我调节 讲座与综述 霄屠 瞧学稚 2008年第9卷第5期 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文化认同能力,通过与社会保持 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自我主张与价值,并最终实现对 社会的创造性贡献。 人是生而健康的,没有人在变化的环境面前会永远健 康。“自觉”构成了健康的主观条件,“环境”构成了健康 的客观条件,“和谐”与“动态”构成了健康的基本特征。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仅贯穿于人类生命从 始至终的整个过程,在横断面上也有它的复杂性,“健 1.2.4道德健康道德健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 和应有的品德。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 发展与升华,是个体依据社会伦理要求而确立的心理和 行为模式。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 康”与“疾病”同处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在特定条件下, 健康和疾病共存。 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已”和“损人 不利已”。道德健康是最高层次的健康。 上述4个层次的健康,共同构成了健康的琏本I』、】 涵;4个层次的健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不是四种 健康,而是“一个”健康的4个方面。我们平常所说健康 状况、健康水平实际上就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4个层 次的健康所做的综合性或 一性描述与说明。从其判断 标准看,4个层次的健康侬次趋向于社会化,生理健康 的标准个体化色彩最浓,道德健康的标准则最具社会化 色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介于二耆之间。从外显 性和对社会的影响来看,亦是如此(见图1)。 社会 图1健康概念二维视图 1.3健康概念的本质表达 健康的“四层次说”,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健康 怎么样”,但“什么是健康”,仍未给出明确答案,这也是 以往关于“健康”的论述中经常混淆的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健康究其本质是指人与环境自觉的和谐 统一的良性关系状态。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 包括群体;这里所说的“环境”(对个体而言)既包括内环 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也包括外环境:社会环境(政 治、经济、文化、制度环境)、自然环境,还包括交互环境: 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这里所说的“关系”主 要指:天与人、身与心、内与外、人与我、我与理五种关 系;这里所说的“和谐统一”主要指上述五对矛盾在发展 中相互依存,平衡协调,即“和而生物”;所谓“自觉”是指 健康状况的获得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不是盲目的追 寻过程,而是基于科学理念,依靠科学手段,有意识、有 目的的追求过程。每个人都有获得健康的权利,但没有 基于上述定义,以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健康学将是一 门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它建立在医学、心理学、社会 学、伦理学、体育与健身学、营养学、保健学、生态学、遗 传学、哲学等学科之』二。 2健康素质及其量化表达 2.1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是表示健康的可能(潜在)状态的一个范 畴,是现实健康的基础。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 体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水平。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重要内容,是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个体及 他人的健康水平的保持和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片j。健康素 质属丁广义J 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又区别于科学文化素 质,它是科学史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发展、转 化、升值的推进剂,是人所拥有的创造性能力得以发挥 的可能性平台。具体而青,健康素质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的【人J容。 2.1.1 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以健康为对象的一种精 神现象,包括3个要素:“知”——对健康的认识活动和 了解程度;“情”——对健康的情感与情绪;“意”——对 健康的价值认可程度和执著程度。健康意识从主体角度 可分为个人健康意识和群体健康意识;从客体角度可分 为自我健康意识和他人健康意识;依据自觉程度可分为 潜健康意识和显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健康素质的基础 层次,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提高有助于个体健康观念、健 康知识、健康能力的更新、充实、提高;健康意识的淡薄, 则会制约健康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决定个体的健康水 平。健康意识决定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 和能动性特征,遵循“感性、理性、科学”的递进发展历 程。 2.1.2健康观念健康观念是主体反映健康现实,在意 识中创造理想化健康模型的思维活动的成果,同实际的 健康活动相对应,表现为健康理念、健康箴言。如“生命 在于运动”,“养生胜于治病”。健康观念依存于社会实 践,“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健 霄詹 隧学诼硎‘ 康观念,健康观念的升华加上人生阅历的练达,就形成 了健康智慧,即一种对人生的基本态度。 2.I 3健囊知识健康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在健 康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健康实践检验的对健康规 律的反映。依据人们反映健康规律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程度,健康知识可分为健康常识和健康科学。健康常识 是对某些健康事实的判断和描述,健康科学是通过一 定科学概念体系来理解和说明健康的知识系统。由少 到多,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多元到一元,由谬误 到真理,由相对到绝对,是人类健康知识运动发展的 真实写照,这一过程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过 程。 !.1.4健泉能力 健康能力是社会和个体基于主观意 识和观念,综合运用医学、运动学、保健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健康知识,利用客观物质条件和资源,针对特定环 境,实现健康状态,达到健康目标的现实力量。健康能力 是健康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基本途径,“非知之实难,将在 行之”(《左传・昭公十年》),是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 智慧、健康观念转变为现实行为的表现,是实现健康的 桥梁与手段。 上述4个层次依次递进,共同构成健康素质木桶, 共同决定个体健康素质的高下。从知行关系来讲,健康 意识最接近于“知”,健康能力最接近于“行”(见图2), 正如孙中山所说:“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州。 知 行 图2健康素质二维视图 2.2健商:健康素质的量化表达 在智商(IQ)、情商(EO)等概念传人中国并获得普 遍接受之后,“健商”(HQ)悄然登陆中同。我们认为,健 商是健康素质的量化体系,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能力和 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健商不是先天就有的,它与一个人 所受教育、知识水平、个人品格有密切关系。健商理念的 核心是心理养生,健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22 1 狭义健商狭义健商主要指“具体健康”或“健康 硬件”,内容包括:①体商(BQ),即“身体成本”的状况, 毒:、 : 讲座与综述 如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适应性、耐久力、暴发力、抗逆 性等。若测试不及格、刚及格的便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和 补救了。⑦心灵商(MQ),即心理状态的数字化。以 脑 电波和脑啡肽为基本指标,定级为4级。一般人可达1 级,注意心理养生者可达2级,善养心者可达3级;那些 心理障碍、心理不正常或有心理疾患者则不够1级,而 为0级,心灵商是心理养生的核心。③心缘商(RO),即 人际关系的数字化。有四种情况:我行,你不行(自负); 你行,我不行(自卑);我不行,你也不行(嫉妒);你行,我 也行(尊重别人和自信)。以末一种的RQ值为高 ④性 商(SQ),难以启齿的性问题大量存在,且对健康的影响 举足轻重,性问题的定量使人们对自己健康的了解更加 全面。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交织成 网,其中一个不正常便会牵动全局。 2.2.2广义健商 广义健商是健康素质的具体化,内容 包括:①健康意识,即自己对健康重视程度的量化;②健 康知识,知识可带来健康,为增进健康,每个人都要积累 和丰富健康知识;③健康智慧,成功需要智慧。而增进健 康就是最大的成功,许多智慧已可数字化为商数 (Quotient),如智商(IQ)、情商(EQ)、逆境商(AQ)、发育 商(DQ)、成熟商(0Q)、职业商(JQ)、财商(FQ),加上健 商(HQ)共同构成谜康智慧;④健康能力,即 “知”转化 为“行”的能力,是实现健康的关键一步 3健康概念的表达体系 我们平常所说的健康问题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解决 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就是大健康观。大健康观包括健 康的定义、健康的构成要素、健康素质、健商等内容,关 键是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研究健康问题的 理论前提(见图3)。 图3健康理念谱系 讲座与综述 蝴 峁盛璧隧学嚣 2008年第9卷第5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纵坐标为个体,横坐标为社 会。健康意识是健康素质的核心,健康意识的强与弱决 定着健康智慧的完整性,它是健康知识的原动力。没有 健康意识就不可能有健康智慧的完善、健康知识的求知 的求知欲望,健康能力的提高必将会受到影响。健康要 素之和从个人的视角可以被称为健商,从社会的视角可 以被称为健康素质,它们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与健 康的四个层次共同组成了健康谱系。 综上所述,当我们对某一群体进行健康考察时,应 欲和较高的健康能力。与健康意识相对应的是健康资源 和健康环境,它们是激发健康意识的基础条件,无论这 些条件是否充足或良好都会对健康意识产生刺激作 用 5_。如果健康资源短缺或者健康环境恶劣最终将会 当对健康谱系中各因素都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既不能 仅仅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以及道德健 康来评价健康的水平,也不能单单地考察个体的健康水 削弱健康意识,而影响健康素质的完善;充足的资源和 良好的环境都会激发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的 健康素养和智慧得到完善,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去获得 健康知识和增强提高健康能力的信心。对于健康有着两 个相对应的因素:一个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个 平,而忽略了社会健康素质的状况,同时还应对健康资 源和环境状况对健康素质的影响程度进行考察。只有这 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制约健康素质发展的各因素,建 立提高健康素质的战略发展规划,使得人口健康水平得 到进一步提高。 体);另一个是个体的集合——社会。这两个因素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对健康有着不同的要求。个人的健康意识 是通过社会的健康意识作用于人而产生的,在社会的影 响下,他的心理趋于社会化、理智化。人的这种社会化和 参考文献 [1]Lalonde M.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M]. Ottawa:Government of Canada,1974. 理智化的心理也就是他的健康意识。换言之,只有社会 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加强,个人的健康意识才会随之得以 强化。同样,健康智慧、健康知识也是如此,社会的行为 [2]田中恒男.健康学概论[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3:18. [3]马克思.资本论[M].东京:人民出版社,1975:24. [417 ̄i ̄中山孙中山选集E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4. 15jEvans R,Stoddart G.Producing health,consuming health care[J J.Soc Sci Med.1990,31(12):1 347. 规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个人的健康智慧也就无法形 成;社会的健康资源短缺,就无法满足个人对健康知识 泽泻降血脂药理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黄珍,刘咏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关键词泽泻;降血脂;物质基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08)05一oo55—02 中图分类号:R285 泽泻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 1 泽泻降血脂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史。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晕及淋 浊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有抑制动脉粥样硬 目前,对泽泻降血脂药理作用研究较多,研究发现 泽泻的降血脂药理活性是非常显著的。但对其作用机制 还有些模糊,体内的代谢情况也尚待深入研究。 在泽泻对实验性大鼠、家兔的降血脂作用及抑制家 化、降血脂、利尿、降血压、抗脂肪肝等作用。自从泽泻的 降血脂活性被发现以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的研究 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泽泻资源丰富的我国 和日本[2]。近年来,泽泻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已广泛 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综述了 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泽泻降低血清总胆 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是非常显 著的。而且还能明显地抑制主动脉内膜斑块的生成,其 作用机制可能是泽泻提取物促进高密度脂蛋白逆向转 运胆固醇的作用,从而使斑块中胆固醇较多地运往肝 近年来对泽泻降血脂药理作用及物质基础的研究。 [作者简介]黄珍,女,讲师,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8—03—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