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
2020-01-30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公司治FRIENDS OFA ccoUN NG■■一●■——_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 辽宁大学商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 【摘王 萍 陈玲 要】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机制,能够激励企业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努力工作,不断提升业绩,最终实现企 业股东财富最大化。文章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 不断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实施效果 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 和管理者的双赢。 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 股权激励制度最早产生于1952年,当时是为了 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实质就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解决美国由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过高导致高管人 它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将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 员的大部分薪酬都用来缴税这一现象而提出的。到了 益进行绑定,使二者的利益目标相一致,从而有效解 20世纪70年代,股权激励才真正作为一种制度受到 )t--ll ̄ 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防范“道德风险”。同 人们广泛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根据对《财富) 000家美国企业的数据统计,当时有90%的企 时,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使其 名前1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公司价值,最终实现企业所有者 业都实施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并且在管理者的薪 【参考文献】 [1]Engle,Robert F.Autoregressive Condl— 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with Estimates of theVariance of UK inflation【1 J.Econo- metrica,1982(50):987—1008. I 2 J Bollerslev,Tim.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lJ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6(31):307-327. [3]Engle,Robert F.,David M.Lilien,and Russell P.Robins.Estimating Time Varying Risk Premia in the Terln Structure:The 图6 GARCH—M模型的动态预测结果 ARCH—M Model[I].Econometrica,1987 (55):391-406. 也相应地增加0.01 8842%;GARCH—M(1,1)模型的条 件方差有时波动比较大,有时波动较小;GARCH—M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 (1,1)模型估计的残差值与实际值非常相似。 90%,条件方差的预测结果收敛到无条件方差。 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型选择[7].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4). [1].经济问题探索,2007(6). 择[『]_统计与决策,2010(14). .股票市场波动预测的ARCH族模 3.深成指周收益率序列R的置信水平预测区间为 [5]庄彬惠,曾五一.上海股市周收益率的ARCH模型 4.建议管理层要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市 [6]干晓蓉,胡晓华.场行为,打击证券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 质量,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给上市公司和投资 [7]洪潇.上证综指杠杆效应与非对称ARCH模型选 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议其不要 股市的大起大落。● 盲目跟风进行短线操作,倡导价值投资理念,进而避免 [8]姚战琪.基于ARCH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收益波 动性研究[J].贵9・1,1财经学院学报,2012(4). 囤 ●一F A 酬构成中,股票期权带来的收入占据绝大部分。相比 短暂发展后遭遇了停滞。到了2010年,随着经济回 之下。我国的股权激励发展明显落后。1993年,深圳万 暖,资本市场逐渐走出阴霾,股权激励再一次被各个 科集团首次试行股权激励制度,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 公司提上日程,因此2010年、2011年两个年度实施 进入探索阶段。2006年,我国证监会颁发了《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更是超过 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股权激励进 2010年1倍多。达到有史以来股权激励的顶峰。 入到发展阶段。从2006年我国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 在344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有 的股权激励至今,股权激励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七个年 105家停止实施。其中,2008年停止实施的数量最多, 头。那么,我国股权激励实施情况如何?股权激励效果 占当年推出激励计划公司的一多半。这一方面是受当 怎样?未来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应注意些 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 什么?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此加以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 年国家颁布了股权激励备忘录这一法律文件,使得很 多激励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必须停止并整顿。除此 之外。其他年份停止实施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绩效考核 指标设置过高或经营业绩不佳导致无法达到行权条 (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单一 截止到201 1年12月31日,在正式实施股权激 一、(一)股权激励各年波动较大 344家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具体分布如表1 所示。 截止到201 1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已经有 件,股权激励计划被迫终止。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 励制度的1 98家上市公司中,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司数量在各年间波动较大。2006年之后由于法律政 的公司最多,占比达到69.19%;其次是限制性股票, 策相继出台,法规逐步完善,选择股权激励的公司逐 占比达到24.75%,仅有少部分公司采用股票增值权 步增加。2007年正值资本市场的“牛市”,上市公司的 或混合的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如表2所示。 股价逐日提高,企业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意愿明显下 降,因此股权激励数量远低于2006年。到了2008年, 表2股权激励模式选择 项目 股票期权 数量 137 占比 69.19% 股权激励迎来了一个“爆发期”,大量的股权激励方案 在这一年集中出现。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本市场萧条、股价下跌、企业的经营日益困难,使得 诸多上市公司难以完成规定的绩效目标,达不到行权 条件,并且此时股价的变动更多是受市场整体环境的 限制性股票 股票增值权 混合模式 49 1 1 1① 24 75% 0.51% 5 55% 影响,而非管理者努力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股 权激励形同虚设,根本达不到激励的效果。因此,很多 企业纷纷选择暂停实施原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制度在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整理。 表1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统计表 \项目、B1,I ̄3 \ 2006芷 43 23 2007笠 9 3 2008笠 67 14 2009笠 14 7 2010在 63 52 2011年 148 99 合计 344 198 股权激励公司数量 实施 停止实旋 董事会议案 股东大会通过 15 5 0 5 1 0 47 5 1 6 1 O 9 2 0 23 21 5 105 35 6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整理。 c 11家混合模式的公司为:广州国光(股票期权与股票增值权)、永新股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华菱钢铁(限制 性股票与股票增值权)、得润电子(股票期权与股票增值权)、正泰电器(股票增值权与股票期权)、三维丝(股票期权与限制 性股票)、爱施德(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英飞拓(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三花股份(股票期权与股票增值权)、美克股 份(股票期权与股票增值权)、华测检测(股票增值权与股票期权)。 A 一 从表2中可以看出。虽然股权激励的实现方式多 于等于1%或7%~10%区间范围内的公司数量较少。 种多样,但是实践中主要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 这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比例通常在10% 种模式为主,其中有将近70%的公司选择股票期权这 一~15%之间的情况相差甚远。由此说明,我国目前股权 形式,可见股票期权这种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深 激励水平偏低,股权激励力度不足。 受欢迎。之所以这样,主要是这种股权激励模式往往 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授予股票,风险低,管理层所获 (四)股权激励有效期较短 为了使管理层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 得的收益全部来源于公司股价的溢价,对现金流没有 在授予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时都规定了相应的等 影响。然而股票期权同样有其自身缺陷,当股市低迷 待期或禁售期以及相应的行权条件或解锁条件。通 时,股价下跌,股票期权就会失去激励意义,相比之 常,只有过了等待期或禁售期并且满足了行权条件或 下,在股价大幅下跌时,限制性股票则会因为向激励 解锁条件的要求后才能行权。股权激励有效期的区间 对象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激励作用更明显。所 分布如表4所示。 以,当前我国股权激励模式选择还太过单一,很多企 业可能并未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股 表4股权激励有效期的区间分布 股权激励有效期 >0年,≤4年 /权激励模式,仅是简单套用,这无疑会影响激励的实 施效果。 (三)股权激励比例偏低 公司数量 87 80 所占比例 42l23% 38.84% 5笠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不得超过 10%,且每一名激励对象所持有的激励股票累计数量 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不得超过l%。截止到201 1年12 月31日,在我国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198家上 市公司中,股权激励比例最小的仅为0.086%,最大的 为1O%,激励比例差距很大。股权激励比例分布如表 3所示。 表3股权激励比例分布 股权激励比例 (o,1%] (1%。4%] (4%,7%] (7%。1O%] 公司数量 21 114 48 15 占比 10.61% 57.57% 24_24% 7.58% >6年。≤10年 I39 18.93% 合计 20 1O0%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 案整理。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主 要集中在五年及更短期间,占比超过80%,说明我国 目前股权激励有效期较短。另一方面,在所有公司中, 有效期为五年的公司占比最大,将近40%。也可以看 出我国多数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股权激励的长期激 励性质,开始采取较长的激励有效期。然而,与国外公 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有效期仍比较短,可能 滋生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在进行企业决策时,管理者 可能会为了尽快获得个人利益而选择短期获利项目, 从而牺牲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及股东的长期利益,放弃 了真正改善公司经营管理的机会。管理者甚至会通过 虚假的手段来粉饰利润,向市场提供虚假信号,从而 刺激股价的不真实上涨。与此同时,较短的有效期往 合计 198 1O0% 资料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 案整理。 不易发挥出有效的激 从表3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 往被认为是“福利”胜过“激励”,市公司中。激励比例大多集中在1%~4%区间内,比例 励约束作用。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长 达到一半以上,其次是4%~7%区间内,而激励比例小 期激励性还有待提高,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设计仍 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共198个,其中11家实行两种激励方式,故总共应有209个数据,但由于凯迪电力、动力 源、华菱钢铁的数据不全,故最终统计对象为206个。 囤 I A 能还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为了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对 公司绩效的不利影响,本文选择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实证检验 需完善。 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以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项长期激励制度,它的主要 ROE*表示。 作用是通过让管理者拥有公司股份使其成为公司所 为了检验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效果,本文选择样 有者之一,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以达到所有者与 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连续五年的绩效指标进行研 管理者利益一致的目的,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激励 究。分另0以ROE:Ic一1、R0E*I、R0E*2、R0E*3、ROE*4 相容”。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降低代理成本,避免“道 表示。本文运用SPSS18.0对样本公司各年绩效数据 德风险”,使管理者更加关注股东价值和公司的长远 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发展,不断提升公司整体 表5股权激励前后ROE 的比较 均值 ROE{1一ROE}一1 o.0368 价值。因此,提出假设:股 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提升 公司的绩效。 标准差 O.1133 T 2.179 Sig.(双侧) o.035 为了验证该假设,本 文选取2006年1月1日 R0E*2一R0E 一1 R0E*3一R0E 一1 0.O334 —0.0069 0.O321 O.1291 O.1292 O.1153 1_717 —0.32O 1 337 0.093 O 751 O.195 至2009年12月31日期 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并 已实施该计划的A股上 R0E*4一R0E 一1 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 从表5中可以看出,除了股权激励后第3年业绩 除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差的异常样本,本文作了如下筛 微低于激励前业绩外,其他3年间股权激励后样本公 选:(1)考虑到A股、B股、H股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 司的业绩都要高于股权激励前的业绩,但差额不大。与 报告时遵循不同的会计准则,其财务指标缺乏可比 此同时,激励后第一年与激励前一年的业绩之差为 68%,T统计量为2.179,Sig.=3.5%<5%,通过了5% 性,因此剔除了仅在B股、H股上市的公司。(2)考虑 3.到ST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不达标,业绩过差, 的显著性检验。激励后第二年与激励前一年的业绩差为 属异常公司,因.tI:LSU除了ST公司。同B,lSIJ除年度财务 3.34%,相应的T统计量为1_717,Sig.=9.3%<10%,通 0%的显著性检验。股权激励实施后第三年和第 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 过了1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3)剔除了公司亏损年度的样 四年则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总的来看,在实施 本和数据严重不全的样本。最终得到46家满足条件 了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业绩确实较之前有所提升, 的研究样本。 支持了假设。但是,股权激励对绩效的提升效果并不明 尤其是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效果并不显著。 关于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以往的研究中主要 显,有两类:一类是财务类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代 我国实施的股权激励之所以没能达到预期的效 表;一类是市场类指标,以托宾Q值为代表。以托宾 果,除了受到各个上市公司自身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 Q值来衡量业绩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那就是资 影响外,还与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不完善的经理 本市场是完全有效的。然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从 人市场以及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着紧密的 非有效到弱有效过渡,还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 关系。 程度,因此托宾Q值法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有其固有的缺陷, 那就是易于被管理层操纵。管理者出于某些目的可 三、提升股权激励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股价与公司业绩 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使外部 投资者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好,但实际上企业很可 的关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公司绩效的提升未必能 u - 带来股价的提高;股价的变动受到除公司业绩之外的 导着董事会,甚至操纵着股东大会,他们才是公司的 其他因素,如宏观政策、市场整体状况等影响很大。在 真正控制人。在“内部人控制”的环境下,管理者很可 股市处于牛市时,即使管理者不努力工作,股价也会 能会主导董事会为自己实行股权激励,这时的股权激 随着大盘的整体上涨而自然上涨,管理者便可轻松获 励制度便成了管理者为自身“谋福利”的手段,激励效 利;在股市处于熊市时,即使管理者再勤勉尽责,股价 果可想而知。 也总是一蹶不振,很难有所提高,这时股权激励很难 发挥激励作用。 因此,若要提高股权激励的效果,就必须改善公 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完善监事会 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政府应该加强引 和独立董事的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股权激励作为一 必须要辅之以其他的监督约束机 导,同时又不能过分干预。政府应该增强对市场的规 种单一的激励机制,范,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加大对 资本市场的法制监管,对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幕后交 易以及操纵股价的人员严惩不贷;提高市场中介机构 的职业道德,促进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只有建立健全 市场机制,提供一个相对理性、完善的资本市场,才能 使股权激励真正发挥激励约束的作用,提升公司整体 价值。 (二)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在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中,一旦经理人因为经营不 善导致公司破产倒闭或管理者以权谋私、滥用职权、 舞弊造假,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全体股东利益,那么市 场就会对他的行为作出不好的评价,从而影响其个人 声誉,其未来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经理人市 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经营管理者可以很 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市场又对其形成了一定 的约束力,避免其恣意妄为。 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职业经理 人意识淡薄,很多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者还是由政府 直接任命,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一定程度上也 影响了股权激励的效果。因此,要完善经理人市场,首 先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市场的优胜劣汰 机制。其次,加强对经理人的职业教育,提升其职业素 质,同时要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相关资质认证,促进经 理人团队的职业化水平。最后,还要为每一个经理人 建立市场诚信档案,真正做到以市场来监督约束经理 人的行为,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 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是董事会的 成员或是董事长,掌握着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权,主 制,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才能确保股权激励实施 的效果。 (四)完善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 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的时候,不能盲 目、随意跟风,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特点,设计符合企 业自身长远发展战略要求的激励方案。例如,一般企 业的激励对象仅为管理层,然而对高新技术企业来 说,这种做法是明显不合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侧 重将核心技术骨干纳入股权激励的范围。同时,企业 在业绩衡量指标设定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单一 的财务指标,而是要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评价。在不同时期,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 变化,企业的激励目标相应也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 使管理者的行为始终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 从而提升股权激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 研究[I].会计研究,2007(2):79—84. [2]高建立,刘澄,段永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 绩效的实证研究[I].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17-19. [3]吕长江,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 还是福利[1].管理世界,2009(9):133—147. [4]司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 [I].经济管理,2009(8):126—129. [5]王华兵,李小珍.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和对策研究[I].商业会计,2o13(3):34—36. [6]张玉清,李春玲.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研究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