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作者:杨翠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5期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把各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法治;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逐步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出中国之治现代化的目标图谱,部署中国之治现代化的措施路径,其中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
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对于每一位社会公民来说,既是一种责任担当,又是一种充分享有的保障。
社会治理变革,是新中国发展历史变革的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社会稳定功不可没。纵观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变革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探索、开拓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
(一)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复杂化、多样化。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主要矛盾包括农村土地被征用、城市房屋拆迁、城市管理、劳资纠纷、劳资冲突等等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而且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主体层面也开始复杂,参加的人员有去产能过程中涉及的企业的一些下岗失业的职工、非公企业的一些权益受损的职工,还有房屋被拆迁的群众、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同时,一些很小的事件有可能引发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有因国家工作人员执法不公、态度粗暴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有因城市拆建改造、土地征用、水库移民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有因建房、劳务纠纷以及交通、生产和医疗事故等非正常死亡事故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等等。
(二)经济犯罪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非法集资,包括P2P平台,校园网贷,e租宝等,通过各种经济上的骗局手段,使人民群众的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还有一些信息诈骗、短信诈骗等等,可以看出現在的经济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
它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性的犯罪,来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甚至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
(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我国的改革开放、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尤其是公共安全领域,包括一些火灾、矿难、道路交通、踩踏事件、沉船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不断出现让人民群众没有安全感,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大的短板。
(四)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物质文明发展很快,但是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前些年出现的老人倒地没有人扶,孩子被车碾了无人相救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高铁霸座、社会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不禁让人感叹社会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的一个国家,而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不相匹配的。众所周知,当物质文明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物质和金钱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将逐年下降。当前社会上的这些不文明现象,让群众感觉到我们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社会治理滞后。
(五)互联网管理问题。互联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主战场、主阵地。网络社会的特点是跨时空性、去中心化,而且是技术驱动,大数据、物联网等特点,使得社会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我国手机用户是12亿多,网民已经7亿多了,大部分人都在互联网里从事自己各方面的工作、生活、娱乐、交流等等,所以,当前一定要做好互联网的治理工作。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把各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依法治理。社会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特征,国家权力、地方力量、社会组织、广大民众等在其中相互交叉、彼此影响。对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而法治就是最有效的规范和调整手段之一。法治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借助法治力量、运用法治方式。
(二)共同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社区和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激发全社会的活力进行治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践行理念的载体。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我们要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科学治理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治理现在特别强调科技支撑,科技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安全,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首先要科学设定社会治理的目标、范围和工作标准,遵循社会治理规律,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这也是是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科学确定城乡社区的规模和布局,摸清人、地、事、物等社会要素情况,按照便于治理和服务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和网格体系建设;第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进行集成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第四要健全因地治理、因需治理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将行政管理、综治防控、监管执法、公共服务有机整合为“一张网”,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四)专业治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社会治理也一样,必须通过专业的分工,让专技人才解决专业问题,所以社会治理需要专业化作保障。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引入对于社区服务专业水平的提升,社区专业人才的引入,以及社区治理的创新都产生了积极的助推和催化作用。政府应加快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健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们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发展。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整体性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合力的强大推动作用,着力打造多方参与、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才能更好的推进社
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加强依法治理提升治理效能》2019-11-19,来源:安徽日报,作者:杜敏.
[3]《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落到实处》,2020-02-13,作者:林孝文,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4]《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作者:李曜坤、刘理晖,2018年07月25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单位:林芝市委党校,西藏 林芝 860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