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3 背影》优质教案_31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3 背影》优质教案_31

2022-07-19 来源:爱问旅游网
背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2.积累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并识记其音、形、义。 2、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3、了解作者情况。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位普通的父亲,理解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多媒体展示)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多媒体展示)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7.衰颓败落( )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 3、口头介绍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很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

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仅仅写实,……” (四)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用简要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文中写了那些事?主要写了件什么事?重点写了什么? 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要求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儿子感受父爱的心理过程:不解、厌烦----感动、体谅-----怀念) (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二、后教环节 :

师:作者的独特发现,选择了“背影”最佳表现角度,将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显出了父爱的深沉,博大,请同学们把描写背影的文字划出来,然后,联系全文细细品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

1、本文选择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的背影使儿子感动得流泪?

2、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 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三、提升环节:

师: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 “爸爸,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对你的父亲说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

板书设计 穿着 正面描写

父子情深 背影 动作

侧面描写 —“我”的眼泪

思 背 绘 背影影 别 念 父子情深 课后反思:

背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中朴素、但包含真情的语句。

2.学习文章选材、组材的方法实行写作练习。 3、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朴实却蕴含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品味,合作探究 交流 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找出文中的细节内容,品读,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2.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找出来作点简单的分析。 (二)激情导入: 《背影》(板书)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途中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普通的事情,但文章一发表,就被誉为现代散文精品。朱自清先生(板书)在写作时,是什么感情积蓄在心中?他又是用什么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呢?课件1。 (三)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成果。 (四)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1、语言品味: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我们一起来品读文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的父亲的话语。

默读课文,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问题预设: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点拨:这几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1、 细节彰显人物个性。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你能品味其妙处吗? 问题预设:(多媒体展示)

(1)本文作者流了几次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关于送与不送,朱自清的父亲当时内心很矛盾,从朱自清的父亲的角度来叙述一下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提示:用第一人称。)

父亲心里想: 二、后教环节 :(多媒体展示)

结合课文内容,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文中一共几次提到“背影”?各有什么不同? 哪几次详写?哪几次略写?哪几次为虚写?哪几次为实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背影,开篇点题,(回忆中引出全文内容);结尾呼应开头,(怀念背影中点题)第一段:回忆背影(点题引出下文)、衰老的背影(父子情深)、离别的背影(心酸)、回忆背影(呼应开头,表达怀念之情))

2、既然文章写的是人间至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为什么不用“父爱”为题?

3、本文在写“背影”的同时,也写了其他的事情,请你加以概括并说说其作用。 4、归纳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提升环节:

1、欣赏、积累关于父亲的名言:

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释迦牟尼佛说心地观经)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 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国家总理温家宝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父爱是水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2、学习文章“望父买橘”一段的写法,对记忆中最令你难忘或感动的某个场面实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板书设计:

开头破题 —— 点题 背影 望父买橘 —— 刻画

父子分手 —— 惜别 结尾抒怀 —— 照应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