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 .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2.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5 8010 13220 1851 9919 23040 1853 10122 62896 A、中国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3.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A、外国商品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C、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 4.洋务派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C.发展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⑤派遣留学生出国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7.下列早期企业中,哪个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天津机器制造局 D.贻来牟机器磨坊
8.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9.“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0.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11.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12.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3.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 14.“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也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15.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6.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A.发展迅速 B.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C.发展缓慢 D.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全面萎缩 17.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19.下列事件中,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 D.香港回归 21.下列对1958年总路线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 2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1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4.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2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6.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8.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
3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
A.引进外资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置经济特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33.下列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 C.开放城市全部在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 D.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5.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沿海地区形成的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 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各锅炉„„以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三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经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 阅读后请回答:
(1)上面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分)
(2)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7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影响该种性质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掌握该性质企业的阶级力量具有哪些特点?(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分)
②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6分)
③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4分)
2
历史必修2第三、四单元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D D C C D D C C C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A C C C B D C C D D A D D 31 32 33 34 35 D C C D A
二.非选择题 36.答案:
(1)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 (2)机器缫丝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
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术不熟练的问题。
(3) 中国民族工业既受到外国主义的压迫束缚,同时又与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侵略的革命要求,又有妥协性、软弱性。
37.答案:
(1)忽视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
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