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论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2020-08-08 来源:爱问旅游网
・92・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第6期) 中华坟弛 论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 社会 的现实价值 李静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启 示。本文从社会总体图景 人伦秩序和谐、社会群体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个体系统和谐五个方面lilf ̄.了儒家文化对构建 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儒家文化和谐社会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1)06—0092"03 儒家文化自其建构起自身理论体系时就始 到整合与融洽;在大同世界里处处充满公平正义, 终贯穿着和谐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儒 各种利益关系均衡、协调,各项事物全面发展;大 家文化不断得以充实和丰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 同世界的统治者以民为本与民同乐;大同世界里 整的和谐理论体系。当前,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具 民众扶危济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良 有的普遍价值正绽放出新的光芒,成为一种宝贵 好,没有暴力和恐怖……正如有的学者说:“孔子 精神资源,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所渴望的、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衷、 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谐的状态,和合、和平的环境,和顺、和洽的气 一、儒家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构想,为当今 氛。’’… 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参考的理想蓝图 “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 儒家文化描绘了一个以和谐、仁爱为本质内 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这 涵的理想社会蓝图即“大同”:“大道之行也,天 些价值观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 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 ’当前着力构建和谐社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会,我们有必要从儒家文化所设想的“大同”社会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蓝图中获取关于模式或图景方面的有益参考。一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 是大同社会所推行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论 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点启示我们要在不同阶层、群体、主体间推行公平 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在大同社会 正义。二是大同社会中关于统治者施“仁政”的 里强调异质相济,不同因素相依共生,在差异中达 民本思想包含了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守的以人 [收稿日期]201l一09—16 [作者简介]李静(1979一),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 2011年l2月(第6期) 李静:论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93・ 为本的执政理念。三是大同社会所倡导的异质相 济、相依共生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在承认差异,尊 利益关系为纽带的人伦关系。这样不仅能在一定 程度上淡化现代社会里冷漠无情的人际关系,还 能确立起更具人性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伦和 社会秩序。 重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个 体、生态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发展。四是大同社 会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仁爱、友善的人伦关系,为 三、儒家文化中“修身正心”等学说,对缓解 构建不同阶层、利益群体间的和谐关系,为构筑和 美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参考。如果把大同社会的 和谐图景应用于现代,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就会 个体精神危机,成就身心和谐的理想人格具有有 益的启迪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取决于和谐的人伦关系 向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 ](P ’的完美社会状态迈进一 大步。 二、儒家文化中“崇仁尚礼”等思想,为构筑 和美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的社会人伦秩序提供 可借鉴的精神资源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论语》记 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主张要关心、尊 重、爱护他人,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彼此关爱、彼此 友善的亲情与友情。“仁者爱人”不仅要做到爱 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还要做到爱他人,要“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 王上》)。统治者还要实行“仁政”,由爱自己的亲 人而爱百姓,由爱百姓而爱万物。做到爱人的人, 就可以收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回报。这样,整 个社会就变成了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就达到了 和谐。 儒家文化同样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礼”作为社会伦理制度规范,大可以引导国家的 政治行为,小可以约束规范个人的生活行为,不仅 具有提升人文素养、文明程度和社会风气的作用, 还具有维系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作用。 儒家文化中“崇仁尚礼”的思想学说,为我们 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里和美的社会人伦秩序提供了 丰富而深邃的精神资源。儒家文化中关于“礼” 的论述对于当今处理个人与亲属、朋友、邻里、同 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 们很有必要折回到古老的儒家文明中,在适度范 围内挖掘以仁爱为纽带的人伦关系,逐渐取代以 和社会秩序,还取决于和谐的个体。个体和谐是 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与保障,主要包括两方 面:一是生理系统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 一是心理的和谐,即心理健康。儒家文化非常注 重个体自身系统的和谐,把个人修为的身心和谐 视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倡导“修身”、“正心”、“格 物”、“诚意”、“养心”、“乐道”等修身养性的理 念。强调个体无论贫富贵贱都要注重人格的完善 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提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周易・坤卦》),认为人应该体现天地之 德性,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待物、兼容并蓄。孟子说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 下》)、“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在他看来,人超越于动物的地方就是德性,只要 具备了他提出的仁、义、礼、智的“四端”,人人都 可能成就尧舜那样的圣人之德。 更可贵的是,儒家文化不仅强调身心和谐,还 提供了实现身心和谐的途径和方法。它提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认 为人只有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 道德修养,才可以达到身心和谐。 儒家文化这些治身与修身的理念在现代构建 和谐社会中仍散发着灼灼光辉,可以为缓解个体 精神危机,成就身心和谐的理想人格提供有益的 启示。首先,当今社会以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使得身心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如变态工作 狂、亚健康、疲劳综合症等现代病症,儒家文化治 身理念对于调节心智,医治这些现代病有特殊的 疗效。其次,强调身心和谐可以弥补当前物欲横 流而精神空虚的不足。离开修身养性的理念,个 ・94・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l2月(第6期) 体的和谐则不可能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也会成 为空谈。 四、儒家文化中“贵和持中”的价值取向,对 化解各类冲突和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具有现实的 方法论意义 五、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等观念,对保护 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仍有现实的启示 价值 儒家文化还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十分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主张人对“天”应该尊重,对“天”的规律要 顺应而不能违背,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 协调统一。后来,这些思想又发展成追求“天人 儒家文化具有“贵和持中”的价值取向,是我 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源泉。如“君子极高明而 道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礼记・中 庸》),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人与人、人和社会 关系并使之达到和谐境界的最高原则和最高界, 主张采取“致中和”的办法,采用不偏不倚、适度 恰当的态度使万物达到平衡、协调,兼顾各方利益 的双赢,进而求得统一和谐,避免激烈斗争。孔子 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并不是 合一”的境界,即人事、人类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依 存、不可割裂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相关的论述还 有很多,如:“赞天地之化育”,主张人应顺应自然 规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长权利;“民胞物与”倡 导人与自然为友,善待一切生灵,珍惜自然资源, 反对暴殄天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 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 也”,认为只要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不害不悖,就可 以做到和谐相处。 没有矛盾和斗争,也不是排斥矛盾和斗争,而是在 “不同”即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出事物 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从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寻求各 种因素之间的和谐统一。 “中庸贵和”在精神实质上与我们要构建的 和谐社会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日益推进,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利 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冲突尖锐化 已成为当前社会不争的事实。我们要解决这些矛 盾与冲突,构建一个能使各种因素都均衡适中、各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 带给人类更严重的灾难。要解决关乎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传统的儒家文化资 源中吸取智慧。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与构建和谐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的目标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它可以为实 现生态和谐的目标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精神资 源。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 精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辩证关系,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万物 在我们共同的和谐社会里和悦共生、协调相处,最 终达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美好境界。 方利益都能兼顾、各种矛盾都能调合,充满活力、 安定协调的和谐社会,仍然需要奉行儒家文化 “中庸贵和”的观念,仍然要发扬其包容和谐的精 神。它所倡导的共生共处之道在正确处理不同阶 层、不同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方法 论价值,是促进不同利益群体交流对话、化解冲突 与对抗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和原则。要着力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各方面都要兼 顾各阶层的利益,体现平等正义公平。同时,也要 提倡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及不同阶层群体之间 的关系时,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做到推己及人。各 阶层、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安,王刚.论孔子“和为贵”的思想[J].文史 杂志,2005,(6). [2]汤恩佳.孔学论集[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6. [3]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M].北京:群言出 版社.1999. 共荣共生。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才会有勃 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水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