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才教育”到“全才教育”,20年素质教育观念变迁
20年前,80后的父母在想到让孩子去学些特长时,想到更多的是“或”的问题,比如说,是让孩子学钢琴?或者,还是学画画?或者,还是学舞蹈呢?但今天00后或者10后的父母想到的更多的是“和”的问题,比如说孩子是学习“打鼓”和“画画”呢?这简单的一字之差,折射出在素质教育问题上教育观念巨大的变迁。
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对于素质教育层面,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需求从“长才教育”转变为了“全才教育”。
对于着重培养孩子“长才”的父母来说,目标很简单,让孩子在一个领域内有所作为,对于80后学钢琴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我们可以通过朗朗父亲的访谈中可以窥见一斑:生活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学琴,文化课成绩可以忽略,但手指运转的速度不能慢下来。目标是考过xx级,考上xx音乐学院,去xx国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出许多技能高超却缺乏审美的“长才”,20年期间,人们逐渐在反思这种模式。抹杀孩子学习其他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剥夺其自主选择的机会,是否对成长有害?
到了今天,如上述那种观念的父母已经鲜见,主流的年轻父母更多的是在考虑给孩子提供接触各种各样事物的机会,不过这种多方面的尝试多数情况下也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说,认为孩子性格懦弱,所以希望去学习跆拳道,锻炼一下胆识,或者是认为孩子很难静下来,所以去学学画画。与80后父母不同的是,年轻的父母们并不会在孩子学习了一门素质培训项目之后,就会满足,往往还是会选择一些其他项目进行搭配,对于家长来说“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造成这种观念转换的原因,艾索儿童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 社会变革。尤其是社会剧烈的变革速度超出了普通人的适应程度,在巨变之下,各种曾经十几年不变,曾经辉煌的领域,可能在今天无人问津,对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造成家长多少会对孩子未来发展有所顾虑,所以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多一些选择。
第二, 父母成长经验。年轻的父母回想起自己20年前,每天练5个小时钢琴,过了钢琴10级,今天依旧不是所谓“成功”状态下,有时候不禁要感慨“当年要是学画画就好了”,类似这种过往的成长及就业经验,让今天父母在为孩子选择素质培训机构时,或多或少会考虑自己曾经人生的遗憾。
第三, 从众与社会比较。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脱离这个群体的特性来思考人群的选择,有时候也很难说年轻的父母们究竟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从众行为。
很难讲这种“全才教育”观念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不可简单的批判,大肆赞同也存在风险,但这种观念确实对素质教育培训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增长,预计在未来5年,素质培训市场总体应该是处于增长状态;其二,新项目涌入,一些传统项目可能面临市场萎缩,但一些新兴项目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在市场,也会快速吸引家长的注意。
(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 王婧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