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现代微型诗赏析
微型诗《晨》赏析
《晨》文/非马
拉开眼帘
阳光便破窗而入
踢起了满地的灰尘
黑金【赏析】:
欣赏:这是写的早晨的情景,更深刻地说,是写的早上的心情。【拉开眼帘】的【拉】字很形象,是有动作的,【眼帘】是“被”拉开的,说明主人并不想睁开眼睛,而是还想多睡会儿,但又没有办法,梦里的滋味很好,他是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的。【阳光便破窗而入】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是现实,是歌舞升平,自吹自擂、极力粉饰的虚假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主人所不想看到的,然而它又无孔不入,主人为了躲避它,宁愿把自己锁在梦里,但这也不成,眼帘被拉开后,【阳光】就立刻破窗而入,一个【破】很有力道,这说明窗户是关闭的,即使窗户关闭也挡不住,这时的主人真是无可奈何了,其心情的烦躁与不安可想而知。【踢起了满地的灰尘】这一句非常关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主人为什么愿意生活在梦里?为什么不愿见到【阳光】?这是因为,【阳光】很不讲道理,很霸道,也很野蛮,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踢】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正是这无理的【阳光】【踢】起了谁都不愿看到的飘舞的【灰尘】。【灰尘】很显然也是有所指的,那就是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从窗户射进的光线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那些飘舞的灰尘,在这里巧妙地将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使形象和情感达到完美的融合。既使读者易于理解,又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索,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没有故弄玄虚地有意断词断句分行,而是采用了极其自然朴素的语言,将几个关键的意象【眼帘】、【阳光】、【灰尘】粘和在一起,又提炼出【拉】、【破】、【入】、【踢】等几个动词,最充分最直接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这些正是该诗为大家所乐读的真正原因吧。
精华微型诗赏析2《小芳》
《小芳》
文/城市山林
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
缠弯了秋月
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
黑金【赏析】:
读到这首诗,耳边就会想起那首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
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河旁”。李春波将这首《小芳》,演绎的淋漓尽致,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我想城市山林的《小芳》可能就是出自这里,只不过是用微型诗来表达的。用微型诗就要用微型诗的表现手法——含蓄、形象。诗歌的标题点明了要表现的主题——《小芳》,显然,这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在诗中只字不提“小芳”和“姑娘”二字,一开头便用了“窥一斑以观全豹”的手法,只截取了女孩身上所特有的标志,“那根又粗又黑的辫子”,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是一个女孩。现在的城市生活中,许多女孩因为追求时尚,都不扎辫子了。可在二十年前,辫子可是辨别女孩美丑的重要标志。因为那时的女孩很少涂脂抹粉地化妆,都很本色,谁如果涂脂抹粉做发式,谁就会被人当成另类。一根辫子又粗又黑又长,说明拥有这跟辫子的女孩健康漂亮,即使长得不怎么样,也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姑娘结婚以后,大都不扎辫子了,而是留齐肩(或齐耳)短发。由此可知,这根“又粗又黑的辫子”正是代表了那个纯洁美丽漂亮善良的姑娘。这是借代这一修饰手法的成功运用。
第二句“缠弯了秋月”。在这里巧妙地用了一个“缠”字,用什么缠?用辫子,谁都知道辫子是软的,是能够缠绕的。因为前面用了借代,这个“缠”就有了“缠绕”、“牵缠”、“牵挂”、“思念”之意。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常常代表圆满,这是一种心愿和祝福。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残缺的月亮或是弯弯的月亮,因为月亮一个月只圆一次,还必须要在没有云没有雨的晚上才能看见。月亮的圆缺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无关,但长期的文化积淀,月亮的人格化魅力已深入人心。这里硬说那弯月亮是被“缠”弯的,可想而知,其牵缠思念的力道之重,非常人可比,这里又用了夸张的修饰手法。如果是用“春月”、“夏月”、“冬月”,给人的感觉也不会有这么深的力道。为什么呢?人们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佳节正是中秋,而这只弯月也就是临近中秋的月亮,在这个时节,人们的思念牵挂之情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猛烈。
第三句“也缠瘦了河边那个望月的人”。“也”在这里是加重语气,加重了后面紧跟的第二个“缠”字。这个“缠”可不是缠月了,而是“缠”人,前面的是奇托,是虚指,是铺垫,这里才是真“缠”,而且结果是“缠瘦了”人——“河边那个望月的人”。充分表达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这里必须提到的是,那个望月的人,也在“缠”,也在牵挂思念这位美丽的姑娘,不然他在河边做什么,那可是他们曾经约会的地方啊;不然他又望着被“缠”弯的月亮做什么,他也渴望能够得到圆满啊;不然他又怎么会被“缠瘦”,那是他放不下啊!
这首诗明线实写姑娘对望月人的牵挂思念之情,暗线通过“瘦”、“河边”、“望月”三个点睛之词虚写出了望月人对姑娘的牵挂思念之情,一实一虚,交相辉映,且又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全诗非常精炼,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多一字则显得累赘,少一字则显得分量不足。而且有血有肉,丰满圆润,虽没有用韵,但因为用了诗的语言,读起来有节奏,韵味依然显得十足。2010.10.12
精华微型诗赏析3《我的人生》文/剑江之鱼
《我的人生》
文/剑江之鱼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
风景里看不见我
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
黑金【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微型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是这首诗用了诗的语言,也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正如周振甫所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诗的语言要求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因此,用“诗家语”读诗,既可以体会到诗的含蓄,又可以体会到诗里的突出形象。
咋看这首诗的标题“我的人生”,就让人咂舌。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足足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的长篇传记或回忆录,要在短短的三行中表达人生几十年的坎坷历程谈何容易。但是诗人做到了。何以能够做到,正是用了诗的语言。
诗的语言大都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这种跳跃性并不象外国翻译诗那种形象思维,而是借助古代诗歌的表现精华,把不同的场景先表现出来,通过对场景的衔接,产生意象的衔接,从而达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最典型的当属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溪桥忽见”,等等。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在这里,我们千万不可忽略标题的作用。微型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其标题在短小的篇幅中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就从古体诗或近体(格律)诗来说。但凡标题指明的,诗里一般是不会重复运用的,只能当作诗的组成部分。这首诗恰恰使标题和诗的主体部分达到了有机的结合。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我的人生——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是不是会给人以莫大连贯性和关于“我的人生”的连续想象性。这就是一种跳跃,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固有的跳跃。读者都不会因为这种跳跃性而对本诗产生理解性的障碍。
“四季风景”可以反复,实际上也一直在反复。由此构成人生的浓缩。因为所有的人生都是在春夏秋冬里进行的。这就是人生感悟的四季,这个四季,是每个个体的人都无法摆脱的自然规律。对于人来说,每个四季都有不同的感受,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即所谓的七情六欲。无不呈现在这个四季里。然而这个四季是往复的,也就是说,人的经历具有往复性,尽管西方哲学家曾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是一种耻辱”。然而,又有几人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风景里看不见我”。继第一句的铺垫之后,这一句又再一次地进行了铺垫,强调了前一句的内容:这个“四季风景”里却没有我的影子。这无疑表现了的无奈与悲哀,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以表示“我曾来这个世界走了一遭”、“为这个世界(社会)贡献了点什么”。然而却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因此而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悲哀。
最后一句:“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情感直而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能大家就会理解:“嗐,我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太渺小了,除了我自己知道外,恐怕别人都不知道了,至少历史是不会知道了”。即便这样,为什么还要不停地翻阅“春夏秋冬”呢?这不仅是自然的循环往复,而且还具备了理想所赋予的人格魅力。正如贝布托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杀死不了思想”。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不断的“翻阅四季”,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至高的境界。同时,也自己觉得和历史上璀璨的英雄相比,自己确实非常渺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己的个体也仅仅是一部“私人电影”,在“人民创造了历史”这个伟大的真理性命题中,自己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虽然满足
但还需努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我们不难看出,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字里行间的形象的跳跃性完成的。
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
至于在写法上所运用的技巧——顶针,因为雪中梅在评这首诗的时候已经花了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说明,非常完整精辟,我就不多说了。
此文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意见可商榷。敬谢读者!
哥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风声》
——文/澄莲伊梦
我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正如你秋风一般
读的不是我,是叶落
【诗帅点评】:
对于伊梦兄诗歌的评价,本人认为最合适、最得意的,莫过于这句话——“不出奇死不休,不出新不睡觉”!统而言之,四个字,出奇出新!
这首《风声》微型诗,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执行这四字政策!
内容暂且不说它有多新颖,这题目《风声》就已经很时尚。因为它是出自之前上演的一个电影名字。这次是秋风走漏了《风声》,之前弄了个《十月围娃》,接着又来了个娃娃大力“世界杯”,以及最近的《暮光之城》。。。。。。嘢!够了没?打麻雀开桌呵!
讲句心里话,本人实在是佩服梦兄这样的奇思妙想。正因为他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胡思乱想,抱歉,一时口快,是奇思妙想,在微型诗这块田野上开拓了一个新境地,每天过着“作诗夜当贼”的生活,不断用“侏罗纪”的新奇来冲击我们的视觉眼球,给我们的感觉恰如——刚刚尝试完过山车的疯狂,现在来Enjoy日光浴般的温馨!
总之,他的诗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让人难以捉摸,更加谈不上琢磨。别看他是个诗农,可不像一般农民伯伯老实巴交巴交的模样,他的“鬼点子”就好像扭开水龙头,绿水长流般奔放,这样浪费国家水资源,我都不知道会不会抄他的单罚钱。现在我可真怀疑,小时候的他是不是看《脑筋急弯》看多了?
题目就时尚了,那内容可以谈得上新颖。很新颖,新颖得让我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这不能不说,他这首诗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写出了他对时代的品位!
对于伊梦兄平时有没有时不时叼根烟在他嘴边,即使不能抽也可以耍耍酷、摆摆样子
装个犀利哥的模样,来吓唬小孩或者调戏下女孩子啊。。。。。。一切在电影里司空见惯浑闲事,我们实在无从探究,是否会在他的身上上演?建议对他有研究兴趣的的帅哥们、美女们,不妨大家一起来探究探究!
现在让我为大家好好剖析一下这首诗的真正内涵!
“人字形”的大雁由北往南飞去,这里一排,那里一排,更远处成群结伴的样子,不断地涌向远方,涌往南方。
有人讲:“古来圣贤寂寞皆登高”。但是,我想说的是,登高的不一定都是圣贤,而寂寞的也不一定都跑去登高。如果为了显示自己寂寞,山长水远跑去登高,一把汗一把水地流下来,到时候不是为了作秀,看起来倒像减肥的模样。
此刻,夕阳正拖着一个疲惫的身影向西方徐徐靠近。然而,在这夕阳的映照下,更突显这片枫树林的寂寥与凄美!或许这个时候的人们都已经回家做饭去了,或许这恬淡的、恬淡的寂寥只是属于真正明白他内涵的人。
远远看去,总有几个成群结伴的小屁孩在这里嘻哈玩乐,仿佛这寂寥不应该属于青春飞扬的童年,不应该属于天真无邪的他们。虽然如此,但是这个世界总不缺乏懂得他人的人,更何况是这夕阳的凄美!
一个寂寞的,略显单薄的身影,枫林长廊处,正徐徐地、徐徐地从那头走来。这个世界仿佛跟着他的动作缓慢起来,好像一个在吃力爬动的蜗牛似的。看起来,他的眼神有点呆滞,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似乎全世界就只剩下他一个似的。
走着走着,走到了长廊的中间,他看了看长板的石凳子,觅了一处位置,就坐了下去。然后很黯然、很黯然的看着夕阳发呆,好像在回忆,回忆那段已经过去的却仍然不肯离开心底的故事。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风起了,一张枫叶悠然悠然地飘落下来。然后,又是一张枫叶,又一张。。。。。。到了最后,叶子伴随着秋风的来临不断从树上落了下来。他开始也注意到这些情况,不觉然间望着枫叶飘零的样子入神。望着这些叶子,他的眼里酝酿着泪水,但是一直没有留下来,一直在他的眼里打圈,仿佛在这一刻他明白了什么。
旁边玩乐的孩子,看着这枫叶飘落的模样,开始玩得更疯了。时不时随手往地上的枫叶一抓,捧着许许多多枫叶往另外小孩身上拨洒,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的声音。。。。。。
斜阳开始照得更艳了,他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动身开始离去。在这欢声笑语中,在这斜阳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慢慢的,挪向远方,挪向远方,远方!
在这一刻,我才终于明了,一个人的孤独不是来自于他的内心,而是于外界。
“我写的不是诗,是寂寞”,这仿佛在讲,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自己的寂寞,痛苦分娩出来的。虽然自己的寂寞表达了出来,然而或许没有人读懂,宛如“正如你秋风一般/读的不是我,是叶落”。这情况就好像普天之下的母亲,有哪个为人子女的能够真正体谅到那份十月怀胎的关爱与艰辛呢?有哪个能够真正体验到一朝分娩的“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呢?
在诗人的眼里,这秋风或许是世人,这叶落或许是世界的物质财富之类。因为在我看来,诗人的“寂寞”是虚的,“秋风”是泛的,而“叶落”是实体。故此,这首诗歌恰如屈原那句名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众人皆浊唯我独清”。
世人的眼光关心的,只是物质财富的涨落,而诗人的寂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因为世人给他营造了这么一个“鹤立鸡群”的环境,所以他不得不独善其身。
寂寞是有的,可是懂自己的人少有,或者说不常有而已。
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
承蒙诗友喜欢这首小诗,玲珑很开心,也许诗意表达不到位,现作自评,与诗友分享切磋:
《兰》
交错的视线
斜睨 阳光
角度如禅
【玲珑自评】一直喜欢兰花,主要是喜欢兰花的叶子。曾经自学过国画画兰,那种“交凤眼”的意境一直让我不得不钦佩中国画家的超凡艺技。观兰花,画兰花,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国画之美,更悟到一种深刻的哲学之美。随着兰叶交差错落,我们的视线也随之交错。在这种交错中,我感受到生命的和谐,安宁。兰花,淡泊地吸吮着属于自己的一线阳光,伸展着自己的希望!我想到我们的社会,每一个个体,如那每片叶子,用各自的方向和角度,交错成一种风景,一种绿色的和谐,也许这便是和谐社会之美。如果我们的心中都养着这样的一丛绿,便无激化的矛盾,用这一盆禅意平静自我,修炼心性,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如此社会何愁不和谐呢!
《群》
文/文源
历史就是这样 就像
羊 都有一个领头的君王
【唐淑婷赏评】
“群”是聚在一起的许多人或物,“群”字拆分为“君”与“羊”,作为个体的羊,它的品性是软弱善良的,但作为团体的羊群,领头羊起着凝聚与领导作用。而人类的历史就像羊群一样,“领头的君王”的诞生,是靠优胜劣汰竞争脱颖而出的,具有崇高的威望,是“权”和“威”二者自然合一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起掌舵的作用。
《纤夫》
文/唐淑婷
脚印前倾汗水前倾眸光前倾
勒进肉里的黄河
拽嗨! 庞大的落后
[巫逖点评]]:
一个号子,我在前,黄河在后.
《纤夫》,唐淑婷的作品就是这样够厚,够份量.
三行,紧紧三行,拉着黄河走,拉着诗走,拉着诗友走.
这力量,是前所未有,后未有追诗.
这就是一个女诗人的力与美.
赞!
《火锅》
文/东山常在
满桌子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拿昨天的风雨
开涮
【唐淑婷赏评】
“满桌子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亲人有朋友还有恋人,围在一起吃火锅,真是热闹非凡。“昨天的风雨”说的是从前的艰难困苦,“开涮”本指涮火锅,又暗喻相互之间开玩笑。
大家边涮火锅边回忆着从前的穷日子,相互调侃,其乐融融。
《我的人生》
文/剑江之鱼
不停地翻阅四季风景
风景里看不见我
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
【雪中梅赏析】
这是一首人生感悟的诗。人生就是走在四季里,人生就是一部电影。“翻阅”一词运用妙。
“风景里看不见我”,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个人太渺小了。“我只是一部私人电影”,是啊,只有自己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非常精彩的构思!
此诗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构思也非常巧妙,值得诗友们好好学习。
顶真的修辞手法即是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又名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
扣的有机联系。
《红绿灯》
文/秋风
急红了眼
谁都不敢动弹
脸色一变 快溜
【唐淑婷赏评】
这首诗双关运用极妙,读来很有趣味!看似写红绿灯下的人或车停与行的反应,其实暗指上司与下属的微妙关系。瞧,这上司的脾气可不太好,一会儿“急红了眼”,一会儿又“脸色一变”,下属们先是“谁都不敢动弹”、一看不妙就“快溜”,看来还是比较会随机应变的!
《书包》
文/夜露晨风
塞进肚子里
不消化 也是
白扯
【唐淑婷赏评】
书包是学生用来装课本和文具的袋子,把它比喻为“肚子”,确实很形象。“塞”字用得妙,有强迫之意,我们都知道“塞进肚子里”东西如果不消化,等于白吃。而书代表知识,放进书包里的书再多,如果对其中的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和吸收,那也是没有效果的。这首诗巧妙地利用了“消化”一词的双关涵义及“白扯”与“白吃”的谐音,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可盲目填鸭的道理。
王图忠简评澄莲伊梦《包租公》
《包租公》
文/澄莲伊梦
高官 是流水的租客
而长住底层的大众
才是铁打的 房东
这是一首有思考空间的微诗!
高官与大众,租客与房东,在共和国的航船上,目标应该一致,方向应该相同!
可是,总有人喊出不协调的音符,奏出不和谐的调!
比如腐败,一群共和国大厦的“白蚁”!
腐败的高官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把服务与奉献偷换成设卡、乱罚和鲸吞!
“底层的大众”难用辛勤与汗水换来富裕、尊严和幸福!
共和国大厦的“房东”,安居梦、乐业梦。。。。。。美梦成真难上难!
今天是共和国61周年生日,我们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共和国的航船一帆风顺驶向和谐发展的航道!
我们盼望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有新的进展。
我们盼望反腐倡廉有更切实的成效。
我们盼望“以民为本”不应是标语口号。
我们盼望公民的各项权利保障别打水漂。
附东山常在[原创]
《 听诊器》
贴近黄河母亲的胸膛
听 怒吼和低吟
告诉孩子们 堵在了何处
[巫逖点评]:
“堵”在诗中,一字千金!
持“听诊器”是听与诊的高手方可断定确诊的地段与部位,以至告诉子孙后代治理黄河的症结所在。
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赖于生存繁殖后代的共同的母亲。
诗的站在如此的高度,借“听诊器”喻黄河,给母亲治标。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大气而磅礴。
这首诗不愧为当代的唐诗宋词,并无逊色!
《演员》
文/效雪迎春
幕落
掌声 很陶醉
久久 找不到自己
【唐淑婷赏评】
效雪迎春真是出手不凡!这首诗非常精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幕落/掌声
很陶醉”,平实地描写出演员这一特殊职业的荣耀,毫不娇柔造作,“久久
找不到自己”是演员进入角色而达到忘我的境界,也讽刺了那些因为一点成就而得意忘形的人!
读竹影新声《丝网和蹦床》
文/泉水
《丝网和蹦床》/竹影新声
用心编织的梦 春绿秋红
如果弹跳中忽略了规则
醒来万事成空
竹影新声《丝网和蹦床》诗,节奏铿锵,用词通俗,韵律和谐,一气呵成,看出诗人“随手拈来就是诗”的功底。
这首诗,读来有些弦外之音。题目是“丝网和蹦床”,“丝网”是否暗指“诗网”呢?“蹦床”是一项体育运动,是有规则的。“诗网”如“蹦床”,也是有规则的。我们在“用心编织”“春绿秋红”的“梦”时,如果“忽略了规则”,随心所欲,那么,我们精心编织的是“诗网”就会“万事成空”,前功尽弃。诗人隐隐地有一种担忧,寄意于《丝网和蹦床》诗中,以警示诗友同人注意。前不久,伊凡发了两首诗:
1、《泥石流》/伊凡
泛滥的激情
冲跨 严谨的防线
四处浮满了苍白的私语
2、《哀歌》/伊凡
所有的言语
全被寄生虫蚕食去了
晾在体外 一堆掉泪的骨头
联系到这两首诗,我们更应该引起深思和警觉,“激情”不要“泛滥”成“私语”,防止“言语”“被寄生虫蚕食”成“骨头”。让我们一起捍卫中国微型诗网的高雅、精微、华风宣言。
可遇不可求的诗
——包尘的短诗《鸽子》赏析
文/夜未央
《鸽子》
一声枪响
天空
越来越空
有人以为短诗或微型诗易写,不过短短几行,实则是个误解。
短诗的要求更加的严谨、精炼,每一个字像一枚钉子,钉在最恰当的位置。
如上面这首只有三行的诗。
诗写得非常简洁,一目了然,没有曲折的思路或布局,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自在。也许你会说,这首诗太浅显了,似乎没什么丰富的内容。
其实,诗的空间是不断扩展和延伸的,可以是无限的。
鸽子,是象征圣洁和和平的使者,但人类的贪婪和残暴,却是制造战争的原素。
“一声枪响”划过天空,我们的脑海即刻闪出一幅血淋淋的画面:一只断翅的鸽子,从高空坠落,血花撒满大地。而随着这“一声枪响”,所有的飞禽(包括鸽子)都逃遁了,於是整个天空变得空白寥落,大概云也被震散了。
诗的调子是悲凉的,但也含着几许的感慨和讽刺。
诗的表现手法很有层次感,连用两个“空”,造成一种空空洞洞的音乐感,枪声是尖锐的,在寥阔的天空激起绵绵的回音,把天空的和谐给彻底打破了。
可见,诗歌语言可繁可简,可华可实,可弯可曲,若非对诗歌语言很敏感且能掌握它的变化之妙,写不出这样意趣盎然的诗来。很有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在“空”字上下功夫,悠然而止,余音萦绕,再写下去恐怕搅乱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那个“空”才是诗眼,是诗的精神和精髓之所在,相对于实实在在的尖锐的“枪响”,这个“空”形成了一种反差,显得更有神采。
这样的诗,有时是可遇不可求。
秋日襟怀
文/水云间
黄叶似秋天的文字 遥飘风口
卷苍茫云海之嫣然
轻轻回归大地
[巫逖点评]:
秋季,是千古文人诗家写作经久不息的题材。
《秋日襟怀》是一首即景抒发情怀的诗作。把“黄叶似秋天的文字”的比喻起笔过人,给读者第一个感觉新颖,引入思维的空间广阔。“秋天的文字”的写法少见或未见。进而,第二行“卷苍茫云海之嫣然”把读者带到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嫣然一笑迎来美好的季节。“轻轻回归大地”第三行作结。秋天与落叶本是给人伤感的、灰暗的。而却不然。整首诗把人带到诗意的境界。远近、明快、冷暖、动静,安排得当,这样写秋手法实在高妙。启迪人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看秋、写秋,不要片面性。
是个青春诗人,把《秋日襟怀》写得如此可爱,把黄叶写得如此轻松,实属难得。自然界的秋天如此,人生的秋天亦应如此,愉快地面对。
我欣赏水云间这篇佳作,留下几行临屏墨迹作纪念。
《棉衣》
娘 定是塞进了
老厚的絮 叨
连大咧咧的北风都怕了
[巫逖点评]:
婷婷写母爱的作品,已经成熟,总是成功。
完全可以相信,婷婷做母亲所发挥出的母爱也一定是成熟的、成功的。
当她的儿或女必定幸福无比。
既是母亲,又是诗人,真是两全其美。
一件棉衣如此温暖,一首诗如此温馨。
婷婷的爱,是母爱的典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