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建立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清单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据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现对企业应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以明确,望各企业指定专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对照清单,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奠定企业平安发展基石。
1.企业应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
2.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3.企业应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例会;
4.企业应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宣传教育活动,在醒目的地方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5.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厂长、经理、实际控股人为第一责任人,按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两个机构可为一套人员;
6.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7.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
8.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规定执行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查与验收;
9.企业应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2015年前要完
- 1 -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成三级达标工作;
10.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以财务出具清单为证;
1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12.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3.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14.企业应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培训,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15.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须
- 2 -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必须经过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培训考核;
16.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17.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告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禁止进入作业现场;
18.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19.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
- 3 -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要求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重点是矽尘、石棉粉尘、高毒和放射性物质危害的设备);
20.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21.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22.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23.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每季度、每年对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15日前向安监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24.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25.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26.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27.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 4 -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8.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29.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30.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应急预案应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31.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注:企业在制定完各项规章制度后,应将相关资料分类存放,以便查阅。没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不必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相关管理制度、规章、防范措施。职业病危害应按《建立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进行申报,并按相关规定办理各类手续。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