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12-10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21年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 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 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一一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

1. 根据情节内容,给甲、乙两个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每处不超过4个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2. 舞台提示有交代时代背景、描述活动场景、暗示情节发展、提示角色动作、表现人物神情、揭示心理变化、提示台词声调等多种作用。写出下列三组舞台提示语的作用。 (1)(四凤端茶,放朴园前)(低头)________________ (2)(冷峻地)(反抗地)(求恕地)________________ (3)(声颤)(高声)(低而缓地)________________

3. 潜台词是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语境能领悟出来言语,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请写出两处画线语句的潜台词。

(1)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2)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4. 周朴园几十年如一日地保留着“纪念”侍萍的习惯。有人说是假的,有人说是真的。你怎么看?请结合甲、乙两个片段,评析周朴园“纪念”的心理。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

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仲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来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这是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他走路的样子真像一位大师。灰色的象,缓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有的司机被这个人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抢着老于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大街的另一头,累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看见你了。是的。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我已经瘦了不少。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场是“我”与“他”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他”在会场的种种表现,再现了“他”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 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他”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他”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他”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C. 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D. 文章叙写“他”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6.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

7. 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新诗的“汉语性”

陈爱中

一般来说,只有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才特别强调其语言属性,这取决于诗歌处于一个民族语言的先锋性地位,其创造性经验是丰富语言词汇和表现力的重要源泉。“五四”时期的胡适之所以急切而匆忙地用白话写诗,原因就在于他认为白话只有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成功,白话取代文言的革命也才算大功告成。

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等趋向于说明性、逻辑叙述性的文体,人们常说诗歌是不可翻译的,否则会丢掉原文具有的独特“韵味”,而这个韵味也就是“新批评”理论中的“肌质”,比如声音、节奏和原型意象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元素,等等。或者也可以说,什么时候有了只有汉语才能呈现的这种“肌质”,汉语新诗就拥有了与其他民族诗歌对话的前提和资格,进而涌现出可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媲美的经典文本。

汉语文化的近现代化是被动的,这种被动性既体现在现代汉语的生成模式上,亦是现代汉语新诗长时间不得已的选择,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一种无意识行为,甚至成为汉语新诗开放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诗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提供的实践经验来看,有些批评者用“翻译体”来形容汉语新诗的语言样式,自有其深厚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支撑。他们在指出汉语新诗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忽视了现代汉语作为语言媒介在语言表现张力上的薄弱处,以及百年中西方历史现实的同质性所带来的诗学经验的同质性,由此而形成的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和由之而来对异域诗歌的倾轧之势。

自然,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汉语新诗,这种萌生期的孱弱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历史轨迹,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常态,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和足以孕育出新质的文化土壤。

随着新时代文化语境的到来,诗人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元,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的时代氛围

中,必然能够在创作中敏锐地将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经验在愈发成熟和复杂的现代汉语中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足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对话的汉语新诗“肌质”来。

首先,继续坚持扮演汉语新诗在语言变革过程中的先锋角色,映现并介入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一般来说,将“精神方面的旨趣”作为表现对象(黑格尔语)的诗歌,其对语言的使用是不同于一般大众的,而是加诸创造性的个体经验的。现代诗人、诗歌理论家袁可嘉先生在《诗与意义》中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个单字在诗中都代表复杂符号,而非日常应用时的单一符号;而诗的意义也就存在于全体的结构所最终获致的效果里。”正是在这种“最终获致的效果里”,日常语言在背离大众的“词典意义”,获得“另一个”表达的同时,相应的语言系统也产生了新质,这就是新诗对汉语应该起到的作用。

其次,尽管有些学者如布尔迪厄将文化场或者诗歌场视为经济场的反面,被不少学者视作汉语新诗远离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中心的合理性。但新诗的现实恰恰证明了这种理论虚妄的一面。新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语境下,开拓出多种创作和接受渠道。打工诗歌、底层诗歌、地震诗歌等各种来自语言底层和特殊社会现象的诗歌文本,各种诗歌方言写作的尝试,等等,都让构建诗歌的“汉语故事”成为可能。可以说无论是诗人群的数量还是研究者的从业人群,都让汉语新诗有足够的自信来重新审视域外诗歌资源与传统汉语诗歌资源,甚至是自身的历史资源。

对汉语新诗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并建构出新诗的“汉语性”,正当其时。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5日,有删改)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而言,因为诗歌处于一个民族语言的先锋性地位,所以特别强调其语言属性,其创造性经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B. 具备了汉语呈现的独特“韵味”,汉语新诗才拥有了与其他民族诗歌对话的前提和资格,可以产生媲美西方的经典诗歌。

C. 根据新诗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提供的实践经验,有人批评汉语新诗的语言样式属于“翻译体”,这种批评不无道理。

D. 文化场或者诗歌场作为经济场的反面而存在,因而汉语新诗应该远离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中心,这一论断是合理的。

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列举“五四”时期胡适用白话写诗进行语言革命的例子,论证诗歌对于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意义。 B. 作者把诗歌与小说、散文等文体进行对比,强调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具有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C. 针对汉语新诗的历史局限性和先天弱势等常态化问题,作者主张可通过时间积累和孕育新的文化土壤解决。

D. 文章末尾部分引用黑格尔等人的言论阐述汉语诗歌应有的角色定位,并对建构新诗的汉语性充满自信。 10. 如何建构新诗的“汉语性”?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1. 给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B.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C.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D.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1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方:刚刚 B. 曝:晒 C. 箝:夹 D. 舍:舍得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1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韩愈《师说》) (4)辘辘远听,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7)大道之行也,______。(《礼记·礼运》)

(8)早已森严壁垒,______。(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某文学爱好者给某报社编辑写的一封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编辑:

您好!

我经常拜读你社出版的报纸,感到受益匪浅。于是我在百忙的工作之余,写了自己的一孔之见。今寄去我的大作,恳望您抽时间对我的作品锦上添花。如获指点,我定感激涕零。

遥祝编安!

XX年3月30日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

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 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

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 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科。” ……

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这类题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大意,把握主旨,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文本中抽取出的核心立意,或是选取文本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甲文主要是周朴园逼迫蘩漪吃药。其实吃药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体现出周朴园封建大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通过吃药也反映出周朴园与蘩漪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情,是一种很残忍的行为。通过几次吃药细节的描写,也反映出蘩漪想要挣脱,想要反抗,却总是被挣脱不出的痛苦。乙文写周朴园和鲁侍萍回忆以前,繁漪的神经质、极端、多疑,让他很痛苦,但那是他的妻,他无法彻底放弃,就只好躲到过去的记忆里。所以甲文标题“繁漪喝药”;乙文标题“、鲁话旧”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舞台提示的作用的能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1)“四凤端茶,放朴园前”,然后“低头”,这个“低头”是具体动作,说明四凤仆人的身份,需要低眉顺眼,听主人吩咐。

(2)“冷峻地”“反抗地”“求恕地”,这三个词表现人物神情、揭示心理变化。回到原文,周朴园是冷峻地,他在教训蘩漪,“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体现周朴园的神态;周冲是反抗地,因为周朴园让周冲端药给蘩漪,周冲可怜妈妈,不愿意让妈妈喝药,所以反抗,体现周冲的心理;周萍是求恕地,周萍和蘩漪是母子,也是情人关系,所以他也反

对让蘩漪喝药,体现周萍的心理。

(3)“声颤”“高声”“低而缓地”, 提示台词声调。蘩漪不想喝药,不想受压迫,但是又无能为力,所以反抗的不彻底,只能“声颤”的说话;周朴园让四凤把剩的药到来,命令一个仆人,也是说给蘩漪听,所以“低而缓地”下命令;周朴园不想让周萍插手蘩漪喝药这件事,所以“高声”的呵斥周萍。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潜台词的能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

(1)“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这是周朴园指责周冲的话。周冲孩子气,天真,善良,又有点冲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周冲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但是周朴园眼中周冲一无是处,他这句话潜台词就是周冲和蘩漪一样的自以为是,不听话,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2)“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句话是周朴园说的,一方面是评价鲁侍萍这些年没有变化,肯定侍萍还是那样的善良、要强,容易相信别人;一方面是评价鲁贵,鲁贵是周家仆人,鲁家家长。他趋炎附势,是一个心灵被金钱严重扭曲了的人。他市侩、自私、狡诡、庸俗、卑劣等等一系列下流品质,所以周朴园认为这事不能让鲁贵知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心理、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先明确观点,再阐述理由。显然周朴园几十年如一日地保留着“纪念”侍萍的习惯,其实对侍萍是虚情假意。周朴园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系一矿业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他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繁漪的神经质、极端、多疑,让他很痛苦,但那是他的妻,他无法彻底放弃,就只好躲到过去的记忆里,以为那是保护、是解脱,但只能让他更痛苦。周朴园似乎对侍萍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着一条底线的。也就是说,在往事对他现在的地位、声誉、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他尽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对他的名誉地位和“最圆满的家庭”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时,他那伪君子面具下的丑恶嘴脸就原形毕露了。周朴园纪念侍萍就是为了满足自我崇高的心里需要和达到教育周萍的目的。 【点睛】舞台说明:人物说明。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它主要是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务和人

物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剧中人的概况。舞台场面说明。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设计;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幕的启闭等动作。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划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剧本的附件,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没分析出选项的考核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题中C项,“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错误,有原文“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可知是“我”。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标题含义的理解,答题注意集合文章内容分析,有文意可知,文中的“大师”代表一类人,在文中找到其具体的行事方式,然后概括性格特征即可,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内容“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抢着老于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概括其“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的形象特征。 【7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要求分析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的形象的作用,根据文中的内容可知“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和“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形成反差;然后根据文意“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分析真正的意图是写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这一论断是合理”错误,倒数第二段“新诗的现实恰恰证明了这种理论虚妄的一面”。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常态化问题”说法错误,文章第五段说这些问题“并不也不可能是常态”。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建构新诗的“汉语性”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由“现代汉语作为语言媒介在语言表现张力上的薄弱处,以及百年中西方历史现实的同质性所带来的诗学经验的同质性,由此而形成的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和由之而来对异域诗歌的倾轧之势”概括出第1点;由“继续坚持扮演汉语新诗在语言变革过程中的先锋角色,映现并介入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新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语境下,开拓出多种创作和接受渠道”“无论是诗人群的数量还是研究者的从业人群,都让汉语新诗有足够的自信来重新审视域外诗歌资源与传统汉语诗歌资源,甚至是自身的历史资源”概括出2、3点。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题,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对话标志词“曰”可以断定句子中两个“曰”后应该断开,排除BCD。 “谓……曰”为固定搭配,意思是“对……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故选A。 【12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根据上文意思,鹬蚌互相僵持,谁也不放开谁,所以此处“舍”的意思是“舍弃,放弃”。故D错误。 故选D。

参考译文: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C项,“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错误,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朝朝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诗的五六句“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这两句渲染平居的惬意和闲暇。七八句“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转向议论,借用“沧州”典故(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并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是为了远离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5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陟、罚、臧、否、贻、扈、芷。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6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辨析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①“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语境是请同学参加毕业典礼,应改为“参加”。

②“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要求,应改为“同学”。 ③“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称呼名师应改为“荣列”。

④“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不能用于我们,语境是我们愿意帮助母校,应改为“全力相助”或“竭诚服务”。

⑤“惠赠”,敬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语境是赠送大家一句话,应该改为“敬赠”。

【17题详解】“你社”改为“贵社”;“百忙的工作之余”应删去“在百忙的”;“大作”改为“作品”;“锦上添花”改为“斧正”;“感激涕零”改为“感激不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1)称别人的报社用“贵社”表示尊重,“你社”改为“贵社”; (2)“百忙的工作之余”成分赘余,应删去“在百忙的”; (3)“大作”不能用自己的作品,改为“作品”;

(4)“锦上添花”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作品的修改,改为“斧正”;

(5)“感激涕零”意思是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用重了,改为“感激不尽”。 【18题详解】参考例文: 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我们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有人说,学理吧,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学文吧,古有苏秦张仪纵横捭阖,今有我辈青年布道天下。有人说,学理有前途,好就业。有人说,不是文科没用,而是学文的人没用!

但是,我认为,选文还是选理,不能只听别人一面之词,也应该听听自己的兴趣,思考社会时代的需

要,放远目光,那样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科目。

选择文理,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一种存在浓重感情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神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实现当前的活动。

美国知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迷信研讨,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逼迫。……比方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能够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盼望发明我所要摸索的货色。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的科研工作,使他取得宏大的胜利。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就高中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执着研究,并且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进步,而且会大大地改良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率。

明白兴趣所在,还应该长远考量,思考社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抉择。曾经有多少天才,埋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因此,高中学生在选文理科时,应当把个人的学习兴趣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原本文强理弱,为了实现精忠报国、富国强兵的梦想,他弃文转理,奠定了中国力学物理的基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召唤,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一次次改变自己钻研的方向。我突然明白,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祖国选择了他,他选择了祖国,相互促进,成就了强国梦想。

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对我们学生选择文理都有一定的启示。没有兴趣,难以让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长足发展,但光靠兴趣,难以长远、有高度地发展。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听时代召唤,选如意学科。我决定听从内心声音,听从时代召唤,选择文科,传道授业,布道天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的材料既具有一定限制性,又具有很大开放性。 限制性:

立意限制。材料说,“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可见,如何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是立意的侧重点,考生应结合听到的别人的建议以及自己对人生体

验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凡是抛开“选科”,泛泛而谈哪一科好就业,哪一科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哪一科利于上好学校等等,都可判为偏题或者跑题。

内容限制。材料作文看似开放,其实限制严格,可谓戴着锁链的舞蹈。小吴选理,侧重选择大学的机会和专业;小李选理,侧重舅舅的意见,报效祖国社会,这里面涉及了家国情怀;小栗选文,侧重难易程度;小史选文,因为喜欢历史;小郑的选择,侧重母亲的建议,从就业角度来考虑。综上所述,考生需要在所给选择中做出权衡和选择。小吴、小栗思考得“浅显”一些,小史“纯粹”一些,小李、小郑的考虑则更为长远。从命题人角度思考,小李、小史的选科理由少些功利性,格局更广;小郑次之;小吴、小栗的选择则显得有些“盲目”。因此,文章写作重点应该在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上。

主体限制。“你作为高中的学生”,限制考生须从高中学生的视角进行写作。高中学生正面临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考生在写作时,应该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在选科以及选择专业,甚至规划未来人生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泛泛而谈,不关注社会现实,则难出佳作。 开放性:

立意角度开放。引导语“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表明考生可以侧重写自己在选科时的经历或人生体验,也可以侧重写对于选科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思考。而这些认识和思考,都源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讨论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考生可以选择引起自己共鸣的角度写作,也可以结合自身,同时理性思考,高瞻远瞩,综合立意。

文体开放。写作要求中说“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即考生可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不管选择哪一种文体,都要使文体特征鲜明。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紧扣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好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的初衷。文理如何选择?不同学生给出了不同答案。新时代领路人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考生在讨论选科理由时,势必应该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有高度,有深度,相得益彰,必有佳作。 参考立意

选科要结合自身实际; 文科,选你爱你不容易; 长远规划,选科不难; 选科也须听听自己的声音; 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

那一夜,我在文理间徘徊; 一个准文科生的自白; 站在选科门口;等等。

结构安排:在文体选择上,题目已经明确给出要求——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也就是说考生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具体选科事件的记叙,或者表达对选科这件事的了解、认识的过程;或者记叙自己在选科这件事的经历,表达自己对选科认识;或者围绕选科这件事,记叙其间发生的另自己难忘的事件……不论如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记叙清楚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能体现出自己在选科这件事上思考和心得,如果写议论文,首先给文章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开篇简述材料,由简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选文还是选理,不能只听别人一面之词,也应该听听自己的兴趣,思考社会时代的需要,放远目光,那样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科目。然后从“选择文理,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白兴趣所在,还应该长远考量,思考社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抉择”两个方面论述该如何选科。最后得出结论听时代召唤,选如意学科,自己决定听从自己内心声音,听从时代召唤,选择文科,传道授业,布道天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强化观点,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圆合。 相关素材积累:

分文理科的事似乎是闹得沸沸扬扬了,但人们对中学生的关注似乎不够。分文理科事关中学生的命运,应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意见。

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人会在分科问题上徘徊,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我相信,这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对将来的打算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是自己做出的,相信将来即便后悔也不会怨天尤人。而且在家长、老师还有自己的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应当有相当的把握性和正确性。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诀择,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拿来开玩笑。

有人说,选择让我为难。说这话的人只有两种人:极优秀的人和没有选择的人。极优秀的这类人,门门功课都学得得心应手,兼之兴趣广泛,难免会徘徊。但换过来想:不论怎样选择,都是自己的长处,还有什么好怕呢?如果再无病呻吟,这对另外的人就将是痛苦了。因为极优秀的“全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优势与弱势,他们需要选择。如果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这将是一种残忍。况且,现在高中分科后的六门课程已让高中生焦头烂额,许多人都是“少白头”,学生跳楼的事也屡见不鲜。若是九门功课齐上,那后果将是惨不堪言。

可能分科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潜力,但若在社会上,一个人有一技之长足矣。而更早地分科则可以让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较有益的学习中去。毕竟,学习是无穷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请不要忘了:文理分科并非是始于今日,而是前人们的成果。想想看,当初在实行分科之初,反对的浪潮定是层出不迭,

反对的理由未必会比今日的诸君逊色多少。但是,分科这一决策还是实施到今日。从这里不难看出分科这一决策正确与否。当然,不是前人所留对如今都适用。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至少是到目前为止,解决这一问题,还没有找到比分科更有效的方法。

面对分科,我很难抉择,但老师们总说“理科好,报志愿门路多,将来找工作也容易”,可是兴趣也很重要啊!不感兴趣又怎能学好?学不好分数就提不上去,如果分数不够,又何谈报志愿,更别提找工作了。不管学什么,只要学好了,都会有出路的。话虽这么说,但还是很矛盾,这毕竟是自我安慰而已。于是,我想到了“抓阄”,可能这种做法很幼稚,也许是很蠢,但我还是愿意蠢一次,本希望自己有所安慰,可天不如人所愿,试了好几次,没有一次抓到“文科”,我不甘心,我偏就不相信命运,就算真有命运,那我也要赌它一把。于是我在征求父母之前就已做了决定,而且已经报上去了,我之所以后来才告诉父母,是因为我知道父亲一定会让我学理科,我害怕好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将会动摇。我如此的选科可能是过于轻率了,更何况读书是人生之大事,也许是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或许会影响我一生的事业道路。无论前方的路是否平坦,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文理科选择的五个误区

误区1:学习好的报理科,笨的人才学文科。这是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偏见。

误区2:仅凭成绩确定。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有多种因素。不能单单凭某一门成绩的好坏就做出断然选择。 误区3:仅凭兴趣。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学生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

误区4:理工类学生就业前景一定好。未来的就业趋势很难预测,读文科和读理科都存在就业上的风险。文科和理科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的东西只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让你的接受能力更强,以后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误区5:理科不需要背书。化学生物上面的知识点非常多,物理到了电磁学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长时间。而相对于文科,也不仅仅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文理科选择应当注意的七个因素

因素1:实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目。如果你的政治、历史比较不错,而物理、化学比较差,应考虑读文科。读文科的学生,如果数学和英语很好,那是很占便宜的。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英语。

因素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在竞争上胜人一筹,它也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素3:潜力。了解学生各科成绩后在作有针对性的指导非常重要。任课教师有必要调阅一下学生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学生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竞争力。而且还要特别关注“拉分学

科”,这在文理科选择中非常重要。

因素4:兴趣。无论选文、选理,兴趣都应关注。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的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兴趣所在,所以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会显得压力重重。

因素5:升学。从目前的大学录取现状来看,文科的高考录取率的确不如理科;同校来看,现在理科生的高考录取分比文科生的录取分要低;而且,适合理科生的大学比较多,系也比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话,还是选文科去考,因为面对整天讨厌的东西也难有发展。

因素6:就业。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想象一下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等等,一般选择理科。在此推荐大家了解我们的专业选择评估测试。

因素7:态度。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在择文择理时,有的同学会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扰。比方说,舍不得自己的班主任,舍不得自己的同学。这些问题要正确对待,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要学习生活在一起。

选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自己喜欢什么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门学科感兴趣,,相对来说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就会在这门学科上多下功夫。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就会好,将来做出的成就也就相对较大一些。

二、要看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喜欢理科和文科但是文科和理科的成绩却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同学,选择了文科却不喜欢读书,有的同学选择了理科却对数字不敏感,计算能力差。这都是不好的,这都不容易取得好成绩,这时候就需要忍痛割爱了。

三、要有自己的主见。分科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比如有的人听说学习文科的学生比较笨,没有出息,将来就业也不好。因此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了理科。有的人听别人说学习文科将来好考公务员,可能就选择学了理科。这些都是没有主见的体现。将来也会给的人生留下遗憾。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

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