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往往和文化紧密相关,今天我将从董仲舒和他的儒家政治思想作为切入面来看看中国古代的思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文化争论运动--百家争鸣。“三教九流”这个词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这里的“九流”指的是流派,而西汉末年的刘歆在《七略》中提出了“诸子十家”的说法进一步形成“十家九流”的新认识。九流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这其中的人的不同排序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主流,司马谈以阴阳家开始,以道家终止,而班固则以儒家开始,对每家的评述,班固几乎都以孔子的话或儒家经典的语句为依据。
这里我就以儒家的思想为例,简述一下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
首先,儒家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周文化的扩散。那么,周文化扩散的原因是什么? 周朝削弱。我们都知道西周时期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而周王室无哦在地自然成了文化中心,姑且称之为文化向心力。文化从来不会雨露均沾,所以自然有差异。但是到了后来,周朝在军事上的削弱导致它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下降,财政上出现困难,不能养众多的官吏。这些官吏自然而然地到了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另谋他就,精通周朝文化典制的官员也陆续分散到各国,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中心的衰弱,于是鲁国产生儒家学派,宋国产生墨家学派。楚国创道家学派。儒家思想真正对政治产生影响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并非全盘接收借鉴,而是因时而变,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加以改造。
1五德终始,君权神授。这个为汉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五德终始附会了阴阳五行家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观念。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朝代的更替是自然的规律,当一个朝代有德行,所作所为符合天的时候,上天就把管理天下的责任给你,这就叫君权神授。
这是董仲舒基于当时国家已经处于大一统的这个前提下,符合时宜对儒家思想做出新的阐释。对百姓具有威慑力使他们不敢反对皇上,又对皇帝有威慑力,虽然这里面带有愚民的消极色彩,但不可否认它使儒家思想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2天人感应。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命题。董仲舒认为人类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上天不是没有作为的,上天和人也不是没有关系的,而这种天和人的关“甚可畏也” 3大一统。借孔子的《春秋》,提出大一统理想,追求建立大一统国家。顺应了汉武帝的心思和要求。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认为不在儒家的六部经典之列的书籍和学说应该排除在外,使其作为汉王朝封建国家的思想。独尊儒术这个词并没有在董仲舒的原著中提到过。应该是后人总结归纳的。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是成系统的,它们之间是不可割裂的。细细想来它们都包含了一这个字。这说明了董仲舒重视和强调整体。这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和政治是思想文化的基础,思想文化为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汉朝推翻了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初期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