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文明思想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文明思想探析

2024-07-16 来源:爱问旅游网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文明思想探析术 ◎戴圣鹏 内容提要 经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 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文明形式形成的物 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经济文明的产生与形成,与生产工具的 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增长、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与商品_交换的出现等等, 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同于天然产品的人工产品的出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商品生产与 商品交换,是经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经济文明进步与否的主要尺度 在马 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经济文明是人真正依据自身的意识、能力与经济利益诉求 并按照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与美的啄理来从事生产活动与交往活动的行为及其产 物。有什么样的经济文明发展状况,就有什么样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经济文明最为重 要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即劳动产品的人工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化,以及人的生产活动与自 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文明 人工产品 生产活动 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中图分类号]B()一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8)05—0001—06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f}J】观的胛沦框架与思维 或物质财富的追逐 fI:会}!j私自利的,献单的必起,才 促使_r文明的诞 。 此, 5屯思恩格!Ui-xq人类义f{月 的理解与把握,虹 一辑中,文【IJ{的诞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许 j商品 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 j私有 删的产生以及国家的起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 拓腱一步来讲,文明的诞生与人们对物质利益或物质 财富的追逐与私人占有是分 ̄-:-jF的。在《家庭、私有 制和 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有过这样一个沦述:“最 F的利益——兀耻的贪欲、狂暴的卒受、 劣的 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丁|r新 的、文}J』]的阶级社会。” ‘ 从恩格斯埘新的、义明的阶 的足经济的视『fJ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中有没有经济文明思想 在此,我们小 小承认,“经济义fJl】”一嗣并没 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I I被 接他川过 这 并不能否定在马克心的协史舭 j义HJ】观的思想I}I没 有经济文明思想 、众所胴 l, 5电心恩格斯的苫 作中是使用过“政治史l1』J” 这一慨念的, [ ̄l JtL,这 基金项日:国家社会科 :琏金 项lj” 觅思恩格斯的 级社会,也即文明时代是如何揭Jf 史帷幕的思想 I文明观及其实践价ff(研究”(14CZXO0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筇4卷,人KI“I I版礼,1995年,第97页 米胥,文明的诞生与个人对经济利益或物质财富的私 人l 有足分不丌的,没有个人对经济利益或物质财富 的追逐,就不会有文明的诞生。正足个人对经济利益 ②《马克思恩格斯 袋》 42巷.人民J_l{版社,1979 . 238页。 /、之 .冬 2018年第5期 里就有一个疑问: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理 论框架与思维逻辑中,文明是否只存在政治意义上 的文明形式呢?对于这样的一个疑惑,答案是毋庸 置疑的,即不可能只存在政治意义上的文明概念或 文明形式。就算是对卢梭那样的文明悲观论者而 言,文明也不可能只是政治意义上的。卢梭之所以 对人类文明持悲观看法,主要是从物质或经济的角 度来把握文明及其发展,并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以及社会的一切恶的症结归结为人类文明的发展, 认为是工业文明或物质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社会风 气的败坏和人与人之间后天的不平等。因此,从经 济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文明,在马克思之前的思想 家中就存在过。此外,我们也知道,卢梭的文明思想 对马克思的文明观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并在一定程 度上构成了马克思文明观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由 此可见。马兜思对文明的理解不可能只局限于政治 意义上的理解。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对文明的理解 与把握,无沦是对文明诞生的理解与把握,还是对文 明演进的理解与把握,经济的角度是其研究文明的 重要视角或主要视角。 经济文}月J这一概念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 出来的,也不曾在其著作中使用过,但从马克思恩格 斯对文明的经济解读与历史把握来看,很难否定其文 明观的理沦逻辑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经济文明思想。 要屯lJ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是否存在着经济文明 思想,最为主要的是要知晓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理解 与把握文明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明与社会生 产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马克思在论述文明的进 步时,就曾把文明的进步,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增 长。①既然文明的进步可以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增 长,那么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中,文明的实质指 的可能就是社会生产力。这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是 否存在着经济文明思想的一个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当然,只具备这一点还不足以解答全部的疑惑。对于 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存在经济文明思想,还可以从他们 对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在经济上的本质区别来加以 说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在 生产和消费的性质与方式上有着根本不同。“文明时 代是社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 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 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 前的整个社会。”②而“先前的一切社会发展阶段上的 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同样,消费也是在较大 或较小的共产制共同体内部直接分配产品。”⑧先前 的一切社会发展阶段或说先前的整个社会(包括人类 社会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之所以会发生完全的改 变,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目的与性质 以及社会分工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社会的生产方 式再也不是狭隘的共产制共同体内部的共 生产而是 商品生产,生产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直接消费,而是为了 获得交换价值。一种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新的经济 发展方式(经济文明)开始出现在历史大舞台上 、因 此,从以上分析来看,是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乌克思恩 格斯有一个经济文明思想的。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的理解与把握,主要 集中体现在他们对文明时代的理解与把握上。而马 克思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理解与把握又主要是从经 济的角度来分析的,在他们看来,文明时代有着不同 于过去一切历史时代的经济特征,这些经济特征彰 显了人类文明并在事实上印证了经济文明的存在。 这些经济特征表现为:“(1)出现了金属货币,从而 出现了货币资本、利息和高利贷;(2)出现了作为生 产者之间的中间阶级的商人;(3)出现了土地私有 制和抵押;(4)出现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 的奴隶劳动。” 文明时代的这四个经济特征,既是 文明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也是文明在经济领域内 存在的标志。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表明经济文明这种 文明形式是有其表现形式的。 最后,对于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中是否存 在经济文明思想,还可以做一个反向的逻辑推理。 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理论逻辑与思维理路 中,政治文明在他们的历史观与文明观中是存在的, 并且作为一个现实的概念使用过。既然在他们的头 脑中存在着一个政治文明概念,也就可能存在着一 ①参见戴圣鹏:《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概念》,《哲学研 究}2012年第4期。 ②③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174、174、176页。 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文明概念,就像男人与女人作 为一对概念存在一样。从思维逻辑的角度讲,如果 存在一个经济文明的概念的话,那么政治文明作为 一个概念的存在更具有其逻辑推理上的合理性。从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的角度讲,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会有什么样 的政治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同样,有什么样的经济 基础,也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文明与之相适应,进 一步地讲,有什么样的政治文明,应该也存在着决定 这种政治文明的经济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 来,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从根本上来讲也是由经济 基础决定的,如果其经济基础是非文明意义上的,建 立在其基础上的政治也必然是非文明的。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经济文明的存在,很难说会有政治文明这种 文明形式。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政治文明的产生 与政治文明的进步,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或文 明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把专偶制家庭看作 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 于: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专偶制家庭是文明时代的 基本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解体的主要标志。总而 言之,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思维理路中,文 明的进步,集中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也表现为 经济文明的进步。经济文明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 走向文明时代的象征,经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二、经济文明的历史生成 既然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中,存在着一 个经济文明思想,那么,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 式的经济文明,又是如何生成的?对于这个问题,至 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或说三个角度来理解与把握,即 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生产关系等三个方 面或角度来理解与把握经济文明。 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上来讲,经济文明的形成 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换句话讲,要理 解与把握经济文明的是如何生成的,就必须理解与把 握社会生产力是如何生成的。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视野中,社会生产力是相对于自然生产力而言的,简 单一点讲,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自然生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文明思想探析 产力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形式。自然生产力指 的是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自然力 量在人身上的体现。在人类社会的蒙昧时代与野蛮 时代,社会的生产力就体现为自然生产力。之所以说 在人类社会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生产力表现为自 然生产力,究其原因就在于在那些历史时期,无论是 从作为生产力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工具的角度讲,还是 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角度来讲,生产力都具有 自然属性。从生产工具的角度讲,原始社会的生产工 具主要是石器或木质工具抑或骨质工具,但无论是哪 种类型的生产工具,它都属于天然产物而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人造劳动工具。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角 度讲,在原始社会,人本身就是作为自然存在物而存 在的,因而其本质力量也是作为自然力量而存在的。 作为非社会化的自然生产力,并不是真正人的实践活 动的产物,但其又作为支配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然力量 而存在,并规定着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生产力的生成与出现,标志着经济文明的生 成与出现。社会生产力不是自然力量,而是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最早来源于个体劳动者的共同生产活 动,是在个体劳动者的共同生产活动中或说在个体劳 动者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中生长或产生出来的一种非自 然力量。因此,与自然生产力相比,社会生产力并不具 有天然产物的属性,而是劳动者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 形成的社会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以经济权力的形 式作用着、支配着劳动者,并主导着整个文明时代的发 展与演进。因此,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事实上标志着经 济文明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 文明的进步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文明果实就是既 得的生产力,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也即是经济文 明的进步,是经济文明发展最为本质的表现。 其次,要探讨经济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从生产方式 与交换方式的角度人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视 角。甚至可以说,真正的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交换方 式的形成过程就是经济文明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恩 格斯的文明观的视野中:“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 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①从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页。 /、又瓤.善 2018年第5期 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这个论断来看,文明时代从生 产方式的角度讲,是人类社会使用真正的工业生产 方式从事人工产品的生产的历史时期。从工业以及 其生产方式的演进历史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的工 业发展大致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的采掘工业 时期、小工业时期和大工业时期。在人类社会的蒙 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主要是原始的采掘工业。原始 的采掘工业,无论是从其生产的方式,还是从生产的 主体,抑或是从生产的对象或生产的结果来看,都深 深地印有自然的痕迹,其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原 始的采掘工业使用的生产工具是天然的生产工具或 经过简单加工的天然工具,其生产的主体是原始社会 的狭隘的共同体——氏族,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狭隘 的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共同生产方式,其生产的产品 不是人工产品,仍在本质上属于天然产品,其生产的 产品也不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或经济利益,而是用 于氏族内部的共同消费或是在氏族内部直接分配。 此外,就算是在人类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存在着 人工产品的生产,但这种人工产品的生产也是以增 加天然产物的产量或者对天然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 为目的,这与真正的工业生产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在真正的工业生产方式下生产的产品,是人在工业 生产中所创造的在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天然形态的劳 动产品,它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产品,是依赖于 人而存在的劳动产品,这种劳动产品体现的不是人 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而在原始的采掘 工业的生产方式下,人的劳动产品仍属于天然产物 的范畴,人类生产这些天然产物或加工这些天然产 物,其根本目的是直接为了维持自身肉体的生存。 与真正的工业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是商业交换方 式。在原始社会的狭隘的共同体范围内进行的生产 不仅是氏族内部的共同生产,还是氏族内部的共同 消费,也就是说氏族内部的共同生产不是为了获得 交换价值而进行的生产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直接消 费而进行的生产。既然氏族内部的生产不是为了获 得交换价值而进行生产,因而其也不可能是商品生 产,因为只有商品生产才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而进 行的社会生产。但在真正的工业的历史时期,个体 劳动者之问的生产更多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即他 们从事的主要是商品的生产,因而个体劳动者也是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而存在的,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多 地表现为商业交往,即建立在商品交换基础之上的 社会交往方式。这种社会交往方式,不同于原始社 会时期不同氏族或不同部落之间的交往,它是一种 原本在自然界就不存在的交往方式与交往活动。这 种交往方式完全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之上,也就 是说是建立在真正的工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 的。商业交换方式与商业交往活动的出现,也表明 了人类社会在经济上开始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因 此,可以说,真正的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交换方式的 出现,也是经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最后,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的话, 经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私有制的产生。私有 制,作为一种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的生产 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有其产生的历史过程的。在人 类社会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的简 陋以及生产技术的简单,几乎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可 以轻而易举地从自然界中获得生产工具或对天然的 生产工具进行简单的加工,因此,这也使得在人类社 会的初期,少数人不可能通过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技 术的私人占有或所有来支配他人的劳动。更为重要 的是,天然意义上的生产工具必然决定着当时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是极其低下的,也意味着使用这样的 生产工具的人们,是不太可能出现物质生活资料的 大量剩余的,更不可能出现物质生活资料的经常性 剩余。在物质生活资料无法出现大量剩余并且经常 匮乏与短缺的历史时期,私有制作为一种在自然界 中根本不存在的社会制度是不可能产生的。彳E物质 生活资料十分匮乏与无法得到保障的历史时期,个 人无法依靠天然的、简陋的生产工具来生产足够的 物质生活资料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因而其物质生 活资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天然的供给或自然的馈 赠。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与生活状况下,个体是无法 独立生存的,他只能依靠他人或依靠氏族这种狭隘 的、自然的共同体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因此,在这 样的生产条件下,私有制是没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与土壤的。只有当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生产技术 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才为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从而 占有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提供了可能。生产工具与 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就意味着只有少数人才能 掌握与获得,因而也为少数人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私 人占有来支配他人的劳动提供可能,也即为私有制 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此外,生产工具与生产 技术的进步,也必然会人为地增加物质生活资料的 产量与供给,各种劳动产品也开始出现经常性的剩 余。劳动产品的经常性剩余,为少数人占有它们提 供了可能,从而使得私有制的产生也成为可能。私 有制本身的非天然性与本质属性,决定着其本身就 是文明的象征。当私有制这种非天然的东西在人类 社会产生之后,经济文明这一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 形式也由此诞生了。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 工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当社会分工还是建立在 狭隘的共同体(氏族或部落)内部的自然意义上的 分工的基础之上的时候,私有制仍不具备产生的社 会历史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 中:“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 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 言。”①当然,这里所指的分工,并不是指自然意义上 的社会大分工,而是指人类历史上的真正的社会大 分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分工只是从物质 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② 也就是说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是人类社会的 真正的社会大分工。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使 得社会出现了一个自己不从事物质劳动而需要依靠 他人的物质劳动而生存的群体,这个群体最初的形式 就是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不仅表明人类社会 真正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进人到了私有制社会,也 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 三、经济文明的表现 经济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时代的开 始,是人自身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经济利益诉求 从事生产活动与交往活动的开始。在马克思的历史 观与文明观的思维逻辑中,经济文明是人类社会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文明思想探析 自己的经济意识与经济利益诉求并按照自然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美的原理来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的重要表现与发展形态。经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形式,是政治文明等其他一切文明形成的物质基 础,决定着政治文明等其他一切文明形式的发展状 况与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经济文明发展状况,就有 什么样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与文明发展程度。对于 经济文明而言,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劳动产品的人工化;二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化;三是 生产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其一,劳动产品的人工化。从文明本身的意义 讲,文明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真正按照自己的思 想、能力与经济利益诉求创造有别于自然世界的一 种新的世界活动及其成果。因此,从经济文明的角 度讲,如果人类劳动所获得的产品仍是天然产物,而 不是人工产品,那么人类就不可能进入经济文明的 时代或文明时代。人工产品是相对于天然产物而言 的,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中,人工产品虽然与自 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并不是天然的产物或说自 然产物,人工产品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天然的形式,它 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识 创造的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东西。人的劳动的结 果只有表现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自身劳动的非天 然产物的时候,人才开始真正创造自己的历史与文 明。否则无论人类在自然界存在了多久,人类历史 也只不过是自然历史的表现而已。只有人的劳动产 品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产品,而不是天然产物,人类 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自己的劳动产品,人类才真正 开创了自身的社会历史与文明。对于经济文明而 言,人工产品的出现,是经济文明诞生的最为明显的 表现与衡量标尺。由此可见,劳动产品的人工化程 度越低,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就越低下;劳动产品的 人工化程度越高,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就越发达。 在智能化时代,劳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劳动产 品的人工化程度就越高,经济文明的发展水平就越 高。依据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劳 动产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既是经济文明发展的必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 84、82页。 /、又瓤.善 2018年第5期 然趋势,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二,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劳动产品的社会化 生产方式也是经济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原始 社会而言,其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狭隘的共同体内部 的共同劳动的基础之上,但对于经济文明或文明时 代而言,其生产方式是建立在个体劳动之间的社会 分工的基础之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产方式的 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劳动产品生产的国际化与集成 化。社会分工的发达程度,或说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程度,是衡量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 要标尺。对于经济文明而言,生产方式的社会化程 度越高,其发展水平就越高,就越发达,反之,生产方 式的社会化程度越低,其发展水平就越低,就越不发 达。在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 高,它们都是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重要 表现,同时也是经济文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的表现。 生产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虽是衡量经济文明发展程度 的重要尺度,但对于经济文明而言,其只是众多衡量 尺度中的一个重要尺度而已,经济文明的其他表现也 是我们判断经济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尺。 其三,生产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 展。经济文明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劳动产品的人工化 与生产方式的社会化上,还体现在人的生产活动与自 然的关系上。经济文明虽然反映了人类远离自然、摆 脱自然束缚的能力,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讲,人是不 可能不依赖于自然而存在的,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 自然,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自然是人 的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基础,它是人的身体的无机构成部分。经济文明虽不 表现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要重返自然、回归自然,但其 必须要处理好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 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一个从受动的历 史阶段向能动的历史阶段的转变。在人类的蒙昧时 代与野蛮时代,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 现为受动的关系,人受自然的支配与控制。而随着人 对自然规律的更多认识与把握,以及生产工具的改进 与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关系,更多地 表现为一种能动的关系,人在生产活动中越来越表现 出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也 “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 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①虽然在人的生产 活动中,人类开始按照自己的意识、能力与利益来从 事自己的生产行为,但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 看来,人的生产活动更应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 律与美的原理,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 与美的原理来从事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只有这 样,人在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关系或说新陈代谢关系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人与 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共同演进。因此,在认识与把握 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决不能把二者 的关系想当然地理解为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 系,理解为是一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而应理解为 是一种有机体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 系。人是自然的有机体,自然是人的无机体,人不能 离开自然而存在,但自然却可以不依赖于人而存在。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 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 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 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 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 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从这段 话,我们不难看出,经济文明是有其自身的历史诉求 的,经济文明的历史诉求要求人类在对待自然的问 题上,决不能居于野蛮的文明人心态与行为,对自然 进行豪取与掠夺,而是居于人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的 发展,去建设自然与发展自身。如果经济文明表现 为对自然的一种野蛮掠夺与血腥征服的话,那是经 济文明的异化和对经济文明本真的背离。在马克思 恩格斯的经济文明的思维理路中,人在自身的生产 实践活动中与自然所形成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与 健康的关系,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问的物质变换关 系应是正常与和谐的,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新 陈代谢应是健康的,而不应是病态与非Hr持续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晓洁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f{{版社,1995年,第 382、383~38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