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同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教学艺术 自主创新 为了适应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应用课堂教学艺术,增加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与此同时,课堂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就此论题:
(一)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都要把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内容仅仅限制在教材中有限的几篇文章,课文中的字词反复读,段落反复背,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内容感到枯燥,导致阅读兴趣降低。再者,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对教师依赖性较强,而且传统的教育机制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考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尺度,学生不是出于兴趣而阅读,而是为了成绩不得已而为之,上述种种现象都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一些原因,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创新。 其次,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要仅仅拘泥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教师除了教材之外,还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接受能力等相关因素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来读,可以从童话故事或卡通进行阅读,使学生慢慢地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所吸引,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就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查阅相关内容,比如说,某个人物的简介,并就其内容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在查阅中就会逐渐有一种满足感,从而产生对阅读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使教学由单纯的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再次,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生朗读,这样不但教学毫无新意,教师累得不亦乐乎,而且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新教改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中把握阅读的规律。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成立阅读小组等,进行阅读比
赛,或者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模式,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但能读,而且会读。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比如说对阅读的接受力和理解力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一种自我认同感,认为只有老师才是真理,对自己的潜能缺乏一定的认同感,所以在学习中缺乏自信,所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自由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树立自信。
其次,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力逐渐得到发挥。
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艰苦的摸索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总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可见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黄金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教学,通过环境的渲染,引导学生去感受邱少云的坚强与伟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多疑。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只有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有所创造,而要有所发现,须从质疑开始。质疑是学生思维比较开阔的表现,也是学生善于思
考问题的表现,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总之,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承担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小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五)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扩展教学空间,使语文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使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沟通,使学生在生活中把对语言的感知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提高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生活化。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地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生活
传统的教学环境整齐划一,如固定的教学地点,僵死的教学模式,这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温馨的乐学环境和多样化的认知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课堂真正融入生活,使教学环境变得温馨,具有活力,更具有生活气息,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乐学愿学。比如适时调整桌椅,增强教室的人文气息等等 其次,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阅读材料源于生活,它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结合一定的语法规则
而形成的表达生活的信息,阅读就是使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生活化,从而获得一种主观感受。所以说,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式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背景下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使学生再现生活本身,在情境化的语言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感悟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而且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并且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使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