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类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我们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具体打算和规划。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制定各种计划来引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对计划制定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关于计划制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制定计划?该怎样制定计划?第一个问题由大家讨论,我重点讲第二个问题: 怎样制定计划? 一、 依据:
1、根据“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计划要体现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即计划的预设来自于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基本经验,同时还要为幼儿生成和发展留有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成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
2、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计划要体现适宜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制定符合并能推动幼儿在原有的基本经验基础上向前发展的计划。 3、根据“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计划要体现整合性、平衡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注意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的整合,体现课程的平衡,制定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计划。
4、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计划制定要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线结合的原则——即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要求:
1、 计划必须简洁高效
计划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的一种规划,首先是给自己看的。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把自己的思路理清,对做什么?该怎么做?等问题有基本的把握,在这基础上,把做什么、为什么做、打算怎样做写出来,追求真实、有用。其次是让人看的,让领导同事了解你的想法、做法,并予以督促检查或交流借鉴。因此,在文字上要做适当修饰,能让人看懂、了解,并从
制定计划的依据和要求
..
.
中检测你的想法做法是否合适。但目前我们制定的很多计划首先是给别人看的,因此,过多追求形式,计划种类繁多,户外活动计划、活动室活动计划、游戏活动计划、亲子活动计划,出现了很多交叉、重复,费时费力,又不实用,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有的老师写好后,放进抽屉,学期结束时拿出来装订、存档。这样的计划,费时多,效果意义不大。也有个别的老师模仿抄袭,甚至干脆复制粘贴,明显的是应付,缺乏自己的思考,失去了制定计划的意义。
2、 计划必须具体可操作
计划中的事,是自己将要做的事。因此要考虑充分,把你的初步设想和做法写出来,必须具体可操作,使自己在计划的指引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如:“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可以作以下计划:发放宣传资料、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活动观摩、开展家长沙龙等,有了这样的计划,就可以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是具体可操作的。而有的计划中出现:对全县幼儿家长开展调查、了解家教工作现状;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运用优质资源,就很空洞,也难以做到。 3、 计划必须和实际相对应
这里的实际,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充分考虑幼儿、幼儿园及老师本身的实际,分析具体的需要、实际的能力、工作的重点等,做力所能及、有意义、有用的事。如:绿色教育,如是刚起步,可以进行了解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等教育,如果到了一定阶段,则应从环境保护、培养生态意识、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总之应根据不同的实际,订不同的计划;二是与实际结合,写的要和做的对应起来,写是为了做,因此计划中的事,一定要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如果难以做到,或根本就不去做,就不宜出现在计划中。如:对全县教研组长现状作调查,又比如:构建园本课程、编写乡土教材、形成XX特色等,作为一个教师,很难做到。因此,必须慎重,必须和实际相对应。 二、
各类计划的制定
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其中,老师的案头工作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了解分析老师工作的基础上,对照课改要求,提出了:简化活动前的计划;加强活动中的观察纪录分析;学会活动后的反思调整这样一种观点。那么,到底怎样简化呢?我认为,简化不是消灭,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指去掉重复、无效或存在价值不
..
.
大而又占据老师很多精力的东西,从而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把精力集中到有效、有用的计划上,以及活动中观察调整和活动后的分析反思上。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选择以下几种幼儿园老师必须要写的几种计划,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学期计划(班务计划) 1、情况分析(幼儿、家长);
2、保教目标(根据纲要、指南精神,结合班级实际); 3、阶段目标和措施(以主题分); 4、家长工作;
5、工作提示(大项工作呈现,如:家长会、春游、运动会、亲子活动等) 介绍分析莺幼季老师的班务计划:
概述:简洁、有个性。个别幼儿情况描述用学号,以免外传,带来影响。对他们的教育有考虑,有措施,但较笼统,需和后面的月周计划及日常工作对照。
培养目标:有针对,体现本班特点。具体内容分为生活、运动、学习、游戏、艺术特色五块。 方法措施:对应性较好,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
家长工作:方法、设想好,可以再具体些。如:开放日、沙龙的大致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家长上讲台的做法,以及个别幼儿的家长工作等。 (二)以月为主的活动计划表格内容及填写建议 1、表格内容介绍及填写建议
这张表中,具体有“月保教工作重点提示”、“生活运动的内容措施”、“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游戏的观察要点”、“生成与调整”、“环境与材料”和“其他”组成。下面,分别介绍如何填写。
月保教工作重点提示:将学期目标化作可操作的工作提示,代替原来的月目标。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去掉了原来的把目标层层分解,避免用“初步”、“进一步”、“继续”等词来重复同一个内容,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基本上是在玩文字游戏。如:学跳绳。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措施与途径来完成学期目标,因此,教师可用感性的、直白的文字表示自己为了实现目标所要做的事。如:“带领孩子认识新环境和日常用具”“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自选早点的环境中,自主选择食品,初步学习生活自理”。
..
.
各类活动的安排:
生活和运动栏,可以填写“内容”,也可以填写“措施”。如:生活,“勤洗手”中,就是既有内容,又有措施。(见表格)
学习栏,主要填写内容,并提示我们,按照不同的内容,考虑不同孩子的需要,可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因此分为集体、个别两种形式。
游戏栏,主要填写观察要点,因为不管是孩子的自主游戏还是老师组织的游戏,都需要观察,此外,还可填写材料提供和指导要点等。
生成与调整,带着开放的精神,提示老师要关注幼儿,重视生成,可填写幼儿生成的或调整的内容。(见表格)
环境与材料:主要指教室的环境布置,体现和课程的一致,及与幼儿的兴趣相关。还指游戏材料的提供和环境创设。
其他:指为了提醒自己,把有关的事情进行纪录。如:召开家长会的日期,需要联系、落实的有关事项等。 1、 该计划的特点
(1)把月、周计划合并在一起,避免了重复;
(2)便于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调整。老师在对一月内容熟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3)便于整合。首先是两位老师间的整合,填写表格时,需要两位老师共同商量,共同确定内容,共同安排时间,对各自要做些什么都比较了解,更有助于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其次,了解了各项内容,就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整合。如:生活中的“折单衣”和学习中的“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整合。
(4)更具有开放的性质。表格中用虚线暗示四周的活动安排,它可以按照实际需要,作灵活调整,此外,表格中的“生成调整”栏,也提示老师要重视孩子的生成。
说明:填写时,两位老师共同商量,在上月底填写好全部或大部分的内容,不能逐周填写,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填好后,不能一成不变,还要作适时的调整。生成和调整应随着教学工作的展开同步填写。 介绍分析莺幼季老师的表格:
..
.
月保教工作提示:实在、可操作。一看就知道是学期初的月工作。但缺少有关国庆节的教育。 生活:重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内容分别是共同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生活、文明生活。表明老师考虑很周全。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应有交叉。
运动:每周安排四个内容,并非一天一个,还应有其他形式的活动。另外,三、四周活动单一,都是早操律动,不合适。
学习:集体、个别化两种形式均需考虑,互为补充,有的是铺垫,有的是延伸,也有的是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还可以加上生成的内容,在事后补充,并做标记)在两栏的内容里,均未体现对孩子进行的节日教育。(课程指南7页)实际工作中也有所体现,画国旗、挂灯笼等。
游戏内容、环境创设:游戏还包括自主游戏,不能预设,因此提观察要点更合适,另外,这里的环境是指整个环境?还是指游戏材料?建议把环境单列一块,引导教师更重视环境,引导幼儿关注环境,并与之互动。
家长工作及个别儿童工作:仍缺少个别儿童的工作,班务计划中所提的措施未体现。 艺术活动:幼儿园的选择性课程,在提高音乐、美术技能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发展孩子的美感和欣赏表现能力。
整个计划中还缺少“生成与调整”。因月计划超前多,事先要填写,不能空缺太多,而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需作调整,应及时体现。 (三)主题活动表的设计和记录 (表一)整个主题内容的介绍
主题目标:教材上是三条,季老师把第一、第二条进行了合并,(都是探究、观察、发现,了解水的特性),表明季老师对目标进行过认真的分析思考,第二条基本是照般教材的,但是把水环境写成了环境,不知是遗漏,还是作的调整?两者在范围上有很大不同,不能随意删除。
环境创设:符合主题需要,也跟老师的工作实际相吻合。
家园共育:符合主题需要,但表述不够确切。实际情况是和孩子一起关注了解水,共同收集关于水的资料,教室里张贴:“生活中的水”、“大自然中的水”、“人体中的水”、“其他地方的水”,并用交集来表示交叉的内容,真正体现了环境就是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家长、
..
.
孩子的主动参与。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所列内容,季老师进行了增删,(预设),在最后出现的网络图中,又体现了删除的和生成的,表明调整是随机的、即时的、灵活的。从中反映出教师的思考。此外,还列出了跟主题有关的游戏、运动、生活的相关内容,体现了整合。 (表二)主题活动备课
线索:没有照搬教材,重新进行了组合,用“周围的水”取代“在海上,在水边”。从孩子熟悉的周围事物着手,更容易进入学习主题。
活动名称: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跟教材上的内容有很大不同,从找家中的水切入,感受了解水无处不在,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等特性。
活动要求:既忠实于主题目标,又应该具体有针对。如“找水记”中的目标,与总目标中的“观察体验”吻合,“无处不在”又体现了总目标中的特性。 忌:不切实际的照搬或游离。如: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良好习惯、表达表现能力”——长程目标,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活动中“人与人、人与景的重叠”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目标中却不体现。又如:音乐活动:国旗我爱你,让幼儿学习用乐器伴奏。要求是两条:1、了解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前一条目标是已有经验,后一条目标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但不具体,且在活动中体现不足。 组织形式:有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有多种分组方法:随机的、按照学号的、按照能力的、按照有无经验、情感积累等,要能说出理由,根据不同内容和需要分组)
流程与问题:把活动的主要环节用简洁的语言表示出来,要求重点突出,能反映出活动的特质和主要脉络。 忌一种模式,缺少个性,空话套话,抓不住关键。
反思:记录了生成活动及调整的内容。如:生成的教育活动“小区净水站”;生成的区角活动“水的分类”;生成的环境布置“水的秘密多”;生成的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吃”等。 建议:这一栏应用“反思与调整”来呈现。
刚才介绍了季老师的主题活动计划及备课,现在就备课的有关问题做些说明。 刚才,我们介绍的主题活动计划,是在课改要求下,以主题形式展开,体现两位老师的整合,因此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与以往的备课有不同。需要高度的概括,用精练的语言把活动的主要部分呈现出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的老师宁可用以往的备课,认为这样能
..
.
表达清楚。对刚接触幼儿教育的青年教师来说,我认为,也应该备比较详细的教案,促使自己对每个环节深入思考,也能使自己心中有数,便于对照与反思。因此,现在说说备课的要求和注意点。
备课一般应包含以下部分:活动名称;活动要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有的还有延伸活动。下面具体说:
活动名称:交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谈话活动 我的爸爸;综合活动 学做小学生等。 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活动笼统称为主题活动,如主题活动:天安门前留个影,谈话?儿歌?美术?音乐?也不要只写内容:小兔过生日,道理同上。有的老师认为,现在讲整合,所以回避提语言、音乐,其实,在一个活动中,总有主要的领域,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如果有的活动确实涉及较多的领域,那就可以称为:综合活动。
活动要求:这是教案中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感到很头疼的一块。目标该怎么定?首先,要对指南中的基本经验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再分析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以下的方法:有的可以直接用主题目标:如中班“我爱我家”(74页);有的可以是教材目标的具体化:如小班“熊的故事”;有的可以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补充特定的目标:如大班“绿色菜篮子”。
在目标的表述上,应注意: 1、 明确具体,忌空洞抽象。
如大班“京剧脸谱”两条目标: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2、尝试运用作品表演京剧脸谱,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有的目标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关心别人的品质”等是空洞抽象的,也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2、 指向全面,忌片面单一。
目标中应关注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当然,不是每个活动一定要提三条,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有不同的侧重,但有的目标片面、单一。如:认识汉字,目标是:1、了解中国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2、认识一些古代的象形字。全部偏向了知识而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相符。
..
.
3、 着眼孩子,忌脱离实际。
目标应符合孩子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是孩子可能达到的。但有的目标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只顾自己的想法。如:中班儿歌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学使幼儿初步学会儿歌,并能有表情地朗诵;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再学习儿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创编儿歌。对于中班的孩子,既要学儿歌,又要创编儿歌,是脱离幼儿实际的,也是难以实现的。
4、 表述清晰,忌混乱不清。
首先,对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表述尽量分别阐述,避免交叉混杂。如:“认识磁铁”目标如下:1、产生对磁铁的探究兴趣;2、发现磁铁吸铁的特性,了解磁力可以透过纸、塑料、木板、玻璃等物质吸住铁;3、尝试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及磁力的穿透性来解决问题。各块内容分开,非常清楚。又如:“泥土”目标如下:1、知道泥土中有水、空气和肥料;2、了解泥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情感;3、初步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内容混乱,交叉不清。其次,表达的角度要统一,即行为主体要一致。用“培养、教育、引导、要求”等表述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而用“理解、感受、喜欢、参与、能够”等表述,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达时要一致,不能一会儿说培养,一会儿说理解。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更倡导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目标。
活动准备:一般包括环境创设、材料准备,此外,还不能忽略孩子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 活动过程: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流程安排等,这里主要谈谈提问的设计。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实现有效互动。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提问呢? 1、 提问要适宜,便于幼儿理解和回答
如果所提问题能引起幼儿共同关注,并能积极地思维,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表示问题是适宜的。如小班活动设计中,经常用到引发幼儿观察、描述的问题: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喜欢她呢?而对于大班孩子,应多运用一些能引发幼儿想象、假设的开放性问题:如果——就会;要是——可能——等问题,让孩子利用自己的经验或通过想象来回答。此外,问题要便于回答,如:国旗为什么是红颜色的?问什么把国庆节定在十月
..
.
一日等问题,对幼儿来说不容易回答,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 2、 提问要有弹性,满足不同儿童需要
对于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幼儿,怎样的提问,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老师设计的是比较宽泛的话题,再提前告知幼儿,以便共同参与。如:主题活动中有“恐龙的秘密”,老师预先提问:关于恐龙,你知道什么?你知道恐龙的那些故事?恐龙有后代吗?等等。这些话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能力、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 3、 提问要有挑战性,激起孩子兴趣
挑战性的问题,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要使孩子通过思考、探索、研究等过程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幼儿能顺利对纸条、小棍等物体比较长短时,教师问:怎样才能使不同长短的物体变得一样长呢?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从中体验成功,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