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的关系:1共同点:主体都是行政主体,政府及政府授权的机构;本质,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目的都是用于满足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物资需要2区别:执行主体—税收是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收费是各种部门和单位;收入性质—税收是无偿取得,收费是有偿取得;税收列入预算统一安排,收费不列入预算;用途—税收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收费是为提供混合产品;作用—税收兼顾公平和效率,收费是为强化效率. 税收的其他要素:
1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关系:(1)共同:当纳税人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或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2)不同:起征点是对于征税对象的全部征税,免征额是对超过部分不征税;效益不同:采用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于所有的纳税人给予照顾2附加与加成:附加是指随着正税增加而增加的,占正税一定比例的税收,不入国家预算;加成是按基本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加征一定乘数的税收,对象多是收入过高的人群,入国家预算3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的数额,把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免征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现代税收原则:
1公平: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2效率原则: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税收(如典型的人头税.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赋的负担是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方式:
1比例上缴和一般比例补助:比例上缴要求地方政府将收入按一比例上缴政府,剩余的部分自收自支;一般比例补助是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支出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率返还2定额上缴和一般定额上缴:只产生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主要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定额上缴是中央要求地方上缴既定数额的财政收入不会因地区收入的多少而变化;一般定额补助是中央政府将既定数额的一部分返还给地方3专项补助,包括非配套专项定额补助,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和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全球变暖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鉴于全球变暖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且不能排除免费搭车者,应划归为带有显著负外部效益的公共产品.
龙牌污染问题,镇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如何矫正外部效应?
镇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村民的利益,但仍存在行为不当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此外龙口市环保局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问题,而村民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应承担一定责任.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调整其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2)发放补贴:调整MPC,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明细界定产权,使外部效益问题能通过市场解决(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政府雇员制能否解决政府部门低效率问题,实现鲶鱼效应吗?
不能1、政府部门的低效率有两大表现:一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X低效率.材料中的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和办事效率低下引起的.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政府雇员制无法对公务员产生威胁,不会产生替代的作用.政府雇员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大多是公务员无法完成的,因此不能实现鲶鱼效应,也不是有效的激励机制.3我认为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人浮于事,人员膨胀和行政管理的支出.
高等教育能否由私人提供?学费是否会大幅度上涨? 高等教育作为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应有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其中公共部门提供较多而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只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机制运作,学费不会产生大幅度上涨现象. 教育券的可行性
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因此材料中前两种措施不会带来最优的结果,最后一种方法比较可行.
武林外传,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
不应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揭示了税收的本质.首先税收是强制征收的,企业营业占用公共资源缴纳税收是其义务,重奖纳税大户会破坏税收的严肃性;其次,税收具有无偿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会使多数人产生“有偿纳税“的错觉,破坏税收的公平性;第三,税收具有固定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无疑是变相的减税.从本质上讲是国民收入的转移和损失,无法维持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从本质和长远来看亦会破坏税收的效率原则. 人头税为何遭受失败?
最优税收:根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的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收的效率原则认为,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的税收.而人头税就是典型的一种中性税收.然而人头税的推行在英国却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并最后失败,其原因在于采取比例税率的人头税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以前不需要缴纳税收的收入较低的人群不得不用相当一部分的收入缴纳税收,虽然降低了税收的产品却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由此可见,人头税虽然是一种具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却会破坏税收的公平原则.
资源配置三大效率
1利的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的状态交换效率:若所进行的交换达到使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就实现了交换效率.假设条件:两类人A、B,两种产品x,y,引入边际替代率MRS=-△y/△x.实现条件:MRSxyA=MRSxyB2能不减少一种产品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效率:若存在一种生产组合使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
,这种生产组合就实现了生,不可产效率.X无效率:当一种生产出现了福利损失时称为X无效率;X效率:当一种生产在既定条件下达到配置最优,称为X效率状态.假设条件:两企业C、D,生产要素L、K,生产两种产品,引入边际技术替代率(L,K)MRTS=-3△K/△L.实现条件产效率又达到了交换效率组合效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生产的产品组合:MRTSlkc=MRTSlkd .
.引入边际转换率MRT=-△Y/,△既达到了生X.实现条件:MRTxy=MRTSxy .
教育补助
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 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DD’ 资源配置三大效率 1利的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的状态交换效率:若所进行的交换达到使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就实现了交换效率.假设条件:两类人A、AB,两种产品x,y,引入边际替代率MRS=-△y/△x.实现条件:MRSxy=MRSxyB2能不减少一种产品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效率:若存在一种生产组合使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 ,这种生产组合就实现了生,不可产效率.X无效率:当一种生产出现了福利损失时称为X无效率;X效率:当一种生产在既定条件下达到配置最优,称为X效率状态.假设条件:两企业C、D,生产要素L、K,生产两种产品,引入边际技术替代率(L,K)MRTS=-3△K/△L.实现条件:MRTSlkc=MRTSlkd . 产效率又达到了交换效率组合效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生产的产品组合.引入边际转换率MRT=-△Y/,△既达到了生X.实现条件:MRTxy=MRTSxy . 教育补助 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 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DD’ 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适用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2)发放补贴:适用于边际私人收益MPB的调整,边际外部效益MEB=MSB-MPS;适用于MPC的调整,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强调产权明晰的科斯定理:是要交易成本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明晰,则外部效益问题则能通过市场解决,政府不必干预(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瓦格纳法则:工业化经济社会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原因分析:需求在扩大,工业化经济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提出日益扩大的需要;对干预经济以及从事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对那些极大外部经济效益的行业要求政府直接进行生产经营的扩大;对政府提供文教以及服务方面的需要的扩大.评价:瓦格纳从相对规模的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予以解释;研究背景局限于英国工业化革命之后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仅仅站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 税费的关系:1共同点:主体都是行政主体,政府及政府授权的机构;本质,都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目的都是用于满足公共部门履行职能的物资需要2区别:执行主体—税收是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收费是各种部门和单位;收入性质—税收是无偿取得,收费是有偿取得;税收列入预算统一安排,收费不列入预算;用途—税收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收费是为提供混合产品;作用—税收兼顾公平和效率,收费是为强化效率. 税收的其他要素: 1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关系:(1)共同:当纳税人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或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2)不同:起征点是对于征税对象的全部征税,免征额是对超过部分不征税;效益不同:采用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于所有的纳税人给予照顾2附加与加成:附加是指随着正税增加而增加的,占正税一定比例的税收,不入国家预算;加成是按基本税率征税的基础上加征一定乘数的税收,对象多是收入过高的人群,入国家预算3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的数额,把税收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免征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现代税收原则: 1公平: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2效率原则: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税收(如典型的人头税.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赋的负担是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中央对地方干预的方式: 1比例上缴和一般比例补助:比例上缴要求地方政府将收入按一比例上缴政府,剩余的部分自收自支;一般比例补助是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支出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率返还2定额上缴和一般定额上缴:只产生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主要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定额上缴是中央要求地方上缴既定数额的财政收入不会因地区收入的多少而变化;一般定额补助是中央政府将既定数额的一部分返还给地方3专项补助,包括非配套专项定额补助,不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和封顶的配套专项补助. 全球变暖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鉴于全球变暖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且不能排除免费搭车者,应划归为带有显著负外部效益的公共产品. 龙牌污染问题,镇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如何矫正外部效应? 镇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村民的利益,但仍存在行为不当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此外龙口市环保局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问题,而村民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应承担一定责任.外部效应的矫正:1依靠公共部门的努力:(1)罚款或课征税收:调整其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MEC=MPC-MSC=罚款额T(2)发放补贴:调整MPC,补贴厂商为达到合理配置而付出的成本(3)政府规制:对外部效益水平的规制和对生产过程的规制(4)法律制裁2依靠私人部门的努力:(1)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明细界定产权,使外部效益问题能通过市场解决(2)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以此来矫正外部效益带来的影响(3)社会制裁,一种道德约束. 政府雇员制能否解决政府部门低效率问题,实现鲶鱼效应吗? 不能1、政府部门的低效率有两大表现:一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X低效率.材料中的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正是由于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和办事效率低下引起的.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2政府雇员制无法对公务员产生威胁,不会产生替代的作用.政府雇员从事的工作和岗位大多是公务员无法完成的,因此不能实现鲶鱼效应,也不是有效的激励机制.3我认为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人浮于事,人员膨胀和行政管理的支出. 高等教育能否由私人提供?学费是否会大幅度上涨? 高等教育作为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应有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其中公共部门提供较多而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只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机制运作,学费不会产生大幅度上涨现象. 教育券的可行性 教育券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1955年发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将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换取现金用于支付办学费用.利益:1给民众一个以足投票的机会2给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处于一种平等竞争状态,使其竞争公平.3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三种措施:1对私立学校进行补助2对个人家庭进行补助3对学生本人进行补助第一种情况:私立学校会进行基础建设项目支出,不会完全用于降低学费第二种情况:家庭不会将补助用于教育第三种情况:对学生本人补助有两种方法:给学生发放免费教育卡(更为合理)和投资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因此材料中前两种措施不会带来最优的结果,最后一种方法比较可行. 武林外传,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 不应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揭示了税收的本质.首先税收是强制征收的,企业营业占用公共资源缴纳税收是其义务,重奖纳税大户会破坏税收的严肃性;其次,税收具有无偿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会使多数人产生“有偿纳税“的错觉,破坏税收的公平性;第三,税收具有固定性,重奖纳税大户的做法无疑是变相的减税.从本质上讲是国民收入的转移和损失,无法维持税收的公平原则,进而从本质和长远来看亦会破坏税收的效率原则. 人头税为何遭受失败? 最优税收:根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的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税收中性是政府课税对象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对于纳税人只承担纳税带来的负担而不承担其他负担.税收的效率原则认为,一个有效率的税收必然是一个中性的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无替代效应的税收就是中性的税收.而人头税就是典型的一种中性税收.然而人头税的推行在英国却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并最后失败,其原因在于采取比例税率的人头税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以前不需要缴纳税收的收入较低的人群不得不用相当一部分的收入缴纳税收,虽然降低了税收的产品却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的首要原则,指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的征税相同.横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相同的征税相同,纵向公平指社会福利水平不同的征税不同.两大准则:受益原则(个人承担的税赋与其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是相关联系的,受益相同的人征税相同,受益不同的人征税不同);能力原则(纳税人的赋税与其能力相关,衡量标准:客观说主张以能够客观的观察并衡量的相关指标,如收入;主观说主张以每个人效用的牺牲程度作为依据,牺牲指纳税人因纳税造成的效用损失).由此可见,人头税虽然是一种具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却会破坏税收的公平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