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软件测试为例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软件测试为例

2020-04-20 来源:爱问旅游网
Fl 专 : 题 0研_ l究 _ l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特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 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软件测试为例 刘 丽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 、【摘 要】调查得知“软件测试工程师”已经成为新IT人才需求榜上的前四位之一。未来几年国内软件行业对软 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将超过20 ̄30万人。国内市场软件测试人才的稀缺,必将引起软件测试这一职位成为新的“黄金” 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社会需求。校企合作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生源特点,建立并完善学校与相关行业 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全校性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通过校企合作 能够有效支撑应用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职场体验基地,建立毕业 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为学校摸索出一条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专业课 程的新路。 【关键词】软件测试;校企合作;高职高专;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2)02—0086—02 一、饼冤曹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可以从事计 算机行业的几乎所有工作。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 所学习的内容涵盖面较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三年学习内容 不可能涉及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因此,必须进行专业定向。 经过调研,充分考虑到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 岗位、能力与素质需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定为软件 测试。 度偏低,也难以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除此以外,企业对软件测 试人才专业性的要求也提高了人才进入的门槛。计算机软件测 试专业在国内尚属待开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看好。但由于是 新专业,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在授课之前基本没有系统的软件测 试理论和工程实践、更无教学经验。基于这种情况,就更加应该 尽快开展专业研究和建设,并借助于各方力量,以提高教师的 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尽快掌握理论和具备实践能 力,承担起教学与实践任务。 一二、专业特色 调查得知“软件测试工程师”已经成为新I1r人才需求榜上 个有竞争力的测试人员要具有下面三个方面的素质: 的前四大职位之一。未来几年国内软件行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技能。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技能是测试工程师应 的需求将超过2O万一30万人。国外的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开发 (1)师与软件测试师的分配比例为1:1,而我国为6:1,相差很 该必备的一项素质,是做好测试工作的前提条件。尽管没有任 何IT背景的人也可以从事测试工作,但是一名要想获得更大 大,可见国内软件市场软件测试人才的稀缺。 则计算机专业技能是 由于国内IT产业内部软件测试人才积累很少,目前具有 发展空间或者持久竞争力的测试工程师, 备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不超过1万人,即 必不可少的。测试专业技能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黑盒测试、使在软件测试岗位上从业的3万多技术人员,多数也是处于边 白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等基础测试技术,也包括单元测试、功 工作边学习的摸索状态,能力提升非常缓慢。软件测试人才的 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等测试方法,还包括基 匮乏已成为制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应责无旁 础的测试流程管理、缺陷管理、自动化测试技术等知识。(2)软 贷地肩负起培养软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件编程技能。软件编程技能实际是测试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旺盛的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机遇。教育发展的 在微软,很多测试人员都拥有多年的开发经验。因此,测试人员 最大动力是社会需求。由于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较大, 要想得到较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能够编写程序。只有能给编写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 程序,才可以胜任诸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难度较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专业特色鲜明、层次定位准确为起点,按 大的测试工作。(3)算法设计能力。测试工程师至少应该掌握 照先进的培养模式,把握人才质量关,提高就业率。为学校摸索 Java、c#、c++之类的一门语言以及相应的开发工具。网络、操作 出一条校企合作构建软件测试特色专业课程的新路子是很有 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知识。与开发人员相比,测试人员掌握 必要的。 的知识具有“博而不精”的特点,“艺多不压身”是个非常形象的 目前国内开设软件测试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少数 比喻。由于测试中经常需要配置、调试各种测试环境,而且在性 IT培训机构虽然及时开设专业课程,但碍于大众对测试的认知 能测试中还要对各种系统平台进行分析与调优,因此测试人员 【收稿日期】2011-07—12 【作者简介】刘丽(1960一),女,云南昆明人,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需要掌握更多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知识。在网络方面,测试 四、专业建设研究目标 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工作原理,尤其要掌握 软件测试特色专业的研究,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 一些网络环境的配置,这些都是测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知识等。 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研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究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如何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的专业发展 课程体系按软件测试专业方向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将岗位 模式,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专业建设和 能力从入门、基础、应用到综合的过程来设置,把原来的以学科 人才培养,让教师与学生的培养一起成长,培养学生具有较强 为体系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并根 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从事软件测试的高等 据软件测试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们能够 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学成上岗。课程体系按以下几个模块来实施: (一)改革阶段及实施步骤 (一)基础课程阶段教学计划 社会需求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机制改革的最大动力。校企合 表1专业基础课 作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和大众化生源特点,建立并完善学校与 相关行业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和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管 理和运行机制,形成全校性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通过校企 表2专业主干课程 合作能够有效支撑应用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校 量亘 堕墨 人机交互与uI测试 软件自动化测试与工具 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职场体验基地,建立毕 软件工程与质量保证 测试用例设计 软件性能测试技术与工具 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评价 和反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二)课程实训 表3阶段实施步骤 本着“先感性后理性,先实践后理论”的原则,强调基本知 改革阶段 改革内容 识  ̄¥Jll练,通过实践升华理论,要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主要由教研室负责这部分课程的建设与授 完成必备基础知识的建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第1阶段 课、课程资料及辅助科学软件的开发。把开发小型应用系统作为教学的主线,鼓励 和引导学生参加项目建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使用软件测试系统中软件测试的基本方 第2阶段 法、基本技能等 从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的实践 活动,设计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单元测试。 软件工程与测试实验室搭建、软件测试平台搭建及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搭建。该阶段 图1 课程实训基本架构示意图 第3阶段 需要借助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力量进行专业课程的掏建、进行软件工程与测试实 验室搭建、软件测试平台搭建等实训课程的实施阶段。 其中,知识点实训由若干实训单元组成,在各单元中实施 …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举办课题成果评奖活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发 “教——做——评”循环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 一 ‘ 表相关论文,上变申请成果评估验收:课题组结题,成果出版与展示等。 案,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实际应用水平。将企业的学习流 (二)研究机制和创新点 引擎技术和课程实训完美结合,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 第一,结合所学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公司项目开发,有利 的最佳教学效果。 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探索软件测试人才培养 l三)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 模式,探索合作机制、教学机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实训基础知识熟悉后,就是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的实 第二,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 际运用。项目实训是指完成部分课程后,由学生“个体”独立完 求紧密结合,突出软件测试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构 成相对完整的项目训练方法。与课程实训不同的是,项目实训 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平台。 以学员实践为主。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点与面关系、基础与实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用关系。 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适用教 企业实训是指全真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以“项目组”形式实 材;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现完整的项目研发的过程,该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不同 第四,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理论够用为度,以讲座、学 的是,这个阶段侧重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组员相互配合,共 术报告等形式增加现实社会所急需内容。引用课程模块化教 同解决难度较大的应用问题。这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实现从 学,按“事件驱动”的培养方式,根据就业岗位确定课程设置,培 “学员”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实训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大力实施订单教育。 第五,从课程学习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阶段,贯穿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 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表4特色专业预期培养目标 (三)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图2实训体系架构示意图 与企业合作,实施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下转第9l页) 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07--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 万元,2006年安排1 300万元。2011年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 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 就业阶梯培训首批试点工作,培训人数为320人,把补助标准 参保人数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见表9 o 由历年的800元/人提高至1 000元/人。 金额(亿元) 从2005年开始,我区就以贫困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 250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实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 200 l50 训工作。2009年全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人数为88.89万 100 人次,区内外劳务输出用工人数为542.59万人次;2010年全区 50 0 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人数为92.69万人次,区内外劳务输 2007 2008 2009 2010年份 }-.-.I.1. 标 2晰 32545 355 34 22375 2o08 368 05 361 42 2009 411 32 2010 418 图8 2007--2010社会保障支出 表9 2007--201 0年广西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指 随着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经济会有更大 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对人才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 定要注意分析人力资本投入的成本效益问题,让政府和企业 (六)劳动力迁移投资 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必然需 有着更为明确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 境,让北部湾的经济整体更上一个台阶。 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这就依赖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 最近,国家出台了支持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 【参考文献】 区转移的相关政策,引导东部产业转移,广西对农村劳动力的 [1]杨欣,胡峥嵘.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lJ1.东 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日益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 南亚纵横,2007(12). 16346 17654 199 01 210 一(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出用工人数为604.19万人次。 广西通过加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加 快推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县 域经济的发展。 849 96 237 221 69 850 235 22g 23461 204 90 三、结语 l8242 盾,广西加大职能技能培训力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工夫, 【2]杨志晨.试析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增生催化作用l J1.商业研 究,2004(17):72—731. 推动实施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边境地区农村劳 3]张弘,曹大友.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动力创业就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行动等系列培 [2008(12):24—291. 训就业工程,同时还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 【4]席酉民.企业集团人力资本管理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2003. 广西一直以来,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发展壮大 [5]Uzawa Hirofumi1Optimum Technical Change in an Ag2 gregative Model of 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和重要战略任务,采取多渠道的筹资办 Economic Growth『J].International Eeomomie Review,January,1965,6: 法,解决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问题。自治区每 118-311. 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参加贫困村劳动力转 (责任编辑:×校对:Z) 移就业前培训的学员的学费和食宿费的补助。2005年安排1 000 (上接第87页)致力于软件测试应用人才的培养,开启计算机 应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先河。注重人才培养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学体制的改革,提高办学 效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使学生掌握必 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软件测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 强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热衷于 从事软件测试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研究是新的探索。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是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发展空间很大。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应用 特色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 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芬,耿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研究fJ].中国管理 信息化,2010(5). 姜波,于丽娜.从微观操作层面研究与实践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 五、就业体系 教学改革在致力于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关注 社会用人需求与人才供应渠道建设。特色专业教学体制改革的 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 就业困境,搭建畅通的就业通道。目前学校已经与全国各地的 软件园、高新区以及国内外多家IT企业建立人才合作、项目接 包、共建实验室等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服务于企业人力 资源系统和学员就业的人才服务体系的无缝链接,搭建了“院 校——实训基地——企业”三方之间畅通无阻的增值合作平 台。就业服务体系将体现人才服务的新模式,打造“渠道广、效 率高、多层次和多模式”的就业模式。 定——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fJ1.计算机教育,2010(7). [3]库波.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IJ】_计 算机教育,2009(8). 『4尹红健.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软件测试专业建设l4]J1.河南教育, 2008(12). [5】王志言,刘椿年.区间算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J1.软件学报,1998,9 (6). [6]赵元聪,朱三元.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996,13(3). 六、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测试专业正在创建和开发时期,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 [7]贺平.软件测试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lI德]斯皮勒(Spillner,A.),林茨(Linz,T.),(挪威)谢弗(Schaefer,H_).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第2版)[M】.刘琴,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校对:Q)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