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022-05-06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O卷 第2期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2O No.2 2002年4月 JOURNAL 0F JIAYING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Apr.2002 略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鲁 渊 (嘉应学院师能教研室,广东梅州514015) [摘 要]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 概括,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意 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美学 [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2002)O2—0072一O4 中国古典诗词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我们今天 王昌龄在《诗格》中首先提出了诗有三境,即:“物境”、“情 应以十分珍视的态度,审视古人在诗词创作方面的经验 境”、“意境”,并试图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王昌龄所 总结和审美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 谓的“物境”是指自然山水之境,“情境”是指人生经历的 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我们 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境界。这里的“意境”.还不 从古典诗词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论,就可以在广 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意境,但毕竟最早提及意境一词。这 阔的天地里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 是“从构思角度提出超乎物、情、意之上的作者心中之 典诗词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 境;” J( ”其次.以皎然《诗式》为代表,他在《诗式》中 一、意境的涵义及其特点 说:“诗情缘境发”。“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产物.一般认为它经历 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这是 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鉴赏角度.以境评诗.重视文字之外的‘意’、‘象’表 1.唐代以前的长期探索。 达”;一_j( 进而便是司空图为代表的“味外之旨”、“象外 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根 之象”、“景外之景”的论说.揭示了意境含蓄和发人想象 溯源到《周易》、《庄子》.它们已提出了“言”与“意”、“意” 的美学特征,“为意境论的审美超越特征作了概括与总 与“象”的关系问题.并包涵了由小见大.以具体呈现一般 结。,,-l_ 中国古典美学对意境的探索,一方面建立在 的观点.这是“意境说”的酝酿时期。在唐代以前,虽未正 古典诗词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与佛学在中国兴 式提出“意境”一词.但是.对文学作品从美学上进行评 盛具有密切的关系。“意境”、“境界”,原本是佛学用语.佛 论确是早已有之。孑L子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孟 教大力宣传超脱出世.把希望达到的某种冥想中的境地, 子讲:“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到了刘勰的《文 称为“境界”或“意境”。随着唐诗的繁荣和不断积累的艺 心雕龙》则尽量从艺术美来衡量文学作品,讲“风”、“骨”. 术经验,诗文理论也讲求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融洽和谐, 要求文章具有感染力:“怊怅述情.必始乎风,忱吟铺辞. 从而达到新的艺术境界。因而,“意境”、“境界”.便逐渐衍 莫先于骨。”可见.“风”、“骨”是他对文学作品的,.意”和 化成中国古典诗文理论中的美学术语。唐代司空图《诗 “辞”提出的美学标准。钟嵘《诗品》中认为.诗有三义:“一 二十四品》是第一部研究诗歌意境的专著。他从不同的 日兴.二日比.三日赋”。他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 意境.探讨了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意境说”至唐以来. 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 历代诗论家不断加以发展.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 至也。”这些古代诗文理论.为唐代“意境说”的形成和发 中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味。”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认为:“情”、“景”要“互藏 2.唐代正式提出及其发展。 其宅”.“妙合无垠”。清代纪昀也用“意境”作为评诗的标 唐代诗论中.对意境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准.他评杜甫《江月》诗日:“意境深阔”.评孟浩然《归终南 [收稿日期:2002—02—06 作者简介]鲁 渊(I 962一).女.四川青神人.嘉应学院师能教研室.讲师。 7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诗曰:“意境殊为深妙”。虽然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 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都涉 及了意境的某一侧面,但大力推举“境界说”,并自觉把意 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是 我的所谓意境”。L6 目前。对意境的解释多种多样,有 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一种认为意境是典型形象或意象, 可称为“典型说”,这是国内主流派,美学界代表人物朱光 潜、李泽厚、蔡仪均持此说。一种认为意境就是风格,可 称为“风格说”,国内钱钟联,台湾王更生等学者,倾向此 说。一种认为意境是主观与客观,作品与解读之间感性 活动的结果,乃受接受美学影响,可称“感性说”,旅美华 裔学者叶嘉莹可作代表。此外,还有“情感说”,“生命表现 说”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各有不足。之所 以对意境涵义有多种解释,是因为“我国人文传统重直 境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当推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3.清末王国维的境界说。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对意境获得的成果,并 前进了一大步。他在‘人间词话>中视“境界”为文学之本 质,并以此为评论诗词的美学标准。他说:“沧浪所谓兴 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 二字为探其本也”。“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 感人者,意与境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 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词以境界为最上, 觉,模糊思维,不追求精确概念,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系 统。这种模糊性质也见于传统诗学,譬如格调有风格、格 律二义;兴象既指意象,亦谓情感;神韵既表示诗歌所描 写的客体的特征,又表示创作主体的情感理趣,还有诗歌 风格的涵义。由此可见,一词兼寓多义,乃是中国传统人 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见,“境界”(意境)这 是诗的本质所在,“美的境界——这是王氏诗学的一个特 征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诗词境界区分为 两大类并指出它们的区别:“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文理论一个极为常见的特色。境界正是这样模糊多义的 传统诗学概念。 刀 ’关于意境的涵义,目前尚众说纷 纭,随着诗词理论的发展,将会日臻完善。 由于对意境的涵义把握不同,对意境的特点也有不 同看法。具体有以下三种。 1.意境是意与境的交融。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 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近代美学观点看,“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他还注意到诗词 意境与选词炼字关系密切:“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 界全出矣。”王国维还提出:“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 劣”。举例小者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大者如“落 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班澜先生从“语象”来品评诗词 的意境,也很有见地,他说:“小境界的语象系统乃细微之 象,柔弱之舞,大境界的语象乃博大之象,刚猛之舞,分别 指向生命细微体验的空间和开放广博的体验空间,境界 的大小与诗的优劣无关。与此相近的还有意象的优美和 壮美的问题,壮美的意境,必有雄浑壮阔的语象系统与体 现生命张力的刚猛之舞,必有广阔的空间,成大境界;优 美的意境,必有轻柔恬静的语象系统,以及体现生命自由 这是意境最明显最基本的特点,在古典诗词中,意与 境的交融大致有三种不同方式: (1)情随景生。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 少妇原本高高兴兴打扮一番,登上翠楼观赏春景,陌头杨 柳的新绿,触发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后悔不该让丈 夫去寻求功名而辜负了大好春光。少妇的愁是由早春的 景引发的,又借着对春景的描绘表达出来。 (2)移情入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去看 外界景物,又借着对外界景物的描绘将感情抒发出来。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诗人面对“安史之乱”后国家的破败景象,感 慨万分。在诗人眼中,花在流泪,鸟在惊飞,大自然的景 色带上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将主观之情移入物 境,是为了表达更深的爱国之情。 (3)物我情融。外界的景物与诗人的感情完全交融 和谐的曼婉之舞,境界未必都是小的,但必是细腻曲折 的。实际上,意境美的品类是多种多样的。 。](P214’王国维 还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和风格,从而丰富 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理论。尽管他的境界说仍有局 限,但他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4.建国以来获得的新解释。 、 在一起。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诗人眼中,春雨好似顽皮的孩 子,随着春风悄然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使万物生机盎 然。 2.意境是情和景的典型化。・ 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说:“意境和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性格一样,是比形象、情感更高一级的美学范畴”。“意 境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趣的统一”。L.J(PI20)这是从主客观 统一,情景交融来解释意境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蓝 华增在《说意境》一文中认为:“在真挚而强烈的感情的刺 激下,诗人主观与外界客观猝然地结合在一起.情与境 合.意与象通。这就是意境”。rs】(n 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 解释最为形象生动:“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 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 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 情和景的典型化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要达到 高水平的意境,必须对意境进行加工、提炼。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 写出了意境,因为作者的感受是典型化了的,战乱给广大 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作者在此以个人的感受反映出来 情聚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 时代的不幸.饱含着时代的气息。值得注意的是:意境的 一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典型化与文艺理论中的典型化,在精神上相通,具体内容 词类上简析如下: 却不同。前者是指情和景的典型化,后者是指人物和人 1.名词。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 物性格的典型化。诗歌的意境主要是指抒情诗而言,抒 是春 名词。面 炼得好,把春风拟人化.使自然物有人的 情诗的形象没有情节的发展,谈它的典型便是讲其中塑 情态,突出了春天阳光明媚,白花盛开的景色,使意境更 造的意境。只有典型化的情和景,才能构成好的意境。 形象。 3.意境应具有诗味。 2.动词。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诗歌首先应给人以美感,即人们常说的。诗美 ,诗的 一片日边来。 动词。出”、。来 炼得好,把静止的山峰写出 意境应给人以启发和联想,即人们常说的。诗味 。诗歌 了动态,从而反衬出一叶孤帆顺流而下,速度之快,不可 应。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 (刘禹锡《董氏武 阻挡的气势,使意境富于动态。 陵集记》)有意境才能有诗味,意境的创造是不易的。正 3.形容词。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 月何时照我还。”据说,作者最初用“到 、“入 、“过 字,改 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 了几次,最后选中色彩鲜明的。绿 字。形容词。绿 炼得 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味,因时代、阶级、艺术风格及作 好,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江南早春景色,使意境更鲜明生 者的个性不同而异。 动。 总之,意境是古典诗词高标准的美,它的特点是丰富 4.数词。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多彩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开头两旬暗写雪,数词。千”、 二、意境的构成与提炼 。万 炼得好。使诗的背景辽闻,寒气逼人,更突出了渔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 傲岸不屈的精神。乍看起来,数词枯燥乏味,但若炼得 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 可见,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抒 好,可使意境达到很高的程度。 情作品而言,意境则是其艺术美的体现。那么意境是怎 5.副词。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不乏其例,它们同样 样构成的呢?且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语,青草 可以深化开拓意境。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叶黄 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 鹂空好音。 青青的碧草掩映着石阶,美妙春色无人欣赏, 虽写等朋友夜访的主人,我们却可以联想到友人失约的 躲在繁枝密叶间的黄鹂鸟,枉自唱得如此动听。副词 种种情况。如果说主人的情景是实,友人的情景就是虚; 。自 、 空 炼得好,写出了草色莺声无人欣赏,诗人空虚 主人的情景是显,友人的情景就是隐;主人的情景是有限 之情暗寓其中,展现出了荒凉冷落的意境. 的,友人的情景根据欣赏者的联想可以是无限的,意境的 6.介词.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妙处就在于此。可见,意境的构成不仅要情景交融,而且 二月花。 停下车来欣赏晚秋的山景,那落霜染红的枫叶, 要实与虚、显与隐、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即通过具体的、 比二月的春花更艳、更美。介词。于 炼得好,展示了一幅 有限的形象,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夕阳下火红的枫林秋景图。 由此观之,意境的构成需要景外之景,味外之味,这也是 7.连词。王维《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 意境美的体现。班澜先生从结构诗学的角度来分析意境 落。 寂静的深山投有人烟,花儿自开自落。连词。且 炼得 的构成,也颇有特色,他认为:。意境结构有两个层面构 好,使花开花落景象具有动态感,更反衬出涧户无人的寂 成,即语言建构层面与感性发生层面。前者以诗人的生 静。 命活力、创造活力和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新鲜、富有生 8.助词。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 命活力,且富启迪性的语象系统的建构,获得体现生命运 桃,绿了芭蕉。 时光飞逝,你看,刚红了樱桃,转眼芭蕉又 动的语象动势,构成具有期待充满的语言空地。后者乃 绿了。助词。了”炼得好,形象地展现出樱桃之红,芭蕉之 是接受者以其生命活力、审美经验,加入诗的语言空地, 绿,很快成为过去,这就生动地说明光阴易逝的人生哲 在对语象动势的感性还原与想象的补充过程中,趋向生 理。 命体验的完美。虻钉 。 由此看来,诗词意境的产生是诗 9.叠词。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中,叠词用得极为出 人的创作与接受者审美活动的统一。值得注意的是,诗 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笔就连用十 歌的意境建构从作品到解读是动态过程,解读过程中,因 四个叠字,写出了心中若有所失,周围环境空虚寂寞,及 接受者生命状态、审美经验的不同,对作品的意境的体味 无可奈何的凄惨悲凉的心情。炼字自然,创意新奇,层次 自然不同,所谓。一百个观众会有一百个哈姆莱特 乃是 分明。从而加强了气氛的渲染和感情的抒发,使意境格 审美接受的规律。 外深邃。可见,叠词炼得好,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得到双 意境的提炼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古代诗家词人 倍的强调,主观感情也得到充分的渲染,从而使意境格外 在追求意境这一审美目标中很注重炼字。。诗句以一字 深远。 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胡仔 可见,炼为“诗眼 、。词眼”的字,在词类上相当广泛。 《苕溪渔隐丛话》)这点铁成金的灵丹,自然指诗词中的点 还有一些诗家词人专爱炼某一字。如李清照爱炼。瘦 金之笔,人们所谓的“诗眼”、“词眼”。我们在欣赏古典诗 字,“露浓花瘦”、“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 ,因而获得 词时可以发现,诗家词人炼为 诗眼 、。词眼 的字丰富多 。李三瘦 的美称。值得注意的是,炼字应服从内容的需 彩,它们在展示和开拓意境中发挥了神妙作用。我们从 要。清代沈得潜说得好:“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 一74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字.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朴字见色,陈字见 2.体现了诗美的高标准——以“清空”为美。 新。 。]l睨“’最美的意境是虽经深化开拓而不露痕迹。因 在中国古典诗论中,对诗美的最高要求可谓——清 而.意境的提炼要付出艰辛韵劳动。 空。“诗贵清空”(胡应麟《诗薮》)。所谓“清空”,就是“不著 三、意境的美学意义 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清空”实质上是少许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范畴,具有民族特 特征中,含有非常广阔的意境,这种意境存在于画面内 色。让我们从古典诗词创作和欣赏的角度,探讨意境的 外。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 美学意义。 问,或恐是同乡。”作者仅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 I.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虚实相间为美。 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王夫之评其日:“墨气四射, 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 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妾斋诗话》)诗人 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仅写极简单的一句问话,一个动作,那船上的女子,对另 长歌怀采薇。”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色调清幽,具有牧歌 一船上的男子试探情意的神情举止就如在眼前。读者的 式的田园气息,又透露出避世遗民的怅惘。诗中的远景 眼前自然展现出一幅山水泊舟的人物画,或联想到一个 与近景,近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每句写景的诗 极具生活情趣的小故事。可见,意境不仅存在于画面之 句,都是一个不同的画面。每个画面之间有不同程度的 内,更广阔的意境却存在于画面之外。少许特征可以在 空白点,好比国画布局竹、林、山、石时留下的白绢,可以 读者心中形成完整的意境,因为它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渲染烟云水色,造成深远的意境。诗画同道,诗中画面的 德国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 空白点正是意境创造的契机,表现在作品中是虚实相生, 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 g] ”’读者以自己的生活 情景交融,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审美观。一空白’ 经验作基础,就可以创造一个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意境 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源远深远,诗学的‘空’是艺术 来。“清空”要贵在自然,王国维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形象赖以运动并获得生命力趋向充满的想象空间,既有 合乎自然。”(《人间词话》)意境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的 别于客观物理时空,又不是毫无实在内容的虚空。诗的 自然统一。意境来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正是“山之精 空白,是有生命的艺术形象本身的运动空间和存在形 神写不出,以烟霞代之;春之精神写不出,由草木写之。” 式”。[3]l哪”就诗的创作而言,虚实相间正是诗的凝炼含 (刘熙载‘艺概')意境的“清空”与“虚实相同”相比,其意 蓄之处。就诗的鉴赏而言,诗的空白处,足以诱发读者的 境美更高一层,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艺术美的高标准。 想象,给读者充分提供想象的余地。一个个看似孤独的 总之,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美学 画面,引导读者在想象中作一次次跳跃,从而使读者感到 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对世界美学史一个不可磨灭的贡 回味无穷。皎然称其为:“抛针掷线,似断而复续。”(《诗 献。意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理论概 式》)徐凝的瀑布诗:“千古长江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 括,也是中国古代文论重视物、意、辞诸关系的必然结果。 色。”历来为诗家所讥笑,就在于它引不起想象。李白瀑 意境具有民族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 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千古传诵,就 准,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美学价值。研究意境的特点、构 在于其想象奇特。中国古典诗词反对直露说尽,主张言 成及其美学意义,对我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对今天的诗 有尽而意无穷。意境,正是这种艺术特征的体现和概括。 歌创作及其评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M].上海:复旦 [5]蓝华增.说意境[J].古代文艺理论研究,1989,(10). 大学出版社.2000.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I981. [2]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若夏.境界与模糊性[J].文艺理论研究,1989,(6). [3]班澜.结构诗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I999. [8]沈归愚公全集[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I979. [4]李泽厚.意境杂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I978. [9]克罗齐.美学原理[M].上海: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陈火祥 On the Beauty of Antistic Conception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Ci LU Yuan (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15,China)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belongs tO the peculiar acsthetms category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ci not only is it’S formation the summary of creating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ci,it also reflects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ci this arti— cle,from the aesthetic angle,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 and characten,composition and nefinenent,and the aesthetic meaning of Chb ne e ancient poetry and ci. Key words:ancient poetry and ci;artistic conception;aesthetics 、 一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