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题库310题(含答案)

精编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08-02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3.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6.社会形态是A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7.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关于生产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D.生产力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10.道德C

A.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是永恒不变的 C.具有历史性

D.是靠国家强制力潜在保证其实施

11.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2.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3.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B.劳动者占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C.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D.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14.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 私有观念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5.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6.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A A.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个组成部分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D.私有制国家和公有制国家两类

1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A A.经济利益 B.指导思想 C.政治地位 D.阶级地位

1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 B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19.“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表明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1.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车身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22.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C)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2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4.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6.生产力要素中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渗透其他要素来发挥作用的要素是D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27.(A)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A.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C.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D.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

2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2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1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30.(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是(B) A、 B、 C、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32.在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是(A) A.劳动 B.生产 C.物质资料

D.商品

33.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B) A.按需分配,各尽所能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3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D) A.《资本论》中 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 D.《共产党宣言》中

35.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C)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36.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37.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B)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14.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8.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说法错误的是(D) 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国家谋利益的党

39.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 B.货币增值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D.世界货币的出现

40.(C)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 (C)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中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越南

41.商品经济是以(C)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4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C)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C.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43.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是(C) A. 18世纪末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 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4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6.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47.资本主义地租是(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4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51.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5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53.(A)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A.实现共产主义. B.生产力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解放战争的胜利

5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55.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5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5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5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5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60.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

61.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6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63.从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A)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6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 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66.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D)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67.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6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C)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 ·配第

69.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70.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7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7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垄断竞争 D. 资本输出

74.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是说是(A)作用的结果。 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 (D)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国家资本所有制 C.垄断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7.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78.(A)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垄断利润 D.垄断价格

79.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81.发明永动机的人都失败了,说明人们不能 (ABCD) A.藐视规律 B.消灭规律 C.违背规律 D.创造规律

82.贸易全球化是指(B)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A.商品和资本 B.商品和劳务 C.资本和劳务

D.商品和技术

83.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8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8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6.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7.“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8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8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90.“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A. B. C. D.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9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 B. C. D.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实践高于认识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2.有一种差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93.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94.“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 (BCD) A.相互对立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 (ABCD)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包含的哲理是(ABCD)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 (ABCD)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 (ABD)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CD) A.全部否定 B.全部肯定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BCD)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 (ABCD)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C.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1.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BCD)

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 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D.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

95.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96.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7.在联系观点问题上,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BC) 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D.只有辨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

16.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揭示的哲理是 (ABC) A.事物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C.规律是不能创造的 D.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17.联系的特点有 (ABC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98.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ABCD) A.本质的联系 B.固有的联系 C.必然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99.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主要理论内容包括(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00.“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ABC)

A.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B.历史上各种优秀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D.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保证

101.“唇亡齿寒”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事物之间存在(D) A.变化 B.矛盾 C.排斥 D.联系

18.体现唯物辨证法思想体系实质和核心的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物质运动规律

19.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C) A.规律 B.联系 C.矛盾 D.意识

20.宋朝诗人有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观察分析问题要用(A) A.全面地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1.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人无限地为人民服

务中去”。这种说法是(D) A.唯物的 B.唯心的 C.形而上学的 D.辨证的

22.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故来今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哲学观点是(B) A.唯物论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的 D.辨证的

23.在植物界中,“种子—植株—种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D.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4.“物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这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5.判断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主要依据它们之间是否是(B) A.同时发生的 C.前后相继的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根本和非根本的关系

10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用这句话说明(C)

A.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一切皆变,无物常住

D.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10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主观能动性 D.内在统一性

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D)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主观反映

104.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B)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C.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4.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的回答是(C)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B.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D.世界是不是物质的 6.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 B.变化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主观和客观

7.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105.《共产党宣言》发表于(C)

A.1841年 B.1844年 C.1848年 D.1867年

106.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C.提供了普遍使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07.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党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二、判断题

108.(√)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109.(√)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的最高形式。

110.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11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

112.垄断价格等于垄断利润和成本价格之和。 (√)

11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11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1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11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

11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118.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11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

12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121.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

1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1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1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1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12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展开的。

128.(×)国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129.(×)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领袖人物的选择性。

130.(×)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退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倒退,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131.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

132.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

133.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134.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

135.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36.既然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一国或少数国家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137.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138.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 (×)

139.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140.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4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142.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

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

143.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

144.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

145.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146.(√)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4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48.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

149.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50.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完全失败。(√)

151.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

152.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

15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15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5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

156.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157.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15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5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160.常言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里说的是青山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161.老子在《道德篇》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说的是万事开头难的道理(×)

162.电脑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的思维,它将超过它的主人而统治人类(×)

16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的规律性(×)

164.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165.修建房子首先要设计图纸,所以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

16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67.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无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

16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离开人的思维而存在(×)

169.近代一些自然科学家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大厦的宇宙之砖(×)

170.(×)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171.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

17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173.(×)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17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175.(×)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辩证唯物主义。

17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77.(×)科学严谨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7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

179.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是生产阶段,第二是购买阶段,第三是销售、售卖阶段。(×)

180.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181.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8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83.(√)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任何制约。

18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6.(√)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87.(√)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

18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89.(√)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90.(×)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191.(×)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19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19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客体

194.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事先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精神“理”产生和演变而来的(×)

195.(×) 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196.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197.(√) 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9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

199.(×)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

200.(×)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01.(×)认识的主体就是主观。

202.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03.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或固态,这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的物理性质发生由量变引起的质变(√)

20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包含着唯心辩证法的思想(×)

205.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206.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207.(×) 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三、多选题

208.生产工具ABC A.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

B.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C.其数量和质量反应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D.是第一生产力

209.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CD) A.二者具有内在联系,但本质不同 B.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二者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有重大区别

210.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生产要素(ABD) A. 人的劳动 B. 劳动资料 C. 自然条件 D. 劳动对象

211.抽象劳动是(ABC)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 形成商品的价值

C. 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 劳动的自然属性

21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AD)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有用性 D. 交换属性

21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1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B)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阶级的形成

215.从历史和现实看,宗教ABCD A.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B.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C.常常与现实的国家斗争和冲突相交织 D.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16.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有ABCD

A.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B.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

D.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们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17.下列观点错误的有ABCD

A.“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B.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21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19.社会形态更替表现为ACD A.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顺序性和跨越性的统一

2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21.阶级是一个BD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历史范畴

222.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BCD A.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B.政治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会影响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D.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会制约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223.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不同之处在于AB A.按照地域划分国民

B.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 C.有指导思想 D.有剥削阶级存在

224.上层建筑包括AB A.政治法律思想 B.国家政权机构 C.逻辑学 D.自然科学

225.政治上层建筑包括ABCD A.国家政治制度 B.国家政权机构 C.政党

D.军队、警察、监狱、法庭

226.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有ABCD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对资本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D.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27.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有BCD A.改变了阶级地位

B.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2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BCD A. 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相信群众的观点 C.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D.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229.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BC

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

D.他们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230.科学技术ABCD

A.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 B.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C.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D.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231.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BD)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BCD) A.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D.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23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BCD) 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234.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ADE) 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 B.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

23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BCD)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E.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差别

236.共产主义为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BCD) A.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B.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C.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D.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终极目标 E.共产主义理想是不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237.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ABCD) 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 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 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238.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D)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39.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40.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BCD)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4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42.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BD)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243.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界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们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别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BCD) A.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直接的关系 D.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有机统一构成的实践的基本结构

244.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ABC)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初期批评的空想社会主义 D.17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 E.19世纪成熟的空想社会主义

245.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CD) A.借贷资本输出 B.私人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商品资本的输出

246.垄断利润是(ABD)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47.垄断价格是(ABD)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7.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ACD) A.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B. 资金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金融全球化

2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BD)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控、微观规制

24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C)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25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25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5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CD)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25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254.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表明(ABC)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B.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应当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共产党宣言》的原理过时了

25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CD)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256.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ACD)

A.实用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25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推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ABCD)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5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5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26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26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26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6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64.“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AC A.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C.科学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D.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65.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包括(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改变世界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26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ACD) A. B. C. D.

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26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68.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69.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BCD)

A.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C.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270.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7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72.马克思主义是(ABCD)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ABC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7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27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中叶,其根由是(BC)

A.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恰恰在这一时期登上社会活动的舞台 B.社会存在的演化已为这一学说的诞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C.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D.德国古典哲学为这一学说的诞生提供了珍贵的启发

27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ABCD) A.辩证分析的方法 B.实事求是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历史分析的方法

276.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77.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CD)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278.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ABC)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D.世界的本原

27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280.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桔梗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悟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ACD)

A.人们可能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28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 (ABC) 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D.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28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BCD)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28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BCD)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D.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284.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BC)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D.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28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是(BC) A.审美关系 B.实践关系 C.认识关系D.主从关系

28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CD)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8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CD)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288.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

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AB)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28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BD)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290.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291.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这是因为(ABC)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292.相对真理是指(AB)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

293.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ABD)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C.认识对象的差异 D.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294.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ABCD)

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B.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C.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D.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295.“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AC) 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C.有用就是真理

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296.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AB)

A.普遍性品格 B.直接现实性品格 C.主观能动性 D.历史继承性

29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C)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298.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ABCD)

A.学生读书 B.农民起义 B.运动员训练 D.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299.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BCD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宗教和哲学

300.“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ACD)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C.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D.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四、问答题

301.试论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0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

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 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和市场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率高了,产品多了,这样商品供大于求,导致商品价格降低;生产率低了,产品少了,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商品价值量和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当个人的生产率大于市场的生产率时,你所供应的商品多了,但商品价格没变,所以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303.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说明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在追求和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坚持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基本途径的观点。当前,要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的“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运动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和治理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改革开放的其他领域和方面,调动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投身于追求中国梦的实践。

第三:坚持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的观点。当前,要大力坚决拥护,大力支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继续进行“拍蝇”,“打虎”的反腐败斗争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为突破改革开放的瓶颈,趟过改革开放浑水去创造有利条件。

304.联系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励而深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斯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制度、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把握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兴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和总个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之路。在追求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

特色。

30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①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实践必须受意识支配,这种本质特性决定了它离不开认识的指导。

②认识活动及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30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等。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等。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07.有人说,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适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

存在依赖的的危险。 六章题库

30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会有多样性?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证明,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虽然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民族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事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不断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309.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总之,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五、回答题

310.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