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治对孕妇妊娠结局的重要意义。 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本研究8例通过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无子宫切除术、膀胱损伤等重要脏器损伤,无死亡。 结论 各科医生包括妇产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医生,应高度重视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患者的最终结局会有很大差别,并且可以把严重并发症降到最低。
标签: 子宫瘢痕;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
子宫瘢痕处妊娠虽然少见,段洁等[1]报道,其发生率为1/3586,但随着剖宫产术、刮宫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宫腔镜手术等的增加,子宫瘢痕处妊娠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Vial等[2]提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有2种类型:一种为绒毛种植在瘢痕凹陷处并不断向宫壁内发展,被称作肌层内妊娠,肌层内妊娠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可引起子宫穿孔、破裂、出血,如未及时处理可有大出血的危险;另一种为绒毛种植在瘢痕处不断向宫腔内发展,结局可能形成胎盘前置、低置或植入。对于子宫瘢痕处妊娠,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包括瘢痕妊娠部位、妊娠囊侵入宫壁的深度及病灶大小、血β-HCG 值、阴道出血量等,以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经济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科住院或门诊2007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子宫瘢痕处妊娠8例,年龄28~41岁,平均34.5岁,月经周期26~35 d。
1.2 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本院选择符合标准的8例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具体分析。
1.2.1诊断标准 ①病史:患者曾有宫腔手术史、停经史。②症状和体征:子宫瘢痕处妊娠临床表现可早至孕5~6周[3],晚至孕16周出现[4]。39%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少量的无痛性阴道出血,约16%的患者主诉伴随轻到中度疼痛,9%的患者主诉只有腹痛,还有很多患者(37%)没有症状[5]。没有症状的患者很容易误诊,而行刮宫术,继而出现大出血和子宫切除。③血β-HCG测定。④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成像在妊娠囊或包块周边探及明显的环状血液信号,与正常早期妊娠血流图相似,附件区未探及包块。⑤B超检查可见:子宫腔与颈管内均未见孕囊;孕囊位于子宫峡部的前部或前次子宫切口瘢痕处;约2/3患者的孕囊和膀胱壁间肌性组织厚度<5 mm,且有缺损;偶见子宫下段肌性组织断损,孕囊突于其间。⑥必要时也可借助磁共振、子宫镜及腹腔镜检查协助诊断
[6]。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
1.2.3 根据8例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现分述如下:
病例1 28岁,病理属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异位部位在前壁瘢痕处,孕3剖1,剖宫产3年,停经45 d,阴道少量出血,不伴腹痛,外院清宫时大出血500 ml。阴道彩色超声: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灶直径5 cm,周围血流丰富,距子宫浆膜层4 mm,血β-HCG值由6520.32 U/L降至3427.11 U/L,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患者及家属要求行开腹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前壁原瘢痕处明显隆起,直径约2.5 cm,颜色无明显改变,触及质稍软,下推膀胱,依最突起处横行切开,浆膜及肌层厚3 mm,长3 cm,见凝血块及妊娠组织,已极化。治疗方法:考虑子宫切口憩室妊娠流产,给予楔形切除,术中出血80 ml,并给予甲氨蝶呤(MTX)20 mg, 肌内注射,1次/d,连服5 d。
病例2~6 31~38岁,异位部位均在前壁瘢痕处,其中3例属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另2例无病理。孕4剖1流1,剖宫产5年,停经41 d,阴道少量出血,不伴腹痛,血β-HCG:586.18~1386.67 mU/ml,阴道彩色超声: ①宫腔及宫颈内未探及妊娠囊;② 妊娠囊包块位于子宫前壁峡部瘢痕处直径2.5~3.5 mm,周围可见明显星点状血流信号,距子宫浆膜层3~4 mm;③附件区未探及包块,子宫直肠陷凹无游离液。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宫腔镜下清宫术3例,术中出血30~50 ml,治愈。给予甲氨蝶呤20 mg, 肌内注射,1次/d,连服5 d,共2~3个疗程。
病例7 38岁,异位部位在子宫底右前壁肌肉层处,考虑子宫肌层妊娠。有清宫病史3次,停经42 d,感恶习、呕吐等不适,测血β-HCG:625.23 mU/ml,不伴腹痛、阴道出血,阴道彩色超声提示:宫腔、宫颈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子宫底右前壁可见一妊娠囊,直径3mm,内可见卵黄囊,周围可见彩色点状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行人流术,仍未触及妊娠囊,随宫腔镜探查:宫腔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方法:甲氨蝶呤20 mg, 肌内注射,1次/d,连服5 d,共3个疗程。
病例8 30岁,异位部位均在前壁瘢痕处,孕5剖2流1,剖宫产4年,因停经56 d,剖宫产2次,阴道少量出血伴轻微下腹痛,超声提示: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可见妊娠囊及原始心管搏动,病灶直径5 cm,周围血流丰富,距子宫浆膜层3 mm,血β-HCG:8641.24 mU/mL,考虑: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流产,建议转上级医院行子宫动脉栓塞等治疗。
2 结果
病例1 治疗后再次超声:包块5 cm,周围血流不明显,开腹妊娠病灶楔形切除,治愈。随访3个月,血β-HCG连续2次阴性,阴道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月经恢复正常。
病例2~6 定期超声:包块逐渐缩小至消失,周围血流不明显。随访6个月,血β-HCG连续2次阴性,阴道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月经恢复正常。
病例7 定期超声:包块逐渐缩小至消失,周围血流不明显,治愈。随访6个月,血β-HCG连续2次阴性,阴道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月经恢复正常。病例8 外院出院后,本院随访6个月,血β-HCG连续2次阴性,阴道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月经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早期子宫瘢痕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疗效确切,无子宫切除术、膀胱损伤等重要脏器损伤,无死亡。
3 讨论
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原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如子宫瘢痕间的微小腔道着床在瘢痕组织中,其后胚囊由瘢痕组织肌层和纤维组织包绕,完全与子宫腔隔离或不全隔离,或者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窦道,憩室,再次妊娠,妊娠囊着床此处;②子宫肌瘤剔除术,尤其是剔除肌瘤时与宫腔相通,机制同剖宫产,故术中情况必须向患者谈明,以防再次妊娠的危险;③刮宫、取环、宫腔镜等手术,凡是有创宫腔内膜、肌肉的操作,患者再次妊娠,都应视为子宫瘢痕处妊娠的高危因素;④子宫瘢痕挛缩、组织弹性差,组织薄弱,血运欠佳,妊娠囊着床此处,很难长成足月胎儿,多以流产、子宫破裂告终,伴随出血、休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子宫瘢痕处妊娠是特殊的异位妊娠,诊断及处理均应按异位妊娠流程进行。
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尤为显得最重要,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首选阴道彩色超声,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可提前5~7 d确诊早期妊娠,妊娠囊是妊娠的最早标志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最早在妊娠4~5周测到,卵黄囊是妊娠的确定性标志,位于妊娠囊内的一个亮回声环状结构,中间无回声区。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阴道超声早在妊娠5周时可观察到胚芽,孕8周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妊娠8周后可测定头臀长度[6],可看到周围血流,病灶大小,毗邻关系,可多次操作,费用低,但当高度怀疑子宫瘢痕处妊娠,又不能完全确诊时,磁共振也是必要的,费用(需1万多)虽然较高,但比延误诊断,最终行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可能出现并发症)加其他治疗,还是明智的。
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按异位妊娠流程进行,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子宫动脉栓塞、药物、超声或腹腔镜下清宫术、病灶楔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当确认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后切不可盲目行刮宫术,因为刮宫术刮除孕囊的方法会导致子宫穿破及大出血。研究认为,刮宫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减少、血β-HCG值下降至<100 U/L、妊娠物≤3 cm、距浆膜≥2 mm、彩超血流不丰富者,再者,如与宫腔不通,刮宫是无效的,最好是宫腔镜下清宫,能同时看到宫腔形状、病灶、子宫切口憩室、止血功能等。
为了预防子宫瘢痕妊娠,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非常重要。
②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③规范子宫切口及缝合技术,使子宫切口愈合良好。④子宫多发肌瘤、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或黏膜下肌瘤摘除术,宫腔镜下切除术等,术中须彻底止血,如内膜挖破者,多余者修整,先行褥式内翻缝合;瘤腔与瘤腔间薄的“隔”应修剪,多余的子宫浆肌层也应修剪,先自深部缝起,瘤腔缝合要严密,不留死腔,并根据手术情况[7],决定应避孕半年或3年,告知患者。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手术在妇产科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尤其是麻醉技术的提高,给手术铺垫了坚厚的基石,使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得心应手,完成了非常漂亮的手术,预后良好,既解决了病痛,又有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所有手术,都是有创操作,手术瘢痕终归是对组织的创伤,远期不良效应时有发生:如子宫瘢痕处的妊娠,胎盘粘连,植入和穿透子宫肌层、浆膜层及膀胱等,避免不必要的大小手术,如宫腔操作,肌瘤剔除等,减少远期手术并发症。
早期诊断并及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避免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子宫切除等危险[8]。医生应该高度重视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显著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段洁,熊俊,方敏,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终止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635-636.
[2] Vial Y,Petignat P,Hohlfeld P.Pregnancy in a cesarean sc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0,16(6):592-593.
[3] 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 issues in management[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4] Smith A,Ash A,Maxwell D.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t 16 weeks[J].J Clin Ultrasound,2007,35(4):212-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