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发展调查报告题目:
成都市物流发展调查与分析姓名学号
系(部)财经物流管理系专业年级完成时间
物流管理2012级2013年11月12日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经济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物流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成都市物流发展的政策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成都市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物流发展规划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著名的物流企业................................................................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物流业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成都市促进物流发展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成都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三组
摘要:近几年,成都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西部之最。那么,成都市在经济发展中,物流产业的发展又如何呢?因此,我们调查与分析了成都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关键词:成都市物流产业机构本文通过对成都市从区域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成都市发展物流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但也有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落后、西部物流中心地位尚未确立等不利条件。建议成都市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物流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
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环境(条件)分析
(一)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经济基础雄厚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2005年至2012年成都市GDP值不断的上升为,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见图1、2)
图表1成都市2005~2012年GDP值
图表2成都市2005~2012年GDP值
(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需求量大
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商业。
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空间下图为成都市2012年三大产业结构饼图(见图3)
图表3成都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最近五年经济结构条形图
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同时也说明了成都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经济环境。
商业柱状图
图表4成都市第三产业商业投资(三)成都市物流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成都市物流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期,既面临众多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发展机遇。
优势:
1.成都逐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成都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和后发优势,把握发展高端
产业、占领产业高端的契机,在全球产业大转移和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正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合,构建国际化、世界级的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全球化的生产流通过程要求更高度的协作和更周密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全球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成都立足连接欧亚的交通区位优势,有条件从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演变为南亚、中东、欧洲进出中国的重要门户,跃变为全球生产分工和供应链体系重要节点城市。
2.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成都将在区域性物流体系中承担重要功能。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天府新区等区域规划的深入推进实施以及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成都为重心的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将更趋活跃,社会物流需求将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成都加快发展物流业和建设西部区域物流中心的时机已成熟,发展空间将向更深更广拓展,成都物流正全面跨入“服务区域、融入全国”的新一轮发展阶段,有望成为继珠三角广州、长三角上海、环渤海北京后的第四个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3.成都现代产业体系逐步优化升级,物流将为推动产业融合提供重要支撑。随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都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更加重视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物流外包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呈现加速融合的态势,带来新的物流需求模式。为应对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物流业将以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方式,向原料采购、生产管理、执行分销、分拨配送、逆向回收等环节和领域融合渗透,为降低区域产业集群生产要素及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4.成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物流将在民生保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入实施,成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将带来大量的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民生需求。城乡居民共享城市文明的要求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大幅提升我市物流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新需求,将大力推动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
5.区位优势显著。成都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地带,是承接东部、联结西部的桥头堡。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
通、通信枢纽”,对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市场辐射范围约130万k㎡,覆盖人群超过2亿人。
2.交通枢纽
地位明显。成都地处成渝、宝成、成昆、达成4条铁路的交汇处,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2004年铁路货运量达5535万t;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地区性枢纽机场之一,2004年旅客吞吐量达1168万人次、货运量达28万t;已建成环状加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络,是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配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机构和综合服务体系。目前,成都已初步建成集铁路、航空、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为发展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6.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成都市现有传统仓储企业300余户、运输企业1000多户、货代公司2000多家。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7.3%。机电、汽配、建材、医药、IT、食品、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出口业务突飞猛进,带动着成都经济飞速发展,也为成都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4.较为完善的物流
配套系统。近年来,成都市加快了物流网络、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平台、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物流园区,以及新都、龙泉、双流和保税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设步伐,还开设了成都公路口岸,对内地进出口业务实现了检验报关一体化功能,并为完善物流配套服务、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5.物流人才优势。
成都每年大学毕
业生人数超过#万人,各类硕士以上毕业生5000人左右,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4500人,研究生900余人;经营管理类本科以上毕业生3300人,研究生700余人。成都&4所“211工程”重点院校里,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其中,西南交通大学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有资格培训中级物流师的高校,几所职业技术院校都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中等学校包括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成都交通学校等每年都向社会上输送大量的物流技工,各种物流培训机构也在逐年增加。各种层次的物流人才,为成都的物流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劣势:
1.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家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强调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上转变将促使依赖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物流向高效、智能、节能、低碳的现代物流转变,同时也对我市物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前,过路过桥收费、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物流管理体制等外部环境仍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带来不确定因素。国内物流企业普遍遇到市场萎缩、业务减少、成本升高、利润下降和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内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为化解外部宏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地方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为物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产业结构逐步演进对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成都正处于重构产业体系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存发展,物流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传统产业多依赖以货物运输为主的单纯物流活动,而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则要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物流组织方式,但成都目前能够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和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不多,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4.周边城市参与竞争对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形成极大挑战。虽然现阶段成都在改善物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建设西部区域物流中心的要素尚未完全具备,面临着西部其他中心城市的严峻挑战。近年来,西部主要中心城市都将物流枢纽建设置于优先发展地位,物流枢纽建设迎头赶上,一些领域已超过成都,对我市抢建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了极大挑战。
5.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对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以成都为核心的多个区域规划正加快实施,成都与区域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关系正深入磨合调整,尚未达到区域分工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区域产业转移的理想状态,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不高,区域物流体系的协同化不足,生产要素的流向和流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成都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形成有力支撑。
(四)成都市物流发展的政策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全面提升物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流业在我市全面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依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2011年至2015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五)成都市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成都目前有四大铁路主干线(成渝、宝成、成昆、达成)连接中国的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地区,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成都是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经过成都和以成都为起讫点的两条国道主干线和六条国道干线,境内里程542公里。成都已形成环状加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十条高速公路连结市内20个区(市)县和省内的大多数重要城市,形成市内半小时经济圈。
成都地处繁忙的亚欧航线的中点,是中国东部地区、港澳台地区和东
南亚各国通往欧洲的理想经停地点,成都双流机场是国家民航总局确定的六大地区性航空枢纽之一,货邮吞吐量22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在西部十大机场中居第一位。成都双流机场即将动工建设第二条跑道和国际国内货运站,202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机场,货邮量预计将达到120万吨左右
二、成都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物流发展规划方案
1、建成西部区域物流中心。抓住产业西进的机遇,紧盯周边中心城市的发展,大力改善物流环境,不断扩大聚集效应,抢占枢纽建设先机,努力将成都建成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2、建成面向亚欧的货物转运中心。利用成都处于中欧航路和“亚欧大陆桥”中点的区位优势,加快聚集建设亚欧货物转运中心的要素和条件,努力将成都建成面向欧洲、中亚、东南亚的全球性物流节点城市。
3、建成全国城市物流示范城市。以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
市、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实施城乡共同配送工程,努力将成都建成城乡共享的全国城市物流示范城市。
“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物流业增加值翻番;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2个百分点。具体目标为:
(一)建成国内第四大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到2015年,双流国际机场
货邮吞吐量超过70万吨,国际货邮量占10%-15%;新开通15条以上国际(地区)直飞航线,总数达30条以上。
(二)建成西部最大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到2015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达70万标箱以上,其中国际业务量占10%以上,铁路货运班列总数达15条以上。
(三)建成西部功能最完善的公路物流枢纽。到2015年,全面建成新都、龙泉、青白江、新津等4个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和公路货运班车总站,“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际公路货运班线15条以上,到2015年,城际公路货运班线总数达300条以上,班线网络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
(四)建成西部物流企业聚集度最高的物流集中发展区。到2015年,规划的“四园区四中心”基本建成,新增物流集中发展区及拓展区启动建设,仓储设施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冷藏库达5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市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占西部主要城市总量的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20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达10家;引进知名船公司10-20家。培育壮大10家国家4A级物流企业,1-2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
(五)建成西部服务最优的口岸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面建成航空、铁路、公路三大口岸,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二期和双流园区,全面形成“一区两园三口岸”的口岸服务体系。航空口岸和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24小时通关,实现各口岸单位联网申报和监管核查,全面建成整合各口岸设施的大通关系统。
(六)建成西部领先的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体系。到2015年,新建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用于开展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业务,培育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企
业20家以上,标准化配送车辆5000辆以上,集中配送业务占市场份额70%以上
(二)著名的物流企业
著名的物流园:成华区龙潭寺,新都区天回镇,双流航空港,另外就是青白江和新都也在建物流基地
著名的物流企业:
1、成都四方达物流有限公司
成都四方达物流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花园社区(依托城市北面的成绵高速公路、老川陕路、北新干线、蜀龙大道、绕成高速路.占地面积130亩)。公司将建成为提供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公司。设置有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并且有储运、货代、保税区、通信等功能。内设货运电子信息网络平台、货物运输信息交易商铺、大型停车场、仓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餐饮、住宿、汽修、汽配、购物、货物配送等设施。成都四方达物流有限公司属成都市新都物流中心的建设项目之一。按照成都市政府、市经委于2005年8月4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制定《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定成都市新都物流中心作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之一。物流中心规划总面积为2400亩,为成、德、绵、川陕经济带和北部市区公路运输提供仓储配送、中转分拔、信息服务、加工包装、展示交易等物流服务。成都市成立了物流专家小组专门对成都市物流现状前景进行研究、规划。其中新都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是重点的研究对象。四方达物流有限公司建成将为成都市周边地区的商业、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效服务,将为缓解成都市的交通堵塞、降低大气污染作出贡献
2、四川亚通货运有限公司
四川亚通货运有限公司原名成都汇通运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
月,注册资本20万元,地处成都市八里庄路80号,毗邻火车东站,位于西南物流集散中心,接成渝、成南、成绵高速公路及川陕路。公路、铁路运输优势十分突出。随着我公司业务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公司于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四川亚通货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并拥有成都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一家专业物流公司。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公路、铁路、航空。公司自成立以来,深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5年我公司被四川省物流协会评为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我公司先后成功开通了川内到昆
明、贵阳、广西、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多条运输专线,以昆明、贵阳、广西、广东、江苏、山东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并开展门到门、站到门、到站自提等到多项便捷方式供您选择且价格低廉!我公司是由物流行业经验丰富人士、针对目前物流行业秩序混乱、管理动作极不规范;本着树立行业旗帜,服务于社会回报顾客所成立的一家物流公司.公司由高学历、高素质有丰富物流经验的人员组成;人员配备合理,机构设置规范.公司秉承“诚信务实、安全快捷、与客户双赢”的服务理念
3、成都汇川物流有限公司
成都汇川物流有限公司是以铁路快速货运(行包快运专线、货运五定班列)为主导、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铁路、公路快运、仓储管理、同城及异地物流配送、物流增值服务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一条龙综合物流服务的专业性物流公司。由成都汇川物流有限公司独家往返包租经营的铁路五定班列、行包快运业务,每日定时发送,准时到达,是成都至攀枝花、西安、太原、昆明、贵阳、福州等方向陆路运输的快物流通道,能充分满足客户对物流业务“安全、快捷、价格”的高标准需求。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优质、高效”的全过程物流服务是公司的服务宗旨。凭借完善的服务和已有的网络优势,公司愿与更多的国内外客户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提供更高、更快、更好的高品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我们秉承“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的服务理念,实行全程负责制,以高质量的服务,把客户的物流业务“化繁为简”,仅需您的一个电话,我们即可为您提供从上门受理、接货、装车、铁路运输途中货物的押送、到目的站卸车、分理、送货上门、异地仓储配送、代收货款等全过程的一条龙服务。
(三)物流业现状传统物流企业概况:
1.传统物流企业(仅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构成分析。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来看,成都市现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1824家。其中,道路运输869家,城市公共交通143家,水上运输6家,航空运输18家,管道运输2家,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609家,仓储业135家,邮政业42家。道路运输企业比重达到了47.6%,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企业比重达到了33.4%。
2.传统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结构。2008年末,传统运输、仓储物流企业从业
人数为110711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939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1127人,大专学历人员22914人,高中学历人员4932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26409人,高中及其以下学历人数比例达到了68.40%。由此可见,在传统运输、仓储物流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此外,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10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211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6900人,技术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11.94%,专业化程度较低。
3.部分重点企业情况。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成都市的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目前,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16家,其中,收入最高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兰成渝输油,收入超过了7亿元,收入超过3亿元的3家,超过2亿元的3家,超过1亿元的9家。总体来说,市场主体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为成都市物流业的专业化、高端化、信息化转型奠定了产业基础
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1.物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有待提高。
2009年,成都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达到211.6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到398.73亿元,计算出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83.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所占百分比比2008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而从表3和图1可以看到,与列出的几个城市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物流业增加值和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均列倒数第二位。这表明,成都市物流业的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物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有待提高。
2.物流业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支撑作用明显。2009年,成都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4%。上述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2009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6%。
(四)成都市促进物流发展的对策(或措施)(一)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1.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及新航站楼建设,“十二五”初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完善双流国际机场对外集疏运体系,推进与新航站楼配套的成绵乐铁路、地铁车站及环港路等对外道路建设,完善机场客
运枢纽、公交场站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构建以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保障空港与其它运输方式间衔接顺畅。按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规划建设工作,力争“十二五”期内开工建设。
2.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二环十射”铁路网,建成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推进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西安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川藏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形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铁路运输枢纽。
3.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建成第二绕城、成安渝、成自泸、成德南和成德绵等5条高速公路,按规划建成货运大道和大件路外绕线。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76公里,实现成都至重庆2小时公路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昆明、贵阳、西安8小时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小时公路交通圈,全面形成辐射全省、畅接西部、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加快物流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快推进“四园区四中心”建设,尽快形成物流项目聚集效应,深化完善园区(中心)的管理服务功能,将物流集中发展区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领区;结合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等区域规划,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按照成都新的物流集疏运格局,启动新一轮物流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以“四园区四中心,若干服务站”为主要框架的物流集中发展区布局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两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青白江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两个铁路散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新都、龙泉、双流、保税等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合理发展一批专业性物流配送站。
(三)加快对外物流通道建设。
1.建设西部共享的“航空港”。针对不同航空市场,采取“保成熟、争
重点、促新兴”的策略,巩固东亚、东南亚、南亚等成熟市场,争取北美、北欧、澳洲等重点市场,拓展中东、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针对不同客货源,采取“客货并重、双轮驱动”的策略,分类解决商务流、旅游流、产业流的空运需求,加快构建成都至国际枢纽机场的客货直飞航线网络,到“十二五”期末,开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30条以上;增加与国内省会城市航班及区域支线,扩大国内
航线覆盖面,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航线配置,建成成都至京、沪、穗密集的空中快线;继续培育国航、东航、川航、成都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不断壮大深航、南航、海航、扬子江货运航空等航空公司的成都运营基地;适度引进商务公务机航空公司及运营基地,满足高端客流需求,填补枢纽机场服务空白;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与航班直接接驳的联程公路班线、铁路班列,强化枢纽机场的区域集散功能;依托直飞货运航线资源,大力发展“卡车航班”等多式联运方式,实现航空客流、货流的无缝衔接。
2.建设西部最大的铁路“无水港”。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对外
铁路主通道,加密完善“一心三向多通道”的铁路货运班列网络。加密和提速成都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开通成都经阿拉山口至欧洲的铁路货运班列;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通成都至广西北部湾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做好开通成都经昆明至仰光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的前期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实现铁路货运班列总数达到15条,铁路集装箱吞吐量达70万标箱以上;加快国际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物流园区和新津物流园区的公铁联运中转平台建设,提升集装箱、堆场及口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建设西部功能最优的“公路港”。到2015年,全面建成新都、龙泉、
青白江、新津等4个公路货运集散中心。依托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借鉴铁路“五定班列”的模式,整合货运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建设公路货运班车总站,推广开行公路货运班车,建立连接全国主要城市和省内各市州、周边七省区市各大城市的公路货运通道,形成通往全国各大城市的公路货运班车网络,提供同城“半日达”、省内“当日达”、西部主要城市“次日达”、东部沿海城市“隔日达”等高端公路货运产品;加快龙泉物流中心公水联运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成都—泸州(重庆)—长三角公水联运通道,依托成都公路口岸,建设公水联运大通关基地。
(四)、加快中欧货物转运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成都地处欧亚国际航路
中点的条件和优势,按照服务国际化、世界级产业的定位,依托双流机场空港货站、国际快件中心、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口岸设施及作业区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口岸设施及作业区,积极引进大型航空货运公司、国际铁路货运公司和具有整合能力的战略投资商,建设面向
欧洲、中东的航空和铁路货物转运中心。建成公共国际快件中心服务平台和货机停机坪,启动“卡车航班”运行平台建设,延伸航线的陆路运输,实现空陆联程中转模式,鼓励物流企业以成都为枢纽开行“卡车航班”3条以上;到2015年,以UPS、FedEx、DHL为目标,引进一户全球快递巨头在航空物流园区设立亚太区域分拨中心,配套建成专用停机坪、专用货站及物流分拨配送设施。引进盐田港、洋山港、宁波港等5家以上沿海港口办事处和马士基、中远等15家以上国际知名船公司入驻铁路口岸,实现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建设青白江物流拓展区内面向欧洲的铁路货物转运中心,与现有口岸服务、保税物流设施形成功能互补,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商品展示、转口贸易,推动向内陆自由贸易区发展。引进具有全程供应链解决能力的企业5家,满足企业个性化物流需要,带动提升成都物流业发展水平。
(五)、加快口岸服务和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公路口岸建设,到2015
年,全面建成航空、铁路、公路三大口岸,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二期和双流园区。深化成都口岸进出口环节的无纸化通关改革,完善“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作业模式,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实现三大口岸的对接;探索符合现代物流特点的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模式,推动电子口岸物流联动发展;推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开展服务制造业的保税物流业务创新试点,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挥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依托成都的国际物流平台,建设成都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拓展综合保税区贸易服务功能,带动保税仓储物流的发展;加快与国内边贸城市签订转关协议;依托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加快航空、铁路、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和建设,实现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协同发展。空港、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逐步拓展保税加工、保税维修、进出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等业务。同时,积极开展申请设立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前期工作,力争2015年底前建成投用。推动开展保税航油业务,降低国际航线航油成本,吸引更多国际航空公司来蓉开通航线。
(六)、加快城市物流配送发展。
1.大力发展同城配送。设立城市商业物流集中配送示范区,鼓励商业
流通企业与城市物流配送公司开展合作,实现大型卖场和连锁超市商品的统一集
中配送,大幅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同城门店1小时配送服务;建立城市集中配送车辆的统一技术标准,鼓励和培育自有配送车辆50辆以上的城市配送物流企业的发展,实现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公司化;逐步限制非城市集中配送的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的通行,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2.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重要农产品产地、市场以及物流集中发展
区冷冻冷藏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冻冷藏运输车辆;加快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冷链管理规定、冷链技术标准和产业引导政策,进一步规范冷链物流操作;从市场准入门槛、车辆配备更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和品牌化。
3.大力发展快递物流。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推进空港航空快件转
运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快递提发货、配舱和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工程;鼓励快递企业间在快件运输、分拣场地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鼓励快递企业与大型快餐连锁业合作,扩大快递服务内容;引导快递企业发展证件代理、商业票据等同城限时快递业务;加快快递企业与商业连锁企业合作,进一步发挥商业连锁企业门店网络优势,扩大快递服务覆盖范围。
4.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依托青白江大弯和新津普兴铁路货站,以成都
现有粮食物流设施为基础,重点建设“一南一北”两个粮食物流服务站,配套建立五大粮食物流保障网络(即散粮无缝连接网络、成品粮配送网络、收购储备网络、应急保障网络、电子交易和公共信息平台网络),逐步形成具备集散、收储、调控、信息等功能,承接“北粮南运”、辐射大西南、沟通大市场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5.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合理布局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农产品
批发交易中心建设标准化生鲜冷藏、冷冻食品配送中心;引进和培育3-5家专业从事生鲜冷藏、冷冻食品配送的物流企业,支持购置先进的冷藏、冷冻专用车辆,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引导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生鲜冷冻食品生产企业在运输环节全部采用冷藏、冷冻车辆配送,提高生鲜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
(七)、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1.建设成都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
模式,加快建设成都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管理、物流统计直报、物流金融业务、物流软件服务等重要功能板块,建成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应用技术为基础,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物流行业数据集成、共享及应用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
2.加快培育智慧物流技术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
较强创新能力的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企业,提高智慧物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智慧物流企业孵化能力,加大对射频识别、货物跟踪和快速分拣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强物流装备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动物流新技术的产业化,到“十二五”期末,培育1-2家技术领先、全国知名的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企业。
3.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引领示范区。依托全市规划的物流集中发展区,
积极促进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应用和推广,推动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和促进物流集中发展区内的物流企业使用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八)加快引进培养物流人才。强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作用,培养适应不同岗位需要的物流人才;发挥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物流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依托有关在院校建设物流实训基地,提高物流人才专业技能;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喻芬.柳州市人口总数达335万[EB/OL].(2011-07-09)[2012-10-15].http://www.lznews.gov.cn/lbnews/yaowen/20110709/113730.shtml.[2]范秀荣,李晓锦.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7,(1).[3]黄向阳.发展湖南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9,30(5).[4]樊雪梅,赵晓霖.吉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6).[5]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