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学研究 2002年第3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l】昀应用 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小学程佳杰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里指出:全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 构的建构来考虑。在他晚年发表的《数学教学评论》中再一 次指出:数学是整个智力发展功能的自发和渐进的基本逻辑 数学结构的建构活动。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 识的积累,而是每一十教学过程都应成为一种良好的建构过 程。下面就结合建掏主义学习理论,谈谈我将这一理论在数 学教学中应用 利用性。 2.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转 化 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的矛盾。 引发认知冲突对学生新知识结构的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皮亚杰认为引起儿童认知上的冲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 度的不平衡,就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按照他的平 衡学说。冲突是认知结构重新组织和随后发展的基础。出现 了冲突,才能引起同化和顺应,并产生自我调节的平衡活动。 1 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供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建 构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合理或者 必要的知识不全面,将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认知心理学家 数学教学中一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达到引发认知冲突酌 目的。我经常应用的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奥苏伯 指出:在教学中要设计“先行组织者”,为学习任务 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 (1)利用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创设问题 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我在教学 圆柱体的认识 这一内容时,我利用生活 中我们经常不太注意把平面概念与立体概念区分开来这一 用性。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 ,给学生已有的知 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提供一座桥梁,以利于更有效地学 习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个“先行组织者”就是指准备性 现象,就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先提问学生:我们吃的月 饼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这时我十 分肯定地说:错l学生们昕了一脸的迷惑。于是我顺势弓f出 的背景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这一内容时,我考 虑到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可以引导学 生实现由J日知识向新知识转化。因此我在教学时设计 如 下的“先行组织者”: 课题“圆柱体的认识”。学生带着疑惑,开始了对圆柱体的认 识和学习。 。 (1)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 数。 i j 5—5×4 一 (2)通过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在教学 容积”这一概念时,我考虑到这个概念根容 易与已经学过的“体积”相混渭,所以我利用直观演示来弓I发 _4一 l一 16—16÷() 学生的认知冲突。先出示一个长、宽、高分男4是J0厘米的无 盖正方体术盒(木板的厚度为0.5厘米),并让学生计算出它 的体积,得到体积是J0∞立方厘米。然后用量杯取1ooo立 方厘米的水,在学生确信木盘的体积与量杯中的水的体积相 等后.把水往木盒中倒。学生根嵌发现还设等水倒完,术盒 三一 Z 监一12 (』 36—36÷() 3—3×() (3)提问学生 什么叫做“比”?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以上三题准备性练习是呈递进关系的。第(1)题是唤起 学生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第(2)题是训练学生对相关 概念的运用能力;第(3)题是引导学生找到此概念与新知识 之间的连接点。因为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着 横向的相似性,这样的准备性习题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 可靠的认知固定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可 中的水已经满了。也就是说,这个木盒根本就容不下这lOOO 立方厘米的水。这时我同学生:体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 通过看刚才的演示已有所悟,只是还不能用语言来讲清其中 的道理 于是我就趁此时机,引出了“容积 这个概念。 (3)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分别量出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教学研究 自己事先准备的三角形中各个角的度数,再把各个角的度数 加起来。这一步完成之后,再让学生把手中的三角形剪成两 个小三角形,这时提问学生: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会不会是 2002年第3期 类 完全不同 这时我把这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讲 解,让学生形成新的更台理的认知培构。讲解时让学生弄清 前一种分类方法是按自然数约数的个数来分的,后一种是按 这个自然数能按被2整腙来分的。并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 原来三角形的一半昵?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对两个小 三角形分别重复量角并计算内角总和的操作。学生带若问 题进行这样的操作,可以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三角形不论大 小或形状怎样变化,内角和总是180度。 3.通过知识重组,推动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分类依据是造成不同分类的关键,随着知识的深人,自然数 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使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形成这样 一个结构图: 有一牛约数f1 J 在儿童认知结构的建扮过程中,租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 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来达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包容, 以形成较原认知结构更复杂的新的认知结构。其实这个过 程就是一个知识重组的过程,通过知识的重新组合,使新旧 自然数 『 十 Ⅱ1髓 数( 2,5、13 1 十或=十 t 敫69数 音 f 4,9 12、∞ 2 障 a1 奇 恂12、15.;07 ) 【 *2 教 偶数f 2 1o、48、l056等) 知识达到新的贯通 消除已有知识之间的混淆与矛盾 以推 动新的合理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了“质数与合 这样就可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新知 数 这一内容后,学生知道了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和台数 三大类。这与先前学过的“自然数可 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 识的包容,使新旧知识实现重组 推动了学生新的更为台理 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壹, 复,.I ,屯 — —● ●.蔓 壹 L ,生一生 生 ,L , 蔓,■ 女,●,蔓, , 一 ,生 , (上接第43页)易于接受。如《棒针编织》一课,这是手工编 织的一个细致技活,学生难以掌握,实践操作时困难更大,教 师讲解起针时,大部分学生看不懂,也听不懂。第一步起针 在实践中的情况,实行困材施教。 2请进来,走出去小学生对周围生活常识、社会劳动 的认识是具体的、形象的、表面的、粗拽的。劳动课中有些知 识也偏向理论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若仅靠老师在课 学不会,怎样学编织呢t教师制作成课件,分为三个步骤:第 一步打结,第二步换握,第三步探A挑出。有些过程可放大、 堂上一味讲解,学生掌握是不深刻的,教师要经常联系学生 的日常生活,把“大自然”带进课堂,把课堂放在“大自然”。 放慢 使画面更加清楚,学生易于模仿学习,教师插人讲解、 指导,学生把握技术更准、更快、更深入 如《缝制捕捉昆虫网》一课时,让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去捕捏一 些昆虫,并将昆虫与捕捉工具带到课堂上来讲解。又如《植 树》一课时 可组织学生到路边进行义务植树活动,这样一 做,减轻了负担,培养了创新。 3开展课外活动一节活动课,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制作 当然,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一种开拓创新、力求上进的 精神,去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这种精神也会给学 生以榜样力量,激励他们去创新。 六、从“封闭模式”到“开放教学”的转换 劳动课的教学,劳动实践的意义在于用课堂上所学的知 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可以使学 生的知识得到延伸和补充。“中小学科学小发明竞赛”绝大 识技能,指导学生课外的劳动 从而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因此,劳动课堂教学不光只局限于教室 应加强课内外的结 多数在课外完成,证明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起了 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课外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 生的创新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合 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 识及创新素质。 1.运用“家庭情况联系单”劳动课的有些内容,如 发 煤炉”、“红烧鱼”、“清除衣服上的污渍 ,由于受到条件限制, 课堂中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需回家实践,老师 必须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督促学生,从而培养良好 习惯。使学校与家庭架起了共同培养教育学生重任的桥梁. 让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会生活,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 以上只是自己任教几年来在教学上的一些肤浅做法,培 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有其它的各种渠道与方法=总之,面对 历史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必须高瞻远瞩,在培养 学生的创新素质上狠下功夫 (责任编辑:郭玉梅)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