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学原理模拟题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

2024-07-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的是( C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2.管理的主体是( C )

A.战略 B.员工

C.管理者 D.信息

3.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4.组织理论之父是( B )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 C )

A.提高管理水平 B.提高员工积极性

C.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D.提高产品合格品率

6.医院.大学等所处的环境是( D )

A.简单动态 B.复杂动态

C.简单稳定 D.复杂稳定

7.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C )

A.组织规模的扩大 B.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员工素质提高

8.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 C )

A.六项 B.四项

C.八项 D.七项

9.计划工作是要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其首先要( A )

A.估量机会 B.考虑前提

C.决策 D.确定目标

10.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指( A )

A.顾客 B.供应商

C.竞争者 D.消费者协会

11.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里的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C )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12.研究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的理论学派是( B )

A.沟通中心 B.群体行为

C.社会合作 D.社会合作系统

13.美国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和类目分别是( B )

A.7条、11条 B.11条、7条

C.8条、10条 D.10条、8条

1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中的权力是( C )

A.传统的权力 B.超凡的权力

C.理性—法律的权力 D.职位的权力

15.玩具和时装生产所处的环境是( A )

A.简单动态 B.复杂动态

C.简单稳定 D.复杂稳定

16.在许诺原理中,许诺.所需时间和实现目标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A.大、长、大 B.大、长、小

C.大、短、小 D.小、长、小

17.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是( A )

) B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8.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 D )

A.政策 B.规划

C.预算 D.战略

19.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是( C )

A.提高管理水平

B.提高员工积极性

C.提高现场劳动生产率

D.提高产品合格率

20.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社会合作系统与(A.信息系统

B.管理系统

C )

C.技术系统

D.组织系统

21.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提炼当代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管理原则”有( C )

A.六项

B.四项

C.八项

D.七项

22.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国设分部,加入各种区域性联盟和全球组织,是指( C )

A.经济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C.全球化环境

D.社会和文化环境

23.较早提出目标管理的人是( B )

A.泰罗

B.德鲁克

C.法约尔

D.孔茨

24.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C )

A.外推法

B.回归法

C.直观法

D.因果法

25.对组织结构中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这是( B )

A.计划工作的原理

B.组织工作的原理

C.领导的原理

D.控制工作的原理

26.最普遍采用的部门划分的方法是( C )

A.产品

B.时间

C.职能

D.地区

27.在处理三种职权关系时,要充分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目的在于( D )

A.及时进行沟通

B.维护管理者的统一指挥

C.有利于协调

D.有利于直线人员决策的有效性

28.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是指( B )

A.激励原理

B.目标协调原理

C.指明目标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系统的特征包括( ACDE )

A.整体性 B.复杂性 D.目的性 E.相互依存性

2.法约尔认为企业职能包括管理以及(A.技术 B.商业 D.核算 E.安全

3.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ABDE A.员工 B.股东

C.控制性 ABCDE )

C.财务

C.竞争者

D.供应商 E.社区

4.在价值链模型中,属于辅助活动的有( ABE )

A.人力资源管理 B.技术与开发 C.市场与销售

D.采购 E.基础设施

5.越是组织的上层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越趋向于( ACD )

A.战略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风险决策 E.肯定决策

6.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有( ABCE )

A.技术 B.文化 C.战略

D.人力资源 E.组织规模

7.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B.是一种社会现象

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D.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8.狭义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有( ACD )

A.个体行为理论

B.社会行为理论

C.团体行为理论

D.组织行为理论

E.职能行为理论

9.一般环境因素包括(A.经济

B.政治

C.顾客

D.法律

ABDE

E.社会

10.计划工作的意义在于( ACDE )

A.有利于控制

B.便于自主管理

C.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D.有利于更经济地管理

E.弥补不肯定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11.属于部分可以控制的前提条件有( ADE A.组织内部政策

B.人口增长

C.价格水平

D.员工流动率

E.组织对市场占有率的设想

12.查理德·哈克曼和格莱戈·奥海姆提出的职位特征模型中所包括的要素有 ABCDE )

A.技能多样性

B.任务同一性

C.任务重要性

D.自主性

E.反馈

13.直线-职能参谋组织结构结合了下列组织结构的特点(A.直线型

B.职能型

C.直线-参谋

D.矩阵型

E.扁平结构

14.减少变革阻力的方法有( ABCDE )

ABC )

A.沟通变革的目的和重要性

B.提供有效的反馈、合理的报酬以及适当的结果

C.达成共同的变革远景

D.灵活、耐心和支持

E.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

15.外部招聘的缺点是( BCD )

A.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

B.候选人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C.组织中有胜任的人未被选用,会使他们感到不公平,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D.不了解应聘者的实际情况,不容易对应应聘者做出客观评价

E.会造成“近亲繁殖”

16.管理者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管理能力

B.业务知识

C.思想政治工作

D.决策和规划能力

E.与人共事的能力

三、名词解释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

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

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4.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是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出来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这

种方

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专家意见更为可靠。

5.人员配备:对组织中的人员的配备,既包括主管人员的配备,也非主管人员的配备。

6.激励因素: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

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着一类统称为“激励因素”。

7.霍桑试验

答: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试验。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8.许诺原理

答:是指任何一项计划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9.计量决策方法

答:亦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复杂问题要用电子计算机)求得答案。

10.公开竞争原理

答: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11.积极强化

答: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12.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答:是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地为管理者的需要服务。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2.简述决策的程序。

答:(1)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备选方案。 (2)评价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3.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针对每个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不是相同,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

(3)检验结果。

(4)新的循环。

4.扁平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信息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与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不能严密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差;同级之间的相互沟通联络困难。

5.简述社会责任的内容。

答:社会责任的内容,近几十年来人们的认识经历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初人们认为其责任就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整体利益做出贡献似乎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代,环境保护、绿色经营日

益成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区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6.简述什么是5W1H。

答:计划工作就是要预先决定5W1H,分别是指:

(1)做什么(What);

(2)讨论为什么要做(Why);

(3)确定何时做(When);

(4)何地做(Where);

(5)何人做(Who);

(6)以及如何做(How)。

7.简述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

(3)目标难以确定;

(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5)不灵活的危险。

8.简述高耸结构的优缺点。

答:高耸结构的优点:具有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的优点。

高耸结构的缺点:层次增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这是因为,层次越多,需要从事管理的人员越多,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急剧增加,互相扯皮的事会层出不穷。管理层次增多之后,在管理层次上所花费的设备与开支,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也自然增加。管理层次增加,会使上下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最高蹭管理者所要求实现的目标,所制定的政策与计划,不是下层不能理解,就是层层传到基层后变了样。管理层次增多后,上层管理者对下层管理者的控制变得困难,易造成一个单位整体性的破裂。同时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9.简述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

答: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以下几点:

(1)决策的数目。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上层决策数目越多,其集权程度就越高;

(2)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面。若较低一级做出的决策事关重大,影响面广,就可认为分权程度较高;相反,如下级做出的决策无关紧要,则集权程度较高。

(3)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在根本不需要审批决策的情况下,分权的程度就非常高;在做出决策后还必须呈报上级领导做出审批的情况下,职权分散程度就低一些;如果在做出决策前,必须请示上级,那么分权的程度更低一些。

10.简述六西格玛的六步法。

答:(1)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3)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

(4)明确你的过程;

(5)纠正过程中

11.简述团队发展阶段及特点。

答:团队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1)形成阶段的特点有:为被选为成员而自豪;成员忐忑不安;新的团队经历;形成团队结构。

(2)震荡阶段的特点有:个人主义的思考;外部忠诚的制约;态度动荡不定;对抗;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3)规范阶段的特点有:团队融合;协作;愿意对话;冲突较少;关注团队目标。

(4)执行阶段的特点有:团队已经成熟;高度凝聚的单元;关注较少;关注团队目标。

12.简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

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有不同于其他沟通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要包括语言文字的沟通,还包括非语言的沟通,如声音声调和形体语言。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在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需彼此了解对方进行信息交流的动机和目的,而信息交流的结果会改变人的行为。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是由于信息渠道(即传递)的失真或错误,而且还是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例如,由于人的知识、经历、职业、政治观点等的不同,对同一信息可能有不同看法和不同见解。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指导与领导工作的要求有哪些?

答: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1)畅通组织内外沟通联络渠道。信息沟通使组织活动统一起来。信息沟通可以把组织中的各项管理工作集合成一个整体;主管人员通过信息交流可以了解组织外部环境。信息沟通使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发生作用。

(2)运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指导和引导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主管人员只有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满足诸如金钱、地位、权力等需要,使他们得到最大满足,才能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是要求主管人员了解并掌握有关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制宜地运用。

(3)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主管人员良好的领导作风和方法确实能鼓舞士气。好的领导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因情况而宜的进行激励有较高的理解能力;鼓舞士气的能力;以某种方式形成一种适宜环境,以引起激励和使人们对激励作用反应的能力。

(4)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试用分工原理,分析如何设计高效的组织结构。

答:(1)分工协作原理是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任务和工作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2)组织结构设计,包括分工和协调两个基本方面:管理层次分工,使每一管理层都有相应的责权,从而有相应的才能的人与之相适应;部门分工把组织任务分散化,以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层次分工(纵向分工)和部门分工(横向分工),确定合理的层次和管理宽度,以利用组织目标实现和部门间的协调,职权分工形成直线、参谋、职能三种职权,通过职权把各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

(3)分工与协调无论如何进行,都必须以实现目标,完成各项组织任务为目的,充分反映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用适当的分工协调方式,构建合理、精干的组织结构,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

3.试述企业的社会责任。

答:(1)社会责任的概念。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人们的认识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利益关系高度的相关化和一体化的趋势。20世纪初人们认为其责任就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整体利益做出贡献似乎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代,环境保护、绿色经营日益成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3)社会责任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区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4)实践证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与信任,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还可以督促企业主动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在推动社会利益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4.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与局限性。

答:(1)目标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目标管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于美国的。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使命,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3)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下放权力。

(4)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进入下一轮循环。

(5)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包括: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没有把指导方针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目标难以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不灵活的危险。

5.试述组织如何做好团队工作。

答:(1)团队的概念。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团队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的好处。团队活动给组织带来的好处如: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促使跨职能的沟通理解;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大的创新;运营成本的减少;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等。通过团队活动,个人也会有所收获,包括: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感和认同感;感觉自制机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等。

(3)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形成阶段的特点有:为被选为成员而自豪;成员忐忑不安;新的团队经历;形成团队结构。震荡阶段的特点有:个人主义的思考;外部忠诚的制约;态度动荡不安;对抗;完全理解团队任务。规范阶段的特点有:团队融合;协作;愿意对话;冲突较少;关注团队目标。执行阶段的特点:团队已经成熟;高度凝聚的单元;关注过程;感到满意;实现目标。

(4)团队的建设、领导和发展技巧。

六、案例分析题

1.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由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似乎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培训等,以前的做法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答:(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

缺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饿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 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2.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的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

请根据所学习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答:(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2)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和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3)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3.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

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带来的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了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再。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1)天、地、人是对公司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员工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远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4.案例:某国有大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迫切要求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过去,企业也搞过不少培训,按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管理人员都参加、上大课的理论培训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疏于控制。每次培训过后,有的主管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则认为作用不大,想学的东西学

不到;也有的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调,不能结合实际等。

现在,假如你是该企业负责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你如何全面地计划公司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并加强管理和组织落实?

答:(1)动员教育各级主管人员,明确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管理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更好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根据人才生命周期理论,了解培训对象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管理和培训。

(3)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1)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2)培训业务知识,奠定技术与管理知识基础;3)着重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掌握五项基本管理职能要领和具体的管理技能。

(4)采用多种方法分别实施培训。包括系统的理论培训、职位轮换、有计划提升与临时提升;在“副职”上培训、参观考察、辅导及其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5)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培训工作与组织目标相结合;2)上级主管人员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3)选择和培训好教员;4)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满足受训者的要求;5)培训方法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相适应;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