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2023-08-12 来源:爱问旅游网


摘 要:文章在界定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收集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9披露的中国省级层面财政收入数据,实证发现了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各产业内部供给结构、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关键

摘 要: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是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会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抑制,需求结构的影响及要素价格的扭曲而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后者则会造成核心产业和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产业结构固化在低水平状态,失去升级的动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收入分配结构,自主创新能力词:产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进入后危机时代,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倒逼的力量。

对我国来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保持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分配的问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为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将抑制国内消费需求,造成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使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外部环境变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中间收入阶层比例较小将抑制国内市场对适度创新产品的需求,不利

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产业升级缓慢;而劳动力报酬过低使企业偏向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选择,并且制约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不利于我国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力弱,自主研发能力低使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企业所获利润微薄,没有动力也无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因而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升级动力匮乏;并且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控制,使我们无法通过迂回生产“拉长”产业链,也无法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产业结构的升级陷入停滞状态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六五”时期直到“十一五”时期,我国一直把结构调整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但迄今成效并不明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形成这个“矛盾”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认识不足,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意义:

调整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经济就得不到稳定持续发展。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因为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意味着经济效益的大幅下降。第三,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调整产业结构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我国当前,扩大就业是一个极其尖锐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第五,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第六,调整产业结构,也是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第七,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第八,调整产业结

构,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深化经济改革是互为因果的。

总之,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关系发展、改革和稳定全局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掉以轻心,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或口头上,而在实践上则行动不力,甚至仍在盲目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这样,不仅不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甚至会加重产业结构的失衡。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以投资和数量扩张推动的第二产业,但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仍然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有利于提升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研发与科技服务、设计、营销、金融、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耕地、水资源等对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约束不断强化,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适应性也在迅速凸显。

从地域划分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可以得出,东部地区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但第三产业比重略低;中西部则仍然处于低收入国家的一般或一般偏上水平,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从产业结构变动上来看,各地区的变动趋势大体一致,即第一产业结构效益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自1995年以来有所下降。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有着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但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

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使得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特别大。后危机时代,我国各行各业都需要调整,调整的总目标是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通过各类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我国加快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对策建议:

从根本上说,还必须狠抓经济改革的深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从直接的原因来说,最重要的是同工业(主要是重工业)的发展过快相联系的

(一)加大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优先发展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现实途径。服务业提供的营业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方面,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基础。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速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优化升级上做文章,通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高税率、高附加值产业份额,增加地区财政收入。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动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

企业,通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来增加地区财政收入。

(三)培植多元化的财政收入增长点,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打破所有制成份界限,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从多种经济成份中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同时,要着力提升国有经济效益,实现国有经济的集约式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特别是要引进一些税收贡献率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或行业,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充裕的财政收入来源。

4政策建议:采取进一步的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度,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加大财政对于企业技改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建设,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大力支持教育、职业培训,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

5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