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教学解读
《看图讲故事》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三大部分: 一是幽默图。连环画出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父与子》中的一个幽默故事《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原图呈现的内容分别为:①妈妈问:“该吃晚饭了,儿子去了哪里?”②爸爸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正在入迷地看一本书。③“还不去吃饭!”爸爸说完也瞟了一眼书。④儿子和妈妈坐在餐桌旁,等着爸爸来吃饭。⑤妈妈说:“去看看你爸爸到底在于什么!”⑥爸爸正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本书呢!这六幅连环画幽默生动地呈现了“书比美味的饭菜更加诱人”的主题。
教材呈现出了前五幅图,要求前后联系想象最后一幅图。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会了看多幅图的连环画,具备一定的看图经验,想象故事内容也有一定的基础,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对于幽默故事的续编想象,还是第一次,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对于最后一幅图的想象,不作框定,可以合理推理,可以幽默搞笑,也可以出乎意料。但最后有必要揭示原图,尊重原创。
二是交际要求。教材呈现了两大要求:一要看懂图意,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二要想一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进行故事续编。
三是交际提示。“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部编口语交际一直以“听”“说”能力的发展为纽带,构建了螺旋上升的口语交际体系,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听”和“说”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听”要注意用心听,别人讲故事时,要先辨别他讲的是哪幅图,并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应的图画上,提高听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听的礼貌,懂得尊重他人,不能私下讲话,不做其他动作,注意力集中在说话者身上;“说”要按照顺序,讲清图意,表达清晰,语句连贯,声音响亮,并在此基础上注意讲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性。
本课教学内容明确,故事内容幽默有趣,二年级孩子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欲望,并创设故事相对应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本课交际要求,在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实践中真正获得交际的能力。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这是发挥学
1 / 6
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我们要利用好这个资源。
本课口语交际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二年级的孩子,倾听习惯还有待提高,倾听能力还不是很强,不少学生只会听教师讲课,不太会听同学发言,本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点。二年级孩子虽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仍存在紧张退缩,发言声音比较轻微的情况,讲故事也欠缺生动连贯性。本课的教学,在“听”“说”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听”和“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借助图画记住故事情节。 2.看懂图意,了解每幅图的内容,会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声音响亮、大胆自信地讲故事,学会幽默地把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3.发挥合理而又大胆的想象,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游戏激趣:唤出一家人。
(1)谈话:今天,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来到了我们教室做客,让我们大声地把他们请出来。
(2)游戏:指名三个同学,分别拿着爸爸、妈妈、儿子的全身像,蹲在讲台下,等待同学唤出来。例如,同学:爸爸爸爸,快出来!爸爸:我是爸爸,我出来!然后把爸爸的全身像贴在黑板上。
(3)各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一家三口的样子。 2.揭示题目,明确要求。
(1)这三口之家,发生了许多有趣搞笑的故事。快来看看,今天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
(2)出示五幅连环画。这节课,我们就来对照图画,讲讲这一家三口的故事。
2 / 6
(3)揭题:看图讲故事。(贴板书)谁能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将当选“故事大王”,得到神秘礼物;谁能用心地倾听,将当选“最美观众”,也将得到神秘礼物。
出示:
“故事大王”评选标准:讲清图意,声音响亮,生动精彩。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得一小徽章,以此类推。
“最美观众”评选标准:不乱插嘴,不做小动作,专注会思考。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得一小徽章,以此类推。
板块二 寻找联系,看懂图意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按顺序看图,整体看懂五幅图的内容,默默地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强调按照顺序,看明白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仔细观察,发展思维。
(2)细看单幅图的内容,明确图意,让我们按照顺序看懂每一幅图,说清楚每一幅图上的内容。
2.学会寻找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说好每幅图意。 (1)详细指导第1幅图。
①仔细看图,试着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还有一张凳子留给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及时表扬会联系后图进行观察的同学。
③爸爸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指名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并鼓励学生努力把情节说生动。
(2)寻找联系,说好其他图。
①第2幅图讲了什么?你看到爸爸和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你是怎么猜想他们的对话的?及时表扬会前后联系进行表达的同学。
②第3幅图又发生了什么?爸爸和儿子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些什么?表扬细致观察的同学。
③第4、第5幅图,你又看懂了什么?
3 / 6
提示:根据评选标准,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和激励,明确说好单幅图的具体要求。同学在发言时,其余同学学会倾听,具备分辨判断能力。根据标准评选第一批“最美观众”,强调听的重要性。
(3)抓住变化,再次明确图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中爸爸、妈妈、儿子以及饭菜的变化来进一步明确整个故事的内容。
3.指名五个学生,分别来说好每一幅图。对照要求,全班评价,发放徽章。 提示:告知孩子,虽然每一幅图画的内容一样,但说法可以不一样。鼓励孩子根据图意,幽默生动地进行讲解,大力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板块三 猜图游戏,巩固图意
过渡:知道了每一幅画的内容,下面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叫“我说你猜”。 1.同学和同学玩。请五个同学上台抽签,抽取图画序号,并大声地说出图意,其余同学猜猜是哪幅图的内容,用手势将图的序号表示出来,对照“最美观众”要求,发放小徽章。若是全部猜对,说明图意讲得到位,对照“故事大王”要求,发放小徽章。
2.教师和学生玩。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每幅图的内容(讲原文),学生来猜图,听听教师的故事讲得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
提示:通过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示范,加上一定的动作进行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讲好这个幽默故事,并尝试模仿。
板块四 前后串联,练讲故事
1.学着教师的样子,按照顺序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1)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能加上动作的孩子。 (2)指名学生练讲。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特别关注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2.第1轮“故事大王”评比,指生上台讲故事。对照要求,进行评价,发放“故事大王”小皇冠。
3.第1轮“最美观众”评比,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对照要求评价,发放“最
4 / 6
美观众”小皇冠。
提示:在课堂中,不断强化“听”和“说”的要求,让“听”“说”能力螺旋提升。
板块五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结果是怎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做一回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的结尾有意思。 (2)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一讲,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教师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和幽默性。不管是学生合理推理,还是幽默搞笑,抑或是出乎意料,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对于不太合理的想象,要给予指导和建议。
(3)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
提示: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小组合作”的概念,教会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学习。小徽章由小组长管理发放,做到公平公正。
2.用你精彩的演讲,来讲述你的故事结尾。 (1)自由练习。 (2)指生上台讲。
3.把前面的故事和你自己的结尾连起来,有顺序地、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4.第2轮“故事大王”和“最美观众”评比,发放小皇冠。 提示:学生仍旧从“听”“说”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5.呈现作品原图。
6.大概了解作者、作品和主题。 (1)简单进行作者简介和作品介绍。
(2)简单了解作品主题。爸爸和儿子分别被书所吸引,说明什么?渗透“书比美味的饭菜更加诱人”的主题。
提示:最后环节,在不扼杀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有必要呈现原图,这是对作者和其原作品的尊重。
5 / 6
板块六 小组合作,精彩演绎
1.这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来演一演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2.幽默搞笑的故事,要演到观众发笑,但演员自己却不能笑,你能演好这个故事,便能当选最终的“故事大王”。
(1)小组分配角色,一人演爸爸,一人演妈妈,一人演儿子,一人作旁白。对照角色演好故事。
提示:故事的结局,可以演原图,也可以演自己的创作,不作框定。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
(4)全班评价,评选“故事大王”和“最美观众”。发放大皇冠和奖品《父与子》全集。
提示:口语交际要有一定的情境性、互动性和交际场,演好这个故事,能有效达成口语交际的目的。
3.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总结“故事大王”和“最美观众”具体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说”“听”的具体要求。
提示:整个课堂要有一定的曲折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也要注意生动性、幽默性,与幽默画相得益彰。
4.作业布置。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选自《父与子》全集,这本书幽默好玩,故事日常却快乐,温馨而奇妙,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幅连环画,讲给同学听。
提示:部编语文教材,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这能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